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每一个变化都有其原因」是人类通过实践得出来的规律,在第一个面临事情变化的人,他并不会知道其有原因,只不过他总结了,通过人类漫长演化,逐渐可以遗传了,变为基因里的一个片段。


变化是什么?从A到B,这里面有生灭运动。生灭运动就必须有原因,而且是他因;否则就永恒静止(只有A)。生灭运动对应原因(他因),永恒静止对应自因。

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巴门尼德时已经讨论清楚了。所谓存在,所谓理念,所谓最高形式——理性神等等,但凡涉及以永恒、绝对、无限等等概念的,其必然是「不动的动者」、「自因」。

我不用查字典都敢猜测,希腊语中变化、原因这两个词会有词根或词源的联系。


问题:「每一个变化都有其原因」这个是先天命题;

消解:如果有外文(我限于英文)这事儿很容易说清;

1、可作个提示:i 心里 i 经验 i 里外 1人物 e后来有爱心;

2、按照这个顺序,应该先经验 1 人 e 后经验爱却变为恨;

3、原因为心,而不是人了,先验命题不能丝毫 non 只能 yes 吧?


因为如果一个变化,而没有原因,这是无法想像的,世界也会崩溃。

你人类一开始并不知道原因,通过实践才知道原因,这是指具体的原因,或者说特殊的原因

也就是说只是没找到原因罢了,没找到,不代表原因不存在。

每一个变化都有其原因,是指一种形式,或者理解为架构,人类及一切动植物,包括纯粹的物理自然世界,都在这个形式的统辖之下开展运动,没有这个形式,就没有现在我们所见的世界。

这就是每一个变化都有其原因的根本含义,它必然是先天的,准确的说,是先验的,也就是可以理解为一开始设定好的,没有这个,连人类都不可能存在。

像这样的形式规律,一共有四种,统称为充足根据律。

在哲学家群体中,最早提出来的是莱布尼茨,当然亚里士多德也描述了这一形式,只是没有固定为一个统称概念,但是只有叔本华详细具体的研究了这一形式。

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理解所有哲学的关键钥匙。

有兴趣可以读一读,它的全称是:《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

欢迎关注公众号:TKOP520


首先,你所说的是获得性遗传,而非达尔文意义上的物竞天择。这种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进化论的错解。并不存在,后天获得的规律被转化为基因遗传。而是应当是基因发生突变,突变基因适合环境变化,得以遗传,在物种内进行扩展。因此按照达尔文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说法不成立,恰恰康德的说法有可能成立。

其次,为什么每一个发生的事物都有其原因是先天综合判断?

其一,他是综合的。因为发生的事物之中并不包含著原因,我们并不能从发生这个概念获得原因

其二、他是先天的。因为我们无法通过经验归纳出这个结论,因为你不可能把每一个发生的事物都看一遍,是否存在原因?而这条理论又是成立的

所以他是先天综合判断。

为什么,他必须成立,而不能不成立,康德并没有加以深究。

而马克思自己对于达尔文有很多批判,核心一点就是人的位置问题。在马克思看来,人是高于其他动物的,且人的本质是他的社会性,这就必然引出一种推论,就是我可以通过短时间内改变社会来完成人自身的进化,这当然埋藏著20世纪的一系列问题。

而达尔文强调,人和动物没有区别,人的进化同样是漫长的。绝不可能通过短时间内完成进化,他就可以倾向于保守主义者的观点。


因为一堆人根本不知道康德的「先天」,A priori,是什么意思,连半吊子水都没有就开始猛晃,我也是醉了。

不懂你就别说啊。真当康德是心灵鸡汤,认识字就能看懂还能被感动?

康德的先天与生物遗传之类概念半毛钱关系没有。

他的先天指的是在经验之前。在有任何经验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模态。而且,你要搞清楚康德的立场,他是讨论人类认识能力和方法入手的,换句话说,当他讨论先天后天这类概念的时候,他只讨论人类是如何思维的,而并非这种思维究竟是否与物自体完全吻合。(即便他说的吻合也不是我们与外部世界的吻合,而是现象符合我们自身认知的结构)所以,这类没法用「是否真实」「是否正确」来评价这种思维方式是否正确,因为人类如何组织自己的思维结构并无正确或错误的方式可言。

连题面都不懂,再往下写就没有设么意思了,这个问题太深,简单回答容易有偏差,建议去看看邓晓芒的康德入门书,看个半年再来显摆。


去看看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大概你会有点启发,康德的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对卢梭的致敬。卢梭在文章中提出原始人没有语言,所以论定没有记录和传播知识的途径。然后他论证为什么人能够掌握采集果实和猎杀动物的技能,得出你所说类似的结果。这个问题在现在可以用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概念来研究。他们统一认为,一定有某种原因或者说是潜藏在我们基因的某些片段决定我们拥有这些行为。更直白点说,他们认为人类所拥有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是先天就有的,只不过人与人开发这些潜力的程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结果不同。这里你可以再联系一下先验论这一哲学核心观点来思考,结果大概差不多。


这个是从康德提出的「原因-结果」范畴,进一步衍生出的原理(可以看下《纯粹理性批判》)。「原因-结果」范畴可以说是预设在人的认识能力中,作为先验的东西预先放在那里的,在认识的过程中参与构成我们的知识。其实康德并没有去证明,这也就是说他其实没有驳倒休谟的原因。


你的想法很正常,不要太在意康德的想法,他的奇怪的想法多的是。你能独立思考,很棒。


8:06更

「每个变化都有其原因」,等价于哲学家最常讨论的因果律。

因果律说白了就是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就已知的无论中西方的哲学家,我想没有人对这一条有过怀疑。因为一旦这一条也被怀疑,那么一切的理论都无从谈起,无论是对历史的总结还是对未来的演绎,都不会存在,那样一个人即使连吃饭都不对了,因为饿的原因不是因为要吃东西,不必要去管,所以这样的人,在人类的最早期,第一批人类中就已经被淘汰了,那么没有被淘汰的,自然都是信奉「饿了就要吃东西的人」,所以这些人可以存活下来,留下后代,不过有些人还是不明白饿了要吃东西究竟是不是先验的,如果不是,那么这些人早就因为饥饿而湮灭了,如果是,那么存活于当今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是这条铁律的明证。

任何人,无论年龄大小,无论是否受过教育,都会在饿著的时候去觅食,甚至动物也是如此,只要有活动的能力。这就是「因果律」的最直观的证明了。


原回答:

我们为什么要总结?为什么回去总结,那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先天的就认为,现在的变化是因为过去的原因引起的这样一条先验的逻辑。

试想,如果我们的头脑中没有这条逻辑,就像不可知论和信奉宿命论的人,哪怕一件事情发生了一百多次,他都不会去试图反思和总结这件事的规律,因为他不相信人类可以左右命运的安排,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

还以一种情况就是先天有智力缺陷的人,由于先天原因造成大脑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因此失去了一部分的先验的逻辑能力和潜意识,这样的人是可怜的,也是没有机会去总结和反思事物背后的规律的。

除了上述两种人以外,还层有过吃一堑,不长一智的人吗?恐怕是没有了,因为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都知道哭了就有奶喝,有了奶喝就不哭了,在他的先验里,妈妈给奶喝就是因为自己的啼哭换来的,所以才会在饥饿的时候大声痛哭引起妈妈的注意,这就是人的应对每一个变化都有的一个原因这一先验理论的印证。

试想如果婴儿的啼哭换不来妈妈的乳汁,那么他的哭声就会减少,频率和声调都会降低,因为知道这样做了,也换不来任何东西,倒不如省点力气的好。

再说一个耄耋老人,只要他还不糊涂,还有清醒的意识和头脑,即便是卧床休息,也善于利用这个理论,作为判断事物的前提和依据,比如今天的儿女送饭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不太舒展,那指定是遇到什么愁人的事情了,要是今天的饭糊了,那指定是有别的事儿分心了,在对规律的使用和掌握上,老人的能力甚至比年轻人还要厉害的多。

综合以上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一个有意识的人,在他的潜意识里,先验的认为,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的任何变化,都对应著一个原因,无论这个原因书是因为自己还是因为别人,变化的原因总是必然的存在的。

PS:反思一下,如果变化无原因,那么人类就不会去学习历史,不去反躬自省,不会去进步,不会去主动的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了。这显然是符合事实的,所以不予采纳。


你理解错了,他说的不是你理解的意思。

首先第一点,「他是个男的」跟你知不知道他是男的是两码事。

也就不存在什么你没见过他不知道他是男的这码事

其次根据你的表述你对先天命题的理解也不准确

用你例子粗浅的说就是第一个面临事情变化的可以被称作人的认知个体如果不知道事物变化是有原因的话,他根本不会去寻找原因,他不是通过学习来明白这一点的,所以实际上你跟康德的出发点也是相悖的。

即你认为认知个体是通过学习得出一个经验,即事件与事件之间存在因果性这个结论。

假如你是对的,我们目前应该可以通过实验证实,存在这样的个体,他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学习到这一条定律「事物之间存在因果性」

它可以被转化为一个认知心理学问题。

我觉得你可以尝试设计实验来证实你的思路。


他在说,任何事情都有原因,是我们与生俱来先天植入的认知程序。。


因为这里说的是「每一个变化」。划重点:「每一个」。这意味著此命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这两个特性就决定了这个命题是先天命题而非经验命题。

至于你所说的人类进化积攒下来的内在认识结构,这是经验的,再积攒一万年也是经验的。因为你是在用经验的方式来认识人类的认识方式,因此得到的认识结构也只能是经验的认识结构。这种方式恰恰是康德就他的目的而言所反对的研究方式。因为经验的东西无法为经验的东西奠基,只有先天的,也就是普遍必然的东西才具有为经验的,特殊偶然的东西奠基的资格。


人类的认识依赖于因果,你能想像无因之果吗,很显然,没人能,就像是没人能想像不存在空间一样,所以,每一个变化都有原因是个先天命题


你没分清先天这个概念。

先天是指脱离经验也可以认识的什么什么。

回到问题,这个命题按康德来说当然是个先天命题。为什么呢,因为你认识这个命题的时候不需要经验进行参考。反面例子,后天命题诸如这朵花是红的认识的时候显然就需要经验参考。


你还是是从经验层面去探讨问题的。康德说的是认识论。这是先验的,也就先于经验。

康德的意思是,因果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条件。

注意啊,因果是我们认识事物条件。

所以没有被因果联系的事物,我们是无法没有被因果联系的事物。可我们一旦认识了某一事物,那么事物就必然包含了因果联系在里面。

此外康德的其他范畴大约也是这个意思。你不要猜想它们对不对,到底有没有,它们是认识的条件,而不是认识的结果。

就像我觉得橘子很好吃,但并不是橘子本身很好吃。而是我有味觉,可以品尝到橘子味道,并且我个人还喜欢吃橘子。

即,我有味觉是条件,橘子好吃是结果。但大多数人,把这个过程弄反了。


因为康德的思维很不严谨,什么是变化,什么是原因,如何连接? 都给不出来,就是空口白牙地说。只有现代科学才能给出严密的回答。


物之规律


因果律和我们说的因果不同,后者容易和日常的语言混淆(随意的称呼原因和结果)。而因果律本身不是经验规律出来的,但一切知识却以因果律为可能知识的前提


您好,请问您学过人教版的哲学与生活吗?如果没有,我将回答这个问题。


你的理解错了,在康德那里因果律和绝对时空是先验(transcendental)的而不是先天(a priori)的。

「先验」是经验认识的形而上学基础,指的是「使得经验认识成为可能的条件」;而「先天」则是认识方式的一种,指的是「可以不依赖于经验而认识」(不过很大程度上康德本人并没有清楚地区分「先天」在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上的不同意涵,这一点要到Kripke的《Naming and Necessity》里才有更清楚的阐释)。

当然,这很大程度上也不能怪你,是翻译的锅。a priori一般就是翻译成「先验」,只不过在康德的翻译上约定俗成会翻译成「先天」。很多学者提议将transcendental翻译为「超验」而将「a priori」统一翻为「先验」。


因为所有运动变化都在时间里。。

人不可能脱离时间认识运动变化。。

而一切运动变化都是被早先时间中的原因引起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