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就是一个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的脱口秀演员,他说的话不能当真,因为他所有的观点直指那个时代最可怕的方向——复古。

如果辜鸿铭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一定会被喷成筛子,可是在那个时代,虽然谤满天下,却也誉满天下,实在是一大奇景。

辜鸿铭这个人,严格来说算是外国人。辜鸿铭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马来西亚的橡胶园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英国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

辜鸿铭从小聪明伶俐,受到了橡胶园主人布朗夫妇的喜爱。布朗夫妇没有子女,就认他为义子。也正是因为布朗夫妇的帮助,辜鸿铭10岁就离开马来西亚,到了欧洲学习,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后来,辜鸿铭被爱丁堡大学录取,受到了著名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

辜鸿铭曾说自己在德国读博士,一共得到了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可是辜鸿铭在德国总共才呆了不到3年。按照德国的学制,除非作弊,辜鸿铭绝无可能得到那么多的博士学位。况且辜鸿铭也拿不出任何证据来驳斥别人的质疑。

与当时伍廷芳、唐绍仪等人的少年得志不同,辜鸿铭「得到十三个博士学位」后的20多年,始终默默无闻,一直到1909年才发表了代表作《中国的牛津运动》。

从1880年到1909年,辜鸿铭干什么了?答案其实很简单,他回炉重造了!

1880年辜鸿铭回国时,偶遇了语言学家、教育家马建忠,与他畅谈三日,改变了志向,从此以后开始专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马建忠,著作有《马氏文通》,长期在李鸿章幕府任职,是李鸿章外交和洋务的高级顾问。同时,也正是马建忠最早绘制了「太极旗」,后来成为韩国国旗。

辜鸿铭和马建忠相遇是,辜鸿铭24岁,马建忠36岁,辜鸿铭自称有13个博士学位,马建忠则是刚刚得到巴黎政治学院的博士学位。不要以为马建忠大器晚成,早在26岁时就是李鸿章幕僚,和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人同为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表。

辜鸿铭回炉重造的地方,是中国最有学问气息的地方——张之洞幕府。辜鸿铭在张之洞幕府,担任翻译。这样的工作实际上随便一个有国外北京的华侨都能做到,辜鸿铭在张之洞幕府,远不如其他本来就有维新思想或者洋务干才的人。

张之洞成立自强学堂时,辜鸿铭担任了一名普通的教师,可见他在张之洞幕府并不出名。

辜鸿铭的很多观点,被知识界和文化界传为笑谈。这不是对他的赞誉,反而是对他的嘲笑。

辜鸿铭说,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应该就像茶壶和茶杯。所以,一夫多妻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辜鸿铭一生都留著自己的小辫子,在他眼里,满清的小辫子是文化的象征,不能割掉。

辜鸿铭还到处吹捧中国女人的小脚,还公开发表了品小脚的文章,令人作呕。

辜鸿铭1924年在日本东京大学演讲时,曾说「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可是仔细一分析,就容易把中国带向绝路。

辜鸿铭的说法,实际上也让很多人接受了,流传到现在就是两句「要找唐文化,要去日本;要找明文化,要去朝鲜。」元朝统治中原,让唐宋文化丢失大半,但日本因台风打败忽必烈船队,得以保持旧文化;清朝统治中原,让明朝文化损失大半,但朝鲜却保持了明朝文化。

说到这,辜鸿铭的思想内核就十分明显了,日本那么发达,正是因为学了中国1000年前的唐文化,所以中国想要富国强兵,直接去学唐文化就行了!

还是复古思想!

辜鸿铭没有看到的是,日本明清时期虽然是闭关锁国的幕府时代,可是兰学一直在发展。兰学就是来自于荷兰的学问。正是有兰学的发展,才让日本在明治维新中阻力小得多。

日本虽然保持了一些唐朝文化,可是唐朝文化并没有对日本的近代化强国路有任何的积极作用。恰恰相反,日本一直都在提的口号是「全盘西化」和「脱欧入亚」。日本连自己的本土文化都可以抛弃,又如何会珍惜1000年前的唐朝文化!

别人都说辜鸿铭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可是他在哪边都是了解个半吊子,距离一代宗师的位置还差得远很远很远!

如果辜鸿铭对别人说自己是受到马建忠影响成了这样,马建忠还不得被他气死!马建忠给郭嵩焘当翻译时,一直宣传维新思想,在李鸿章幕府也是积极推进洋务运动。马建忠在庚子年准备与八国联军和谈时操劳过度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辜鸿铭,这个清朝腐朽文化下的怪胎,以一种脱口秀、小丑表演的形式成为当时的奇观,实在是近代中国文化界的耻辱!


上世纪20年代,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到中国旅游采风,他的朋友约翰斯郑重提醒他说:「你到了北京,不去看紫禁城倒也无妨,但一定要见见辜鸿铭。」后来,芥川龙之介果然去拜见了辜鸿铭。辜鸿铭就是这样一个就连世界一流作家都对他充满好奇心的怪人,他身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和神秘感呢?

先看同时代人描写的辜鸿铭的外貌:「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外貌,头上一撮黄头发,却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说在民国十年后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时代,马路上遇见这样一位小城市里的华装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免不了要张大眼睛看得出神吧……」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是到了清朝已经倒台了的民国时代,他依然拖著一条小辫子,革命者推翻清朝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剪掉了象征著民族耻辱的辫子,他却对那条有损形象的辫子视若珍宝,有人以辫子是前清遗老的残物而嘲笑他,他却认为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护照,还振振有词地说:「余谓中国之存亡,在德不在辫。」

辜鸿铭,祖籍福建,1857年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20岁就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据说精通英、德、法、希腊、拉丁、马来等9种语言,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是中国满清时代学贯中西第一人。

辜鸿铭回国后,经人推荐,入两广总督张之洞幕府任幕僚达十多年,深得张之洞的青睐,甚至在张之洞的推荐下,获得文科进士的封赏。不过,辜鸿铭学富五车,却不是那种仰人鼻息的奴才,他一身傲骨。当时,乡居赋闲的袁世凯有意卷土重来,辜鸿铭看不起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公开辱骂袁世凯「贱种、流氓」,他甚至在书中嘲笑袁世凯的智商只相当于北京街头刷马桶的老妈子。

辜鸿铭愤世嫉俗,骂倒世间许多豪杰,但怪事一桩的是,他对慈禧太后却恭维有加,说她:「胸怀博大,气量宽宏,心灵高尚」,真是惊世骇俗!

让人更奇怪的是,他特别喜欢女人的小脚,他说:「小脚女人,神秘美妙,妇人肉香,脚唯一也!」而且,他还有嗅臭怪癖,常常捧著老婆的小脚捏捏嗅嗅,瞬间如同服下了兴奋剂,竟然文思泉涌。

辜鸿铭表面上是天下第一的守旧怪人,但他拖著小辫子的那个神奇的头脑里,却有许多时人所不具备的先进思想,新潮得很呢,故苏曼殊曾评价他说:「国家养士,舍辜鸿铭先生而外,都是『土阿福』!」


辜鸿铭,说起这个名字,估计德国人会比我们先笑。

辜鸿铭是晚清民国人,生前就极有名。西方人说,不去看紫禁城也不要紧,但不可不看辜鸿铭啊。

这么多国家中,辜鸿铭在德国的名气最响。不苟言笑的德国人竟然成了辜鸿铭的迷弟迷妹,你说很诡异吧?

但辜鸿铭在我们印象中,评价一般甚至接近负面。经常贴在他身上的标签不外乎:拖长辫,小脚癖,老怪物,好骂人,顽固守旧,尖酸刻薄,与封建残余沆瀣一气……

最爱君觉得,这些标签都把辜鸿铭片面化了。

辜鸿铭比我们想像的有趣得多。他把玩世不恭、嬉笑怒骂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甚至针砭时弊、表达政见也是这种态度,藏得太深,以至于我们只知道他的怪诞和保守,不懂得他的幽默和激进。

现在,最爱君试著还原一个真实的辜鸿铭。

在民国,有三条辫子最出名,一条是张勋的,一条是王国维的,还有一条是辜鸿铭的。

如果说,张勋留的是政治野心的辫子,王国维留的是文化象征的辫子,那么,辜鸿铭留的就是刻意搞笑的辫子。

周作人写文章说,辜鸿铭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了一条小辫子,连他的车夫也是一个背拖大辫子的汉子,和主人正好一对。

当时辜鸿铭在北大教书,被称为该校最古怪的人。

罗家伦上过辜鸿铭的英诗课,看不惯他的辫子,曾对同学开玩笑说:「有没有想要立刻出名,只要在辜先生上楼梯时,把他的辫子剪掉,明天中外报纸一定竞相刊载。」当然,这个名并没有人敢出。

这条辫子这么碍眼,辜鸿铭却引以为豪。他留著辫子,但从不说一堆死忠的话。而时常以幽默化解人们对他辫子的好奇。

学生们嘲笑他的辫子。他平静地怼了回去:「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辜鸿铭怒怼时人对他留辫子的偏见

在一次饭局上,辜鸿铭主动跟胡适聊到,去年(1920)张勋过生日,辜送了他一副对子,上联是「荷尽已无擎雨盖」,他让胡适猜下联是什么?胡适一时想不出好句,只好问他,「想不出好对,你对的什么?」他说:「下联是『菊残犹有傲霜枝』。」

他又问:「你懂得这副对子的意思吗?」胡适说:「『菊残犹有傲霜枝』当然是张大帅和你老先生的辫子了。『擎雨盖』是什么呢?」他说:「是清朝的大帽。」

辜的日本友人萨摩雄次说,若有人问及辫子的事,辜就会摇头晃脑地说:「这是我的护照。」

辜老先生,你这么爱调侃你的辫子,有考虑过辫子的感受吗?

辜鸿铭是一个狂傲的人。老实说,这种人不大好相处,但他的幽默个性恰好弥补了性格乖张的不足。所以他的同时代人,无论踩他也好捧他也好,都承认他是一个擅长搞笑的怪咖。

一天晚上,胡适的老同学王彦祖(不是吴彦祖哈)请法国汉学家戴弥微吃饭,陪客中有辜鸿铭。

入座之后,戴弥微的左边是辜鸿铭,右边是徐墀(北大教授,绰号徐颠子)。大家正喝酒吃菜,忽然辜鸿铭用手在戴弥微的背上一拍,说:「先生,你可要小心!」戴先生吓了一跳,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你坐在辜疯子和徐颠子的中间!」大家听了,哄堂大笑。

那晚的饭局,辜鸿铭讲了很多段子。有些段子,他还在不同场合反复讲,每次总添上新花样,搞得胡适暗发牢骚:哥,这段子我都能背诵了。

▲辜鸿铭

辜鸿铭在饭局上大讲他最得意的安福国会选举时他卖票的故事。安福俱乐部当权时,规定一部分参议员须由中央通儒院票选,凡国立大学教授,凡在国外大学得学位的,都有选举权。于是许多留学生有学士、硕士、博士文凭的,都有人来兜买。

辜鸿铭说,有个留学生小政客来运动他投一票。他称文凭早就丢了,小政客不依不饶:说:「谁不认得你老人家?只要你亲自来投票,用不著文凭。」

双方讨价还价,敲定了辜鸿铭现场投他一票可得四百元。

选举前一天,钱和选举入场证都送来了。辜鸿铭立马跑去天津,把四百元花在了妓女身上,逍遥了两天才回北京。

一回到家,小政客追上门大骂他无信义。辜鸿铭拿起棍子,指著小政客,说:「你瞎了眼睛,敢拿钱来买我!你也配讲信义!你给我滚出去!从今以后不要再上我门来!」

说完这个故事,辜鸿铭对胡适说:「你知道有句俗话:『监生拜孔子,孔子吓一跳。』我上回听说□□□的孔教会要去祭孔子,我编了一首白话诗:

监生拜孔子,孔子吓一跳。

孔会拜孔子,孔子要上吊。

胡先生,我的白话诗好不好?」

辜老先生,你这么爱聊天,还不漏机锋地把白话诗讥讽了一下下,有考虑过胡先生的感受吗?

像辜鸿铭这样的耿直boy,确实能hold住场面,反客为主。但也经常把天聊死。

1902年,辜鸿铭在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府做秘书。是年慈禧生日,湖北各机构悬灯结彩,铺张扬厉,费资钜万。张之洞邀请各国领事大开筵宴,并招致军界、学界,奏西乐,唱新编爱国歌。

辜鸿铭在座陪宴,忍不住对两湖书院院长梁鼎芬说:「满街都是唱爱国歌,未闻有人唱爱民歌者。」梁鼎芬心想,这个聊天的开头有档次,就说:「要不你编一个试试?」

辜鸿铭想了一下,说:「余已得佳句四句,君愿闻之否?」梁鼎芬说:「听啊。」辜鸿铭说:「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当众搞怪讽刺大领导,这个天别人没法接啊,于是就聊死了。

在北京的一次宴会上,座中都是一些社会名流和政界大咖。有一位外国记者问辜鸿铭:「中国国内政局如此纷乱,有什么法子可以补救?」

你猜,他怎么回答?他说:「有,法子很简单,把在座的这些政客和官僚,拉出去枪决掉,中国政局就会安定些。」

这……好吧,今天天气哈哈哈。

▲1924年,来华访问的泰戈尔与辜鸿铭(前排右一)合影。

辜鸿铭后来虽然被视为保皇党,但他从不谄媚权贵。即便是总理、省长,只要看不顺眼,照喷不误。

人家说,中国将亡于外交失败,或亡于无实业。辜鸿铭说,中国之亡,不亡于实业,也不亡于外交,而实亡于中国督抚之好吹牛逼也。「今日欲救中国之亡,必从督抚不吹牛逼做起。」

有人对辜鸿铭说:「你所发的议论,皆是王道。为什么在世上行不通呢?」辜鸿铭回应:「天下之道只有二端,不是王道,就是王八蛋之道。孟子所谓『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借机讽刺社会实行的是「王八蛋之道」。在清末不正一针见血吗?

林语堂说,辜鸿铭是一块硬肉,不是软弱的胃所能吸收。

辜老先生,你这么犀利,难怪在官场混不好。

都知道鲁迅骂人厉害,文风似匕首。其实,辜鸿铭骂人的艺术一点也不比鲁迅弱,而且更加形象、幽默。

辜鸿铭骂袁世凯,那是一如既往地骂,哪怕袁世凯权势正炙。

1907年,袁世凯与张之洞以封疆大臣同入军机。一次,袁对德国公使说:「张中堂是讲学问的,我不是讲学问的,只是办事的。」

辜鸿铭后来听说了,对袁的幕僚说:「这话说得很对,但要看所办的是什么事,如是老妈子倒马桶,自然用不著学问。除倒马桶之外,我不知道天下有什么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得好的。」

这境界,骂人真不带脏字。最爱君每读这段轶事,总是忍不住笑场。

辜鸿铭在洋人面前也骂袁世凯。一个洋人跟他讨论西方人分贵种、贱种,辜鸿铭借题发挥说,对,人说袁世凯是豪杰,在辜某人看来,袁就是一个贱种。

这是近乎不留口德地骂了。辜老先生,你跟袁世凯什么仇什么怨啊。

后来,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还真的在骂声中死去了。辜鸿铭尤为高兴。北洋政府要求举国上下哀悼三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辜鸿铭专门请来戏班子在家中唱戏三天,邀请中外友人一起嗨森。

辜老先生,最爱君就欣赏你这股到老依旧叛逆、不与红人妥协的精神。

辜鸿铭的幽默不用来骂人,用来干点别的,效果也是杠杠滴。

比如,用来向洋人宣传中国传统。

▲这是辜鸿铭最经典的形象。

辜鸿铭在英国读书时,每届冬至,必在他住的房间内备陈酒馔,遥祭祖先,表示不忘本。他的英国房东太太等他叩拜祖先完毕后,必定笑嘻嘻地问他:「你的祖先什么时候来吃喝你为他们备的这些酒馔?」

你猜,辜鸿铭怎样回答?他说:「就在你们的祖先来闻你们所献鲜花的时候。」

一次,辜鸿铭到一洋人朋友家中参加饭局。就他一个华人,众洋人就推他居首座。席间,洋主人问辜:「孔子之教有何好处?」

辜鸿铭逮到发挥的机会了,说:「顷间诸君推让,不肯居首座,此即是行孔子之教。若行今日所谓争竞之教,以优胜劣败为主,势必俟优胜劣败决定后,然后举箸,恐今日此餐,大家都不能到口。」

你看,幽默、会说话的人就是不一样,这广告无缝植入,堪称完美。放在今天,辜鸿铭绝对是海外孔子学院首席发言人呐。

其实,这种幽默手法正是辜鸿铭的长项。无论日常生活还是教书著述,他凭借渊博学识,都能就近取譬,博人一笑,又有所得。

他在北大教英诗就是这样。据罗家伦回忆,辜讲英国诗总是说,这是「外国大雅」,这是「外国小雅」,这是「外国国风」,这是「洋离骚」。

传播新的知识思想需要就近取譬,实现语言的在地化让人产生天然的熟悉感。辜鸿铭做到了。

最爱君突发奇想,假如让辜老先生来解释「共享经济」,他会怎么说?

以他老不正经的性格,肯定会说:共享经济古已有之,青楼妓院是也。

最爱君为什么要写辜鸿铭?

这个问题,最爱君也在问自己。林语堂说过,辜鸿铭是一个怪物,但不令人生厌,因为他是具备一流才智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有见识和深度,不是这时代中的人能有的。

辜鸿铭学识足够渊博,做人足够幽默,阅历足够丰富,这些都是他的资本。但这些东西,终其一生,他都没有拿来变现,比如变成一个滑头的投机派,保皇兴就顶保皇党,共和旺就走向共和。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固执做那个最保守的人,简直笨得可以。

但这一「守」,守住了真性情。

▲晚年辜鸿铭(右一)

保守,就是不随大流。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坚持终生不随大流,则是难上加难。想想看,你一个人在路上走,往前走,往后走,都没有压力,但是,当你看到黑压压的人群往你相反方向跑,这时候你心里不发毛?不想掉头拔腿跟著他们跑?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即便鸦片战争打了败仗,举国上下仍然坚定地认为洋人不过是炮舰做得好,要论文化和制度还是咱中国牛逼。大背景如此,做一个守旧的人是很容易的,趋新就很难了。这时候,有勇气离队自己走的人就值得敬佩。比如徐继畲,一个地方政府官员,在《共产党宣言》问世的同一年出版了《瀛寰志略》,告诉国人要正视西方制度优点。

到了清末民初,辜鸿铭主要活动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风气倒了过来,连最顽固的慈禧都开始搞新政了。这时候,趋新是很时髦的,守旧就很难咯。辜鸿铭的难得之处就在这里,整个社会都往一个方向跑了,他自己给自己壮胆,偏偏选择了反方向。

如果我们不开启上帝之眼来评价历史人物,仅就当时的社会情境来衡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那么,辜鸿铭无疑就是另一个维度的徐继畲。他们的选择都把他们推向了最难的处境,但他们都不在乎。内心这么强大的人,多少要有点偏执症才顶得顺吧。

做一个幽默、有趣、嬉笑怒骂无所忌讳的人,或许也是辜鸿铭为自己壮胆的一种方式。

写到这里,最爱君仿佛看到一个清瘦的老人拄著杖子走过,戴著标志性的瓜皮帽,留著最傲娇的小辫子,但他的背影那么长,那么孤独。

他真的好像一条狗。


辜鸿铭何许人也。辜鸿铭(1857-1928)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郎屿,学博中西,精通英、法、德、希腊拉丁马来西亚语等九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号称「清末怪杰」。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中国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尊崇儒家思想,是封建帝制的忠实拥护者,对新文化运动及革命及其反感。

1924年,孤鸿鸣先生在日本东京大学做了一次演讲,主题为《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在演讲过程中,辜鸿铭语出惊人,他提出了「日本人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这一观点,那么他为何出此言论呢,在这次演讲中也进行了阐释:

他认为,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而且是唐代的中国人。中国盛唐时期的精神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传承,而中国本土由于蒙古人的侵入,中国一半的人已经被蒙古人同化,盛唐时代的中国精神早已经被破坏殆尽。

有人认为他这是亲日言论,而我认为他恰恰是在颂扬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文明。唐朝李世民时代所创建的大唐盛世,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文化技术帝国,当时,日本数次派遣唐使来学习和借鉴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制度,并得以进行完美的保留与传承,现代日本人的文化生活中到处都留有中国唐代的文化文明。也正是基于日本人善于学习和借鉴先进文明技术的精神,才使得日本迅速发展壮大,经济实力文化文明远远超过当时闭关锁国的清代王朝。

以史为鉴,虽然由于历史原因使国人对日本有某种抵制情绪,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日本的国民素质文化教育医疗水平经济实力等方面远远超过我国。

我们要不忘国耻,但我们更要善于学习日本的先进文明与制度。目前日本政治稳定,在文化生活上与我国又有很深的渊源,使我们没有违和感,不失为我们投资移民的优先之选。


看了一些回答,有的只有评价,缺乏事实依据。咱们要始终相信一点,评价常常会变(因为每个人看法不同,时代不同),但事实不会变,所以在提供事实的基础上来评价,也许更合适。

辜鸿铭与蔡元培影视形象(图注)

非常有钱。中国文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酸腐气」很重,但辜鸿铭身上似乎没有,反而有一股「痞气」(有点类似李敖),那是因为他有钱。辜鸿铭有个特殊的本事,很多文人都没有——精通9国外语。这个本事为辜鸿铭带来了一个好工作——外国几家大银行聘他为翻译,薪水给得贼高,搞出同行许多。有了这份外快,辜鸿铭活得很潇洒,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方找女人,还乐善好施,看到穷人乞丐随便丢些铜板。

爱捉弄人。都说辜鸿铭学问高,他除了爱显摆学问,还喜欢显摆个性。政府高官贿选,打算花200元请辜鸿铭投一票,辜鸿铭故意抬价:200太少,至少500!对方觉得老辜太狠:400好吧?辜鸿铭说:好!到投票那天,不见辜鸿铭人影。原来他压根没去现场投票,而是嫖妓去了。可见,他根本不在乎那500元,就是想捉弄对方!他不仅捉弄政府高官,还捉弄外国友人,比如著名作家毛姆。辜鸿铭故意用汉语写了一首诗送给毛姆(对方不懂汉语),毛姆很高兴,拿去请人翻译出来,才知道那是狎妓诗。

爱骂脏话。辜鸿铭被称为大儒大师,按说应该温文尔雅,谦谦君子,不料却经常喷脏话。银行的洋人同事取笑他辫子是「猪尾巴」,辜鸿铭用外语回敬:「你丫放屁!」骂完洋人,他还骂总统袁世凯:「人们都说袁世凯是豪杰,我看他就是一个贱种!」别人跟著骂袁世凯,辜鸿铭却不高兴:袁世凯是何许人也,你们也敢骂?只能我骂,也只有我配骂他!

辜鸿铭是一个言行都十分出格和怪异的人,很大程度上,这来自他的底气——第一,我有才;第二,我有钱。


辜鸿鸣!

如果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是一部儒狗丧权辱国、卖国、误国、亡国汉奸盛世史,辜鸿鸣仅仅是名不见经传一条儒狗,被当下汉奸之后疯狂意淫神吹一条既腐、又酸、又烂、又臭、让人呕吐一条儒狗!

如果说,几千年中国史中,儒狗只是帝王家骟阉后豢养护家卫道劣等动物,御用太监,辜鸿鸣就是太监中尾巴摇的最欢,媚主更加不遗余力一条最忠骟狗!

如果一部近代史,就是西方一部排华史,一部东亚、东南亚诸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排华、屠华、血腥罪恶史,只能说最该被宰的辜鸿鸣这类人渣,嗅到异族屠华血腥味道,不敢呆在出生地引颈待宰,跑到中国装B逞能偷生!

如果眼不瞎、德没缺,人没骟阉、脑子没进水的人,都会知道,正是儒狗阉党徒子徒孙们长年意淫鼓吹的冥国大尸汉奸群体,与倭国扶植的汉奸同盟会国民党集团主仆狼狈为奸,出卖、屠洗、抢劫、灭亡、沦陷整个中国,形成中国史上最大亡国灭族国难,和最昌盛的汉奸卖国贼盛世,那么,与蔡元培、胡尸、獐胎阉、康有为、梁启超、,,,,,等这类名牌倭狗酸儒比,辜鸿鸣仅仅是个带尾巴儒狗中迈力又不起眼一员。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也自诩「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但是实际上都是空皮囊,在小编看来,中国这一百多年来能够担得起「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盛名的人没有几个,辜鸿铭是其中一个,因为有了辜鸿铭,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就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西方人一度把辜鸿铭与印度的泰戈尔并称,认为他们俩都是东方学的代表性人物。一度有消息说他与泰戈尔曾经共同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但是最终泰戈尔获奖。辜鸿铭的出生也是非常中西合璧的,他是马来西亚华裔,母亲是葡萄牙人,父亲是马来西亚华人,曾经在英国人的橡胶园里面担任总管,辜鸿铭因为自幼聪明伶俐,因而被英国老板认为义子,后来辜鸿铭被带到英国接受教育。24岁那年,辜鸿铭回到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见到了中国洋务派士人马建忠,经过与马建忠的交谈,辜鸿铭深受影响,决定做真正的中国人。

1881年,因为偶然的机会,辜鸿铭来到中国,后来经人力荐,做了张之洞的幕僚,可以这样说,张之洞的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辜鸿铭的影响,辜鸿铭做幕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议张之洞订阅数十份外国报纸和几百种外国杂志。大大拓展了张之洞的视野,辜鸿铭先后跟随张之洞长达19年,在「长江教案」、「庚子国变」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都为中国人挽回了一定的面子,他也因此被西方人所熟悉。

清朝灭亡后,辜鸿铭成为文化保守主义者,和王国维等人一样,留了辫子,在民国初年的几次复辟运动中,虽然参与程度不深,但是也的确留下了他的身影。

蔡元培主政北大后,辜鸿铭也被延聘到了北大,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等人辩论,为传统文化张目。

辜鸿铭后来留下了诸如「遗老」、「愚忠」、「怪杰」等一系列名号,多元、保守、博学就是他一生的印记。


辜汤生,字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惠安。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九种语言,获得13个博士学位。论语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他一生事迹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在于沟通中西文化,并诉诸翻译事业,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孔孟哲学,精神道义,他勤于写作,一生著述颇丰,且多用流利的英文写成,使西方人了解进而尊重中国文化。

辜鸿铭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贯通中西,融合孔孟,他走遍欧洲,学会十几种外语,然而却不受重视。他真正认识中华文明的伟大和先进,但是意识过于超前,身处乱世之中,无几人能理解他一生学术成就。只好用尽一切机会对外国人逞口舌之利,却无助国家命运的改变。他对中国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引用一句对他的评价「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


辜鸿铭,字汤生,号立诚,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1856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

12岁时随著义父远赴苏格兰接受西式教育。自称是「中国受过欧洲教育的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他先后在英国,德国,法国读书,期间还去过义大利,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家游历,肚子里装了不少西方的书和知识。他还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九国语言。辜鸿铭获得过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欧洲著名高等学府的文、史、哲、理、工、神学等学科博士学位共计13个,堪称「博士学位证书收藏家」。

辜鸿铭回国后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著迷,后来被张之洞延请。张在湖北兴办汉阳兵工厂,聘请了一位西洋专家,后竟然被辜鸿铭打发回了上海。张大为恼火,辜却说,「盛大人推荐来的那个伍尔兹根本不是办兵工厂的材料,他学的是商科,现在上海办洋行,大赚咱们中国人的银子。打发他回去没有治他蒙混欺上的罪已经很客气了。」

后来辜鸿铭一封电报请来自己的德国同学——威廉福克斯,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监督,来到了武汉。

辜鸿铭效命于清廷,后来改朝换代,辜披著那条代表愚忠的辫子躲入租界当中,后来被蔡元培聘任为北京大学教授,主讲英国文学。也发生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但辜鸿铭拥护一夫多妻制,在写作中也有独特的癖好。大抵才华横溢的奇人总有些不同常人的地方吧。


一百年前,用中国文化征服西方世界,这位马来西亚华裔才是真正明星

二十世纪初,西方人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以不看辜鸿铭。

1857年,辜鸿铭出生在一个马来西亚橡胶种植园里,他父亲送他去西洋留学时,对他的最后一句嘱咐是:「不管你人在何方,都要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辜鸿铭把这句话记了一辈子。

在外国呆了14年的辜鸿铭来到了中国,在张之洞手下做了二十年的幕僚,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同时精研传统国学,终成学贯中西的一代学界泰斗。

关于辜鸿铭的奇闻趣事,大家比较熟知的段子有这样几个:民国留辫子、喜好小脚、用茶壶茶杯的比喻为纳妾辩护。

越深入了解西方,越明白自家传统文化的好处,辜鸿铭没少捉弄西方人,而且是点名道姓。

辜鸿铭认为中国人的性格及其背后的中国文明有三大特征——「深沉、博大和纯朴,以及灵敏」。美国人博大纯朴不深沉,英国人深沉淳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不淳朴,法国人不博大不深沉不淳朴但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部具备。

关于日本人扬名世界的礼貌,辜鸿铭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是一种虚假的仪式化,下跪、鞠躬很容易学会,但不会给别人带来任何真正的愉悦,像一朵漂亮但没有味道的假花,而中国人的礼貌才是发自内心真实感情,使人愉悦和谐、如沐春风。

辜鸿铭把中国古典经籍《论语》、《中庸》、《大学》等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其英文专著《中国人的精神》又被转译成德文、日文,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外国人普编反映相当扎心,《纽约时报》更有评论:有史以来,中国人直接用英文写中国,最成功的有两位,第一位便是辜鸿铭。

辜鸿铭在北大任教授时,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轮番上阵,学生们普遍反映,这个挂一条辫子的老古董跟八国联军开骂也永远不会输,这一段子被郭德纲使用。

学生们没有评价错,辜鸿铭有一次在伦敦街头读报纸,故意拿倒,过路英人讥笑,这个笨蛋!辜鸿铭用标准的伦敦腔倒念如流,边念边叹气,这英语太简单,完全起不到锻炼大脑的作用嘛!

辜鸿铭在六国饭店英文演讲《中国人的精神》,票价两块,梅老板当时的票价才一块二,即使这样,仍然高朋满座,一个大厅全是老外。

辜鸿铭有一段话,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许多世纪以来,我们中国惟我独尊的不以武力而用智慧管理国家,为什么现在会遭到你们这些白种人的轻视和欺凌呢?因为你们发明了枪,那是你们的优点。我们是赤手空拳的群众,你们能够把我们完全毁灭,你们只知道用你们那可恶的发明来压迫我们,却不晓得我们中国人有机械方面的天才,不晓得在这国度里有四万万世界上最务实最聪明的百姓。当黄种人会造和你们白种人一样的枪炮,而且和你们射的一样准时,你们将面临什么呢?你们喜欢枪弹,你们也将被枪弹判决!」

这一幕似乎越来越接近现实,辜鸿铭有理由在坟墓中微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