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封国称「齐」的原因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

《说文》曰:

齐,禾麦吐穗上平也,象形。凡亝之属皆从亝。

也就是说,大量(三表多数)的农作物种子同时萌芽叫「齐」。

从周室的角度,师尚父以元戎贵戚的身份处在镇服东方的第一线,激烈的战斗弹压,目的无外乎稳定地获取这一大片富饶的土地——这块土地上大量种子同步萌芽生长的节奏象征著其是财富的沃土。

周公旦封国称「鲁」的原因则稍许复杂一点。

《说文》又曰:

鲁。钝词也。从白鱼声。《论语》曰:「参也鲁。」段注:「《释名》曰:『鲁。鲁钝也。』国多山水。民性朴钝。」

这与鲁之本意已经想去甚远。

于省吾释甲骨文「鲁」指出《说文》之误:

从鱼从口,口为器型,本象鱼在器皿之中,《说文》讹从白。

徐中舒释甲骨文「鲁」:

从鱼从口,口象坎。泽中水竭,鱼乃露于坎。故鲁之本义为露,后通旅、胪。

但两先生此论依然有不尽到位之处,鲁或与食物用鱼、祭祀用鱼有关,这可能是一个商人或东夷人的旧地名,地望也可能更南一些——根据《山海经·海内东经》的记载「泗水出鲁东北」,则鲁应该在泗水西南——之后,可能因为迁徙,故而名曲阜一带为鲁——曲阜之鲁类似City of New York或者New Orleans, LA。

而周初封建则沿用了鲁作为国名。

从问题的角度,齐国之齐和鲁国之鲁都是根据原有地名,而这个地名则带有讨个吉祥的意义。


关于这方面当真不太容易找资料,比如黄帝长居姬水之滨,以姬为姓,但是姬水为什么叫姬水。

下面是我也不知道真假的解释。

1、鲁国

鲁国为什么叫「鲁」,是周武王赐的。实际上鲁国名字由来可能还真不是因为地名。

鲁国立国都曲阜,传为少昊之墟,而在商炒,曲阜为奄国国都。

鲁国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不咋地,但是在西周初期分封时,是周王室经营东方的重点。

所以武王赐名「鲁」的意思是"(鲁国要)像鱼儿那样生活在东夷之海中,用摆尾的方式扫荡敌对势力。"

2、齐国

可能是因为姜太公的功劳很大,所以赐名为「齐」?

这很有可能,毕竟周武王时,就尊姜子牙为「尚父」,赐国号为齐也是有可能的。


谢谢邀请,迟答为歉:

周文王姬昌在位五十年,临终前传位于长子姬发(周武王)。

商纣王无道,天下怨声鼎沸,武王抓住纣王东伐机会,联合众多小部落,以仁义作号召,以现在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之周原为基地,大举伐纣,纣王失败,自焚而死。

周武王的思想中无疑受其父亲所著《周易》之深刻影响,以九鼎为最高权力向征,王为天之尊。

决定改变商代"母系社会"的部落现象,决定分封王室成员和有功之臣、原有诸侯占地为"国"。变公产为私产。

根据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的原则,杜绝了母系社会的无序血统继承,这一划时代的血缘传承序列,一直延续了封建社会三千年。也可以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吧。

周武王分封如下:

其子分别封于晋国,现在山西省翼城市西、??商称唐国。

鹰国(河南平顶山市)唐朝诗人元结,大闹藕塘关的牛臯乃此地人。

周公(文王)子分别封于鲁国国都(现山东曲阜)因为山东简称"鲁",故名。

凡国(河南辉县西南)蒋国(河南固始西北),邢国(河北邢台)茅国(今山东金乡县)姞姓国(今河南延津县北部)。祭国(河南郑州东北)。

(曲阜孔府)

异姓封国有两种情况:

一,有功之臣。

二,原有地盘诸侯。

姜子牙是周朝第一功臣,分到齐国(现临淄),各位且莫怪周武王偏心,怠慢,要

知道,此临淄非彼临淄,三千年前的临淄是东方第一大国际大都市,相当于现在的上海、东京,姜子牙在当时的国际舞台可是举足轻重,咳嗽一声巴西可能要地震一下。

周姓王室大约封了五十多国,其余二十余国为上述两股力量分配,但有一个原则,所有国家听命于周朝。周天子是所有国家大哥。

从此,母系社会的部落为"封建国家"代替,炎黄子孙由此大大前进!


先秦诸侯的名字,一般是来自古地名的。古地名的来源又有两种,一种是本土所有的,一种是外来带入的。因为资料不足的缘故,很多地名也无从考证是本土所有还是外来带入。而且含义也往往只能连蒙带猜,不清楚其具体的意思。

齐、鲁这两个封国,齐国很可能是本土就有的,郭沫若先生发现在商朝卜辞中有「齐」这个字,认为齐就是齐国的前身,大概是殷商时期的方国,后来被周人所灭,所以继承了这个名字。不过在文献中,只是齐国之前有逢伯陵、季荝、薄姑等政权,倒没有这个古齐国,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何关系。另外就是济水的「济」,齐地得名可能来源于此。「齐」在甲骨文像三颗种子,可能和古齐族种植的作物有关。

至于「鲁」,傅斯年先生认为鲁国初封当在今河南鲁山一带,那么「鲁」国名是从河南带到山东去的。不过鲁山和鲁国是否有关系,目前还没有更多证据。「鲁」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条鱼和一个口,像是用口吃鱼的样子。可能古鲁族喜欢吃鱼,所以才得到这个名号。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因为那些地方就是地名,他们正好封地在那,就像山东省的省长为什么叫山东省省长,济南市市长为什么叫济南市市长一个意思。是他们的封国正好在那个地方,过度解读可以解读到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扯不清的。

鲁可能跟鱼有关,齐可能跟平等有关。

就说到这里,谢谢邀请,特别是大白天邀请的,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太极云飞扬,有粉必回,有问必答。


首先,问题本身有些瑕疵。鲁国并不是周公的封国,而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其次,周人灭商的过程中,是有两次分封,而不是一次。

周人第一次分封,就是武王在灭纣之后。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

周武王时期的分封,其目的则迥然不同。在那时,周人首次东征,击倒庞大的商帝国,天下局势还远未稳固。所以,为稳固政权,周王室第一要务并不是要赏功罚罪,而是先「统战」天下。因而,那时周武王分封对象的选择,首先是为了满足「统战」工作需要:古时历代帝王之后,如黄帝、尧、舜、禹等等的后裔。这是为了向天下人展示周人仁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周武王分封的对象之二,就是跟随周人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但是鉴于天下尚未完全被周人征服,分封功臣的范围也较小,仅限于管叔、蔡叔、霍叔、周公姬旦、姜尚等少数几个造反集团的核心成员。

其中,鲁国首次分封的地点就在河南鲁山附近。春秋时代,鲁国有块汤沐邑,叫做许田(今河南许昌附近),也许就是鲁国首次分封的遗存,许田在春秋时还保存有周公之庙,就是因为如此。而鲁国国号「鲁」,也就是因此而来。

后来,周公二次东征,先后灭了东夷人在山东的两个大国:奄国与薄姑。奄国旧地正式封给了周公之后伯禽,但是鲁国的国号再也没有变过。
齐国所在地,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东夷古国薄姑。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

齐国国号的由来,传统上有多种说法。

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说:「齐所以为齐,与天齐也。」这种说法过于简略,后世多有争议。东汉许慎《说文》:「齐,禾麦吐穗,上平也。」,也让齐国国名的由来频添争议。

总结下来,后世有关齐国国名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1)天齐渊说;2)禾麦吐穗说;3)箭束说;4)「齐」、「已」通假说;5)「齐」、「斋」通假说;6)「齐」、「脐」通假说;

各种说法,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晏婴叙述齐国简史时说:「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大公因之。」可见齐国由来已久,殷商之前就存在了。其地名由来,也许很难再切实考证了。


谢邀。关于周公封鲁,姜太公封齐的事,皆源于《史记》。还是让我们直接去看一看《史记》上是怎么说的吧。

《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记载,周公旦,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杀纣……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这里是说,周武王把周公旦封在曲阜那个地方,为鲁国公。

《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记载,太公吕望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因功,被封于吕,姓姜氏,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望。……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齐为大国,都营丘。

这段话,表明周武王在灭商以后,把姜太公封在了齐国的营丘那个地方,后来齐国发展成了一个大国。

也许有其他野史或传说有其他说法。但我不知也不便妄言。

欢迎点评。


1046年武王灭商纣,建立周,都镐京。为巩固空前辽阔的国土,周初统治者实行分封制。把宗室,功臣,商贵族,先贤后裔建立诸候国。周初封国有七十多个,同姓的五十多个。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封姜子牙为齐国,周公为鲁国。武王弟曹叔振铎为曹国。齐地为东夷人生活的地方,姜子牙因其俗,从其礼国家大治。鲁国秉承周礼仪,为礼仪之邦。其实齐地和鲁地没有什么特别的涵义。就是东夷人故地的名称。姜子牙封齐国的原因是,他的功劳最大,封地也最大,当然也是最东边的国家。有代表周王讨伐不臣的权力。


周武王封诸侯国,是以爵位高低和功劳大小封诸侯国的,周公爵位高,功劳大所以周公的封地是鲁,姜太公也是因为立的功劳太多,姜太公的封地才封为齐,周公和姜太公封地都不小,权力也非常大,这两个人在历史上都非常有名。


这个本身是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是根据地名来分的,在夏商周三代之前,大部分的称呼的前提条件都是以地名为主的。

比如轩辕黄帝,是因为他居于轩辕之丘。夏禹,成汤,殷商,夏、成、殷、商都是地名。史书中说太公封于齐,都营丘。则齐本来就是一个区域名,同样周公封于鲁,鲁也是一个区域名。没什么其他深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