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好问题.体质还真是个不容易讲透的东西,应该说现有中西医的体质学说都不究竟。另外,其实M哲和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没有静态的体质,只有动态的体质.所以,我一般直接提倡"体质提升";

体质提升,又叫"自主健康治未病",是一切医学的终极目的,更是健康学的终极目的。体质是什么?在给出全新定义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几点:

一,理念医学张大春提出:体质就是水质,人体就像一个鱼缸,只有水质好,鱼缸里的十一条鱼(指五脏六腑)才会健康;这个认识很棒,张老师棒棒哒 ;同时,这个认识并不究竟,因为光水质好不行,我们还要"鱼缸"好;鱼缸自带清洗功能还好,如果鱼缸自带中毒模式,那就完蛋了。对不对?如果说水质是"气血津液",那么鱼缸就是"筋骨";一旦"筋骨"不在?什么"气血津液"、什么"五脏六腑",也就无法独立而存在了;当今时代,我们的"筋骨"已经普遍出现了问题有莫有?我们的鱼缸已经不像老一辈人的「筋骨」那样地靠得住了;

二,我和我夫人体质提升的故事。两个人,都是从极度虚弱的状态实现体质提升的;女士优先哈,我老婆得的是医学上的不治之症一一脆骨症(又称"玻璃美人症"),我因之学会了接骨术(师承1,双桥老太太的关门弟子邓秀铃;师承2,针手术创办人刘合群。),并为我夫人接了一年半的骨;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就要求她一定要好好吃饭,并留意营养学(因为我的技术并没有问题,刚学一周,我就接好了一例粉碎性骨折;后面又接好了几例;而且每一次我为她接骨都是成功的,只是接完之后,总是长不起来。西方人十分感叹人体的自愈力,尤其是骨头断裂后的修复;同时,他们根本没搞懂其原理,更不懂为何会有脆骨症这样根本长不好的情况,故只能称之为"不治之症");又是一年半的时间,老婆大人的骨头终于好了,并成了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现在,成为本书的第二作者。

关于我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容放到后面再详述。

三,关于体质的定义问题。

体质,又称禀赋、禀质、气禀、形质、气质等,即人体的质量。传统医学认为,体质是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换句话说,体质是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

这一定义,首先强调了人体体质的形成是基于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两个基本方面的。其次,也反映了中医学关于机体内外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念,说明了人体体质在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是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而形成的。第三,它充分体现出中医学形神合一的体质观。

个体体质的不同,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所以,对体质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其实本质上也为健康和恢复健康提供依据。本书首倡「健康体质」的概念,并强调体质要从健康的角度去看待,疾病也是一样;从这个角度去看,会有完全不同的答案有莫有?

健康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不是体弱」。

这一定义号称是集中了全世界医学专家的智慧花费了两、三年的时间提出来的,蔚然大成,同时我们知道,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个定义最大的问题是,让健康成为了一种「现象」,而不是现象背后的本质;对现象的过度解读,成为了大健康产业挥之不去的「痛」,也让好端端的健康事业成为了很多人追逐利益的所谓「抓手」;比如权健事件,造成价值千亿的企业轰然倒塌,就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被「对现象的过度解读、过度误读」所带来的巨额利益所绑架,最终完全偏离了健康的本质所造成的;当然,不完全正确的定义带来的问题还不止这些,这里就不一一例举。

本书作者于几年前提出了健康的新定义:健康是人一切本能及其生理机能的总和;就是要从本质上去抓住健康,并且引导人们进行「本质的解读和把握」,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最终实现自主健康管理;我们不难看到,本定义很好地涵盖了WHO的定义,是对其定义的本质表达。

如果说,人们都有趋利避害、追求健康的本能,那么,他们的根本本能是什么?

不是长生不老,而是更有难度的:提升体质;只有体质得以提升,生活质量才有望解决,生存难题才能轻松应对。这也是中医最核心的难题之一:只有解决体质提升的难题,我们才能回复中医的「健康医学」的本来面貌;而不是天天与西医干架的那个所谓「中医」。而且取长补短,达成钱学森老人的梦想。

为什么说提升体质比长生不老更有难度,因为后者明显是不可能的,没有难度可言;而提升体质对很多人来说却是最难的。

我们都知道,本能本能,一定是本自具足的,那么,为什么很多时候,这些强大的本能却变得无影无踪了呢?甚至是本能在起作用,最终却导致了身体更差了呢?原因很简单,一是人在年轻时,什么样的生理机能,匹配什么样的本能;反过来更加重要,随著年龄的增长或疾病的进程,什么样的本能,支持什么样的生理机能;连被世人视为「本能」的食色欲望都是这样,只是欲望太盛会导致这些本能的丢失,健康失去基础;二是因为体质不够好,生理机能受到了伤害,不去依靠自愈力等本能却去依靠药物,本能被遗忘,失去了存在的根本;虽然不一定会让本能丧失;却很容易导致其「退隐」,变成「潜能」、甚至变成弗洛伊德所说的「死本能」,难度就会变得十分大;健康学并不会谈「死」色变,而是把死视为一种必然的规律加以接受;同时也认识到,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的「生本能」、「死本能」,生、老、病、死都只是自然规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向内求的人能够利用这一自然规律而不是被她所吓倒;而向内求的人们得到的还必须有一套更加密固的「鱼缸」——筋骨。

因此,现有的「体质为机体素质、禀赋等」的定义也有必要做出修改:体质为人一切本能状态与机体素质的总和。体质的新定义指出了体质提升的可能性,或者说,体质提升成为健康学的核心,虽然我们不会说,所有的人都会有体质提升的可能或必要。

已故著名的中医老人郭生白提出了「人体是一个升降出入的本能系统」的「本能医学」理论,是「本能健康」的重要部分,值得我们后人好好研究。

当然,对于体质提升与本能健康的关系,应该还有很多很深广的内容,本文不是专门讲这个,只能算是一个初探。


人的体质应该是环境和基因共同决定。

基因虽然包含了一切信息,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基因的表达程度不同,也就导致结果不同。任何生物的特征,包括人的体质,都是有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人的体质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影响。

先天因素,就是爹妈给的,这个我们没法决定。所以怀孕之前夫妻两人都需要调理好身体,因为爹妈就是孩子身体的起跑线。

后天因素,就是饮食,作息,环境等因素对你的影响。一个人如果先天得分就低,再不好好保养身体,那肯定越来越差,甚至都不及格了。各种疾病就该来找你了。

现在的人普遍都是等到受不了了再去看医生,如果能够早点重视体质调理和养生,就把自己挡在医院门外了。很多慢性问题,找医生也解决不了,如果盲目用药物,没效果反而会过度医疗。

身体的修复能力很强大,补充营养就可以,药物不是身体的原材料。我认为药物或者手术等治疗手段都是为身体修复争取时间而已,身体最终能不能恢复好主要看摄入的营养是否足够和均衡。当然急症必须先去就医。比如你胳膊断了,先去找医生接上,然后再补充营养,好好休息,胳膊就会自己长好了,而且完好如初。

如果你体质好,对于一些慢性问题就恢复的快。如果体质太差,再不保养,最后的结果就是与各类慢性病的药物为伴,直到最后。。。。


由人的内部生态和外部生态决定。内部生态包括你自己的所有细胞,其中百分之十是你自己的,这部分由你自己的基因决定,遗传自你的亲爹亲妈,剩下百分之九十是和你共生的微生物的,这部分由你接触的并定居于你体内的所有微生物群落的基因决定,主要遗传自你的奶妈。外部生态就是遗传自生养你的所有环境,包括饮食生活习惯等,由这些作用于你内部环境的外部环境的总和决定。是不是感觉我说的都是废话?


血液,鱼靠水养,人靠血养


先天,个性,气候,饮食习惯,作息。。。


我觉得是我妈决定的,但是会受到我奶奶的影响。而叔叔和婶婶的到来,会增加不确定性。


体质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有些体质是天生的,但是如果后天干预也是可以改善的。

比如有的人天生脾胃虚弱,体弱多病,如果不干预,可能一直这样下去,身体会日渐式微。如果后天好好调理,并注意生活习惯的改变加以配合,是可以增强体质的,自然也就改变了体质。

我就是这样,小的时候脾胃不太好,但是又喜欢生冷辛辣,导致我面黄体瘦,一看就是营养不良,月经也不太正常。后来经过一些调理加上生活习惯改变,现在再也不见那个面黄肌瘦的我了。

这是我目前再坚持的小习惯,还在发现新的好习惯的过程中!欢迎补充!

1.细嚼慢咽!细嚼慢咽!细嚼慢咽!

2.晚上6-7点后不吃东西,不喝水(特殊情况除外)

3.早起空腹一杯温水

4.做一个素食主义者,少肉多菜

5.每周周三空腹一天,其余时间好好吃饭,不要暴饮暴食

6.减少零食!减少零食!减少零食!可以吃坚果,但尽量原味!且不可以一次吃太多!

7.不要跷二郎腿,吃过饭不要坐下,多走走

8.作息要规律,没有特殊情况,晚上十一点前睡觉,早上七点前起床

9.没有特殊情况,每天睡前泡脚,没事多艾灸

10.戒甜食,最多一周一次

11.要用温水洗脸!要用温水洗脸!要用温水洗脸!

12.好好护肤,少用彩妆!

13.一定不要忘了出门用防晒!

14.少吃水果,水果大多都是凉性的,对脾胃不好,并且很多含糖量太高。就算吃也是加热了再吃。

15.多运动,能站著就不坐著。每周都会去跑步。每次3-5公里,尽量上午跑步,不要夜跑,不安全并且晚上跑步对身体不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