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陶渊明在他那个时代不算出名,这个设定首先就是错误的,陶渊明在东晋乃至整个南朝都是大名人,不过他在当时是以隐士著称,他的曾祖父陶侃官至太尉、大司马,执掌兵权,这么个大官的家里出了个不做官去种田的隐士,这在当时可是个挺轰动的事,而且隐逸之风自古以来就颇为盛行,隐逸之士也一直为世人所尊崇,所以陶渊明在东晋、南朝绝不是那种籍籍无名的小人物。

陶渊明的诗在东晋、南朝初期确实不太被重视,这主要是因为他平淡自然的田园诗风与当时所崇尚的注重辞藻的华丽文风格格不入,的确算不上是主流,刘勰《文心雕龙》对陶诗选择了无视,这与钟嵘本人的喜好和写书的目的有关,并不能说明陶诗在当时默默无闻。事实上,陶渊明的诗一直有人传唱,颜延之、鲍照、沈约、江淹、钟嵘等都对陶诗有所评论。

真正最早发现陶渊明诗歌的文学价值并大力推崇的,确实是萧统,这位太子爷雅好文学,而且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有真才实学,真正是那种文学鉴赏能力很高的那种主儿。以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和超高的文学修养水平,接触前朝文章诗词自然不少,顶著隐士光环的陶渊明的诗能摆在他的案头也不足为奇。而萧统日日沉浸在那些华丽丽的骈文之中,对那些早就见怪不怪,读到风格完全不一样的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时候,自然是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惊为天人了。而且萧统推崇陶渊明,推崇他的诗,也能体现他大梁朝大度开放的用人态度,更能招徕人才,所以这位太子爷不辞辛苦,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还称赞陶渊明:「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评价非常高。


五柳先生在当时就是名人,不过是名人中的另类。他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有开山之功,不亚于同时代的三曹和七贤。可同诗圣和诗仙比肩。以后所有田园派诗人的诗作都难以愈的高度。他像一座美丽的黄山,后人只能迷恋和瞻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