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点问题,并不是所有人被打压。竹林七贤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坚贞不屈,不惜牺牲生命的,代表是嵇康,所以,他态度太过于强硬,广陵散绝。第二种是山涛、王戎这样的,愿意为司马家当官的人,他俩最后都是身居高位。当然了是为了钱财还是政治理想,这里不想过多深入。第三种,就是阮籍这样的装疯卖傻,天天喝酒,搞行为艺术,一方面,躲避政治清洗,一方面,排解自己心中无法排解的苦闷。

说实话,只有第一种是明面里针对司马家,这样做的嵇康真的是被杀了,其他剩下的人基本上都得到了优待。下面,我们随便捡几个说说看。

山涛,竹林七贤里年纪最大的,他四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做官,政治嗅觉敏锐,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山涛之前一年就隐遁了。司马师掌握实际权力的时候,又开始去做官,而且他的身份比较特殊,跟司马懿的老婆张春华有亲戚关系。「与宣穆后有中表亲」。他因为能力和品行出众,所以,一直在升迁,司马昭的时候,「迁大将军从事中郎。」晋朝建立以后,他更是位至三公。司马家,可真心没有打压他,况且还是远房亲戚。

王戎情况类似,他是竹林七贤里年龄最小的,他就是从司马昭的时候开始当官,还是钟会所推荐的。

向秀本来喜欢和嵇康、吕安看菜园,给嵇康鼓风,坎看他打铁。嵇康被杀以后,向秀就老老实实的去洛阳给司马昭当官。

至于,阮籍确实是这些人中当时司马家最为优待的人,他喝酒、搞行为艺术,《晋书》说的清楚: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

司马家排斥异己,阮籍并不想违背自己的本心,所以,喝酒躲避一些政治上站队的事件。司马昭想让儿子司马炎娶阮籍家女儿,司马和阮家结为姻亲。阮籍一直喝酒硬生生醉了60多天,躲开了。可惜,喝酒没有搪塞过,司马昭让他写的《劝进表》。这说明什么?司马昭希望得到当时名士的支持,东汉以来,名士掌握了话语权,他们喜欢臧否人物。(曹操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属于名士给的一个评价。)如果,嵇康代表的这些名士能够为司马家说话,从舆论上支持的话,司马家代曹魏称帝,也就相对容易了。你可以喝酒不说话,但是,说话了就是我司马家的喉舌。


因为阮籍与司马昭谈话极为谨慎,即使他作了驸马,也不夸夸其谈,自知身份,严谨对人,做事有条不紊,极受司马昭的爱戴。

竹林七贤为: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阮籍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后来发生魏晋禅代的政治动乱,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深感生命无常,因此采取了蔑弃礼法名教的愤激态度,转到以隐世为旨趣的道家思想轨道上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