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的背后往往有更为深刻的规律作支配解释,那么不知道对于科学规律或者一个问题背后规律的研究有没有尽头呢?还是能够一直不断地问为什么?感觉现在好些研究成果只是说明了A与B存在某种关系,但是为什么是这样的关系却没有解释。举个例子,牛顿说有万有引力并提出定律,那么为什么会有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提出物体有质量引起时空弯曲表现为引力,那么为什么物体有质量就能引起时空弯曲...(只是作为例子,内容对不对不谈哈),所以说是不是规律可以一直问下去,研究下去?


希尔伯特在他那著名的23个数学问题中,将物理理论的形式化作为了一个问题提了出来。后来,不要说物理理论的形式化,就纯粹数学的形式化,也无法完成了,因为哥德尔的定理,彻底破灭了人们的这一梦想。

但这并不等于说,形式化没有任何意义。牛顿在写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时,就釆用了欧几里德《几何原理》中的形式化的表述方式。

形式化,也叫公理化,整个形式系统由几个基本概念,几条基本公理组成,由这些基本公理,仅凭逻辑推理,就可推导出该形式系统中的所有定理。数学的形式化体系中,那些基本的概念是不加定义的,例如,欧氏几何公理体系中,「点」可以代表凳子,「直线」可以代表桌子,「两点决定一条直线」可以理解为两条凳子可以拼成一张桌子。同样,那几条公理,也是无法解释的,即,不能由其它的公理或定理推导出这条公理。

物理理论的形式化,也就是从整个物理理论体系中,提炼出几个最基本的概念,归纳出几条最基本的公理,然后,再由这几条公理,去推导出其它的定理,在具体的情况下,产生具体的应用。显然,这几条作为公理的基本物理规律,是无法进一步解释的,即不能由其它的物理规律推导出这个基本的物理规律,只能说,实验发现它就是这样的,至于为什么它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不知道,只知道它就是这样的。即对于作为公理的基本物理规律,我们只能回答它是什么样的,却不能回答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数学中的公理可以随意选取,例如,对欧氏几何公理的第五公理另外进行规定,就可得到非欧几何。物理学中的作为公理的基本物理规律,不能随意规定,只能来自于物理实验,是对实际测量和试验的归纳总结。数学形式化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可以不加定义,物理学中对应的那几个基本概念,如时间t,空间x、质量m,等等,它们的定义,就是它们的测量方法,你是如何测量出t、x的,也就是你如何定义了它。

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物理理论体系中,总有那么几个基本的物理规律,无法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它为什么取这种形式而不取其它形式,不知道,只知道,实验发现,它就是这样的。

但前面说过,物理理论的形式化或公理化,不仅没有完成,而且也不可能完成。这里不讨论形式化自身内部的问题,但这也说明,物理理论,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也许,在原有的测量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归纳出了一个物理理论的公理化系统,但随著测量范围的扩大,原有的理论无法解释新的试验现象,这时,我们可能就要修改已有的理论体系,建立起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来。在新的理论体系中,原来的无法解释的,作为公理的物理规律,现在也许就可以解释了,但新的理论体系中仍存在著无法解释的,作为公理的基本物理规律。

不论怎样,物理学是通过测量和试验而获得的,那些理论上就是无法测量的东西,或者理论自己就声称自己无法测量验证,就不应该进入物理学。当然,测量必定会对测量的对象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不至于将死活叠加态影响成唯一的一个死状态或唯一的一个活状态,不至于将弥漫于整个空间中的波坍缩为只集中于空间中的某一个点上。而且,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自己就声称他说的那个叠加态、波函数无法测量,一旦测量就会坍缩。既然无法测量验证,你凭什么说它就一定处于那个叠加态,而不是别的什么状态。还有,大家都在谈论时空弯曲,请问,时空弯曲怎么测量?测量了什么才算是测量出了时间和空间的弯曲?

当代物理学,离希尔伯特所倡导的那个形式化或公理化体系已经越来越远了,不要说公理化,连不能自相矛盾都没有作到。


我认为:如果是对某种自然规律的认识,那真相即真理只有一个,但人的认识能力始终有限,总体上人们的探索会逐渐逐渐接近真相,但也只是无限接近罢了


目前最有希望统一所有物理定律的理论是M理论,相对论和超弦都可以在某些条件下由此导出。M理论的前身弦论首先是从统一宇宙间四种基本力出发的,如电磁力是物质间交换光子,弱相互作用是原子间交换玻色子,强相互作用可能是夸克间交换胶子,由此也引入了引力子的假设来研究万有引力,认为物质之间的引力是由交换引力子引起的。相比其他三种力,为何万有引力如此之弱,也可以从M理论预测的11维空间得出,因为引力漏到了更高维度空间中。


是的,没有尽头。

而且啊,所谓规律,都是对现象(观测)的近似。

比如,质点,自然界怎么会有只有质量没有体积的点呢,都是基于假设的近似。


这是我研究大自然规律和原理的问题。经过研究和发现。认识到大自然的规律,是一对正和反的三方共同体,012345678910是前中后三方的一对正和反的半径。1份半球=3份半径,都是共同存在的一对,是一对的三方半体和三方的一对半体,都是统一的规律和基准。

空间和重量,是一对向外膨胀和向内收缩的速度时间,地球重量是10米秒的收缩速度,空间的光线是30万公里秒的膨胀数量。都是正和反的中间一对界面方向时间,是无限数量的核心基准,是数字的一对01和10界面,是一对的数量的基准界面。


物理学关于物质运动是不断进步的,在我看来是有尽头的。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奠定了物理学基础,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存在超距作用,场论出现了,爱因斯坦用光速不变相对论消除了超距。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冲突,广义相对论解释不了地球岁差。相对论必将被场速可变的相对性原理代替,它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矛盾。

最终场速可变的相对性原理的本质是,量子是有自旋的,是一种物质涡漩,涡漩速度为场速,于是场作用的本质只是基础的矢量合成。


只要是人类需要的,人类想知道的,人类认为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的领域,就不可能有研究探索的尽头。想发现、想出成果是一回事,但能不能真正地有所发现又是另一回事,关键是能不能出确实有价值的、确实有用的成果。只有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确实有用的成果,才能被人类的历史长久地记住。


对于某一问题的生发周期规律与其细化过程中的规律对照。虽然有个性上的差异。但其运行理念是一致的。只要掌握其共性与个性的共公特性,还有其普遍性中的特殊性,所有不同大小,与不同性质的问题规律都可以一直问下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