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萧红在文学上的地位是很高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的成名作是《生死场》

其次,说一下,她一直被说道的爱情与生活

我觉得萧红是个真性情的女子,对于喜欢的人就是喜欢,对于不喜欢的人就是不喜欢,敢于爱敢于自由,重要的是敢于做自己,于爱情她敢于去追求,这就是我佩服她的地方。她的坚强令我折服,更重要的是她敢于承担自己的人生。同时她又是那样脆弱,像个小女孩一样把自己仅有的糖去给别人,去祈求著别人的些许关爱。在感情的世界里,她始终无法将自己看得更重些吧,所以她总是受伤。

她的一生中对她影响最深的四个人,她所追求的自由恋爱却是有妇之夫,她所逃婚导致的穷困潦倒却爱上未婚夫,她被逼陌路,怀著孩子遇到萧军,与萧军度过最艰难的日子(把出生的孩子抛弃),却在两个人在文坛都有一定地位时,与萧军分手,带著孩子跟端木在一起,武汉快要失陷,一张票,端木走,萧红怀著孩子留下,第二个孩子离她而去,她说,痛到骨髓了,皮外伤就不算什么了。她走后,每年去祭拜的是端木,从未间断。不过她跟端木在一起,健康状态时没有再受到穷困之苦,可能她也有一定的文学地位有关。不过当我得知萧军遇到一个女子,并在同年结婚,而且最终有8个孩子的时候,我吃惊了,他抛弃了自己的孩子,竟然还能享受天伦之乐。而萧红抛弃自己第一个孩子,而第二个孩子却离她而去。

我接触萧红,是因为看到了一本书,《穿越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从中看到了萧红的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童年,然后就去看了《黄金时代》。

她的人生正如她自己所说,是痛的,痛到骨髓了,皮肤之痛也不算什么了。

电影里有一幕特别触动我,就是她在写作时,拿著烟头烫自己的皮肤,而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心情是何种痛苦。

于爱情,她敢于追求,于相处,在爱情中,她又是如此卑微。她总是小心翼翼的对待著自己的感情,她一直在怀念外祖父对她的疼爱。

萧红展现出来的一种在绝望中求生的渴望,她从不放弃希望。所以她孤独,痛苦的去写出她看待的社会与人生。


若生了流水一般的命运,

为何又希求著安息!(萧红《沙粒》)

萧红的这两句诗,正是萧红人生写照和注解。

出生在民国那个浪涛汹涌的社会中,一个女人就如一个沙粒,她命运只能随著社会的流水颠沛流离。过安定祥和的生活,真是一种奢求。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萧红语)

萧红一生都在追求「爱」与「温暖」,即使柔弱也要抗争。这个和萧红童年的经历和她后来的遭遇有关。

虽然萧红出生的家庭也算地主,但萧红幼年丧母,没有享受过母爱的温暖;她的父亲,吝啬而又残暴,带给你的只有伤害和冷漠。整个童年世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只有祖父一人是萧红童年能感受到的全部温暖,她说:

有一段时光,沉淀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有一座城,我来过,便再也不曾远离,呼兰河,那是我一生的希望与憧憬。

呼兰河这个小镇里,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现在,埋著我的祖父。(萧红语)

萧红19岁的时候,因为逃婚,我想更多的是想逃离那个冷冰冰的家庭吧,先是和一个姓李的年轻教师被骗同居,后有和自己的逃婚对象同居,并怀有身孕。这时那个人突然消失,抛离了萧红。因为欠下旅馆住宿费用,萧红不能离开,很是狼狈和凄凉。幸好又遇到了萧军,萧红带著肚里的孩子嫁给了萧军。也感受到了温暖,她说:

他给我想要的,疼爱、理解、注视、专一、轻声说话,我要的不多!

可惜温暖并不长久。

萧军又爱上了了别人,这个给萧红的伤害很大,她说:

他就像一场大雨,很快就可以淋湿你。但是云彩飘走了,他淋湿的就是别人。我就像他划过的一根火柴,转眼就成了灰烬,然后他当著我的面划另一根火柴。

那又是一种怎样的伤害?那之后的夜,怎能不特别冷?这一次又是怀有身孕被抛离。后来遇见端木蕻良,萧红已疾病缠身,身心交瘁。1942年,在香港,萧红因为患病,匆匆离世。年仅31岁。

人为了什么,才有这么凄凉的夜。

直到今天,有许多人对萧红的这几次感情经历颇有非议。可是我觉得,在民国年代,一个20多岁的年轻姑娘,如果不想回家,要在社会中生活,除了靠男人,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萧红毕竟是一个弱女子,那个冷冰冰的家,她是一定要逃离的,况且两次都是她还已经怀有身孕,没钱,这样状况的一个女人,除了再找一个男人,还有什么办法?

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萧红又是一粒特别的沙,虽然她明白,小人物只能是随波逐流的命运,可是她还是在尽力拒绝命运的安排,一次次用她女人瘦弱双肩,抵挡洪水,直到自己精疲力尽。至死她都不甘心。

人生激越之处,在于永不停息地向前,背负悲凉,仍有勇气迎接朝阳。

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七月里长起来的野菜,八月里开了花,我伤感它们的命运,我赞叹它们的勇敢。

萧红用她那颗敏感的心,用她那支才华横溢的笔,写出了底层小人物的哀乐喜怒。身后赢得许多名誉: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中国文坛20世纪30年代的洛神」随著时间的推移,人们重新认识她的价值,喜欢她的作品。我还是用一段萧红的话来结束这个话题吧。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著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著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著。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客观的评价一下!

首先:在文学上。不得不承认,她的确是一个才女,不然不会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也不会被鲁迅称作「当代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更不会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年仅31岁就留下了90多万字的作品。

其次:再说性格上。萧红一生颠沛流离,短暂的生命却没过上一天安稳日子,虽说跟那个战乱的年代有关。但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他的性格,母亲早逝,父亲性格暴躁,唯一可以给他爱的就只有她的祖父,但早早地与世长辞。

可以说她从小缺爱,没有安全感的女人,一直在爱情中寻求可以给她安全感的男人。我觉得可能是他过分于追求这方面的爱情,所以以至于她的爱情是残缺的不完美的。

她在爱别人的同时,不懂得先爱自己。一次次怀著别人的孩子来寻找另一个男人来爱她。可以说这种情况想找到一个真爱,真的是非常的难,不管是汪恩甲还是肖军还是端木蕻良,对她的爱最多的还是倾向于她的才华,而非生活中那个平凡的她。萧红虽然母亲早逝,但是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可以说他连柴米油盐都分不清楚,真的是不食人间烟火。每一个爱她的男人刚开始都是倾向于他的才华,时间长了难免对于不懂生活的她产生一种厌倦吧!这也是造成他悲惨命运一生的主要原因吧!

这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希望看到的小伙伴们给我点个赞哦。


连续的拍了2部关于萧红的电影,大众也逐渐熟悉了萧红的名字。每每提到萧红,不可避免的自然而然的想到张爱玲,人们似乎毫无道理的将她们联系在一起做比较。其实,张爱玲最不喜欢与其他女作家做比较,还特意的提到把她与白薇、冰心类的作家比较,她是不情愿的,一定要比较的话,苏青和萧红她还可以接受。苏青是她投稿杂志的编辑,肯同苏青并提,不知道是不是有礼貌的成分,萧红被张爱玲所认可是肯定的了。萧红和张爱玲无论是阶级出身还是风格品味,完全没有相似的地方,萧红是如何入了张爱玲的青眼?她们到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让人们总想把她们的名字放在一起?

大部分(绝大部分)女作家(也包括大部分的普通女人)总是有意无意在自己的言谈笔触里,使自己在公众面前的形象显得美好可爱,这是自然的,男权社会给女人赋予了某种类似艺术品的功能,「被欣赏」是女人脑袋里去除不了的深刻的记忆。萧红和张爱玲却毫不掩饰的将粗糙、狼狈、笨拙、别扭这些完全不可爱不美好的特性真实的展露在自己的言谈笔下。也不像简爱,一边说自己「矮小、不美、贫穷」,一边捏造出罗切斯特来证明自己的可爱。这样的特性无论在她们的时代,还是这个时代都是不受欢迎的,不讨人喜欢的。现在,你在街边随手抓一个清洁女工都会拽出「情商低、人格不健全」的时髦辞汇扣在她们的头上。不讨人喜欢,也从未试图讨人喜欢,似乎忘了女人先天所具备的「被欣赏的艺术品」的功能。在她们的人格里,「人」的意识远远的超过了「女人」的意识。这就是她们共同点吧。当然,生活里她们绝不是不追求美,萧红有一点多余的钱,就会为自己缝一件旗袍,张爱玲更是常常「奇装炫人」。

萧红在日本给萧军的信里说「 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许鞍华的电影名为《黄金时代》,也源于这句话,还有人把黄金时代延伸到了民国,或许是对的,民国之黄金时代,总算是给了这些世人眼里」不健全「的人留下一方表达自己的天空。倘若她们胆敢活到现在,绝没有」成功「的可能,恐怕早被各种」鸡汤「噎死了。


寻寻觅觅 凄凄惨惨!记女作家萧红的悲惨人生

她诞生于黑龙江呼兰城的一个大财主家庭,富庶的家庭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欢乐。母亲早逝、父亲性情冷酷,她只有依靠她唯一的亲人爷爷的关爱下度过了不幸而苍凉的童年。她是一名「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女子。她那坎坷的一生,正是我们现代女性觉醒和受难的写照。她那隐秘而忧伤的爱情经历,宛如一朵没有开放的栀子花,在风中孤独地飘荡。她就是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她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31岁的生命中,她每一天都在寻寻觅觅。她想寻找属于她自己的一片天地、她也想寻找真正爱她的男人。然而31年她却每一天都过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一代才女的耀眼光芒以及她31岁坎坷人生和情爱恩怨,至今仍是文学粉丝们神经的敏感点。 她,就是呼兰河畔永不褪色的萧萧落红.....

还是萧红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为寻找靠山把她许配给呼兰县驻军邦统王廷兰之子王恩甲。在萧红小学毕业的时候,因为父亲的逼婚,只有辍学在家。经过一年的坚决抗争,1927年秋季,萧红才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 因无经济供给,生活困难萧红只好离开北平返回呼兰。后来因为生活走投无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违心地与王恩甲一起住进道外十六道街东兴旅馆。半年后萧红怀孕,然而就在临产期近之时,王恩甲却不知去向。无可奈何的萧红因为付不出房费只能困居在旅馆里,当时处境非常艰难,只好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如是裴馨园让萧军去看望这位女作家。两人因为共同的爱好——文学而一见钟情并互相爱慕。那时的萧军就像她的一位救星人给了萧红很大的帮助。孤苦无助的萧红终于投入了萧军火热的怀抱,而且那时她是怀著别人的孩子。不久后萧红生了一个女婴。他们实在养不起这个女婴,不得不眼看著医院看门的老大爷把这个孩子抱走了。

她通过萧军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结识了很多左翼文化人。还得到了鲁迅先生这位大师的很多指点和帮助,使她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杨帆直航。《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很多优秀作品就是在这位导师的指点和鼓励下诞生的。《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鲁迅先生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她的作品《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更是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她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女作家,然而她却不是一个贤妻良母。她与萧军因文学而走到一起,却又因现实的生活而分开。他们一个多愁善感,另一个坦荡豪爽;一个是长不大的女孩,另一个是血性汉子。萧军说: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萧红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他是个优秀的小说家,在思想上是个同志,又一同在患难中挣扎过来的,可是做他的妻子却太痛苦了。一对曾经深爱的恋人就就这样分手了,然而此时萧红的已经怀了萧军的孩子。那一年日军逼近武汉,萧红离开了武汉来到山西民族大学任教。不久她又和端木蕻良结婚,这是她第二次怀著别人的孩子嫁给另一个男人了。1938年底她生下一子,孩子出生不久即夭亡。但是发生这一切的时候因为战乱端木蕻良去了重庆亦不在她的身边。

可以想像她那时的处境,在最需要亲人陪伴的时候,而她的身边却没有一个亲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嫁了两个男人生了两个孩子而这两个孩子都不是她丈夫的孩子,两个孩子都离她而去。她的痛苦和无奈是可以想像的。与端木蕻良的婚姻更是受到了男方家人的大力反对,试想想谁家的父母愿意一个未婚的少爷取一个大著肚子的女人。万幸的是这时端木蕻良没有抛弃她,1940年1月他们来到了香港。只是贫苦的生活、艰难的劳作、精神的折磨以及颠沛流离,严重损坏了萧红健康。她一生都在追寻幸福,但幸福总是和她失之交臂。没有兄弟姐妹的亲情, 没有了父母的依靠,萧红多么渴望有可依可憩的男人的臂膀,相托一生。由于东躲西藏,加之医院药物匮乏,萧红的肺结核日益严重,本来就虚弱的身体逐渐走向了崩溃。

1942年1月她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22日,萧红与世长辞,在战火纷飞中,寂寞地离开了人间。一代才女萧红短暂的一生,象明亮绚丽的流星划过,激烈地燃烧自己,把光亮留给人间。


「我在想,我写的那些东西,以后还会不会有人看,但是我知道,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

很多年后,在生命垂危之际,萧红静静躺在床上幽幽的对此时此刻,陪在她身边的,那个叫骆宾基的青年如是说。外面的世界,此时已是时局紧张,炮火随时会蔓延到她眼前,可她却难得的拥有了一生中最平静的时刻,在她的娓娓道来里,她一生的红尘往事凝成了传奇。

萧红

萧红一生情途多舛,她的感情史里绕不开三个男人——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

与汪恩甲的感情,一开始萧红是拒绝的,她不接受这个未婚夫,不愿成为一个家庭主妇,所以她逃到北平,奈何她一个女子,举目无亲不说,经济日益窘迫,而那时汪恩甲到来了,或许是出于感激,又或许是迫于无奈,她最终还是和汪恩甲在一起了,汪恩甲供她继续读书,直到他们钱财用光。回到家乡后,汪家人拒不接受萧红,他们赊账旅店住宿,大半年后,萧红怀孕了,而汪恩甲在之后一去不复返。

萧军和萧红

汪恩甲的离开给萧红带去了莫大的打击,她被旅店拘留,万般无奈下,她给报社写信求助,再然后,她遇到了命中注定的最刻骨铭心的爱人萧军。二萧的爱情真挚热烈,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们有情饮水饱,彼此扶持,彼此鼓励,可他们都是富有魅力的人,萧红的才华足以吸引世间无数男人,而萧军与生俱来的男子气概又总是能吸引到旧时代背景下,灵魂空虚的女人,他们分分合合,最终不得善终。

1938年,萧红,端木蕻良摄于西安

二萧分手之际,萧红已经怀了萧军的骨肉,可饶是如此,端木蕻良还是执意娶萧红,并给了她一个婚礼。

可这段婚姻里,端木始终不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有担当的男人,他能包容萧红的过去,却无法在紧要关头护她周全,他是锦衣玉食惯了的少爷,当风云变幻莫测之时,他选择的是自己独自前往重庆,而萧红,如果不是靠著每次困难之际有朋友相助,早就客死异乡。

三段情感纠葛,段段都是故事,萧红的这一生里,或许她自己都很难回答自己最爱谁,但,如果说谁最爱她,这个问题或许有答案,只是这个答案,既不是汪恩甲,也不是萧军,更不是端木蕻良,而是另外一个人。

晚年的骆宾基

在萧红人生的最后几年,身体犹为虚弱,而陪在她身边最多的是骆宾基,一个小了她整整六岁的男子,他懂她知她,面对萧红,他尊称其为「先生」,可朝夕相处里,对她却是情根深种,只是啊,情深缘浅,他的爱,没有来得及表达,就只能隐于岁月,止于唇舌。

《黄金时代》汤唯饰演的萧红

萧红遇到的男人,都认为自己懂她,可其实他们都不懂,唯有骆宾基,他其实都懂,所以他才会说,萧红不停地写作,寂寞和抚慰都来自写作。是的啊,萧红的一生,终究还是寂寞的,所以,她在文学上快意潇洒,却在感情里慌了手脚。世人记住了她的作品,更记住了她的绯闻,在所有逝去的时光里,她的笑与泪在光鲜里,多了一份刻骨,令人对她难以忘怀。


萧红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女作家。虽然她一生坎坷,然而始终坚持创作。读萧红的文学作品,会觉得她的文字很不一般,叙述的语词顺序跟一般人不一样,这样独特的语词顺序给人以断、缺的感觉,似乎与她一生的坎坷遭遇相映衬。萧红充满了才情,却有个并不幸福的童年。童年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正是因为残缺的童年给萧红带来的影响,萧红没有跟萧军走到最后,这似乎又印证了: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也许正是因为萧红经历了如许的不幸,她在文学上才会有一种喷薄而出的力量,写出了具有独特萧红风格的文学作品。《呼兰河传》《生死场》,都非常值得一看。


从文学的角度来讲,萧红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从情感的角度来讲,萧红这一生是一个失败的女人。

看过一部分萧红的作品,文字功底确实了得,才女一枚令人佩服。当然,这和她的个人经历也有一定的关系。用现在的话来说,萧红是一个很作的才女。虽然,她内心也有一些叛逆精神,可是在面对感情问题的时候,她往往太过自我。既不懂如何保护自己,也不懂如何去相处理解。

萧红的悲剧,一小部分是来自于家庭环境,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的性格,一声叹息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