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科都说属于哲学分支,什么逻辑学、伦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美学。但我在这些学科中找不到共性,究竟哲学的定义是什么


谢邀。

本来想复制一篇论文给你看看的,问题描述阻止了我。。。关于哲学可以给出很多不同的定义,所以很可能出现即是说了「正确」答案,也没法真的理解的情况。

像题主这样具体的提问挺好的,我就根据题主的描述给一个答案吧。这个答案只能看做是一个粗略的描述,帮助理解哲学的。

很多学科都说属于哲学分支,什么逻辑学、伦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美学。但我在这些学科中找不到共性,究竟哲学的定义是什么

首先,我们从一个前提开始「哲学是关于本质的学科」,我这个定义并不准确,但是可以帮助题主理解,我们一步步来。

逻辑学在追求语言描述的准确,本质是求「真」。就是力求语言能够符合实际,不产生歧义不产生错意。

伦理学追求行为的适当,本质是求「善」,就是力求在多种选择的可能下,总结出最好的一条来。

美学在追求感受的愉悦,本质是情感上的体验,我们称为「美」。

那么,我们如何感受到真善美的?真善美到底是什么?由什么组成?可以分析出来吗?他的结构是如何的?我们能够像解剖青蛙那样把真善美解剖吗?这就是「认识论」。

然后,为何会有真善美呢?为什么我们人类会去追求真善美呢?真善美仅仅是人的体验,还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这就是形而上学。

而这一切都可以广义的统称为哲学。

狭义上的哲学,单指最后一个「形而上学」。

不知这样能否帮助你理解。


现在普片承认哲学的定义是莫衷一是的,所以目前没有标准答案。

共性是有的,也是哲学的最大特点——思辨,就是对我们的思想的思考。思考的主体是人,思考的对象是人的思想,如美学,上升到了哲学的时候不是对艺术品本身的思考、体验、反应,在艺术品刺激了人的感官后,人的意识对艺术品产生了某些思想、体验、反应,这些就是哲学思考的对象。

思考什么呢?我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思想、体验、反应,不还不够深刻,要思考的是人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思想、体验、反应,透过「我」这个个别的现象,去探讨现象后面普片的、规律的本质。如此就引出了第二个共性——本质


关键是区分定义和定意,前者是语言表达的表面,后者才是哲学的主场。

哲学可以包括所有深刻性足够的智慧,可以给所有事物做出定意,作为一门足够专业化和深刻性的学问,也不得不给自身做出定意。基础的哲学定意是定义等的合理性来源。语言文字不再是无意义的象形文字或者字母文字的有规律组合,更是可能有深刻复杂但清晰的语意。

语言能够定义,即理智与思维,更多的是客观不自觉的能力,但是语言本身没有意义。而哲学能够定意,即概念联系与存在虚构,更多的是主观自觉的意识理解。定义也是因为语言表达的有限性不确定性,而哲学意义的无限性确定性。世界存在的事物也是不确定的有限的,而确定性是语言表达的要求。

哲学本身无法被定意,是无限的,因为每个人的意识都在这种基础性的意理辨析之中,是理性的具体,而不能以语言文字去限定这种意理。正是基于这种已经定意的确定性,语言才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表达定义能力。当前者出现变化,或者也应当变化,后者独立的变化毫无意义,如诡辩论、语言游戏、中文屋、形式主义。

定义往往没有标准,也是变化的不确定的,如不同的神。意义才是核心不变的,而这基于纯粹的理性,这里,我们不得不将自己的理性纯粹化标准化以理解他人并且相互沟通。

形而上学作为基础,也是意理的辨析。

因为哲学无法被定意,所以无法被定义,但是哲学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定意,是出发点而非结果。

定义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满意,是特殊和个体的,唯有定意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意就在那里就是那样,没有特殊没有不确定。就像物质在世界中的确定性那样,意在理性中也是确定的。

定义则是不确定但是不得不注重的表象了。


泻药。想要给哲学下一个定义真的好难,更何况我还是个流浪者而已。在我的理解中,哲学大抵就是探寻事物存在的本质,试图解答事物为何存在,存在的道理是什么的学科。


哲学是对存在的探讨,不同理论是由于提问方式不一样而导致的。对于存在,一开始是对「存在」本身直接发问,即「存在是什么?」这样得到的答案就是所谓的「本体论」了。不过后来哲学家发现不能直接追问存在是什么,存在本身与我们的思维有关,于是问题转变为「我们如何认识存在」问题由本体论转换为认识论。再后来又发现我们的认识与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问题又转换为「语言和存在本身的关联。」

当然,不是说纯粹地讨论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哲学。在哲学史上不是一条线下来的,她们之间交织在一起的,但大概的思路就是这样。顺著这个哲学史,你就能发现他们的联系就是「存在」本身。也就是共性。诸多分支都是围绕著这一条主线开展的。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等等,最终的问题还是在追问存在本身。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