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是旧上海混得风生水起的流氓大亨;荣宗敬和张謇都是做了几十年产业的实业家,一个被称为「面粉大王」,一个被誉为「状元实业家」,都是旧上海知名度很高的人物。那么,杜月笙是凭著什么样的手段,霸占了荣宗敬和张謇的实业,让自己成为流氓大亨加商业巨头的呢?

(杜月笙旧照)

一、一心想洗白的杜月笙。

杜月笙早年不过是黄金荣手下的小喽啰,由于他会做人脑子活,很快得到了黄金荣的赏识,先从管理赌场开始,一步步混成青帮领袖级人物,最终风头盖过黄金荣和张啸林,成为上海滩上叱咤风云的黑帮教父。

在杜月笙靠赌场妓院贩鸦片赚得家大业大后,他致力于结交军政要人。但他发现,想要得到社会声望和尊重,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分子,凭他黑社会的出身,显然是永远也跻身不进去的,所以他极力想要洗白自己的身份。

经过短暂的思考后,杜月笙将眼光瞄向了生意兴隆的荣宗敬和张謇的实业。

二、霸占大达船务公司。

大达船务公司是张謇创办的实业之一,也是华东最大的轮船公司。

高中状元的张謇,早年因不满慈禧的治国策略,回到上海大兴实业。不仅创办了大达船务公司,还兴办纱厂、铁厂等工厂企业。由于他经营得当,生意一度红火之极,因此他被誉为「状元实业家」。而他亦本著「实业救国」的理念,坚持开办学校等社会事业,成为当时有口皆碑的影响力人物,同时也成为当时各党派极力拉拢的热门人物。

1926年8月,73岁的张謇病逝于南通。

(张謇旧照)

张謇病逝后,他创办的实业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也开始走向了末路穷途。曾经风光无限的大达轮船公司,陷入了尴尬的求生境地。

当时,接管大达轮船公司的,是张謇的儿子张孝若在读书上张孝若是块好料,但他却不善经营家族企业,以至于大达轮船公司连年亏空。

杜月笙看中大达轮船公司这块肥肉后,一方面派人不断吃进大达轮船公司的股票,另一方面又派小混混不断在大达轮船的几条航线上无端滋事。

张孝若哪里懂得怎么摆平黑社会。再加上张謇去世后,那些关系也随之淡漠,因此他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然而,大达轮船公司的最大债权人陈光浦却坐不住了,他害怕大达公司一旦倒闭,那些账就成了坏账,所以他找到杜月笙,希望他能主持大达轮船公司。

此时杜月笙经过数度收购大达股票后,已成为大达轮船公司最大股东。对于陈光浦的提议,他先是推托再三,在陈光浦等人的极力邀请下,他才同意试一试。

不过,大达公司的元老们却很瞧不起杜月笙,都不赞同让他来接管。张孝若深知自己不能救大达公司于水火,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不但说服了那些反对的元老们,还同意将董事长一职交给了杜月笙。

就在杜月笙出任董事长第二年,张孝若被无辜枪杀,凶手也紧跟著饮弹自尽,此事立刻轰动了整个上海滩。

随之,大达轮船公司被杜月笙吞并,凶手遗孀和家属,一直深得杜月笙照顾。

(荣宗敬旧照)

三、吞并荣氏面粉业。

荣宗敬亦主张「实业救国」。他与弟弟荣德生早年靠面粉起家,随著事业越做越大,旗下面粉厂多达12家之多,几乎垄断了上海的面粉行业。家底丰厚的荣氏兄弟亦得到了「面粉大王」的美称。

所谓「树大招风」,荣氏面粉业也很快被杜月笙惦记上了。为了能鸠占鹊巢,杜月笙这次实行了「快准狠」的策略。

当时,华丰面粉的老板卢少棠由于好赌,在杜月笙的赌场输了不少钱。在无法偿还赌债的情况下,杜月笙用威逼利诱的手段,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华丰面粉。

杜月笙先是以极优越的条件,撬走了负责荣氏面粉的总管王禹卿。由于王禹卿在面粉行业管理上有著极高的能力,所以杜月笙收购的华丰面粉,很快被盘活了。

当时,上海面粉交易所统管整个上海面粉实业,而实权人物正是荣宗敬和荣德生。为了能打进面粉交易所,杜月笙也是极费心思。

正在此时,国民政府裁撤厘金改为统税制。这项政策,加重了面粉商的负担,因此大家抱怨连连。特别是苏皖浙一带的面粉商,不光要承担来回的运输费,还要缴纳高额税费,因此更为不满。

遗憾的是,荣氏宗敬兄弟身在高位,却并不与政府交涉。这让面粉商们认为他二人亦是「为富不仁」,有趁机挤垮同行的嫌疑。

杜月笙知道机会来了,他为了能减轻面粉商的压力,四处游走。利用他建立起来的关系,找到身任财政部长的宋子文等高官显要,成功说服他们,将税收降低了50%。这件事让他立刻得到了面粉商们的拥戴,最终在面粉商的胁迫下,荣氏兄弟不得不把上海面粉交易所的理事长一职拱手相让。

(参考史料:《杜月笙传》)


问:杜月笙是怎么霸占荣宗敬张蹇产业的?

答:杜月笙靠经营娱乐场所,鸦片烟,赌场起家的,最初是黄金荣手下的小马仔,因为有头脑,善钻营,办事得力,被黄金荣夫人林桂生发现并提携,称黄金荣师父师娘,渐渐发展状大起来,由于能力强,他的成绩远超黄金荣。

崭露头角以后在政界,军界,工商业界都有了影响的能力,无奈他就是一个经营毒赌黄起家的人,得弄几家有影响力的实业,掌握在手中才能很好的扭转世人对他的形象,不是正道起家的东西上不了台面,终是不好听。

本来世界就是竟争的,此消彼长,江山代有才人出,有新人登上舞台,就有旧人落幕,也可以说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尘。杜月笙上来了,就通过各种手段,吃掉旧的势力,重新洗牌,人类社会永远都是这样的,脑子,杜月笙有脑子,优胜劣汰,这符合世界发展潮流,有人也地方,就是江湖,就有各种争斗。

杜月笙把黑色产业隐于地下,各方的关系,他能摆平,先从事了金融业,又看上了当时最显赫,最实际的行业,面粉行业,荣氏兄弟的产业,他先自己成立了一家面粉公司,然后杜月笙不断用各种方法挖荣宗敬产业的墙角,人才到他这边来,后来野心泛起,直接盯上了面粉行业理事长这个职位,杜月笙超级能人,善于抓住各种瞬间变化的机会,杜月笙通过国民党大佬孔祥熙,宋子文的关系,给面粉行业减税50%,荣宗敬办不到,这样直接把荣宗敬的理事长挤下来,他做了理事长。正面交锋,他完胜,说明他人际关系,能力比荣宗敬强多了。

稳稳当当的控制面粉行业以后,杜月笙又盯上了经营艰难的张謇的民族工业大生资本集团,做为民族资本,在当时国内乱局下,颇受洋人排挤,列强们为了在华利益,使用各种手段打压当时自己的民族产业,这时的大生资本集团接近破产,由张謇的儿子张孝若苦苦挣扎的经营著,其中大达轮船公司算好的一个,杜月笙命人在大达轮船公司经营的码头上捣乱,使轮船无法正常装卸货物,轮船公司无法营业,还利用关系,处处打压轮船公司正常经营,张孝若无法疏通关糸,也没这个能力。

后来,张孝若由于某些事情,被人枪杀,枪手当场自杀,无法破案,大达轮船运输公司群龙无首,没办法只好被杜月笙吞并。

杜月笙在民族大义面前,守住了自己该有的气节,付出巨大牺牲,没有做汉奸,这是值得称赞的,他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从帮会组织发展起来,做了一些非常手段的事情,人无完人,为了生存,错肯定还是有的,人在世间不可能什么都不争,优胜劣汰是人类永远的发展路径。


杜月笙是流氓起家,是靠赌、毒敛财发家,也曾用所谓的「小八股党」干过不少黑吃黑的事,所以在别人眼中的杜月笙,终究是一个江湖黑道中人。

可是,杜月笙却一直想扭转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即所谓的「洗白」。

他在捞得盆满钵满以后,也确实始终在致力于洗白自己。

他想要洗白自己,让人能够最直观地感受到的自然便是他手里的产业的洗白,所以,他将手伸到了金融业和实业。

杜月笙这手一伸,也自然免不了会触及别人的利益,上海终究不可能是他一个人的上海,上海商界也不可能是他一个人的商界。

这不,他将手伸到了面粉业,便触及了荣宗敬的利益;将手伸到了运输业,则又触及了张謇的利益。

这商场如战场,一旦成了敌人,当然少不了要「打一场」。

不过,杜月笙在成名以后,愈发看重自己的名声和修养,所以说他依仗自己在上海的势力「霸占」了荣宗敬和张謇的产业,这倒谈不上,只是确实用了一定的手段吞并了他们的产业。

杜月笙创立中汇银行在金融业站稳脚跟后,一时风发意气,又马不停蹄地将手伸向了实业界。

他在实业界的第一战,打的便是航运业,是张謇所创办的大达轮船公司。

张謇是晚清的一个状元,后来为了践行「实业救国」的思想,踏足了实业,他在1908年注资2300两纹银创办了大达轮船公司,经营了十几年,已成航运业巨擘。

只是,张謇在1926年病逝后,让张家顿时没了主心骨,实力也有所下降;1927年,张謇之弟张察又因资助孙传芳反攻龙潭,被国民政府通缉而逃,张家再失一支柱;张謇病逝、张察逃逸后,张家一日不如一日,经营亏空,轮船失事,可谓是一落千丈——这也是杜月笙首先向大达轮船公司下手的一个原因。

张謇一死,张家便迅速衰落,兴也始于张謇,盛也止于张謇,衰也始于张謇。

在大达轮船公司陷入困境的时候,杜月笙出手了。

这大达的形势不好,股票自然会跌,股票一跌,小股民们当然会著急出手,杜月笙趁机买进,又有何不可?

杜月笙操纵股价这一手,也著实漂亮,如果蒋志清当年在上海炒股时能有杜月笙的手段,恐怕也不会输得被逼拜了黄金荣当「老头子」。

当股民纷纷出手自己手里的股票时,杜月笙让手下人出面暗中以低价收购大达轮船公司的股票,当自己拥有了足够多的股份,成了具有一定话语权的股东后,他又买通上海社会局局长吴醒亚出面干涉,煽动股东们要求重选董事长。

1933年的股东会议上,杜月笙顺利当选为大达轮船公司董事长,张謇的儿子张孝若则任总经理,杜月笙的幕僚杨管北则以经理之职接管大达轮船公司的具体事务。

从此以后,杜月笙便实际控制了大达轮船公司,后来又不断吞并了不少轮船公司,将大达轮船公司推上了一个新的巅峰。

杜月笙也在1935年当上了上海船联会的理事长。

当上了上海一带的航运业巨鳄之后,杜月笙没有停手,而是继续扩张,于是便又打响了第二战,一拳打向了面粉业。

1936年,中国的局势自不用说,即便是被称为「东方的巴黎」的上海,此时的气氛也是波谲云诡。

也许是因为受到时局的影响,上海纱布市场突然「爆炸」了,纱布价格升了又升,一时间无数人的眼睛统统盯向了纱布市场。

可是,在所有人没有察觉,或者说在所有人麻痹的情况下,杜月笙突然派人暗中大肆收购面粉,顿时又掀起了一股抢购面粉的风潮,将面粉价格推到了一个让人惊恐的高度。

即便是面粉业商人也坐立难安,一个秩序动乱的面粉市场绝不是他们所乐见的。

于是,他们为了稳定面粉市场,纷纷抛出了自己手里的面粉,希望能够借此压住面粉价格继续上涨的势头。

这时候,双方较量的既是耐心,也是财力。

不过,他们显然低估了杜月笙的耐心和实力,不管他们怎么抛售,杜月笙都没有停下来。

实际上,杜月笙玩的这么「疯」,他们不可能一点风声也收不到,只是他们既不想让价格继续上涨,又不敢得罪杜月笙,他们自己也做了「空头」,此时「小命」算是被杜月笙给拿捏住了,怎么办呢?

上海面粉交易所主任黄炳权一看,只能低头了,于是,找到了杜月笙。

杜月笙一看黄炳权来了,心中很是高兴,这也正是他此次掀起面粉市场「海啸」的原因,他对于面粉市场的野心远不止于在面粉行业站稳脚跟,而是要掌控上海面粉交易所!

杜月笙等的便是上海面粉交易所的低头!

当时,上海面粉交易所实际掌控在荣宗敬和王一亭的手上,杜月笙想要打败荣、王两人,便必须得使出狠招。

荣宗敬不仅被称为「面粉大王」,也被称为「棉纱大王」,这也是杜月笙选择在纱布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突然向面粉市场下手的原因——他要让荣宗敬两头兼顾,然后打荣宗敬一个措手不及!

杜月笙不仅撬动了面粉市场,更在暗中派人收购上海面粉交易所的股票,为了不引起荣宗敬和王一亭的怀疑,他又让不少面粉商人参与了上海面粉交易所股票的收购。

同时,杜月笙也用了一记商人惯用的招数——他又一次找到了上海社会局,让上海社会局出面干预面粉市场交易。

如此一来,杜月笙「三管齐下」,自然能够压得上海面粉市场交易所不得不低头。

杜月笙则在1936年8月的上海面粉交易所股东大会上,依靠自己手里的股票以及在他授意下收购上海面粉交易所股票的面粉商人的支持下,他终于取代了王一亭,稳稳当当地坐上了上海面粉交易所理事长的位置。

杜月笙对于航运业和面粉业的「进攻」,终究没有运用江湖手段,所以谈何「霸占」?

即便放到今天,杜月笙所运用的「商业手段」又少见了?

后来,倭军入犯,杜月笙亲自带头将大达轮船公司的轮船开到江上,凿穿了轮船,让轮船沉了下去,阻滞敌军!

他拿出了自己所赚的钱,砸在了红十字会上,砸在购买物资上......

他喜好敛财,却从不守财,该破财时破财,该散财时散财,绝不含糊。

试问,运用杜月笙的「商业手段」发家致富之人多如过江之鲫,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杜月笙这一步?


杜月笙和其他混帮派的人物一样,起步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事业,等到有一定规模,有一定资金,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以后,便开始转型发展一些上的了台面的产业了,在说杜月笙霸占荣宗敬和张謇创立的产业之前,我们先来说说杜月笙之前的产业。

杜月笙最早也是一个小混混,靠著自己的聪明伶俐,处事风格,以及上海滩大佬黄金荣的提携,才一步步走上青帮大佬的地位。刚刚进入黄金荣的圈子,他就开始掌管法租界的一个赌场,那时候是1902年。

二十多年后,1925年,杜月笙已经有足够的资本,成立了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公司,并一步步垄断了法租界的鸦片贸易,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是时候转变风格,来办一些正常的产业了。最早的时候,他创办了自己的银行,开始做金融行业。

要有的地位都有了,钱也有了,是时候洗白自己的出身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始,杜月笙开始把矛头对准实业。当时张謇已经去世,而遭遇了危机之后,张謇留下的产业也是在他的儿子坚守下苦苦支撑。其中,最有希望的是大达轮船公司,这也是矮子里面挑高个,在公司危机时,杜月笙派手下去大肆购买大达轮船公司的股票,并且指派人去闹事,最后自己出面做和事佬,理所当然地做了大达轮船公司的董事长,于是,张謇留下的产业开始姓杜了,不过,靠著杜月笙的手段,大达轮船公司开始迅猛发展,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

接下来,杜月笙开始瞄准荣宗敬家族的面粉产业,他先是设计收购一家规模较小的面粉公司,再利用自己的人脉,成功打入面粉协会。再后来,他利用和宋子文,孔祥熙的关系,官商勾结,成功为上海面粉业争取到了减税百分之五十的好处,于是成功当选上海面粉交易所的理事长,至此,杜月笙算是拿到了面粉业的实权,荣宗敬的产业只能听任他左右。

不仅如此,杜月笙还屡次三番设计奇谋,打入上海市商会,凭借著软硬兼施,黑白两道,杜月笙的实业也是一时风生水起!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我是颍州小史官,喜欢文史野趣的朋友别忘记右上角关注哦!


杜月笙,一位黑白两道通吃的传奇人物,无论是在权势还是在商业,杜月笙都当之无愧为当时的领军人物。杜月笙鼎盛时期,他所担任的董事的企业,单位,工厂多达56个,加上常任理事,懂事等等多达一百二十多个。

杜月笙吞并张謇大达轮船。

话说杜月笙能在上海风生水起,靠的是他的智囊团「三杨」,也就是他的军师杨度,杨志雄,杨管北。吞并张謇的大达轮船,杨管北功不可没。

杨管北率先替杜月笙开道打入了张謇和他三哥联办的的大达轮船企业,杜月笙很快便成为当时轮船公司的领军人物。当杜月笙在上海滩混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张謇去世,这可给了杜月笙吞并大达轮船企业一个大好的机会。

当时仅仅靠张謇的独子张孝若苦苦支撑,当时杨管北开始大肆收购大达轮船的股票,同时杜月笙派青帮开始大肆进攻码头,争夺到码头制霸权,最终引起械斗,警察调和。杜月笙与其谈判,最终成为大达轮船董事。

杜月笙逐步蚕食荣家面粉厂

荣宗敬最早是开钱庄,后来眼光独到,投资面粉厂,面粉厂做的很大,引起了杜月笙的注意。但是荣家家大业大并不是那么好扳倒得。杜月笙的智囊团便分析出来了吞并荣家的两大点。

第一,花重金将荣家支柱人物王禹卿挖了过来,他可是荣家十多个面粉厂的核心人物,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第二,收买上海面粉协会的人心,杜月笙给政府写信,要求降低百分之五十的税收,由于财政部长和杜月笙是好友,很简单就办成了,最宗荣家不得已向杜月笙妥协,杜月笙顺利吞并。

本文由楼笙发布

禁止转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杜月笙受到蒋介石赏识,被授予海陆空军总司令顾问,少将参议,从而跻身政界、军界,显赫一时。如此光环,自然加重了杜月笙在上海滩的砝码。法租界的头面人物对他也是更刮目相看了,捧他做了租界最高权力机构公董局的首席。可以说,此时的杜月笙是上海滩名副其实的大亨,然而有一点却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那就是他的「白相人」身份。

在金融、实业家看来,杜月笙靠赌场、烟馆立业,他的这个大亨终究是上不了台面的,算不上真正的正道名流。

杜月笙对这样的指摘之所以在意,不为其他,只为他对自己的定位,虽然一路从黑道踏来,但做上海滩的君子先生才是他真正的内心所想。

因此他要拾阶而上。

杜月笙进军金融、工商实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心境下拉开的大幕。

靠人品、人脉进军金融业暂且不谈,围绕这个问题,咱们来谈谈他是怎么一步步在上海滩工商实业界撑起大场面的?

染指荣氏家族的面粉业以及张謇家族的航运业的确是其中的重头戏,但用「霸占」一说有些过,一来,实业巨无霸不是谁想霸就能霸的;二来,此时的杜月笙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即便流氓的手段能用,他也必须最大限度地弃之不用,否则他在既讲人品又讲实力的工商界还是立不起来。

先来说说他与荣氏家族在面粉业上的对阵。

这是一场段位很高的挑战强者的大戏。

进军工商实业,杜月笙不仅野心很大,野心下的视野也很宽广。

面粉业这一当时的民生黄金产业就是杜月笙盯上的第一个猎物。

为了最终能称霸面粉业,杜月笙显得极其有耐心。

首先,他收购了一个规模不大的面粉厂(华丰面粉厂),这算是进门。

进了面粉业的大门后,杜月笙即开始甚有章法地向荣氏家族发起挑战。

挑战初始,杜月笙将注意力放在了人上,人才是实业的根基,这一点杜月笙无师自通。

除了对心腹爱将杨管北委以重任外,杜月笙以共赴远大前程的十足诚意先后挖来了面粉行业的两员大将,卞筱卿和王禹卿,而这王禹卿正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麾下最重要的干才。

挖对方的墙角,打自己的根基,此消彼长,一举两得。

这一步完成后,挑战随之升级,杜月笙跟荣氏兄弟玩起了格局。

当时上海滩的面粉业格局呈三角态势,最顶端是上海面粉交易所,支撑这最顶端的是两个面粉业公会:上海面粉业公会以及苏浙皖面粉业公会。

荣氏家族三角占两角,既是上海面粉交易所的常务理事,又是上海面粉业公会的实际主导。在荣氏兄弟眼里,三角占两角足以无敌称霸,但在杜月笙眼里,三角缺的那一角就是致命缺口。

垄断者垄断久了,往往就有这样的格局狭隘;而高明的挑战者往往能看出固化格局下的漏洞。

为此,杜月笙用他的江湖人品和手段频频拉拢苏浙皖面粉公会的各商家。

然而,这还不能一举击碎原先固化的三角格局,杜月笙想取胜,还需要一把火。

任何大佬的成功史都有顺风抓时势的高明桥段,杜月笙也不例外。

1931年,国民政府出台「裁厘加税」政策。啥是裁厘加税呢?简单说就是运输过路费不收了,税费增加了。

此举对面粉业又有什么影响呢?当时苏浙皖的面粉商家,原材料都是当地收购,因此他们不存在运输过路费的问题,而上海的面粉商家,原材料都是异地收购,因此他们存在运输过路费的问题。现在好了,过路费不收了,税费增加了,这等于什么?苏浙皖面粉商家要交的钱是直线上升,而上海面粉商家要交的钱却是直线下降。

说到底,就是对苏浙皖的小商家不公平。

然而荣氏家族对此却毫无作为,他们只关心上海大商家的死活。

杜月笙抓住这一点,干了一件很轰动的事。他联合苏浙皖面粉小商家给政府写了一个呈文,拥护裁厘加税,但同时用集体呼声指出了其中的不公。

这是公开的。

背地里,杜月笙又利用他和宋子文、孔祥熙的关系尽力疏通,有这一番有表有里的运作,苏浙皖小商家想要的公平竟让杜月笙真的给争取来了。

相比之下,此时的荣氏家族就有了为富不仁的味道。

由于杜月笙在苏浙皖小商家那里赢得了巨大的口碑,随之杜月笙代表小商家利益这一说法开始远播,一时间,面粉业的小商家几乎全都站在了杜月笙一边。

就这样,小商家所持的上海面粉交易所股票加起来完胜荣氏家族。

一投票,结果毫无悬念,荣氏家族下课,杜月笙上位。

再说杜月笙谋求张謇家族的大达航运。

这场商业大戏也很有看点。

商业竞争,落井下石总是司空见惯的,但杜月笙却在有条件落井下石的情况下活生生地唱了一出临危受命、众望所归。

与荣氏家族的面粉业霸主不同,当时张謇家族的航运产业早已成了昨日黄花,原因就不细说了,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状元郎一死,张家的好运气也就彻底用完了。

按说吞下这个濒临破产的昔日巨无霸,杜月笙想强取豪夺,手段多的是,但杜月笙没有。

在这件事上,他依旧显得很有耐心,他就赌有人一定会上门找到他来救这个火。

果然,大达航运最大的债权人陈光浦不久就找到了杜月笙,想请他出面主持大局,救大达。

此时的杜月笙虽然对大达早已垂涎,但他却没给任何人留下趁虚而入的口实。

第一步,暗地里他大肆收购大达的股票。

第二步,当收购的股票足以保证自己大股东的地位后,杜月笙才最终表态,愿意出这个面。

然而,大达航运的老骨头们对此却强烈反对,在他们看来,如此高大上的状元郎产业怎么能交到一个白相人外行手里呢?

难能可贵的是杜月笙并没有动怒,硬手腕他绝不用,只打人情世故的软牌。

杜老板是怎么打的呢?

说服张謇的儿子张孝若,让张公子到老骨头跟前打苦情牌;跟著苦情牌一起打的还有另一张牌,收买老骨头代表人物吴寄尘的侄子吴蕴斋,让吴公子到老骨头门前打威胁牌。

这一手法,典型的流氓真君子做派——情义真讲,狠话只当摆设用。

讲硬的,手里握有股票;讲软的,手里握有人情世故。正是靠这一套让人无话可说的手段,大达航运从此落到了杜月笙手里。


何来霸占之说?没有的事情。

马云不是一直在说:钱多到一定程度,钱就不是你的了,你只是代持。

这句话是对的,从古至今都是正确的。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杜月笙是什么存在。

他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匪帮,他不是见不得人的暗社会。

他是洗白了的社会权力,他是上海的影子政权。

他这个政权代表的谁的利益呢?这就复杂了。

其时,上海是远东第一贸易大港口城市,中国政府软弱,租界林立,各租界呢也明争暗斗,形不成统一的政府权力。

可是上海社会需要稳定,需要繁荣,全世界的帝国主义势力,全中国的封建军阀或者其他什么势力都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上海。

其中就包括荣宗敬和张謇以及他们的企业也需要一个「稳定繁荣」的大上海。

但是,无论哪一方势力谁也不愿意其他势力做老大名正言顺的占据整个上海。

杜月笙的青帮这个半地下组织应运而生,黑帮匪徒嘛!他们永远也不会有建立合法性政府的可能,这一点让各方白社会势力很是放心。

可是,杜月笙又有能力控制上海社会的运转,厉害不厉害!

笔者说明白了吧?杜月笙和他的组织其实是上海影子政府。

好了,确定了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杜月笙为什么插手金融,工业了吧!

哪一个政府敢不控制金融和工商业生产呢?不然是什么政府?

荣宗敬和张謇作为社会大企业家,一定懂的这一点的,所以他们配合了。

毕竟,他们也需要杜月笙提供的产品——安全呀!

什么叫做霸占,吃干抹净才是霸占,杜月笙并没有把荣宗敬和张謇吃干抹净,杜月笙他也没有能力把荣宗敬和张謇吃干抹净。

杜月笙和他们之间是「合作共赢」。

  1. 荣宗敬让出面粉交易所的部分权力是接受「监管」的必须。
  2. 张謇一死,他建立的事业面临分崩瓦解之局面,杜月笙进去是搞稳定工作的。

民国的上海就是这么奇怪,官非官,盗非盗。地痞流氓是稳定市面的正义力量,是提供安全产品的保护者。


其他答案貌似没有重点说明杜月笙在攫取荣氏家族面粉产业、张謇南通商业帝国航运过程中采取的计谋。本回答以此为中心旨在说明杜月笙的头脑过人之处。

  1. 杜月笙只采取了3步就在极短的时间将荣氏家族的面粉产业据为己有,自此面粉交易所落入杜月笙之手。
  • 第一步:给荣氏家族找个敌人:第二步,给自己找更多盟友:第三步:找个能震摄的住荣氏的,巴掌比他大的,一巴掌拍死

首先说明一点:杜月笙是把对垒政党的招数用在了商业市场上面,而荣氏兄弟对政治较为隔膜,所以企业被吞噬乃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焉有不败之理?

杜月笙借助当时的银行业巨子、工商界领袖傅筱庵的帮助,从通商银行获得低利贷款,买下频临倒闭的华丰面粉厂。这是杜月笙人生中第一个实业公司。接下来杜月笙就要以这家起死回生的华丰来撼动终结荣氏在面粉行业的龙头霸主的地位。杜、荣死磕开始拉开序幕

首先说第一步:首先杜月笙在荣氏家族掌控的面粉交易所对面开了一所名叫「苏浙皖三省同业公会」,一挂牌就开始和荣氏打架,硬说荣家的交易所代表的是买办势力,不能代表劳苦大众。

荣氏一下子被整懵逼了,完全措手不及。

此时,荣氏有了一个敌人叫「苏浙皖」。然后第二步就是给这个自己莫须有建立起来的「苏浙皖」的怪胎多多找些队友来站队。

然后杜月笙跑到苏北,把那些经营不下去的小面粉厂拉到自己的麾下,建立起一个「抗荣统一阵营」。说白了就是深入民众,发展民众,带著所有这些小面粉厂叫板荣氏,和荣氏干架。同时进行的还有杜月笙指挥这些小面粉厂的小弟去南京游说,联合上书南京政府,表示坚决拥护国民中央政策。还给出了一份儿详尽的面粉业解决方案,而南京政府的那些官员只知道「国父遗教」「建国大纲」上说的,提倡内地实业。所以杜月笙请党棍杨虎写的这一纸呈文,被南京官员大笔一挥:「批准」!(不得不感慨:要不是这个党棍杨虎写的一手好文章,谙熟官场交际以及里面的门道很难有这么个好结果,所以向来战争,征战檄文都不可或缺,什么事儿都讲究个师出有名)。

就在这纸南京政府通告文件下发之后,容氏家族的面粉交易所炸开了锅。按照政府文件规定,杜月笙这边的小兄弟面粉厂,每袋纳税5分。而荣氏旗下及盟友面粉厂,每袋需要纳税1角!

以上已经让容氏家族伙儿惊呆,没想到更狠的绝杀在后面,就在容氏家族悲愤之极,立即召开全体股东大会,准备控诉国民南京政府,商榷应对政策之时,只见股东们却开始把矛头指向了荣氏兄弟,指责荣氏家族把持面粉交易所,欺行霸市。以大欺小。然后股东们吵嚷著要重新理事改选,还没等荣氏兄弟从震惊中清醒过来,选举结果就出来了,荣家人被赶出交易所,而当选的理事长就是杜月笙。而此时此刻,杜月笙原先是否是面粉交易所的股东已不重要了!因为,他确实排闼而入,以新当选的面粉交易所理事长的身份向荣氏家人追讨历年所欠款项余额50万元。

至此,杜月笙以党棍政治的谋略和方针,轻而易举的拿下了荣氏面粉交易所,整个过程迅速而凌厉,一点儿也不给荣氏反应的机会,时间短而且效果明显,荣氏家族已无还手之力,自此江山易主。


2.接下来说说,杜月笙介入张謇的南通商业帝国的事儿吧,首先说下张謇,张謇晚晴年间,考中状元,被赐予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不满慈禧,弃官回乡创业,投身实业。创建了电厂、油厂、面粉厂、机械厂、纱厂、轮船公司、男子师范学校、女子师范学校、小学、中学、吴淞商船学校、南通学院等。此刻,我觉得此人真牛逼,不是死读书的奇才。他一个人凭一己之力,建立了一个现代的商业帝国,古往今来,实属罕有!

而故事就发生在张謇去世之后,南通商业帝国后继无人,更兼有各种天灾和股东内斗,所以诺大的商业帝国陷入困境,以陆费伯鸿(复姓陆费,名逵,号少沧,生于1886年9月17日,祖籍浙江桐乡。我国著名教育家、出版家。其母是李鸿章的侄女)为首的上海大阔佬等人成立了大通公司用以和南通商业帝国旗下的航运公司大达争夺水道,就此逼迫的百年大达动弹不得。因为大达的债权人是镇江帮金融巨子陈光甫开办的,所以为了防止大达在自己开的银行的负债成为一笔坏账,所以陈光甫就请来了杜月笙这个狠角色,帮他盘活这笔不良资产,死马医活了自己不就有钱赚了嘛。

而至于为什么请杜月笙则是因为航运水道,惯有土匪出没。所以要想制服这些杀人放火的土匪,那就得请一个更牛逼的大佬狠人出来治理他们,一个小拇指就能把这些小毛贼按在地上摩擦。。。哈哈 开个玩笑 其最终的结果就是杜月笙利用自身青帮大亨的影响力及优势威望,让大达的水道船只运货安全无忧,而大通公司的船只却备受土匪百般「照顾」,最终在来来回回明争暗斗的情况下,大通不胜其威胁和力道,大通与杜月笙的大达合成联营,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分配比列定为:大达55%,大通45%。

码字不易,各位看官,看后点个赞在走呗 最后附上杜月笙生平大事年表,以供对杜月笙感兴趣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参考 拿走不谢


杜月笙作为上海三大亨之一,早年也只不过是个混混。他靠著黄金荣起家,由一个小厮坐上了赌场主。

但是胜在为人圆滑,家业也越做越大,甚至后来能与黄金荣齐驾并驱。然而生意内容多是黄、赌、毒,还是有点上不了台面。

不甘心屈之人下的杜月笙,开始准备涉足金融行业。经历了一番周折之后,终于成功地开设了一家银行。

在此他还不满足,有了足够的资本之后,他又把目光转向实业。

Δ荣宗敬与弟弟荣德生

对于荣宗敬我并不是怎么熟悉,但是我非常想谈一谈晚清实业家张謇。从初中课本就开始学他,是晚清的一位状元,曾经大力推行实业救国。

他有感于中国内忧外患,放弃高官厚禄,准备以实业来救国。他创办大生纺纱厂,大力发展棉纺织产业。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其营业产额曾经打破多次国内纪录。

但是由于国内环境所致,在1921年大生纱厂发生了危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南通的水利工程摧毁。再加上400多万两的外债,让大生纺纱厂一时间陷入危机。

在多次周转资金不灵的情况下,大生纺纱厂已经濒临破产。然而在1926年后,张謇不幸逝世于南通。其实在张謇死后,大生纺纱厂几乎就不算存在了。但是在那一年,杜月笙还在忙于自己的黑色产业,还没有开始踏足实业。

而当杜月笙真正在开始插手实业之时,已经是1930年之后。此时的张氏家族,早已经是摇摇欲坠。自从张謇死后,大生集团只靠著张謇的儿子张孝若苦苦支撑最后几个行当。

而其中盈利比较好的也就数大达轮船公司,但是也只能称得上是瘸子里面的将军。而杜月笙能够发家,除了正当的商业竞争,还有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他先是指使杨管北在大达公司遇到经济危机时,大肆购买其股票。在召开董事会董事长人选之时,杜月笙又是指使手下戴步祥前去轮船装货码头闹事。

后来事态演变为机械斗争,引来了警察局局长蔡劲军的镇压。结果又是在杜月笙的支持下,蔡劲军封锁了码头的正常工作。使整个轮货的运营陷入瘫痪,眼看公司就要破产。

而这时杜月笙出面做好人,从中调解双方关系。并且靠著自己的声望与股票,成功当选大达轮船公司的董事长,而张謇的儿子张孝若只得担任总经理。

然而就在杜月笙担任董事长之后,张孝若不幸遇刺身亡,而凶手当场饮枪自杀。紧接著第二年,杜月笙就真正的吞并了大达集团,其中的关系不用多说。

但是也不代表这就是坏事儿,在杜月笙的保护下,没人敢找大达轮船公司的事。当时轮渡行业的头把交椅,其实是三北公司的虞洽卿坐著。

杜月笙多次下黑手,打压三北公司等竞争对手,迫使这些公司最后不得不与大达集团合作。也是在杜月笙的主导下,这些集团重新划分势力范围,杜月笙则是巩固了其在航运中的地位。


近年来,网上对杜月笙的杜月笙的吹捧有些过火,杜月笙面对日寇侵略,的确颇有民族气节,更积极抗日,说一声爱国帮派领袖并不为过。但是杜月笙终究只是帮派头领,虽然大节不亏,但是从事黄、赌、毒和巧取豪夺,就是帮派的老本行,杜月笙一点儿也不比其他帮派首领做得少。

1929年,杜月笙已经成为上海帮派的第一人,也就是上海地下世界的老大。但是颇有眼光和追求的杜月笙,不甘心做一个不入台面的黑社会老大,为了更多利益,也为了更高的社会地位,他开始向往「上流社会」。

怎么才能跻身「上流社会」呢,「漂白」身份自然必不可少。除了将黑色产业隐入地下,从事实业和金融,自然是更好的敲门砖和摇钱树。

面粉行业在上海一直是极为重要的产业之一,荣氏家族也是以面粉起家,被称为中国的「面粉大王」,身家极为丰厚,这使杜月笙十分眼红。羽翼已丰的杜月笙将目光投向了面粉交易所理事长的位置。这个位置掌握在荣宗敬和他的弟弟荣德生手中。

但是此时的荣氏家族在上海拥有几十家工厂,实力雄厚。杜月笙一边对荣氏企业挖墙角,也就是挖人,一边打入了面粉行业协会。1931年,国民政府裁撤厘金改为统税,但是税改不但没有减轻民族资本的压力,反而加重了负担。

杜月笙看到了机会,他亲自动用在国民党内的庞大关系,甚至说动了宋子文、孔祥熙等人,最终使得面粉行业能够减税50%,也因此,杜月笙获得了面粉企业的共同支持。同时,在杜月笙的暗中操纵下,荣宗敬也被以维护同行利益无作为为由,被迫将上海面粉交易所理事长的位置让给了杜月笙。

如果说控制面的行业,杜月笙的手段尚且合规的话,面对已经彻底没落的张謇家族产业,则完全不择手段。控制面粉行业后,杜月笙再次将目光转向了张謇留下来的大生资本集团。

作为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纺纱实业集团,这个由清末状元张謇创立的集团曾经兴盛一时,成为中国最大的纱厂。但是,列强是无法容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

在列强的共同打压下,再加上天灾人祸以及张謇的故去,张氏家族的大生资本集团此时已经破产,只剩下张謇的独子张孝若苦苦支撑的几个企业。在这些企业中,瘸子里拔将军,大达轮船公司则是相对最好的一个。

看上了大达轮船公司,杜月笙自然没有什么商业才华公平竞争,他使用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巧取豪夺。杜月笙一边派流氓头子扰乱大达码头,使轮船无法正常装卸货物,轮船公司营业瘫痪,一边利用在政府的关系,打压轮船的正常经营。

甚至在1935年,张孝若被人暗杀,导致大达轮船公司群龙无首。而后张家的大达轮船公司也彻底被杜月笙吞并。虽然张孝若被刺杀,至今仍是一个谜团,但是刺杀张孝若凶手的家人始终受到杜月笙的照料,杜月笙嫌疑之大,不言自明。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