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好問題.體質還真是個不容易講透的東西,應該說現有中西醫的體質學說都不究竟。另外,其實M哲和現代物理學告訴我們,沒有靜態的體質,只有動態的體質.所以,我一般直接提倡"體質提升";

體質提升,又叫"自主健康治未病",是一切醫學的終極目的,更是健康學的終極目的。體質是什麼?在給出全新定義之前先讓我們來看看以下幾點:

一,理念醫學張大春提出:體質就是水質,人體就像一個魚缸,只有水質好,魚缸裏的十一條魚(指五臟六腑)才會健康;這個認識很棒,張老師棒棒噠 ;同時,這個認識並不究竟,因為光水質好不行,我們還要"魚缸"好;魚缸自帶清洗功能還好,如果魚缸自帶中毒模式,那就完蛋了。對不對?如果說水質是"氣血津液",那麼魚缸就是"筋骨";一旦"筋骨"不在?什麼"氣血津液"、什麼"五臟六腑",也就無法獨立而存在了;當今時代,我們的"筋骨"已經普遍出現了問題有莫有?我們的魚缸已經不像老一輩人的「筋骨」那樣地靠得住了;

二,我和我夫人體質提升的故事。兩個人,都是從極度虛弱的狀態實現體質提升的;女士優先哈,我老婆得的是醫學上的不治之症一一脆骨症(又稱"玻璃美人症"),我因之學會了接骨術(師承1,雙橋老太太的關門弟子鄧秀鈴;師承2,針手術創辦人劉合羣。),並為我夫人接了一年半的骨;後來,我終於想明白了,就要求她一定要好好喫飯,並留意營養學(因為我的技術並沒有問題,剛學一週,我就接好了一例粉碎性骨折;後面又接好了幾例;而且每一次我為她接骨都是成功的,只是接完之後,總是長不起來。西方人十分感嘆人體的自愈力,尤其是骨頭斷裂後的修復;同時,他們根本沒搞懂其原理,更不懂為何會有脆骨症這樣根本長不好的情況,故只能稱之為"不治之症");又是一年半的時間,老婆大人的骨頭終於好了,並成了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現在,成為本書的第二作者。

關於我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容放到後面再詳述。

三,關於體質的定義問題。

體質,又稱稟賦、稟質、氣稟、形質、氣質等,即人體的質量。傳統醫學認為,體質是人體在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固有特性。換句話說,體質是稟受於先天,受後天影響,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徵。

這一定義,首先強調了人體體質的形成是基於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兩個基本方面的。其次,也反映了中醫學關於機體內外環境相統一的整體觀念,說明瞭人體體質在後天生長、發育過程中是與外界環境相適應而形成的。第三,它充分體現出中醫學形神合一的體質觀。

個體體質的不同,表現為在生理狀態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和適應上的某些差異性,以及發病過程中對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發展的傾向性。所以,對體質的研究有助於分析疾病的發生和演變,為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依據,其實本質上也為健康和恢復健康提供依據。本書首倡「健康體質」的概念,並強調體質要從健康的角度去看待,疾病也是一樣;從這個角度去看,會有完全不同的答案有莫有?

健康是一個很大的範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不是體弱」。

這一定義號稱是集中了全世界醫學專家的智慧花費了兩、三年的時間提出來的,蔚然大成,同時我們知道,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個定義最大的問題是,讓健康成為了一種「現象」,而不是現象背後的本質;對現象的過度解讀,成為了大健康產業揮之不去的「痛」,也讓好端端的健康事業成為了很多人追逐利益的所謂「抓手」;比如權健事件,造成價值千億的企業轟然倒塌,就是在利益的驅使下、被「對現象的過度解讀、過度誤讀」所帶來的巨額利益所綁架,最終完全偏離了健康的本質所造成的;當然,不完全正確的定義帶來的問題還不止這些,這裡就不一一例舉。

本書作者於幾年前提出了健康的新定義:健康是人一切本能及其生理機能的總和;就是要從本質上去抓住健康,並且引導人們進行「本質的解讀和把握」,真正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負責人,最終實現自主健康管理;我們不難看到,本定義很好地涵蓋了WHO的定義,是對其定義的本質表達。

如果說,人們都有趨利避害、追求健康的本能,那麼,他們的根本本能是什麼?

不是長生不老,而是更有難度的:提升體質;只有體質得以提升,生活質量纔有望解決,生存難題才能輕鬆應對。這也是中醫最核心的難題之一:只有解決體質提升的難題,我們才能回復中醫的「健康醫學」的本來面貌;而不是天天與西醫幹架的那個所謂「中醫」。而且取長補短,達成錢學森老人的夢想。

為什麼說提升體質比長生不老更有難度,因為後者明顯是不可能的,沒有難度可言;而提升體質對很多人來說卻是最難的。

我們都知道,本能本能,一定是本自具足的,那麼,為什麼很多時候,這些強大的本能卻變得無影無蹤了呢?甚至是本能在起作用,最終卻導致了身體更差了呢?原因很簡單,一是人在年輕時,什麼樣的生理機能,匹配什麼樣的本能;反過來更加重要,隨著年齡的增長或疾病的進程,什麼樣的本能,支持什麼樣的生理機能;連被世人視為「本能」的食色慾望都是這樣,只是慾望太盛會導致這些本能的丟失,健康失去基礎;二是因為體質不夠好,生理機能受到了傷害,不去依靠自愈力等本能卻去依靠藥物,本能被遺忘,失去了存在的根本;雖然不一定會讓本能喪失;卻很容易導致其「退隱」,變成「潛能」、甚至變成弗洛伊德所說的「死本能」,難度就會變得十分大;健康學並不會談「死」色變,而是把死視為一種必然的規律加以接受;同時也認識到,世界上並不存在所謂的「生本能」、「死本能」,生、老、病、死都只是自然規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向內求的人能夠利用這一自然規律而不是被她所嚇倒;而向內求的人們得到的還必須有一套更加密固的「魚缸」——筋骨。

因此,現有的「體質為機體素質、稟賦等」的定義也有必要做出修改:體質為人一切本能狀態與機體素質的總和。體質的新定義指出了體質提升的可能性,或者說,體質提升成為健康學的核心,雖然我們不會說,所有的人都會有體質提升的可能或必要。

已故著名的中醫老人郭生白提出了「人體是一個升降出入的本能系統」的「本能醫學」理論,是「本能健康」的重要部分,值得我們後人好好研究。

當然,對於體質提升與本能健康的關係,應該還有很多很深廣的內容,本文不是專門講這個,只能算是一個初探。


人的體質應該是環境和基因共同決定。

基因雖然包含了一切信息,但是在不同的環境下,基因的表達程度不同,也就導致結果不同。任何生物的特徵,包括人的體質,都是有基因和環境共同決定。

人的體質有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兩種影響。

先天因素,就是爹媽給的,這個我們沒法決定。所以懷孕之前夫妻兩人都需要調理好身體,因為爹媽就是孩子身體的起跑線。

後天因素,就是飲食,作息,環境等因素對你的影響。一個人如果先天得分就低,再不好好保養身體,那肯定越來越差,甚至都不及格了。各種疾病就該來找你了。

現在的人普遍都是等到受不了了再去看醫生,如果能夠早點重視體質調理和養生,就把自己擋在醫院門外了。很多慢性問題,找醫生也解決不了,如果盲目用藥物,沒效果反而會過度醫療。

身體的修復能力很強大,補充營養就可以,藥物不是身體的原材料。我認為藥物或者手術等治療手段都是為身體修復爭取時間而已,身體最終能不能恢復好主要看攝入的營養是否足夠和均衡。當然急症必須先去就醫。比如你胳膊斷了,先去找醫生接上,然後再補充營養,好好休息,胳膊就會自己長好了,而且完好如初。

如果你體質好,對於一些慢性問題就恢復的快。如果體質太差,再不保養,最後的結果就是與各類慢性病的藥物為伴,直到最後。。。。


由人的內部生態和外部生態決定。內部生態包括你自己的所有細胞,其中百分之十是你自己的,這部分由你自己的基因決定,遺傳自你的親爹親媽,剩下百分之九十是和你共生的微生物的,這部分由你接觸的並定居於你體內的所有微生物羣落的基因決定,主要遺傳自你的奶媽。外部生態就是遺傳自生養你的所有環境,包括飲食生活習慣等,由這些作用於你內部環境的外部環境的總和決定。是不是感覺我說的都是廢話?


血液,魚靠水養,人靠血養


先天,個性,氣候,飲食習慣,作息。。。


我覺得是我媽決定的,但是會受到我奶奶的影響。而叔叔和嬸嬸的到來,會增加不確定性。


體質是由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共同決定的。有些體質是天生的,但是如果後天干預也是可以改善的。

比如有的人天生脾胃虛弱,體弱多病,如果不幹預,可能一直這樣下去,身體會日漸式微。如果後天好好調理,並注意生活習慣的改變加以配合,是可以增強體質的,自然也就改變了體質。

我就是這樣,小的時候脾胃不太好,但是又喜歡生冷辛辣,導致我面黃體瘦,一看就是營養不良,月經也不太正常。後來經過一些調理加上生活習慣改變,現在再也不見那個面黃肌瘦的我了。

這是我目前再堅持的小習慣,還在發現新的好習慣的過程中!歡迎補充!

1.細嚼慢嚥!細嚼慢嚥!細嚼慢嚥!

2.晚上6-7點後不喫東西,不喝水(特殊情況除外)

3.早起空腹一杯溫水

4.做一個素食主義者,少肉多菜

5.每週週三空腹一天,其餘時間好好喫飯,不要暴飲暴食

6.減少零食!減少零食!減少零食!可以喫堅果,但盡量原味!且不可以一次喫太多!

7.不要蹺二郎腿,喫過飯不要坐下,多走走

8.作息要規律,沒有特殊情況,晚上十一點前睡覺,早上七點前起牀

9.沒有特殊情況,每天睡前泡腳,沒事多艾灸

10.戒甜食,最多一週一次

11.要用溫水洗臉!要用溫水洗臉!要用溫水洗臉!

12.好好護膚,少用彩妝!

13.一定不要忘了出門用防曬!

14.少喫水果,水果大多都是涼性的,對脾胃不好,並且很多含糖量太高。就算喫也是加熱了再喫。

15.多運動,能站著就不坐著。每週都會去跑步。每次3-5公里,盡量上午跑步,不要夜跑,不安全並且晚上跑步對身體不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