读完叔本华的几部作品感觉一些想法特别契合现在自己的状态,又看到很多人说叔本华的哲学理念很毒,所以在一个三观即将要定型的年纪,在思考自己的生活状态有问题还是叔本华的哲学真的很毒。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

我同意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这种愿望好比城市里的人渴望逃避喧嚣拥挤的环境,而到高山上享受幽寂的生活,在那里,透过清寂而纯洁的空气,可以自由地眺望,陶醉于那似乎是为永恒而设计的宁静景色。

叔本华有句名言:「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这句话在我年轻时就启发了我,并且不断地在人生艰难的时刻成为我和许多人的慰借以及忍耐的源泉。


思想从来谈不上适用与否。「适用」这一视角已经外在化地把思想和世界当成了俩东西,认为可以把一个安装到另一个上

然而是这样吗?

思想为我们开启了一个视野,从此形形色色的人和物都获得了不一样的形态,展现出新的意义关联

但也不是说,思想是思想,世界是世界,彼此不相干。

思想改变了人的感知,新异的感知呼唤出不同的行动,行动自然而然就在这个世界上发生了。感动,感动,不就是先有感,后行动吗?然而这年头更多的是感而不动,装装样子罢了。(当然了,这不是说,被叔本华感动了就立马原地涅槃……那就成冲动了!毕竟静心一想,叔本华他老爷子也没涅槃不是吗~)

所以我想指出的问题是,思想和世界的关系绝不是认识指导实践那种模式……巴拉巴拉……谁要相信啊!

感知牵连起世界和思想,引发行动。所以世界和思想是彼此渗透,共同发生的过程。你在世界上遭遇的种种现象把你带向了某种思想,让你能对那思想保持开放,形成理解。因此,这思想不再是空洞的教条,或者高高在上、令人胆寒的真理,那思想已然融入了你的感知、情况和理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该如何做?不是进行「应用」然后「推而广之」,这都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那套实验、计算的模型对我们的心灵造成的扰乱

虽然不是在讨论叔本华的哲学,但我觉得这样的回答更加直面你的问题,并且破除了无意义的问题,好让心灵图个安生。


当然适用,事实上能在史上留名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必然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区别只在于受众的多少而已,但至于适不适合于你,这要你自己下判断。

说到底为了生活的基础,人是不能摆脱世俗的,叔本华自己也是因为有父亲的遗产和得当的管理,才得以一生心无旁骛地研究哲学。在经济上自立是正常人生的必经之路,无论你看不看得起或者能不能容忍世俗,都不应该让其过分影响自身的基本利益——当然这不一定是最正确的做法,但往往是最有效率的选择,就是这样。


哈哈哈……

同样是军事天才。吴起就像个神经病,这一点像西方哲学家。姜太公、孙武等人也不比吴起差。

作为天才,思想有异于常人,但不应该把有异于常人作为自己的追求。

哲学思想各有差别,不见得只有一家可以解决问题吧。选择上也得选「中庸」一点的,过于偏激未必是好事。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我这里有一篇:简析叔本华的哲学思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