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隔了一千多年,日本就从一个谴唐使的国家,一跃成了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两个甲子(120年)之前,日本首次大败清国,是为甲午战争。北洋水师随之覆灭,标志着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甲午战争影响所及,对日本人来说,其中国观有了180度的转变——从崇拜、学习变成了蔑视+敌意,并开始进入“脱亚入欧”的过程;随后不久,日本人又大败俄国,成为了近代史第一个打败欧洲的亚洲国家。在此之后,中国人的日本观也同样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落后野蛮的岛国倭寇,已经摇身一变成了“亚洲民族解放的明日之光”,一时间吸引了大批人心思变的中国年轻有识之士赴日学习,其中包括孙中山、郁达夫、蒋介石、秋瑾、周恩来等人,当然也有我们的周树人先生(笔名鲁迅)。

循着鲁迅留学日本的踪迹游仙台,岛国人对先生的尊重至今可见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鲁迅《藤野先生》

循着鲁迅留学日本的踪迹游仙台,岛国人对先生的尊重至今可见

鲁迅曾住过的“监狱旁边的一个客店”,几乎就是一个不起眼的“蚊子客栈”

这是我们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中学到的一篇文章,至今仍然可以背诵部份内容。做梦都想不到, 我居然真的有一天会来到了这“监狱旁边一个客店”。这间路边的百年小木屋,两层高,毫不起眼,屋檐都歪歪斜斜,残旧得来像是快要倒塌的危房。如果不是屋前立着一块石牌——“鲁迅故居迹,郭沬若题”,我是真的认不出来它。这间木屋至今仍是私人住宅,并没有对外开放。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鲁迅《藤野先生》

循着鲁迅留学日本的踪迹游仙台,岛国人对先生的尊重至今可见

木屋前的一块石碑——“鲁迅故居迹,郭沫若题”

鲁迅于1904年9月到1906年3月共一年半,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师从藤野严九郎教授学习解剖学,得到了藤野教授的热心指导。鲁迅将这段跨国的师生友谊写成了名作《藤野先生》,并被编入了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

循着鲁迅留学日本的踪迹游仙台,岛国人对先生的尊重至今可见

鲁迅阶梯教室,是一栋超过百年历史的木建筑

日本东北大学是岛国排名前五的大学之一,校园中有一个百年前的木制阶梯教室,这是旧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六号教室,又名“鲁迅阶段教室”。现已经辟为纪念馆,教室里空无一人的洁净空间,仿佛仍然能听到蕂野先生的声音:“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

循着鲁迅留学日本的踪迹游仙台,岛国人对先生的尊重至今可见

教室内保留着当年的陈设,墙上挂有藤野和鲁迅先生的照片。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再见),我的蟋蟀们!Ade(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初中时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就被他的内心世界所感染了,鲁迅先生天真淘气地描绘出了一位如我一样的少年心态,不想上学、只想去捉鸟、和野草玩、调皮捣蛋,而我的同年也的确是在另一个不想长大的“百草园”里,那里也有有趣的动物、高大的树木和好多野草。

循着鲁迅留学日本的踪迹游仙台,岛国人对先生的尊重至今可见

野草之上,鲁迅先生的铜像,横眉傲骨,冷对千夫指。

他在仙台只学习了一年半就缀学了,弃医从文。

蕂野先生的相片“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藤野先生》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著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胡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鲁迅《闰土》

这篇小学语文的教材,我最后一次阅读应该是在小学五年级,相隔二三十年再读,仍感觉朗朗上口,记忆犹新。看,这就是文学大家的功力,最佳的描写文示范,没有图画,但人物比图画更立体,栩栩如生。我脑海之中浮现出来的“闰土”活脱脱就是哪吒转世。小学时代的我,一直为没有闰土这样有趣的童年玩伴而耿耿于怀。

循着鲁迅留学日本的踪迹游仙台,岛国人对先生的尊重至今可见

仙台市博物馆外面的花园,左边为1960年竖立的鲁迅之碑,由郭沫若题字,上面写的碑文,已经看不清楚了, 当年鲁迅遗孀许广平也出席了这纪念碑揭幕仪式。

循着鲁迅留学日本的踪迹游仙台,岛国人对先生的尊重至今可见

上世纪六十年代立的鲁迅之碑。

右边为鲁迅铜像,2001年绍兴市记念先生诞辰120年赠送。他擡头傲视,冷酷无情地对中华民族劣根性大力鞭挞,文中却从来没有骂过日本人。没有一点气量和见识的人,以大把“罪证”咬定他“长倭寇威风,灭国人志气",今天先生的辛辣文笔,必定会被五毛党们围攻批叛成卖国贼。

循着鲁迅留学日本的踪迹游仙台,岛国人对先生的尊重至今可见

东北大学除了有鲁迅先生的遗迹之外,还种植了大片的垂枝樱。

TIPS:

鲁迅住过的“蚊子客店”

地址:宫城县仙台市青叶区米ヶ袋1丁目(私人住宅,无法进入参观)

鲁迅阶梯教室和东北大学鲁迅铜像(东北大学校园内)

地址:宫城县仙台市青叶区片平2丁目1-1

开馆日:每周二及周四13:00~16:00

仙台市博物馆鲁迅之碑

地址:宫城县仙台市青叶区川内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