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要不死,军统改组保密局还真有点费劲!

按照军统我六哥郑耀先的说法,为了减少军统的影响力,不断给老蒋施加压力,最终迫使蒋介石干掉了戴笠,军统得以改组。

实际上,不管戴笠死不死,军统改组已经是大势所趋,从国民党自身情况来说,整个国民政府都在改组,因为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是临时政府,其组织框架也都是战时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范围性,而抗战胜利后就是全国政府了,必然要重新改组了。

相比其他部门来说,军统改组更加迫切,在抗战期间,蒋介石给了军统太多的权力,抗战胜利这些权力必然要收回,有人理解为卸磨杀驴虽然有失偏颇,但是抗战时期与和平时期必然不一样。

当时,特务本身就是特殊化的,所以戴笠一直想要谋求一个特别的发展,不想军统泯然众人矣,当时戴笠想将军统纳入到警察系统中,不仅不用裁撤,反而使得特务合法化,这样戴笠不仅是军统的头子,完全还可以担任国民政府警察界的头子。

戴笠的这种想法明显有点异想天开了,老蒋迫切要改组军统,就是为了削弱戴笠的实力,更不会加强其能力。

当时马歇尔作为和平大使来到中国,民主党派随即高呼要求国民政府取消特务统治,蒋介石当时想要获得美援,不得不做做样子,加速军统改组。

戴笠可以说深知蒋介石的内心想法,知道老蒋害怕美国人,因此通过美国的关系,依靠中美技术合作所这条线,把军统打入到海军里面,自己当一个海军总司令,到了这里,蒋介石对戴笠已经忍无可忍。

戴笠当时就发过牢骚「如果不死在共产党手里,早晚死在委员长手里」。

1946年3月戴笠乘飞机由青岛飞往南京,飞机失事,戴笠离奇死亡,此后军统改组就顺利了许多。

1946年8月军事委员会改组成国防部,很多部门都被纳入到其中,军统作为军事委员会的下属机构也被改到里面,正式名称亦改为国防部保密局。

当然,军统本身并不是铁板一块,既有戴笠的江山派,还有郑介民和唐纵两股势力,因为唐纵退出军统的斗争,实际上保密局的核心还是由江山派的毛人凤来掌握,毛人凤也成为局长,比戴笠生前的军统副局长还高了一个档次。

而军统公开的特务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虽然当时没有竞争过毛人凤,但是其在国防部中的地位已经奠定。

以军统设立的初衷来说,主要还是抗日为目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将政建的重点又重新放回中统,军统的影响力也日益下降,国民党败退大陆后,军统显然更加尴尬,为了凸显自己的作用,毛人凤竟然想出了绑架蒋经国,然后再去救的招数。

结果计划被蒋经国得知,那还了得!

1954年老蒋让蒋经国成立国家安全局,整合特务机构,保密局改组为军事情报局只有探测情报的任务,而没有暗杀的权力,主要工作范围以对大陆为主,实际上在台湾的情报工作基本都是国安局在进行。

总体上来说,军统还是在抗战时期起到的作用最大,抗战胜利后军统的作用日益减少,最后只剩下一个形式的机构,作为国民党「反攻大陆」的笑谈机构。


戴笠死亡之前,蒋已经遭受极大压力。

抗战胜利时,军统因为抗战原因膨胀得非常厉害,拥有超过30万人的庞大力量。其中军统公开武装力量是近10万的军委会别动军,忠义救国军。局本部5万公开身份人员,在解放区、沦陷区、国统区、国军团以上单位、韩日港澳东南亚等地,合计拥有超过15万的情报员,同时还掌握警政部、中美合作所、交警总局等机构单位。同时,戴笠还期望在美国支持下竞争海军总司令。

此时,CCP、民主党派、蓝党内部,新闻媒体等均对军统中统两大特务机构表示不满,在国共和谈期间,戴笠遭受的压力尤其大。

此外,如上所言,庞大的军统势力令蒋都有些恐惧不安,加上CC系、陈诚、李士珍等戴笠的对手的各种动作,蒋已经决定压缩军统编制并成立八人小组专门研究此事,而戴笠只是这八人之中的一员,预计就在戴笠失事飞回之后开会。可想而知,这样的七对一会议,对戴笠来说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所以,戴笠死不死都要改组军统,只是戴笠的死亡加速了这个进程。此后,军统迅速分崩离析,长期被戴笠压制的郑介民得以担任保密局局长,并将军统公开武装力量与军委会二厅合并。唐纵担任保密局副局长,后又任内政部次长,拿走了军统的警察、宪兵部分。而留给副局长毛人凤接管的情报系统正式编制只有可怜的6021人(秘密特工未计)。


抗日战争胜利后,军统局的特务统治在旧政协会议上遭到各界声讨,陈立夫、陈诚等政敌推波助澜,戴笠已经是四面楚歌;而蒋介石有感于军统势力膨胀过快,也决心下手整顿和缩编军统,所以实际在戴笠生前,军统裁汰和改制已成定局。

只不过戴笠权势熏天,各方均有所顾忌,在他生前缩编工作推进起来非常困难,而戴笠一旦机毁人亡,军统局的改制立即上了快车道。

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称「国防部」,军统公开的权力机关全部划入「国防部二厅」,以原军事委员会二厅厅长、军统局主任秘书郑介民任厅长,专司军事情报业务;7月1日,军统局秘密的核心部分重组为「国防部保密局」,以二厅厅长郑介民兼任局长,原军统局「代理主任秘书」毛人凤任副局长。

实际上,「主任秘书」郑介民才是军统局「副局长」戴笠之下的第二把手,只是因为郑的黄埔资历、特务工作资历均高于戴笠,心中不满,借故没有实际到职,一直在军委会二厅(情报)工作,所以戴笠提拔同乡毛人凤代理了郑介民的位置。

郑介民既然一直没有参与军统局的实际工作,对军统特务这一套也就没有兴趣,一直忙于二厅的情报业务和「军调小组」的工作,保密局便由毛人凤主持工作。不到半年,郑介民干脆辞去了保密局局长的兼职,蒋介石指定毛人凤接任,成为保密局第二任局长。

保密局设有局机关七个处 、四组三室和30多个外勤站,北平、上海等甲种站核定人员160名,乙种站110名,丙种站60名。保密局刚成立时在南京马台街22号办公,1947年初迁入洪公祠附近新建的办公大楼。

保密局到1948年逐渐夺回了三大城市的警察局长位置,比如毛森在解放前任上海警察局长;保密局还控制了交通部交通警察总局,几条重要铁路的警务处长都是老「军统」特务,原军委会别动队和「忠义救国军」改编的交警总队实际上仍由参谋总部和保密局双重领导,并没有彻底剥离。

同时,保密局还掌握著各地警备司令部的稽查处,处长均为保密局成员。保密局在解放战争期间在国统区罪恶深重,这里不再赘述。

1949年逃台后,保密局继续存在和进行特务工作,到1954年按蒋介石的命令与其它所有情治单位合并成总统府直属的「军事情报局」 ,毛人凤渐渐大权旁落,因为蒋经国走上台前。


戴笠,军统的实际领导者,1946年3月17日飞机失事结束了自己的军统生涯。作为亚洲最神秘的人物,戴笠死后他所领导的庞大的特务机构军统局的变化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知道军统局前身是1931年的蓝衣社,后来1932年慢慢演变成为力行社,1937年力行社特务处和特工总部合并成为军统调查局。1946年军统局的正式名称改为「国防部保密局」。

原来是戴笠的左膀右臂的军统主任秘书毛人凤成为保密局的局长,算是接了戴笠的班。毛人凤

不过军统局变为保密局后,实力大不如前,保密局时期控制的公开单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程度上都不如军统局时期。

1955年3月,「国防部保密局」改组为「国防部情报局」,至此,「保密局」这个和中国大陆藕断丝连的特务组织名称终于正式走入历史。
话说1946年3月17日,军统局首长戴笠乘坐专机飞上海转重庆,但却因天气恶劣随转往南京,冒险穿云著陆之时,不想误触岱山,一代军统头子自此身亡。

戴笠暴亡,军统局不能群龙无首,于是被迫改组,由郑介民接任军统局长,毛人凤为副局长。自此军统局改头换面为「保密局」,继续为国民党政府执行特务工作。至1947年12月,郑介民调任国防部次长,由毛人凤升任局长,徐志道为副局长。但保密局人员却被大幅缩减,其核定编制仅为6021人。

军统局改为保密局之后,原先由军统局负责的军事情报、国际情报、电讯监察等工作全部交由国防部二厅、内政部警察总署等公开部门接管,保密局的工作成为专门从事特务活动的部门。委员长发下话,要求要求保密局继承戴笠之遗志,再接再厉发扬过去之成绩,保持过去之荣誉,不负众望。

但此时国民政府以大不如从前,败亡迹象早已频现,虽然依旧大肆行特务之举,但终究翻不起大风浪。最终前线崩溃,但在崩溃之前,也秘密杀害了无数异议人士以及杨虎城、黄显声等人。

1955年3月,「国防部保密局」改组为「国防部情报局」,自此,「保密局」这个沾满了地下工作人员鲜血的特务组织终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谢谢邀请回答!

军统局变成保密局,与戴笠之死没有关系,蒋介石在戴笠生前既有改组军统的计划,戴笠已拟定改组计划并著手实施。

国民党时期的军统、中统,是国民党的两大特务组织,分属军事、党务系统;在反共、反人民,镇压民主运动,维护国民党反动统治上,既有分工,又互相配合。

军统,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

军统始创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蒋介石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亲临剿共前线,在江西省南昌设立行营。

因为军事行动的需要,责令其担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时的学生、浙江同乡戴笠,成立初期十几个人的特务组织——南昌行营调查科,后扩大至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军统组织遍布全国,在各大区、省、重点地区设立自成体系的特务组织,触角延伸至国外。

军统是一个以军事情报方面工作为主,兼以政治、经济方面工作的特务组织。

军统局局长职务,向由蒋介石的委员长侍从室主任兼任,而长期负实际责任的是副局长戴笠,直接对蒋介石负责。

戴笠,字雨农,浙江省江山县人,陆军中将军衔。

军统在抗日战争中的军事情报、敌后游击、锄奸等工作,卓有成效。

军统鼎盛时达十几万人,且掌控军事化的交通警察部队、税务警察部队、「忠义救国军」等军事武装几十万人;并染指海军、缉私、警察系统。

抗战胜利后,戴笠乘机由北平飞上海,因阴雨天,上海不能降落,转飞南京,在南京郊外戴山撞机身亡。

戴笠死亡后,所遗职务,经军统内部激烈竞争,由同为浙江省江山县人的军统局秘书主任毛人凤继任。

毛人凤在国民党军败逃台湾死后,追授陆军上将军衔。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打出民主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旗号, 因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特务统治的呼声,日益高涨,为缩小目标,蒋介石拟将军统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戴笠生前已制定改组计划并初步实施,保留骨干力量,非骨干力量如「忠义救国军」等改编为若干个交警总队。

军统虽以军事情报工作为主,但在反共、反人民,镇压民主运动,维护国民党反动统治方面,仍不遗余力,罪行昭著,逮捕、关押、枪杀共产党人、革命志士、民主人士、无辜百姓无数,与中统相比,毫不逊色,犯下滔天大罪!

仅供参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