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写字;画画;琴师;算命;帐房先生;种地;经商;说书;

差不多都这些了吧。文化人,琴棋书画。

特殊情况一,倒插门。作为读书人至少也是个秀才吧。当地的富户有可能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让这样的文人入赘。

特殊情况二,造反。每逢乱世的时候,就是读书人起兵的时候。幕僚,策士都有可能。
科举要看什么时代,以及什么级别,隋唐宋三代不管,考不上该干什么干什么,因为当时的科考资格和官学生资格是不挂钩的。如果在明清,只要考上生员,成为官学的学生(这样才有继续考的资格),理论上你做什么都是犯法的。当然,生员里只有庠生才有官方发的补助,这只占秀才的一小部分,但对不起,你还是干什么都是犯法的,理论上你从事其他职业就不能继续参加考试了,而且还会被罚,几代人都不能科考。所以明清只要考上生员,理论上你在仕官之前就是一个职业学生,当然,如果连续参加考试的年头足够了,上头会给你个荣誉官职的。

当然,明清法律在这个地方属于灰色地带,只要你不是从事一些特别的行业,比如演戏或者经营夜总会,官府也不管,因为生员实在是太多了,明清两代常年稳定在数十万的水平,管不过来。

另,种地不算职业,理论上明清两代除了贱民之外,所有人都是种地的(包括官员,所以官员家里有田庄不犯法,开工厂就犯法了),其实古代属于「职业」这个概念的行当极少,不是你想干就干的,因为涉及匠户制度。
教书先生?蒲松龄就是教书先生。。。
耕读传家,只有自耕农才有这个可能性,清朝有个叫亲王类似相亲那样的看考生,看的上就等于考中待遇,至于原因千奇百怪,有个王爷认为一个人特别丑陋还敢于来就让他考过,
古代书生落榜后一般选择复读较多,实在家境不允许活不下去了,就回去继续耕种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还可以选择做私塾老师,带几个学生收学费。其他各种谋生手段的应该都有,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黄巢,落榜好几次之后做了私盐贩子,最后造了反,可谓是落榜生中的战斗机。


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 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出自《鲁迅自传》,大概古代考不中的人多是做幕友(师爷)或者做教书先生吧。至于商人这个选项,应该是鲁迅故乡绍兴一带比较盛行的谋生方式。


科举失败有很多种,考不上进士算失败,进不了学也算失败。不同的失败情况大不相同。

如果连童生都不是,你就是一个粗通文墨的人,回家种地干啥的,自便。

如果通过县试、府试两场考核,成了童生,好歹也算一个读书人了,算是进了学。如果就此失败了,可以回家种地,或者当个蒙师,或者卖卖对子、写写信等等,自己去谋生吧。

如果又通过了院试,你就是正式有功名的人了,是最低等级功名的秀才。成绩优秀的,为廪膳生,国家每年给几两银子(大约4两),如果你家再有几亩薄地,也够一家勉强开支了。成绩稍次的增广生、附生没补助。秀才物质好处是可以不服役,少交钱粮赋税,地位上的好处是可以见官不拜。想谋生还得靠自己。当个私塾教师、西宾、幕僚、文案、卖对子、代写书信也算出路,家里的地还是要种的。就拿当个私塾老师来说吧,如果你是秀才,大约每年能挣到24两银子的束修,维持一家衣食无忧没什么问题了,不用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力气活,还颇能获得家门乡党的尊重。——自己家门古代的事:祖上只考了一个秀才,后面再也考不上了,算是失败。当个私塾老师,家里地也得种,某天进城卖藕,被城里地痞恶霸给哄抢了。老祖爷戴上顶子(古代秀才的文凭帽)进县衙击鼓鸣冤,县太爷一看来的是个读书人,二话不说,立刻迎到内室,问明情况,聊天吃茶。外面安排下去,不一会儿,外面衙役进来报告:具已办妥。衙役按高价把藕卖给了哄抢的人,卖藕钱送过来了。这些县城恶霸混混都是和衙役等有一腿的,如果不是祖上有秀才身份,事情哪有这么容易轻松办妥?

在进一步,过了乡试,中了举,大不一样了,国家给的供奉不说,你也有了做官的资格(能不能做官是另一回事)。至少在称呼上,别人都得称你「老爷」了。如果国家缺乏人才,官员缺额较大,也许就可以谋一个低级官吏当当。但是,多数时候,举人想当官还是有难度的。《儒林外史》中,范进一考上举人就有名满乡里的退休知县张乡绅过来贺喜,不但称兄道弟,还送五十两银外加中心地段房产一套。「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著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为什么一考上举人就有这么多好处?首先,你是国家储备干部了,将来有机会谋上一官半职,有了权力自然就会有好处,巴结你的人自然也能得到好处。其次,你是举人了,国家规定是免钱粮赋税的,不用服役的。如果在那个时代赋税比较重,很多人宁愿把自己土地、户头挂你名下,他们自然就可以免赋税劳役,每年给你交一部分钱粮比给国家交重税服劳役要合算。再次,你是国家储备干部,每年能够进县政府的明堂,有议事权,可以向县太爷提建议,能在县太爷面前坐凳子说上话,更能结交其他有权有势有钱的举人进士,接连乡党,组成巨大的地方势力网,一般人还真斗不过你。有些地方势力自然要拉拢你,有些人要求得帮助或庇护,自然要送好处。比如某有钱人被地方恶势力欺压,现在他投靠你,求你庇护,地方恶势力还真不敢来招惹你。否则到县太爷面前告一状,恶势力也吃不消呀。当然,能考中举人的人,秀才的那些谋生手段都是有的,当当幕僚也是不错的。

如果举人更进一步,考中进士....不说了,这就是成功人士了,谋生不用谈了。


一般来说,家里能读书的基本都是地主,十年寒窗基本没有的。真穷的不行到了岁数早出去干活了,哪有钱养著读书。


就科举失败来说,如楼主所说,想必是连乡试都无法上榜的书生,那么最不济的可能一辈子都是秀才或者连童生试都考不过的读书人了,毕竟若是孝廉了,则还有当官的可能。就拿那些过了童试的秀才或者没有名分的读书人来说,还得分是否家中有无钱财,若有些钱财,也是可以捐个不大不小的官职,比如监生;若家里比较拮据的话,则不得不为生计想方设法维系生存了。大体上,读书人有以下谋生的手段(当然若是遇到一些动乱、战争的话,若读书人身体好的话,参军也是一个选择。):1.经商:古代当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正所谓士农工商,所以对读书人来说,实在迫不得已也可以为之,可是大多数为市侩算算账,写写账本。2.教书:可能是做体面的谋生途径了,被大户人家请去当私人教师,或者被某村某乡请去当私塾先生,都是可以的,但是前提是,你的品行不错,并且学问也好,才能被人引荐。3.卖字:一些的市井老百姓是不认得字的,所以就找这些读书人来写写家书等,能否糊口,还得看写字人的背景了,字写得好不好也是因素。还有的是编书写书了,若是有才学,就直接写书来卖,若是没有多少墨水和深刻的见解,那么就盗取别人书的内容,然后改个名字就出版了。4.卖画:卖文鬻画差不多。5.种地:实在难以生存,种地还是得种的。
有了秀才的功名,学政部门貌似会给工资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