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因此有「释源」和「祖庭」的称谓。白马寺的创立和一位皇帝有关,这位皇帝是东汉明帝刘庄。

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梦,夜梦金人,身高八丈,围绕柱子盘旋一周之后离开。第二天醒来,感到非常疑惑,非常不解,于是就把自己做的梦告诉了朝中大臣,众人也非常不解啊,但是啊,有一个人叫叫傅毅,他读书比较多,他就告诉皇帝说臣听说西方有神,名曰佛,和陛下所梦的一模一样。刘庄就非常高兴,就派秦景和蔡愔两个人去印度求取佛经,把这个佛给请回来。

于是就派小琴和小蔡两个同学千里迢迢去印度把佛给请回来。小琴和小蔡两个人走到大月氏,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一代。小琴和小蔡两个人碰见了当时两位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讲经说法,非常高兴,于是就邀请摄摩腾和竺法兰来中原讲佛。竺法兰和摄摩腾一听,是皇帝请他们,非常高兴!于是就和小菜和小秦两个人千里迢迢来到中原。当时用白马驮著佛经和佛像。

汉明帝刘庄听到以后非常高兴,就亲自迎接这两位高僧,并且把他们安排在大鸿胪寺,用咱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酒店,相当于咱们今天的钓鱼台国宾馆。汉明帝刘庄为了摄摩腾和竺法兰更好地讲这个佛法,于是,在第二年专门为摄摩腾和竺法兰建了一个寺院,让他们来专门讲经说法。为了纪念白马驮经驮佛像之功,就起名为白马寺。至此之后,寺就成为中国佛教的专有名词。


白马寺一般是指位于洛阳市的那一座。这座白马寺始建于东汉,西历公元68年,距现代已接近两千年,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几经焚毁、复又重建,现在所看到的是明清时复建的遗迹。

公元64年,东汉明帝刘庄因梦见西方有金光圣人,于是派遣使者辗转西域求取佛经。三年后,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使者一道返回国都洛阳,随行有用白马驮载的佛经、佛像。

刘庄对两位僧人极为敬重,为照顾佛教的教理仪轨,为方便两位高僧生活起居,为方便翻译佛经,于是下旨在洛阳郊区新建一座寺庙。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寺庙,也是一所官办的寺庙。

取名白马寺,是因为佛经、佛像是用白马千里迢迢驮载过来的。

佛教经义众生平等,白马传播佛教有功德,所以被纪念。


「寺」最初本义是精舍,泛指古代的官署,秦国官员任职之所都统称为寺。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时期, 相传印度佛教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受汉明帝特使相邀前往中原传经布道,原本欲用佛教吉祥之物----「白象」驮运经书、以彰显圣洁和隆重,但考虑路途过于遥远,象不宜负重徙远又步履缓慢,故以白马代替,驮载著佛经、佛像等佛教圣物来到中原。 为了表彰两位高僧的伟大壮举,汉明帝特意下旨为高僧修建了精舍,为感念驮经书白马之功德,故取名「白马寺」,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修建的佛教寺院。

所不同的是,白马寺并非普通寺院,而是当时全国最高佛教管理机构!由此,「寺」 正式成为代表最高管理机构的专用名词,如:大理寺。 佛教入驻白马寺的待遇,使中原本土的道教受到巨大挑战,由此导致数百年教派矛盾,在后来的唐武宗的「会昌法难」、以及北周和北魏的大肆灭佛运动中惨遭浩劫,白马寺也由盛及衰,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和地位,但直到今天,白马寺在佛教及世界仍有著极为广泛的影响和意义。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我的头条号:大相无形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方建造的寺庙。历史非常悠久,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它的位置在河南洛阳市东,背靠邙山,南临洛河,东望洛阳故址。据记载,建设之初步,规模宏伟。但历尽朝代更迭,战火地震,现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建筑。白马寺为何得名白马?其中有个典故。相传东汉永平八年,汉明帝刘庄曾夜梦一金人于殿庭升至天空,后向西飞去。明帝醒后即询问大臣,太史回答,当年周昭王继位,狂风大作,江汉满溢,半夜西方天空红光遍布,有人告知是西方出大圣人,千年之后当显圣于世,于是昭王派人将此事刻在石上。如今正好过了千年,皇帝梦中的金人便是大圣人,向西飞去,预示您应派人去西天迎接圣人之经书。于是明帝派遣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18人赴西域取经,访求佛道(西游记的原型吗?)。三年后,秦景等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归返洛阳。永平十一年,汉明帝于国都洛阳城西,按照天竺佛教传统样式,建造了一座僧院以供西方随行二僧居住。为了纪念白马负经输像之功,遂名白马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