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一直想成为一个圣人,因为我偶像王守仁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像孔子一样的圣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现在17岁,我不觉得这个目标有什么羞耻的,相反,当别人问我梦想是什么的时候,我会骄傲的说,做个圣人。我很多朋友都把它当做我开的玩笑,我也不会解释。

成为圣人很难,我清楚地知道,古往今来被称为圣人有几人?掰指头就可以数的过来。所以我把这个目标当成是最高理想,让它像太阳一样高挂前方,也许我永远也追寻不到,但我一抬头就能看见。

我学习王阳明心学,做好自己的小圣,但我一直走在成为大圣的路上。起码,我每一天都不辜负,不违良知。

~~~~~~~~分割线~~~~~~~~

关于大乘小乘的问题各位不用细想,是我不够严谨,已经改啦。谢谢评论区各位的建议。


谢邀。

反对任何以成为圣人为目标的想法。

儒学不是成功学,如果是为了成为圣人才要如何如何做的,这不是儒学。

我反复说,儒学是要学做好人、学做君子,而圣人是博施而济众,是德之极功之极,是需要历史大机遇的,作为君子有这样的机遇当然要当仁不让,但君子的基本要求是择善固执,是守住仁道、是垂范、是以身正天下。

如果说,一个君子不能做到:

我欲仁而斯仁至矣

以这种态度来择善固执,而一心成圣,伪君子也!

在儒学,千千万万择善固执的君子,远高几个圣人。宁可人人如龙成君子,也不要出圣人。


首先,假设并论证自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有著各种各样的小人思想和行为。

然后,通过进一步分析论证人是可以被教育的,于是正视自己的小人特征,并找到方法把自己小人特征引向圣人的方向。

再次,把圣人的特征仔细分析论证,使其符合个体成长,并符合集体发展的要求,然后再把这种务实的圣人特征再提高几个级别,务必让人可求而又似乎不太可得,总是要差著一口气那种,再把这个圣人的饼挂到头顶或者彼岸,看著会流口水那种感觉,但是若即若离,又不可得。

这感觉就像老板给你的销售任务后的奖金,老板描述的那个发展蓝图,彩票中那五百万,曹操指的那片梅林,性感无限又不给你上的那个女朋友,游戏中的那个骨灰级大boss。

最后,努力把自己这个小人变成那个挂著的圣人,付诸行动,当知行合一,长久坚持到老,你就成圣人了。

嘿嘿嘿~( ̄▽ ̄~)~

中国人比较务实,所以儒家把圣人放在了人群中,佛教把佛从来世和前世逐渐放到了人心中,基督教等不同,他们放到了对岸,还通过逻辑论证,证明你是可以吃到对岸那个饼的,但是要死了以后,资本家在你心中放了各种首富和中产概念。

科学家的圣人特征是突破认知极限、实践极限、突破边界。外星人,宇宙大爆炸之前等都是科学家内心的圣人特征。


尧、舜、禹、汤、文王、周公、孔子都是死后被标榜为圣人,因为死人不会犯错。

只有墨子有可能是在活著的时候被称为圣人。方法也不难,只需要做到两点:

一、能言善辩。绝不会被驳倒,永远有理。

二、身体力行。说到做到,不被人抓到把柄。

就是这么简单。


孔二妮鼓吹的圣王是尧舜禹汤文武,圣人是伊尹,周公。反正他们具体做过哪些事,记载的也不详细,鼓吹他们是圣人,你都找不到他们不是圣人的证据。等到孔二妮被奉为圣人,那么圣人说的话肯定不会是假的,那么尧舜禹汤等人肯定就是圣人。

比如说孔二妮还梦到周公教他周礼呢!所以他说怎么行礼就是怎么行礼,不服的话,就得怪你为何梦不到周公了。

大清开始的200多年,读书人留起了辫子,但是读书人都是有点追求的,就是想当当代的圣人。孔二妮若在世,肯定会认同他们留起辫子,是走向圣人之路的第一步。

比如说历史发明家王靖海,一直想写一本《新史记详解》,想取代司马迁的地位,和想成为圣人是什么体验一样的。

《史记》中秦献公记载就那么几条,但是他梦到了秦献公,把秦献公变法的具体内容都记下来了,就像孔二妮梦到周公教他周礼。

比如 「焚书坑儒」这个事件,学术界各有说法,王靖海又魂穿到那个时期,发现了李斯根本没有参与这件事,魂归当代后,赶紧记下来,以后谁敢在「焚书坑儒」话题提李斯,就拉黑他。

同时他解密了秦始皇的痛苦,原来秦始皇最大的敌人不在于如何消化六国势力,而在于不懂如何牵制秦廷的72望族,史学界一大新发现,由当代的 「史学(发明)家」发现,震惊学术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