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在西藏阿里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发掘、清理墓葬9座,这9座墓葬,呈现了青藏高原与中亚、南亚、新疆等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联系。

9座墓葬,除一座为带封堆的异穴合葬土坑墓可能是汉晋时期的,其余8座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7世纪。

比较符合题主的要求。

从出土物来看,里面包含陶质、石质、骨质、铜质、铁质、木质、玻璃、贝饰、皮质等各类遗物300余件组,人骨和动物骨骼约100余个。

请看这一只彩绘陶器,上面的纹路是否很眼熟,是否让你想起了黄河流域的古老文明?

下图是出土彩绘陶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再看一下这张图——这是本次墓葬出土时的陶器纹饰拓本,是否让你想起了中西亚的一些纹饰?

事实上,援藏考古队学术带头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就说:

这九座墓葬的结构、葬俗与随葬品特点,既显示出了浓郁的北方草原文化因素,又体现了该地区与中亚、南亚、新疆等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联系。

说到这个,就涉及到一个概念——「西藏西部高原丝绸之路」。

青藏高原西部的阿里地区,一直缺乏充足的史料。

但近年来,一系列考古工作,证明在象雄古国(前4世纪-7世纪)时期,阿里地区就已经与中西亚有了接触与交流。

著名的象雄史研究者才让太先生曾认为,古老的祆教(亦称拜火教)作为西藏西部的近邻大食(今伊朗地区)的强势文化,对古象雄的本教产生过重要影响。

本教,从前写作「苯教」,这是一个发源于象雄古国的西藏原始宗教,据说已有3000多年历史。这个宗教,就大量融合了周边信仰的理论。其初始,便隐隐有中亚祆教(拜火教)的影子,苯教中有关光明与黑暗的世界二元论,几乎与祆教世界观别无二致。

而之前提到的九座墓葬,也是象雄王朝时期的贵族古墓。

因此,从这些墓葬出土物和象雄文明来推测,公元前800年左右的青藏高原与中西亚是有所交流与沟通的。


这是个基本上只能推测而很难准确回答的问题。 首先,公元前8世纪,在青藏高原以及亚洲中西部只有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有可破解的文字可供参考,其他只能考考古以及人类基因图谱来进行破解。根据考古证据、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以及人类基因研究,中亚以及青藏高原的文明与文化是从两河流域逐步传来的,这包括青铜器、服饰、墓葬方式、原始宗教形态等等。一些基因学家通过研究推测,中亚以及青藏高原居住民是从两河流域逐步迁徙过来的比如汉藏语系的祖先最早就是从两河流域迁徙到中亚,然后形成汉藏语系后逐步往南以及东南方向迁徙,其中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支逐步从中亚迁徙到青藏高原以及缅甸、云南、泰国;汉藏语系的汉、苗等语支逐步往东南迁徙到黄土高原、关中、华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华南等地。因此,根据以上的研究,公元前八世纪,青藏高原以及中西亚是有一条基因、文化传播主线的。他们之间经济文化联系紧密。


青藏高原,在远古时期形成了西藏古人氏族。从古人氏族逐渐演变成西藏的四大氏族:赛、穆、顿、东,在此基础的增加「惹」和「柱」两氏族,通称为「六大氏族」。

在西藏发掘的古代大量实物可以找到藏区人类如何发展的一些科学证据。考古学家在西藏考古时,发掘发现了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的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装饰品,谷物种子,甚至古人头骨等大量卖物。从尼洋河岸发掘出的古人骨头,没有类人猿的原始特征,属于现代人,「尼池(林芝)人」的骨头是大约4000多年前,而新石器时期或者铁石并用时代的(人骨)。

青藏高原自古以来居住著以游牧为主的西羌诸族部。商代泛称"羌方";周代称西部边民为戎人,南部边民为蛮人;秦、汉之际,始称诸族部为亚羌人。

公元前8世纪的青藏高原属于我国西周时期,当时该地属于游牧部落时代;由于高原山脉阻隔与古巴比伦,印度文明相互隔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