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在门诊当中,于初次就诊或是刚发现有解离症的诊友/家属讨论,对治疗有什么样的期待。一开始,常常会有点尴尬,诊友有的不觉得需要什么协助,亲友对于解离现象感觉到紧张、不知所措,但是没有具体的期待、想法。在阅读杨医师走进多重人格的世界-第二册,对于治疗可能的目标、先后顺序,以及基本的治疗原则,提供了很清楚地介绍,以下将阅读心得与临床所见做个整理。


主要目标

1.因为解离造成的失能

2.因为过去创伤所造成的失能


次要目标

忧郁、自伤、自杀、物质滥用、反复成为受害者


如果忽略了主要目标,例如只有针对忧郁等症状,使用药物治疗,可能效果不会太好。


可能有的治疗师认为没有办法改变过去,所以最好把焦点放在现在。但是,如果不能处理过去创伤,现在所造成的侵入的记忆,病患没有办法感到安全。借由让患者熟习一些安于现在的技巧,可以让患者比较安全,得以处理过去的创伤。


宽恕的陷阱

有些时候,会因为治疗者的宗教背景,将宽恕设定为疗愈的方式。但是会造成解离性人格疾患的创伤,通常是超乎一般人能够想像的。设定这样的目标,可能是不切实际的。设定目标,需要是个案能够达到的。通常在眼动减敏与历程更新(EMDR)的治疗中,我都会询问看看,大家对于治疗的期待是什么。大部分的目标,都是由个案自己所期待,生活中所需要的。例如:想要回去上学、想要再回到职场、改善对于自己的看法。在评估生活史中,将所整理出的事件,整理分类后,看看有哪些是与目前所设定的治疗目标有关,将其当作是达到治疗目标前,所必须要处理的(创伤)事件。当处理后的事件记忆,不再跟负面情绪相连结,就是我们正在疗愈的路上的收获。


重新引导经验重现的身体反应

创伤经验重现时所重新产生的感觉,常常是让人无法承受的。而且经验重现,在许多人身上,就好像是不断重新再看,看过许多次的电影,只是每一次的感受都还是很震撼,就好像第一次看的时候那样。有时候梦境会有一些无法辨识的内容,不过有时候也会有很鲜明的主题。联考[1],是一些456年级生,来看诊时会共同提到的主题。即使现在已经40~60多岁,在梦中仍然会反复经历,深怕感不上考场,到了考场自己面对考题都不会写,旁边考生却振笔疾书,考试成绩公布时,老师在同学面前宣布自己的烂成绩。甚至有诊友告诉我,每每经历这个桥段,醒来都要花上半个小时,告诉自己已经远离考试,慢慢平抚这段受联考荼毒的记忆。在经历创伤记忆时,常常记忆储存当时的生理反应(感觉)都会被重新启动,所以常常有人醒来,会觉得好像心跳很快,晚上感觉是去加班拍电影,身体非常疲惫,完全没有睡饱的清爽感觉。


杨医师认为这个时候要告诉他,停下来不要想,是很困难的事情。这三个字,也是从精神科训练阶段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很难做到的事情。取而代之,比较好的方式,是鼓励他们引导自己的能量到一些身体动作上,像是深蹲、伸展等影响神经肌肉动作的运动,都是杨医师建议可以试试看的。借由这些真实发生的动作,可以将心跳加速、肌肉的力量,用在实际需要的动作上,而不是发生在经验重现时,不想要的心悸、肌肉紧蹦。如果睡前的运动上,也建议可以选择一些阻抗、肌力运动,但是要小心有氧运动。常常有人告诉我离睡前没有很久的飞轮或有氧,做完之后整个人的精神有点振奋起来,可能拖到入睡的时间。


其他杨医师建议的运动:
    ●  仰卧起坐/伏地挺身/原地踏步,让心跳和呼吸可以快些。

  重量训练。曾有受饮食疾患所苦的诊友,告诉我重量训练后,让他比较不会对于吃东西津津计较。

  冲个热水澡,中间再换成冷水,有点像是三温暖。我是喜欢在健身房运动完,去泡泡热水,或是去烤箱。


出现在杨医师中文书<走进多重人格的世界> 的3个基本治疗原则:

  透过呼吸或其他安全当下的技巧,让自己活在当下。

  透过身体动作、运动,让身心协调。

  找到自己的方式,来找回对于自己身心的掌控感。例如书写、画画。或者有些人可以利用建立好的内在资源、技巧,将自己从记忆漩涡中拉出来<快闪技巧>。


“莫名的情绪少了,被控制的时间少了,比较不会为小事吵架。”一位持续做创伤解离治疗的案主,跟我分享生活的改变。我相信只要适合的方法,设定好治疗的方向,有时候即使是长年绑架身心的复杂创伤,一样可以逐渐复元。感谢这条复元道路上,陪伴我们的案主。愿往事过去,留下滋养我们朝向未来前进的能量。


参考资料:

Engaging Multiple Personalities: Therapeutic Guildlines by David Yeung




[1] 联考由民国43年开始,一直到民国91年废除大学联考,改采。资料取自维基百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