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曾经承认过这辈子最后悔最不该犯的错就是发动科威特战争!虽然科威特战争的影响远不及后来的海湾战争,但是对于伊拉克对于萨达姆而言这是一切灾难的开始和根源!

萨达姆自己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这场战争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短短13个小时战争就结束了!科威特全国沦陷!这也创造了历史毕竟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沦陷投降!

伊拉克一开始是抱著科威特是根硬骨头的想法去的,所以伊拉克海陆空三军全线出击!

这个国土面积仅有18000平方公里,仅比北京市稍大一点的中东小国,石油储备量占全球的10%!排名世界第四!建国历史58年!每年的8月2日对于科威特国民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

1990年8月2日,邻国伊拉克悍然发动攻击,攻占科威特全境!

时间拨回1990年!我们捋一下事件时间节点!

在那一年,一直梦想成为中东霸主的伊拉克,日子处在水深货热之中!原本堪称富庶之国的伊拉克经历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名堂没打出一个,还欠了一屁股外债,本国经济千仓百孔,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美元,外债高达800亿美元!

雪上加霜的是,同期的国际原油价格跌至冰点,每桶40美元跌至14美元!

与糟糕的经济形势相比较,伊拉克在两伊战争后军事势力迅速崛起,军备力量从原先的20万人扩张到120万人!并且拥有大量的先进武器!号称中东第一军事强国!

至此,萨达姆手握百万雄兵,奈何囊中羞涩!目光不由得转至那些富得流油的隔壁小国!

一打眼算是选中了有钱但是军备弱小的科威特!

早在1986年,科威特光国家投资局用于国外投资的两个储备金:后代人储备金和国家储备金分别高达547亿美元和372亿美元!每年获利近百亿美元!1988年科威特国际储备金193亿美元,还不包括黄金,真可谓国富民强!

这样一个富得流油的国家军备力量少的可怜,警察军人合计不足2万人!

两伊战争的伊拉克为了维持战争四处举债,其中科威特就是一大债主,接近150亿美元的债务!

如此背景之下,伊拉克磨刀霍霍蠢蠢欲动!

1990年7月,伊拉克的找茬行动开始!

先是赖账!宣城两伊战争不是不是为伊拉克自己打的,而是为阿拉伯世界打的,所以借的钱都是赞助,不需要偿还!

然后指责科威特违反欧佩克产油规定,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使伊拉克经济损失140亿美元!

第三条,伊拉克宣布科威特自古以来就是伊拉克的固有领土,不可分割!不应该独立,伊拉克要收回主权!

1990年7月31日至8月1日时任埃及总统穆巴拉赫从中调解,两国领导会谈相关争议!

但谁也想不到8月2日凌晨,伊拉克全线发动军事攻击进军科威特!伊拉克百万雄师摧枯拉朽般占领科威特全境,科威特王室放弃抵抗去往沙特避难!

8月5日,沙特避难的科威特国王贾比尔发表电视讲话:伊拉克绝不会征服我们的意志,我们绝不会向侵略者投降!

8月2日联合国先后通过11项指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协议!要求伊拉克最晚1991年1月15日前必须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

同期美国宣布冻结伊拉克在美所有资产!并发动沙漠盾牌行动,两支航母编队进入战斗区域!

8月6日,联合国通过决议对伊拉克施加经济制裁!

1991年1月9日,美伊代表谈判破裂,伊拉克拒绝让步!美国F15战斗机群在沙特军事基地集结!

1991年1月17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轰炸伊拉克,海湾战争正式爆发!

1991年2月15日,无力反击的伊拉克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660决议,有条件的从科威特撤军,但撤军方案被多国部队拒绝!

1991年2月24日多国部队从地面进攻分五个方向攻入伊拉克,围歼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地面交火100多个小时后,1991年2月26日伊拉克军队全面彻底溃败,萨达姆宣城无条件接受停火!

1991年2月27日科威特宣布恢复主权!

反过头来再来分析下美国的援助目的

首先,军事角度看,中东地区,阿拉伯地区一直是美国想插足缺难以进入的地区!此次事件给了美国充足的借口和机会,把自己的军事枝蔓插入阿拉伯世界的版图,借此可以与苏联形成抗衡局面!打压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其次,从经济角度看,阿拉伯世界的原油储备是美国眼红的战略经济资源,控制科威特打击伊拉克,掌控国际原油生命线!一举多得!

还能打发战争横财,实战宣传自己的军事武器飞毛腿导弹一举成名!大黄蜂战斗机声名远扬!

再次,人权角度,打著保护人权,反对侵略,明正言顺出兵波斯湾!

另外,美国主战派可谓野心勃勃,如此扬名立万的机会自然不能放过,美国第一大国形象再次笼罩全球!

还要敲打一下不听话的小老弟萨达姆,不听美国指挥分分钟要你好看,杀鸡儆猴威慑阿拉伯地区!

这里面的军事意义也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多兵种配合作战,精准电子打击,闪电战,斩首战,现代战争的起源!


伊拉克想要出海口,看地图就知道了,伊拉克根本就没有出海口,伊拉克出口石油得给科威特交过路费。伊拉克和伊朗打仗,也是为了出海口,但两伊战争结束,伊拉克也没能从伊朗手里抢到出海口。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欠了很多外债,其中就包括欠科威特的。所以借钱得小心,不要借错了人。

伊拉克觉得自己是代表逊尼派和伊朗什叶派打仗的,损失这么多,科威特和沙特应该免除自己的外债。

伊拉克还觉得,科威特地势低,伊拉克的石油都流到科威特了,说科威特在窃取伊拉克的石油。

当然还有科威特的出海口。

所以伊拉克就借口以前科威特属于伊拉克一个省,攻占了科威特。

伊拉克攻占科威特,最紧张的是沙特,因为沙特人少地多石油多,伊拉克占领了科威特,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沙特。所以沙特强烈要求美国出兵。

美国和沙特是有约定的,沙特出口石油只收美元,美国保证沙特安全。所以为了美元霸权,也得出兵伊拉克。当然,美国也是不允许中东出现一个霸主的。

至于说为了国际正义、国际法,想多了,越南占领柬埔寨,印尼占领东帝汶,也都没见美国出兵,所以出不出兵,美国首先要看自己利益的。


两伊战争后,两败俱伤的伊拉克还没缓过气来,就立刻集结10万共和国卫队,不到10小时就拿下了科威特。很多人认为萨达姆是穷兵黩武,其实萨达姆也是被骗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萨达姆在攻打科威特之前,就跟美国在伊拉克的大使通过气,当时美国和伊拉克还处于蜜月期。当时美国表示,不会干涉。这才让萨达姆吃了定心丸,去攻打科威特。

那么,萨达姆为何非要灭了科威特呢?公开的原因其萨达姆想扩大出海口,收复故土科威特,而且,想占据科威特巨量的石油资源,以便国家发展。但是,在伊拉克战争中,被抓住的萨达姆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说法,是表示自己跟科威特的国王仇恨很深,科威特国王甚至派人暗杀过萨达姆,而且在两伊战争后,萨达姆派人去科威特商讨免除债务的问题,据说当场受到了科威特国王的侮辱和辱骂。因此,老账新账一起算,加上国雠私恨,于是一气之下发动了战争。但是,萨达姆迅速占领科威特后,美国人立刻反悔了,也可能是等到机会来了。于是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为理由,组织联合国军对萨达姆进行战争。直到这个时候,萨达姆才意识到上当了,但是为时已晚。美国带领66万军队,将伊拉克军队打的溃散,萨达姆损失达到十几万人。

而很多人也不理解,为何美国要反悔?或者一定要教训萨达姆呢?因为萨达姆的野心太大了。据说萨达姆占领科威特后,继续在沙特边境屯兵,也就是说,随时能够进攻沙特,野心实在是太大,一旦其得逞,那么中东将出现新的势力中心,这完全不符合美国肢解,碎片化中东的战略目的。于是美国必须要将萨达姆的野心打掉,所以出手打击伊拉克。

探究问题真相,揭秘背后故事,欢迎关注头条号〔历史真相背后〕,给您不一样的精彩


1990年8月,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悍然入侵邻国科威特,不到十个小时伊拉克军队就占了科威特,把科威特变成了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伊拉克的野蛮行径直接引发了海湾战争,联合国授权美国组建多国联合部队干预,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把伊拉克打的落花流水,伊拉克被打的从此一蹶不振,乖乖吐出了科威特。那么不禁有人要问,科威特和伊拉克同宗同源,科威特又一直安分守己,还是伊拉克的铁杆支持者,两伊战争海外国家向伊拉克提供了300多亿美元的贷款,科威特自己就出了100多个亿。科威特如此待伊拉克,为何伊拉克还要赤裸裸的入侵科威特?

第一,科威特本来就是伊拉克的一个省,后来被英国人给肢解出去,科威特从此成为伊拉克人心中永远的痛,伊拉克做梦都想收回科威特。这也是伊拉克人一直不承认自己野蛮行径属于侵略的主要原因。

第二,伊拉克和科威特一直在边界领土、水源等问题上存在争议,特别是在石油问题上,由于伊拉克地势高科威特地势低,伊拉克的石油总往科威特跑,所以伊拉克一直认为科威特在偷自己的石油,因此伊拉克决定用武力捍卫自己的利益。

第三,黑吃黑。科威特是世界上有名的石油富国,国家富的流油,而伊拉克打了八年两伊战争伤了元气,欠了科威特一屁股债,伊拉克认为两伊战争是为整个阿拉伯世界打的所以想赖掉欠科威特的巨额贷款,科威特不从,所以伊拉克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动武,把科威特给吞并了。

第四,科威特太富了,石油多人口少,他们把钱还投到了国外,简直是富的流油。不过科威特是小国,钱多军事弱,虽然砸钱买装备但人少纵深小,根本没实力保护自己,在伊拉克人眼里简直就是一头肥猪,不侵略它侵略谁。伊拉克海岸极短且多为沼泽地带,不适合建港口,占领科威特既可以获得出海口,还能获取科威特极其丰富的石油,可谓一举两得。

第五,萨达姆和卡扎菲一样是野心家,他一直有统一阿拉伯野心,他在科威特边境集结部队美国以为只是要吓唬科威特,因为入侵科威特根本不需要动用共和国卫队。在占领科威特后,共和国卫队迅速向沙特边境靠拢,这时美国才明白了萨达姆的胃口,所以不揍他不行了。

第六,伊拉克中了美国的圈套。由于苏联自顾不暇,海湾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伊拉克自恃国力强盛、军事力量强大所以盯上了科威特。伊拉克曾试探美国态度,美国暗示可以打,得到美国默许后伊拉克天真的认为美国不会干涉,如果美国不干涉,伊拉克就赚大了。可没想到伊拉克刚动手美国就变卦了,一顿胖揍就把伊拉克揍回解放前。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三个师约10万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越过伊科边界,对科威特发动了闪电战,迅速占领了科威特所有战略重地,包括科威特政治权力中枢埃米尔的王宫。科威特国王埃米尔·贾比尔匆忙带领部分王室成员,逃到了美国的军舰上,其弟法赫德亲王在战斗中身亡,还有五名王室成员相继战死。

在短短的十多个小时后,伊拉克宣布科威特为第十九个省,即巴士拉省。由此,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全境,引发海湾危机。

(伊拉克与科威特)

随后,联合国安理会迅速做出反应,通过了要求伊拉克撤军的第660号决议。后来又陆续出台了多个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决议,并且要求伊拉克必须在1991年1月15日之前,无条件撤兵。否则,联合国安理会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来解决争端。

但是,伊拉克并没有执行联合国的决议。于是,美国经过多方斡旋,在得到了安理会的授权后,联合34个国家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战争,最终将伊拉克赶出了科威特。在这场局部战役中,美国起到了主导作用,投入的兵力占各国兵力的70%以上。

那么,伊拉克为什么要入侵科威特呢?

一、石油问题。

在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中,伊拉克被伊朗拖入了战争的泥沼之中,国力大损。伊拉克在战后希望海湾国家特别是科威特降低石油产量,抬高石油价格,以此增加收入,恢复经济。但是,科威特却伙同其他海湾国家超量生产石油,致使石油价格一路走低,让伊拉克损失近200亿美元的收入。此后两国围绕石油问题举行了多轮谈判,但双方互不让步,谈判破裂。

二、债务问题。

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为了取得对伊朗的最终胜利,向一些阿拉伯国家借钱以维持战争开销,共举债数百亿,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近一半。战后的伊拉克百废待兴,无力偿还,希望科威特看在自己为阿拉伯国家出头的份上,免除债务。但科威特却认为伊拉克发动两伊战争是出于私利,拒绝了伊拉克的要求。

三、伊拉克为了夺取出海口。

众所周知,伊拉克缺少出海口,生产出来的石油甚至要通过约旦的港口出口到欧洲。如果是要出口到东亚的石油需求大国中国、日本等,则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而伊朗则控制著霍尔木兹海峡的几个重要的战略岛屿。于是,伊拉克将目光投向了科威特,一旦占领了科威特,就打通了伊拉克的石油通道,不用再看伊朗人的脸色了。

(科威特的油井)

四、边界问题。

伊拉克和科威特有100多公里的边界,两国始终没有就边界问题达成协议。而且两国的边界地带盛产石油,双方经常指责对方在边界上偷采石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前,就曾指责科威特在边界上偷采的石油价值数十亿美元。

美国为什么不惜一战,要阻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呢?

最核心点就是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第一,还是石油的问题。

整个海湾国家的石油储量占全世界的一大半,出口量和产量也接近全世界的四成。美国如果控制了海湾国家,也就控制了世界的经济命脉。相反,如果放任伊拉克占领科威特,那么伊拉克也就控制了海湾国家近一半的石油资源,从而垄断石油价格,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

第二,伊拉克在成功占领科威特后,有继续入侵沙特的野心。

沙特是美国的长期友好伙伴,美国特别需要沙特在海湾国家中的存在,沙特对于美国在海湾地区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久后,美国就发动了旨在阻止伊拉克入侵沙乌地阿拉伯的「沙漠盾牌行动」。

(美军轰炸伊拉克)

第三,美国要维护自己「世界警察」的形象。

美国一直以世界老大自居,特别喜欢插手别国内政和地区事务。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事件中,尽管阿拉伯联盟很快就发表了声明,要求在阿拉伯内部妥善解决冲突,不希望外部势力的介入。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还是很快卷入了整个事件,并最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充分展现了美国作为「世界警察」的形象。

1991年2月27日,伊拉克政府在多国部队发动的「沙漠风暴」行动中,被迫宣布无条件接受联合国相关决议,从科威特撤军,海湾战争由此结束。

(参考资料:《海湾战争》)


1990年伊拉克攻入科威特,想将科威特变成伊拉克的第19个省。战争爆发之前伊拉克得到了美国的默许,没想到战争爆发以后,美国联合各国军队轰炸巴格达,后来伊拉克被迫退出科威特。

那么,伊拉克为何有恃无恐入侵科威特,而美国为何有出面阻止呢?

石油、金钱与出海口

虽然伊拉克也是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谁也不会嫌石油多。尤其是两伊战争结束以后,伊拉克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非常需要大量的「充血」来维持经济运行与恢复。

科威特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却拥有全球十分之一的石油资源,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国家。更何况,科威特当时并没受到战争影响,海外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对于伊拉克来说实在是巨大的诱惑。

对于伊拉克来说,科威特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出海口。伊拉克虽然拥有海岸线,但却非常短,只有一个小型港口叫做「法奥」。两河流域最终汇合成为著名的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然而却非常可能被伊朗切断。

迫切需要一个出海口的伊拉克,将目光瞄准了富有却又弱小,而且还拥有海岸线的科威特。

为他人作嫁衣的伊拉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美国

当时世界的冷战还没有结束,虽然戈尔巴乔夫倾向西方,但美国与苏联在中东的竞争还没有结束。伊拉克对科威特垂涎三尺自然要先问问美国的意思,然而,当时美国给的意思是默许。但伊拉克动手以后,美国联合众多国家谴责制裁伊拉克,并且出兵伊拉克轰炸巴格达。

美国为什么这么做呢?

  • 首先科威特是美国的铁杆盟友,如果美国对此不闻不问,如何能够稳定美国的地位;
  • 其次,美国向来喜欢搅乱格局,使得世界资本认为美国安全而大量进入美国。
  • 最后,伊拉克本身就拥有全球11%的石油储量,如果再得到科威特,甚至紧逼沙乌地阿拉伯,那么伊拉克就能够掌握石油命脉,借此左右西方经济乃至政治,这是美国觉不允许的。


谢谢邀请,27年前的这场战争,眼下已成为历史,如此甚好,咱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聊一些真实的内幕。

首先,有人云科威特曾是伊拉克的一个省,是伊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司马在这里回答你:太扯了!科威特酋长国,早在1756年便已建国。伊拉克王国,则一直到1921年才出现。自然,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科威特曾属于巴士拉省,而巴士拉眼下属于伊拉克。但这又有什么关联?科威特当时是属于奥斯曼土耳其,你伊拉克也是属于奥斯曼土耳其,要回归历史,大家都得向土耳其靠拢才是——所以,这个理由并不存在。

澄清了这个谎言之后,咱们来看看当时的真实历史,直接的导火索,其实是伊拉克向科威特等一批阿拉伯国家借了钱,还不出,他想赖账!那么这笔钱有多少呢?据说是300个亿美金。萨达姆说,俺拿这笔钱,不是用来自己花的,而是用在了抵抗伊朗霸权主义的「圣战」之上,伊拉克人为了整个阿拉伯世界流血,你们还能追逼这些债务,要不就索性一笔购销了吧!

阿拉伯国家如何反应呢?1990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从每桶20美元以上跌至年中的14美元,伊拉克石油收入减少几十亿美元之多。而伊拉克将此归因于科威特和沙特的超限额出口石油。

随即,伊拉克军队向伊科边境地区集结。科威特则向联合国通报情况,科军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从此,伊科唇枪舌剑,达到了白热化程度,两国关系骤然紧张。

随后,易科双方曾展开谈判,科方表示愿意拿出一笔钱来买个太平,但伊拉克显然是步步紧逼,甚至要强租科威特的的布比延岛99年(令人联想起当年英国羌租大清的香港岛99年),还要求科威特领导人去巴格达道歉。

显然,科威特表示不能接受——但谈判也没有就此崩盘,大家都表示换地方继续聊。(伊拉克撤退之前点燃油井,科威特陷入一片火海)

在此时,美国人的态度很重要,伊拉克是当时反对伊朗的重要力量,所以美国曾长期支持伊拉克。所以此次伊拉克对科威特的步步紧逼,美国人起初有点优柔寡断的意味, 譬如说 1990年,美国总统布希就曾以"国家利益"为由,搁置国会禁止进出口银行向伊拉克贷款的决议案。同一年,美国副国务卿访问伊拉克,还表示美对伊、科的边界冲突不感兴趣。

但与此同时,美国人也毫不掩饰对萨达姆独裁统治的反感。譬如1990年的"煤郭之音",就曾播出一篇评论,号召公众舆论动员起来,反对在世界各地横行肆虐的独裁者,而萨达姆首当其冲——萨达姆为此雷霆大怒,美国驻巴格达大使则赶紧向他表示道歉。然同一年美国的「纫圈报告」,又指责伊经常拷问国民并不经审判直接处决,是一种粗暴侵犯的行为。(1991年2月25日,一队伊拉克士兵手持白旗通过科威特城外的高速公路)

随后,萨达姆在出访约旦、埃及之际,又扬言:「如果(科威特)不取消债务,并再另借给我300亿美元的话,就要采取报复措施。」沙特得知情形后,赶紧向美粽青局报警,粽青局决定将伊拉克置于"监视"之下,加紧搜集有关伊拉克的情报。紧接著,伊拉克又以间谍罪处死了英国《观察家》报的一名特稿记者。

但当时,伊拉克依旧与美国关系稳定,美国参议院议员还曾在此后访问伊拉克,表示愿意同伊拉克建立更为良好的关系。随后,布希也向萨达姆发出了一封友好的信件,表示:"美伊之间的关系将有益于中近东的和平与稳定"(烟雾弹?)。(科威特名模)

然之后,美国间谍卫星便侦察到伊拉克将3个师的兵力部署在离科伊边境约30公里的地区。7月30日,伊拉克又向伊科边界调动10万大军。于是便有了7月31日美国众议院的讨论,有人问:「如果伊拉克越过科威特国界,不管其理由如何,我们关于使用美国军事力量的立场如何?」回答是:「这将同我们密切相关,但我不能去讨论"如果"。」

第二天,美粽青局再次发出警告,说伊拉克将入侵科威特。第三天,1990年8月2日凌晨2时(巴格达时间),伊拉克便动员总兵力10余万人,突然大举入侵科威特。科威特军队仅2万余人,很快便失去抵抗能力,当天下午,科威特国王便逃往波斯湾。

从这些事实,我们可以得出关于本问题的两个答案:

第一、伊拉克为什么入侵科威特?赖账是直接导火索,赖账不成索性占了债主科威特的家,债务自然就不用还了。

第二、美国为什么阻止?实际上战争爆发之前美国人并没有阻止,但确实做好了军事应对的准备,一旦伊拉克入侵,美国就决心以武力加以干涉。那么,为什么美国一定要干涉呢?因为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野心并不止兼并科威特而已,一旦绥靖政策浮现,萨达姆将有进一步的扩张。而且干涉这一事件,确实是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当时的中国也投票赞成。苏联一改战后40年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上持与美对立立场的常态,达成共识。同一天,苏联政府就停止了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

显然,萨达姆误判了形势,也错误地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最后,要说一句,因为萨达姆干的这件蠢事,伊拉克已向科威特支付175亿美元的赔款,据说还需再还240个亿!


严格意义上说科威特以前曾属于伊拉克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自从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吞并以来的两千余年里伊拉克和科威特所处的两河流域就没成立过独立的国家,先后被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帕提亚帝国、萨珊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科威特是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899年英国强迫科威特签署了英科秘密协定,由此将科威特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肢解出来,成为自己的附属国。一战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巴士拉省成为独立后的伊拉克的一个省,当然此时已被英国统治的科威特早已不是伊拉克治下的巴士拉省的一部分了。

1990年8月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悍然入侵邻国科威特,不到十个小时伊拉克军队就占了科威特,把科威特变成了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伊拉克的野蛮行径直接引发了海湾战争,联合国授权美国组建多国联合部队干预,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把伊拉克打的落花流水,伊拉克被打的从此一蹶不振,乖乖吐出了科威特。按理说:就在海湾战争爆发前不久的两伊战争中科威特就为伊拉克提供了100多个亿的贷款,为什么时隔不久伊拉克就翻脸不认人了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伊拉克和科威特历史上存在的特殊渊源关系,虽然这种渊源其实说白了不过就是在共同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被纳入过同一个省份而已,在伊拉克独立建国后科威特从来都不是伊拉克的领土,但即使如此伊拉克仍坚定地认为科威特就是自己领土的一部分并始终不承认自己打击科威特的行为是侵略行为。

其次伊拉克和科威特一直存在领土、水源以及石油资源方面的争议,尤其是关于两国边境上的油田归属问题一直都是两国关系的定时炸弹。而科威特为控制国际原油市场联合沙特、阿联酋等国降低了石油价格,这一措施对这些没有战争影响的国家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对伊拉克可就是要命的了,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度降低,为此伊拉克的损失在150亿美元以上。本就还没完全从两伊战争中恢复元气的伊拉克对科威特恨得咬牙切齿,科威特的小聪明成为萨达姆动武的借口之一。

与此同时萨达姆还打著另一个算盘:吞并了富国科威特,可以利用科威特的资金来恢复本国的经济。这对于对于伊拉克是十分诱人的,不要看科威特不起眼,它的人均GDP是伊拉克的好几倍。加之两伊战争中科威特对伊拉克的援助不是无偿的,而是以贷款模式提供的,现在吞并科威特直接连本带利全部赖账。

伊拉克的海岸线极短且多为沼泽地带,不适合建港口,这严重制约著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虽然伊拉克也是中东石油大国,但相比科威特无论是产量,还是在出口上都受到严重制约,吞并科威特正好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出海口。

另外萨达姆本身是一个有极大政治野心的人物:从一名普通农家子弟一步步奋斗成为伊拉克总统,又刚和伊朗撕逼,可谓是中东地区绝对的铁腕人物。吞并科威特,进而成为中东霸主是他极力想实现的政治目标之一。

最后科威特虽因为石油而致富,但国家实在太小——天然缺乏战略纵深,既没建立起成熟的工业金融体系,也没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属于富而不强,是伊拉克眼中的软柿子。而且科威特国内也出现了矛盾,甚至当战争爆发后有的科威特人甚至支持起伊拉克来:原来当时的科威特依然保留著一夫多妻制,这意味著占人口比例极少部分的土豪男士都可以拥有多位妻子,而身处社会底层的男性恐怕只能打一辈子光棍了;相比之下伊拉克已经废除一夫多妻制,生活在底层的科威特男性甚至把伊拉克军队视为他们的解放者。伊拉克自认为:自己比科威特强大得多,又利用其国内矛盾出兵几乎万无一失。即使如此伊拉克还是试探了美国的态度,由于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是美国的盟友,萨达姆自信地以为美国会支持自己吞并科威特,美国也的确没表示反对。可真当伊拉克出兵后美国立刻组建多国部队狠狠教训了伊拉克,因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是美国的盟友不假,可如果坐视伊拉克成为中东霸主将损害到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所以最好还是维持对中东国家分而治之的策略。


谢邀。萨达姆为了「赖账」入侵科威特。美国阻止是为了石油,科威特也是产油大国;美国阻止是为了平衡中东局势,避免伊拉克一家独大;美国阻止是为了赢得国际形象。

海湾战争的两位主角:老布希与萨达姆

一、萨达姆为了「赖账」入侵科威特

在1980年之前,伊拉克依靠石油出口,成为了中东富国之一。但是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发动了两伊战争,与伊朗进行了长达8年拉锯战。直到1988年,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调停下,才结束了两伊战争。两伊战争以后的伊拉克从曾经的石油富国,变成了欠下巨额外债的国家。为了恢复经济,也为了偿还外债,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组织能够集体减少石油产量、提高石油价格。因为科威特历史上曾经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同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个自治省,所以两国之间有很多边境纠纷。为了打两伊战争,伊拉克也欠下了科威特140亿美元的外债,这可是一笔巨额。要知道,在两伊战争之前,伊拉克的GDP总量为390亿美元,可见140亿美元在当时是怎样一笔巨款!科威特为了在边境问题上赢得主动,不但没有按照伊拉克的要求减少石油产量,反而增加了石油产品。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恶向胆边生,萌发了吞并科威特的想法!吞并了科威特,即可以赖掉140亿美元的债务,又能够弥补两伊战争的损失,更能够增加国家综合势力,在与伊朗一战。1990年8月2日,萨达姆下令军队开进科威特,事实上吞并了科威特!

二、美国要阻止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原因

1.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霸权,基础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又形成了石油美元体系。而石油美元体系的基础是中东国家的石油贸易用美元结算。中东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65%,其中有五大石油储量大国,分别是沙特、伊朗、阿联酋、伊拉克与科威特。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后,随即发生了「伊朗人质危机」,伊朗与美国关系破裂。两伊战争以后,伊拉克与美国的蜜月期也结束了。如果任由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将对石油美元体系造成巨大冲击。没有了石油美元体系,就没有了美元霸权,没有了美元霸权,美国何以称霸世界?所以,为了美元霸权,美国也必须阻止伊拉克吞并科威特!

2.为了平衡中东局势。萨达姆时期,伊拉克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军事实力在中东首屈一指。尽管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没有战胜伊朗,但也展示了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中东,美国要维系平衡,更要保护以色列的安全。一旦任由伊拉克吞并了科威特,假以时日,伊拉克将一跃成为中东无可争议的第一强国。美国绝对不会允许伊拉克破坏中东力量对比,更不会允许有一个对以色列有威胁的伊拉克存在!

3.为了美国的国际形象。不论怎么解释,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行为都是侵略,是非正义的,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一致谴责。美国自诩是文明与正义的代表,不能无视国际秩序被公然践踏。就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数小时之后,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660号决议谴责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要求伊拉克撤出科威特。8月3日阿拉伯联盟也发表决议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并要求伊拉克撤兵。狂妄的萨达姆无视安理会、美国、阿拉伯联盟的谴责,拒不撤兵。结果,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决议,美国为首的联军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打残了萨达姆军队,美国也因此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望。

参与海湾战争的美国战机

尽管美国称霸世界以来发动了无数次非正义战争,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海湾战争是毫无疑问的正义战争!


科威特、伊拉克以前都相当于英国的殖民地,两国的国境都是殖民者划分的并未考虑当地人的想法,要按自古以来说的话科威特属于伊拉克的一部分也不算错。但近代国家独立两个国家就是两个国家,不能成为入侵的理由。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主要是四个理由。1、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欠了科威特大量外债,萨达姆不想还钱,说白了就暴力赖账。2、伊拉克科威特因为石油开采问题一直有纠纷,两国油田在地下是通著的,谁采得多谁采的少这都是钱啊。3、从地图上看科威特卡住了伊拉克的出海口,从国家战略安全考虑也会出手。4、萨达姆一直有一个一统阿拉伯世界建立大阿拉伯梦,两伊战争结束后萨达姆自觉兵强马壮吞并科威特只是第一步。有一种说法萨达姆在决定入侵科威特之前曾经暗示过美国驻伊拉克大使,但美国没有表态,萨达姆以为美国默认了。

美国发动海湾战争说白了为了利益。1、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石油的需求激增,绝对不会认可一个操纵油价的大国出现,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犯了忌讳。2、美国为了重现在中东地区驻军。伊朗革命之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几乎被一扫而空,当时沙特和美国的关系虽好但因为以色列问题美国军队并不能入驻沙特,借著海湾战争的机会美国在沙特、科威特实现驻军还不用自己掏军费。3、展现世界霸主威势。越南战争之后美国元气大伤,威望大受打击,对手苏联,传统盟友日本、法国、英国等等先后对美国地位发出挑战,海湾战争中美国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威压诸国。4、1990年的时候美国的最大对手苏联已经日薄西山,但在阿拉伯地区的影响力苏联是超过美国的。海湾战争后美国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将苏联势力几乎一扫而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