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先秦以来,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一直对继承人的教育问题极为重视。然而,大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在皇子教育这项重要工作上却并不成功,甚至出现了明熹宗这种近乎半文盲的皇帝。那么,明朝的皇子教育为什么会失败呢?

正文:

明代皇子们的教育为何如此失败?

明熹宗朱由检

大明朝天启元年正月二十九日,为了即将到来的首次经筵大典,明熹宗朱由校任命了近三十人的庞大“教师团”

明熹宗为自己挑选的这支教师队伍,阵容十分强大,其中有——

张维贤:靖难之役中大将张辅七世孙,世袭英国公;

刘一燝: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内阁首辅;

孙承宗:万历二十九年榜眼,资深“家教”兼一代儒帅;

钱谦益:万历三十八年探花,“江左三大家”之一,明末文坛魁首;

......

明代皇子们的教育为何如此失败?

孙承宗考中进士前当了许多年的专职家教

可以看出,这支皇帝专属的教师队伍几乎囊括了朝廷中各位饱学之士,是一套不折不扣的“全明星”阵容。

然而,他们所面对的唯一学生——朱由校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呢?

天启二年十月,当年的新科状元文震孟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其中这样说:“......侍臣进读,铺叙文辞,如蒙师诵说已耳。

表面上,这好像是说皇帝的老师们教学无方,但反过来想,这其实是在说皇帝本人的文化水平——也就是个蒙童。

这番话说的刻薄,但却是真实情况:朱由校作为当朝天子,在登基之前,居然没有正经读过一天书。事实上,直到他的爷爷万历皇帝临终时,才在遗诏中对朱由校的教育问题做出了批示:“......皇长孙宜及时册立、进学”。

然而,此时的朱由校已经十五岁了,正处于青春期,要让他像七八岁的小童一样老老实实地读书,简直难比登天。

明代皇子们的教育为何如此失败?

朱由检的兴趣完全在当木匠上

实际上,在明朝建立之初,统治者对继承人的教育问题还是相当重视的,但为何到后期却崩坏到如此地步呢?

一、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从最底层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原本的文化素质大致相当于零。但是他在沙场征战之余,能够积极地向身边的文人、儒士学习,在他登基之后,文化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明代皇子们的教育为何如此失败?

朱元璋前期对儒生的态度还是相当客气的

正是因为吃过没有文化的苦头,朱元璋非常注重诸位皇子的教育。在朱元璋刚刚自立为吴王时,就延请大儒宋濂来教导世子朱标,从洪武元年起,更是为诸位皇子安排了诸如桂彦良、陈南宾等名师,还亲自为诸皇子编纂了《皇明祖训》等一系列教材,不可谓不上心。

但是,在教育皇子上,朱元璋并不是没有问题的。

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护犊子”。

明初,朱元璋听说有一位名叫李希颜的隐士水平很高,特地亲自写了一封信,将李希颜请进宫中,为诸位皇子讲学。

这位李老先生不仅水平高,规矩也很严,当小皇子们调皮捣蛋、不好好上课时,李老先生不管你是谁,拿起戒尺照脑门就是一下!

诸位皇子都是金枝玉叶,哪里见过这种架势,纷纷去找朱元璋告状。

朱元璋一听:这还得了!登时就要发怒。幸亏马皇后在旁劝告,这位李老先生才免了一场飞来横祸。

明代皇子们的教育为何如此失败?

历史上,像马皇后这样的“贤后”并不多见

第二个,也是最要命的问题:朱元璋虽然重用儒生,但在他心中,并没有真正地“尊师重道”的理念。

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雠”这一句时,非常生气,当即下诏,要把孟子牌位撤出孔庙:您一边凉快去吧!

虽然后来在刑部尚书钱唐等人的死谏之下,朱元璋勉为其难地收回了成命,但还是亲自搞了一个删节版的《孟子》,称为《孟子节义》,并且宣布:以后科举考试,只能从这本《孟子节义》里出题!

连一代宗师、亚圣孟子的著作都能说改就改,朱元璋对待读书人的真实态度可见一斑。而诸位皇子、皇孙自然是有样学样,也越来越不把读书人当回事:成祖朱棣诛方孝孺十族、宣宗朱瞻基报复自己的老师戴纶等等事件的背后,很难说完全没有朱元璋的影响在作祟。

明代皇子们的教育为何如此失败?

朱棣作为马上天子,对儒生向来不太感冒

另外,朱元璋虽然又请老师、又编教材,但他却没有将皇子受教育这件事制度化、规范化。作为开国之君,这简直是一个最大的疏忽。

应该说,从这一时期起,明代皇子教育的失败已经埋下了种子,只是在等待一个完全爆发的机会而已。

二、从量变到质变

自朱元璋以降,之后的历任皇帝在子孙教育上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至少还能够按照之前的套路执行,特别是明英宗在位期间,制定了《东宫出阁讲学仪》,虽然这只是一项礼制,但也将皇子教育大致规范了起来,形成了一套松散的制度。

然而,就在朱元璋去世89年后,一个改变这一局面的皇帝登基了。从他开始,原本就不太靠谱的皇子教育彻底走向了崩塌。

这位皇帝就是明朝中期的一代贤君——明孝宗朱祐樘。

明代皇子们的教育为何如此失败?

朱祐樘像

历史上对朱祐樘的评价一贯很高:勤于政事、躬行节俭、宽仁待下、励精图治.....他所开创的“弘治中兴”让明朝一度再次兴盛起来。

但是,明孝宗也有他的缺点——溺爱孩子。

众所周知,朱祐樘的童年相当悲惨:在他父亲的宠妃——万贵妃的阴影之下,年幼的朱祐樘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招来杀身之祸。

至于读书,朱祐樘就更不敢想了,他年幼时唯一接受过的教育,只有身边的老太监覃吉传授给他的一些粗浅知识而已。

正因为如此,朱祐樘登基后,自己虽能够做到努力学习,但对自己的儿子相当宠爱,娇惯得不成样——太子年仅六岁便出阁读书,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读书一点也不上心。

看到这种情况,朝中大臣们多次上书规劝明孝宗,让他对太子的要求严格一些,但在明孝宗看来,儿子开心最重要,至于读书嘛,慢慢再说吧!

明代皇子们的教育为何如此失败?

由此可见,这时的太子教育基本就是在糊弄

然而,老天爷却没有给他慢慢来的时间——弘治十八年,朱祐樘驾崩,玩耍惯了的太子登上了皇帝宝座,就是明朝头号混世魔王——明武宗朱厚照。

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唯有朱厚照能够名正言顺地对继承人教育这件事置之不理。第一,他自己本身就不爱学;第二,正是因为玩的太开心,朱厚照在位十六年,压根连一个儿子都没生出来。

在朱厚照之后,大明朝的道士皇帝——嘉靖帝朱厚熜即位。

登基之初,嘉靖帝就搞出了一个“大议礼之争”,与朝臣们纷纷扰扰地斗了十多年,之后又虔信道教,满脑子都是长生不老之术,在子女亲情上极为淡漠,对诸位皇子的教育更是不放在心上。

明代皇子们的教育为何如此失败?

嘉靖:太子什么的,哪有朕炼丹重要?

经过正德、嘉靖这堂兄弟俩一通折腾,原本有些起色的皇子教育制度又日趋废弛,这种量变逐渐积累起来,终于在万历皇帝时期迎来了质变。

万历皇帝刚即位时,在母亲李太后和名臣张居正的督促下,还能够认真学习帝王之道。但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被压抑了十年的天性开始全面爆发:不上朝、不理政、不管祭祀、不补官员......堪称千古第一懒皇帝。

明代皇子们的教育为何如此失败?

万历皇帝像

特别是在万历执政后期,这位懒皇帝为了改立太子一事,居然打起精神,与大臣们展开了长达十五年的“拉锯战”,原太子朱常洛的教育也随之暂停了十余年,直到万历驾崩,太子也没有再次获得正式读书学习的机会。

万历对儿子尚且如此,对孙子朱由校的态度就更不用说了。正因如此,才导致了本文开头时的那种情况。

也就是从这时起,明朝的皇子教育正式走向了消亡。

由此可见,明朝皇子教育的失败,虽然有历任皇帝个人的原因,但制度的始终缺失,却是造成明代皇帝素质断崖式下降的根本原因。

也正是看到明代皇子教育的失败,清朝从建立之初,就极为重视宗室教育,规定了严格的制度,这也许是明代皇子教育唯一的正面意义吧。


参考文献:

  • 《明熹宗实录》
  • 《明史》
  • 《鲒埼亭集.辩钱尚书争孟子事》
  • 《明会要》
  • 《万历野获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