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扫码价」就是国内酒商在微信,或者我查查这类扫条码查价格的平台上交费,做一个价格?。这个价格是随便填的,所以导致扫码价虚高的情况越来越多。一瓶酒本来只卖49元,但扫码价1299元。?

最近这些年扫码价口碑不太好了,经常喝红酒的人有很多个渠道知道一款酒的价格,有的本身就有一定的专业度来分辨大致的价格。

所以不建议专门去找那种扫码价特别高的,不小心弄巧成拙反而不好

网上买酒如何分辨?

不建议花太多时间学「分辨真假」的技巧

大家可能在网上看到过各种教你分辨真假的文章、视频什么的,比如「一招教你分辨真假拉菲」啊,「如何识别真假奔富」啊什么的,教你用一个几块钱的荧光灯从酒标上分辨真假。我不太建议大家花太多时间去学这些技巧,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适用范围太有限,网上的技巧通常只适用于某个品牌的某款酒,其实绝大多数进口红酒的酒标、瓶封都是不上防伪措施的,这些技巧对绝大多数红酒都没啥用。另外网上这些技巧好多是几年前的,酒庄的酒标可能换过了,瓶盖、瓶封可能换过了,你拿荧光灯刚要照,结果一看酒标都不一样了。还有就是,造假者才是对这些技巧最敏感的人,他们每天会研究怎么绕过这些分辨方法,因为直接决定他们的收益。等我们看到这些技巧的时候,造假者可能也升级方法了。

第二是这些技巧本身也难辨真假,网上说什么的都有,什么都敢说,我们很难分辨这个技巧本身是不是内容创造者自己编出来的。

第三是作为个人消费者,根本没有专业设备来完成检测工作。网上那些靠肉眼看、靠荧光灯照的,或者用炒菜用的白碱加到酒里看变色的,大多是心理安慰,结果非常不可靠。真正硬核的、可靠的检测,用的都是专业设备,像同位素分析仪、核磁共振仪等等的,这些只有专业实验室才有,普通人没事儿谁在家里备一台核磁共振仪啊。

依靠「系统性」的保证来减少买假

在如今这个物质极大丰富、信息爆炸的世界,我觉得完全靠个人完成分辨工作基本上不可能了。

真正靠谱的办法,是依靠由国家法规、平台/渠道等多重专业力量组成的系统,配合一些少量的基础知识来完成分辨,成功概率要大的多

国家法规

在国家法律层面,每一瓶进口的葡萄酒过海关的时候都要贴一张中文背标,当然了你自己从法国背回来的那个另说,但只要是正规报关的都要贴著一张中文背标。

大家不要小看这张中文背标,上面的信息其实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说你要看一瓶酒是原瓶进口的还是国内灌装的,只要看「装瓶地」这一项。如果它的装瓶地是一个国外的这个产区,比如说「法国波尔多」,没有其他的装瓶地信息,那它就是一个原瓶进口的。如果它的瓶装地上有一个中国地址,同时还有适用的国标号和生产许可证号,那它就是国内灌装的。这个很好分辨。

有的杯友可能会说了,商家就这么老实吗,他就老老实实写真的吗?这个是法律层面的,他必须写真的。如果不写真的呢,会有相关的部门比如说工商部门、食药监等等去做监管和处罚。

另外呢,过海关时会做一个食品安全性方面的检验,通俗一点就是这个酒是真是假呀,喝了对人体有没有害啊这方面的检验。检验通过了会有一个检验检疫证明,也就是咱们说的卫检,从源头上又多了一层保障。

平台/渠道

正规的平台和渠道通常是国家法规的重点监管对象,这本身就使得在正规渠道购买更有保障一些。另外除了法律层面之外,大型的平台/渠道通常自己也会采取很多措施来加强保障。

比如说像天猫啊,像京东自营啊,这些都是网上非常正规的大型的渠道,这些渠道本身会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保障。

我们在天猫开店九年,对天猫平台是相对比较了解,我就举几个天猫的例子来看看平台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首先就是作为天猫的商家,要上架任何一款酒都是要提交一整套的、互相链接的完整资料。这其中包括报关单、卫检、发票、授权书,还有资质等等一整套资料。报关单号和卫检的合同号必须得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要是同一套、同一批次的,然后报关单上的收货单位,要么是本店,要么是收货单位对本店的一级授权,二级授权都是不允许的。

然后发票是为了证明正常的经销关系,所以时效要求非常短,这就防止比如说你们两年前合作过一次,拿那个时候的发票来,这是不行的。

由于整套资料要求是互相交叉验证的,也就基本上避免了不知道从哪弄一张报关单就想销售这款酒的情况。

这个资料提交上去之后,会有专业的天猫审核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了会在这个地方看到一个品牌名称,所以如果看到这个品牌名称,说明这个商家是在正规销售这个品牌的酒。

上架之后也不是万事大吉了,天猫平台会想各种办法在上架之后继续保持监管。比如天猫有神秘抽检制度,他想抽检某一款酒的时候,会用一个跟普通消费者一模一样的账号来购买,商家根本分辨不出来。

抽检的时候一次买六瓶,三瓶寄去专业的检测机构做检测,三瓶作为留存。检测结果出来,检测报告会展示给商家,同时也会展示当时的购买的订单、购买账号等等,这也是为了防止商家抵赖。比如说万一检测出来有什么问题来了,商家会说你这个酒不是在我这买。有当时的订单、物流信息,商家就无法抵赖了。

如果商家对这个检测报告有异议,可以申请复检。当商家申请复检的时候,天猫会把之前留存的三瓶酒再寄到另外的检测机构,来进行复检。

所以它整个流程是非常严密的。

这样的检验对机构的专业度要求也非常高,比如说我们曾经有一款酒被抽检,做了什么样的检验呢,叫做「同位素检验」。

它专业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说一款甜酒,它不是有残糖嘛,那这个残糖是来自于葡萄本身呢,还是另外加了糖呢?都酿好了混在一块了,这个时候去检测糖的含量啊什么的是没用的,但同位素检测是可以分辨出来的。它能检测到是另外加的糖,还是来自葡萄本身的糖。

这种专业度是相当高的,所以对实验室的专业度,以及对仪器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我们当时做那次检验好像是2017年吧,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能同时做同位素检验和核磁共振的实验室,好像只有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实验室有同位素检验,但没有核磁共振检验的仪器。

当时给我们检验的是一个大型的跨国的检测机构,叫eurofins,它的苏州分所。然后寄过去之后一看,同位素检验没有仪器,它的总部在法国,就寄回法国去检验了。

现在再做这样的检验就方便多了,以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实验室已经有了大量的先进设备了,不但能做同位素检验,还能做核磁共振检验。现在再做这种专业检验的就更快,不需要寄到国外,国内就能完成。

所以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最靠谱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可靠的渠道去购买,这个渠道会帮你做一切的保障措施,会帮你做各种的专业检验。

实际上作为一家天猫店铺,对我们来说要应对这些检验、流程,是要额外的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的。比如我们每上架一款酒都要提交一大推的资料,然后要等待审核,每一款产品都比非天猫店(比如淘宝店)上架慢,因为光审核要15个工作日。

但是我们内心里面也知道,这些从长远看来其实是会让这个行业更繁荣的。作为一个深度的葡萄酒爱好者,我是特别希望越来越多真正的好东西能提供给顾客。这样的话,喜欢葡萄酒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同好人群也就越来越多。

店铺

有了前面两层保障之后,基本上酒类产品的食品安全性、食品真实性就都有很强的保障了。接下来想看得更精细一些,希望能选到更适合自己的酒,那就要看店铺了。

如果作为一个消费者去看一家店的话,基本上我会从三个方面去看:

  • 做了多少年了?
  • 产品结构(专注于什么领域)是什么样的?
  • 顾客评价怎么样?

咱们一个一个说。

一家店做了多少年了,这个对我来说挺重要的。作为葡萄酒从业者,我知道每年天猫和淘宝葡萄酒类目都在大浪淘沙,每年会像雨后春笋一样新开很多店,每年也会消失很多店。很多非葡萄酒业内人士低估了这个行业的难度,以为可以赚快钱,进来一试不行,可能很快就关了。

所以如果一家店刚开一两年,你可以稍微等一等,谨慎一些。

做的时间长的店,大概率上是准备沉下心来踏踏实实深耕这个行业了,而且大多积累了很多老顾客,会非常注重顾客的体验,瞎搞的概率要小的多,从这个方面也更有保障。

第二呢我会去看他的产品结构,看看这家店有没有一个专注的领域,有专注的领域的话是不是我想买的那一类。现在大家接触一个店通常是从手机淘宝上搜红酒,或者在「猜你喜欢」中推荐的酒点进去的,进入的是一个宝贝页面。

但只看一个宝贝的话,常常看不出足够的信息。同样是一瓶百元价位的干红葡萄酒,你点到店铺「所有宝贝」去看,一家店铺其他宝贝也都是精品酒,干红居多,而且分门别类很全、很清晰;另外一家店铺其他宝贝都是6瓶200元捆绑促销,或者有大量甜酒,只有少量干红。那么我会选前面一家的干红。

第三就是看评价。看评价也有学问的,我发现一个规律,就是甜酒(比如甜起泡酒,预调鸡尾酒等)和干红葡萄酒、干白葡萄酒,评价的风格非常不一样。

甜酒下面的评价经常是一水儿的「炸裂式」好评,像「特别好喝」、「太棒了」、「超级喜欢」等等的,很少见到不好的评价,因为甜酒非常容易一瞬间博得入门者的喜欢,所谓「一甜遮百丑」嘛。这不是说甜酒不好,而是这种情况下更不容易分辨甜酒的好坏,你会发现很便宜的、一般的甜酒也是一堆这样的好评,很优秀的甜酒也是一堆这样的好评,就会疑惑那个贵的甜酒好在哪儿呢?跟便宜的甜酒评价也差不多呀。要分辨呢,就得去看那种有更详细内容的评价,比如有没有说口感的,从这些评价里来分辨。

干红葡萄酒、干白葡萄酒这一类,就很少见这种炸裂式的评价了。因为从一个人入门开始,到喜欢上干红、干白,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是慢热的,所以表现出来的评价更像是细水长流式的,不是前面那种山洪暴发型的。

在干红、干白页面里经常看到两极式的评价,有的评价会说感觉涩,或者有点酸,不太容易接受等等,通常是刚入门的,口感还没适应干红的单宁和干白的酸度。有的会说喜欢,但也不是那种炸裂式的,通常是比较温和的,像「挺喜欢的」,或者「我家人喜欢」,「会回购」这类。对我来说,一款红酒如果经常出现「第二次买了」,或者「经常买这款」,或者「上次朋友聚会都很喜欢,这次又来买」这类评价,就是能看出是多次回购的,说明很多顾客用真金白银的订单来表明自己的喜欢,这类评价就比较有说服力。当然还有一类是专业的口感评价,有对口感详细的描述,这种也很有参考性,能得到的信息很多,看这类评价就更容易知道这款酒是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

自己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最后呢就是自己也最好知道一些基础的葡萄酒常识,不用太专业,就是能识别一些常见的谣言,知道在哪里看中文背标、在哪里看年份等等的。

前面说到的国家法规、平台保障、店铺这三层做了那么多,知道一些基础知识更能有效利用这几层系统所做的工作,也能减少被网上一些不靠谱的帖子忽悠。

我之前写过一篇扫盲贴,尽力讲解了一些这样的基础知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史上最易懂的葡萄酒扫盲贴》

以上,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史上最易懂的葡萄酒扫盲贴》

《网上如何买酒更有保障》

《网上买酒如何保证买到真品?》

《对我来说一款红酒的醉高评价是这样》

《我对红酒「爆款」的看法》

《100元内大品牌红酒测评(含购买建议)》

《「装瓶日期」是一个好用的信息》

《葡萄酒里有沉淀代表著什么?》

《葡萄酒「原瓶进口」和「原装进口」有什么区别?》

《「等候」系列为啥喝起来果香更浓郁?》

《我喝到全中国第1瓶大神酒的时候》

《充满魅力的「高海拔」酒》


八年前辞去KPMG审计师工作,创立「杯中时光」,目前是天猫评分最高的红酒店之一。爱交朋友,不管懂不懂葡萄酒,只要喜欢,随时欢迎来一起喝喝小酒,扯扯人生

天猫店:杯中时光酒类专营店

微信订阅号:time_in_wine

助理「杯小助」微信号:timeinwine

知乎专栏一:杯中时光的故事

知乎专栏二:杯中时光丨选酒指南


对于消费者,可以满足买酒人的虚荣心,占便宜的心理。

对于商家,标高价,拉高产品的卖点。

扫码的信息都是商家通过第三方公司把产品挂在一些网路商城上显示出来的价格。也就200来块钱一个条码的事情。

这个不要相信,几乎没有可信度。

原理就是你扫出来的价格,比如是JD的,但其实这个只是显示给你看的。JD上实际不卖这个商品。

就算也卖,你扫出来的,和JD上卖的,不是一个链接。

意思就是扫码的是JD专门开辟出来,做信息的,赚这个钱的。很大一个市场啊。


所以是说买红酒要找专业的人,熟悉的人啊


酒商为了迎合市场做的扫码价,虚高


中国葡萄酒行业制度和标准不完善呗,行业乱象!!!中国葡萄酒何时才有出头之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