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23岁的吴佩孚还是一个「瘾君子」。有一日他烟瘾大发,赶到烟馆就想要吞云吐雾一番。然而不巧的是,当天烟馆座无虚席,「普通座」早已人满为患。吴佩孚随即前往「雅座」,想向当地的豪绅翁氏讨一口烟抽。

不过,翁氏却对这个年轻的烟鬼并无好感,他一脚将吴佩孚蹬出了房间。此事让吴佩孚颇为郁闷,他随即召集了当地著名的「十虎」集团大闹翁府,结果却很快遭到了官府的缉拿。

明白自己闯祸的吴佩孚痛下决心戒掉了烟瘾。并且为了避免灾祸,他还连夜逃向了北京,生活一度穷困潦倒。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翁氏的一脚,竟然踢出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军阀。

(吴佩孚旧照)

吴佩孚于1874年生于山东省蓬莱县。他自小便被父母送到私塾读书,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1896年,吴佩孚参加了登州府科举考试并夺得秀才,他后来「秀才将军」的称号便是由此而来。

在闯祸逃往北京后,吴佩孚曾一度以算卦、写春联为生,日子过得相当凄苦。

直到1901年,吴佩孚考入了开平武备学堂步兵班,这才正式开始了军旅生涯。从学校毕业后,吴佩孚进入了北洋督练公所担任参谋,后来他被袁世凯选中参加了日军的谍报活动。尽管曾一度被俄军俘虏,但吴佩孚却拒不招供。在他被送往哈尔滨枪决的过程中,吴佩孚从列车上一跃而下,最终成功死里逃生。

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吴佩孚被日本人推荐给清军第三镇统制曹锟,由此开启了腾飞之旅。

在进入曹锟麾下后,吴佩孚凭借自己过人的才智和出色的能力,很快得到赏识。1912年,曹锟受袁世凯指使,假造第三镇兵变,吓走了接袁世凯南下的使者,袁世凯遂以「北方不稳」为由,在北京称帝。

计划成功后,袁世凯论功行赏。在此次事件中发挥出色的曹锟,被封一等爵位,而吴佩孚也被提拔为第六旅少将旅长。

在之后近十年中,吴佩孚曾多次参与军阀混战,而他本人也因屡立战功,被人们称为「常胜将军」。

(张作霖旧照)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打响。吴佩孚率领十万直军部队与张作霖的十二万奉军部队血战于山海关外,最终张作霖大败而归。

这场战争后,吴佩孚手握重兵雄踞洛阳,其势力已经影响了大半个中国。

1924年,美国《时代杂志》将吴佩孚登上封面,这也使得后者成为第一个登上《时代杂志》杂志封面的中国人。美国记者约翰·鲍威尔甚至认为,吴佩孚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

1926年,吴佩孚与张作霖在北京组建北京政府。

同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占了武昌城。无奈之下,吴佩孚只得逃向河南信阳。

次年,武汉国民政府又进行了二次北伐,吴佩孚遭遇两面夹击。他率领残兵败将逃向四川,得到了军阀杨森的庇护。

(徐世昌旧照)

1932年,吴佩孚从四川回到北平。在下野期间,吴佩孚曾多次被日本人登门拜访。日本人看好吴佩孚的能量,他们多次表示,想扶持吴佩孚,帮助他东山再起。

然而,尽管有巨大的诱惑,吴佩孚依然拒绝了日本人的帮助。在他眼中,中国人的事情,还轮不到日本人来指手画脚。

实际上,吴佩孚已经不是第一次展现出爱国的一面了。巴黎和会的消息传回中国之后,全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当时皖系主张签约,奉系不愿表态只和稀泥,唯有直系坚决反对。吴佩孚当时致电大总统徐世昌说:「青岛得失,为吾国存亡关头。如果签字,直不啻作茧自缚,饮鸩自杀也。」并且对于那些被逮捕的学生,吴佩孚也是主张「立即放人,否则众怒难犯」。

1939年,吴佩孚在吃饺子时不慎被骨屑伤到牙龈,很快出现了发烧现象。为了有效解决病痛,吴佩孚不得不进入医疗效果先进的日本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在治疗期间,因为吴佩孚的爱国立场,日本牙医受土肥原贤二指示,暗中下手将吴佩孚杀害。

吴佩孚虽然是军阀,干了不少坏事。不过在爱国这一点上,他还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资料:《民国军阀档案》)


吴佩孚,字子玉,人称「玉帅」,1873年生于山东蓬莱。1896年考中秀才,但是第二年被革除功名,在北京以占卜为生。1898年在聂士成的武卫军当兵,1902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测绘科学习。1906年在北洋陆军第三镇第十一标第一营任督队官,后来升为管带。1914年任北洋陆军第三师第六旅旅长,1918年跟随其上司曹锟出战,战后升任第三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同年6月被授予孚威将军。直系的首领冯国璋去世之后,吴佩孚与曹锟一起成为直军的领军人物。直皖战争时,吴佩孚率领的直军打败了段祺瑞的皖军。吴佩孚因功被授予陆军上将衔,1921年又升任两湖巡阅使。第一次直奉大战时,吴佩孚担任直军的总司令,打败了张作霖的奉军,随后控制了北京政府。此时,吴佩孚担任直鲁豫巡阅使,拥兵数十万,控制了湖北、河南、直隶、陕西等地。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吴佩孚仍然是直军的总司令,由于直军的将领冯焕章在北京发动了政变,直军战败,吴佩孚逃到了两湖。

1925年,吴佩孚在湖北武汉东山再起,并自封为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北伐战争时,北伐军首先攻打吴佩孚,在两湖战场,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吴佩孚战败之后,逃到了四川,依附于四川军阀杨森。1931年,吴佩孚到北平投奔了张学良。吴佩孚下野之后,还非常得要面子,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然保留著十四省讨贼联军的司令部。抗战爆发之后,日军看中了吴佩孚,想让其出山成立傀儡汉奸政府。日军知道吴佩孚缺钱,就经常给吴佩孚送钱。吴佩孚是钱照收,但就是打马虎眼,装傻充愣,日军花了钱却没有成功。

1939年11月,吴佩孚吃饺子引发了牙疼,从而引发高烧。吴佩孚被送到了日本的军医院医治,日军对吴佩孚怀恨在心,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死在了日军的医院,享年67岁。

吴佩孚虽然是北洋军阀,但是晚年却保持了军人的气节,没有充当汉奸,死后得到了国民政府的褒奖。


爱情让人沉醉,也能让人糜烂于其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吴佩孚终其一生,都未能如愿喜得贵子,尽管这样,爱情依然不会泯灭,无论什么都不能阻挡爱情。他一辈子都遵从夫妻之论,他有三不主义,分别为「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借外债」,但结了婚后的他,又向妻子保证了,不纳新妾。

光绪十三年,吴佩孚掌管长春,由媒人介绍,他迎娶了李家千金,李氏貌美丰满,艳光四照,是当地有名的美人,两人感情颇好,每次吴佩孚带她出去,旁人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和其他军官相比,属李夫人最为美丽。但吴佩孚当时公务繁忙,且做情报工作十分危险,吴佩孚任何时候都不敢掉以轻心,他将夫人放在家中,一人独闯天涯,但这却使李夫人的怨气越来越重,她认为自己不够受重视,整日整夜得侍奉堂上,照顾吴佩孚的弟弟。吴佩孚虽在外工作,但心还是牵挂在家里,他每月都往家里寄些银两,但吴佩孚的母亲过惯了苦日子,她每收到儿子寄来的钱,都将它存往家里的小银柜当中,没有她的允许,谁都不能碰这个钱。虽然丈夫已是高官,但李夫人连用个零花钱都得张口向婆婆要,有时还得被谩骂几句不持家等,这让李夫人有苦说不出,越来越觉得委屈。也许是李夫人在家习惯了父母的宠爱,突然来到吴家,自己却什么都不是了,这样的反差,让她左思右想,终于决定找个借口,离开吴家,回到父母的怀抱当中。

吴老太因为李氏的做法十分不满,而且李氏还一直没有怀孕,这让急于抱孙子的吴老太倍感焦急,她认定了这个媳妇难以生育,对她的态度也发生了大反转。于是,吴老太就为儿子开始物色新一个媳妇,她认为自己的儿子如今已是高官,再讨一妻子也不足为过,哪个大官不是三妻四妾的。她看中了经常来家里做客的张佩兰,张佩兰那年有18岁,聪明伶俐且样貌不凡,更是对吴佩孚仰慕不已,再加上张家人口众多,想必也不会难以生育,这让吴老太更加认定了这新儿媳,逼著吴佩孚和她成亲,已然忘了李氏这个儿媳的存在。

一天在家中,吴老太和李氏的矛盾彻底爆发,因为一盘菜的味道而争执不停,这时吴佩孚夹在中间极其为难,儿媳和婆婆互相都把苦衷说了出来,婆婆也终于直说自己的想法,为了让吴家延续后代,决定为儿子再寻一门亲事。吴佩孚当即吓了一跳,不愿违背自己的诺言,摇摇头说著「不可不可」,李夫人也是气不过,再一就是戳中自己的痛处,也恨自己不能生育,便跑回房里收拾行李,第二天在吴佩孚的百般劝阻下,执意要回娘家。

李夫人走后,张佩兰到吴家更勤了,白天陪吴老太聊天,就连晚上也和吴老太睡在一张床上,百般殷勤,吴老太将张佩兰和李氏一对比,差距自然显露出来,对著张佩兰说道「干闺女真好,我要是也有这么一个儿媳妇就好了」,说完张佩兰脸色通红,便跑向门外了。吴老太不断将吴佩孚和张佩兰撮合在一起,只要吴佩孚有一点点不情愿的意思,老太太就哭天喊地,弄得吴佩孚一点办法都没有,最终只好违背原则而妥协,和张佩兰成亲。婚后,张佩兰一心打理家中的各种事物,毫无怨言,家里人都看在眼里,都认为这个媳妇要比李氏好太多。后来因争论不断,李氏去到保定的别墅处,终日呆在家中,还沾上了鸦片,吞云吐雾,就连吴佩孚每月打给她的银两都不够她买毒品的,最后毒品侵蚀,于1920年去世。

张佩兰和吴佩孚结婚十几年也都未生得孩子,这让吴佩孚始终郁郁寡欢,后来张佩兰将自己的小妾献给吴佩孚,又是十年,依旧未孕,吴佩孚就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婚姻是爱情的升华,孩子也成为了支撑家里的一根支柱,但真正的爱情无论怎么样,都能让人幸福,永不变质。


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念过私塾,熟读四书五经,1896年,参加登州府试,考上了第三名秀才,吴佩孚「秀才将军」之名,源于此。作为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第一个中国人,吴佩孚到底有著怎样的传奇人生?

1901年,吴佩孚考入开平武备学堂步兵班,步入军旅生涯。1906年,吴佩孚投奔清军第三镇统制曹锟,因聪明灵活,深得曹锟赏识,从此步步升迁,最终成为了直系军阀的首领。

吴佩孚虽然秀才出身,却非常擅长用兵,在湘、鹗、皖诸战场上,连连得胜,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吴佩孚以直军总司令身份,率军与张作霖12万大军战于山海关外,大败奉军,因此得名「常胜将军」。

吴佩孚既为武将,亦是书生,曾醉心于学问,撰写出版过《循分新书》、《正一道诠》、《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专著,是民国战乱中最有学问的一位军阀。

吴佩孚敢于直言。1908年,吴佩孚在东北任管带,差不多只是一个副师级军官,他竟然向当时的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上书,提出边防方面的建议,既有才,也大胆。1917年,在一次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国务总理段祺瑞召开的重要会议上,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小旅长而列席会议的吴佩孚,因为对某事有自己的看法,主动提出意见,让段祺瑞当场发怒,用责问的语气说这是谁,曹锟忙说是自己手下旅长,段祺瑞不快说:「小小官职,竟敢在如此大会上发言!」可见其胆子不小。

民国军阀中,土匪出身不少,很多人吃喝嫖赌兼打家劫舍,品格低下,无恶不作,像孙殿英,沦为盗墓贼,与土匪无异;又如张宗昌,「不知手下兵多少,不知口袋里钱多少,不知家里姨太太多少」,被称为「三不知将军」。这样的人,在民国军阀之中简直多如牛毛。与他们相较,吴佩简直是另类,他不赌、不嫖、不抽鸦片。他不仅严于律己,而且严格要求部下,谁抽大烟、嫖妓女,必然严惩不贷。

吴佩孚是一个非常爱国的将领,尚民族气节。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不抵抗,他大骂其无耻;南京大屠杀发生,他绝食抗议日本人的罪恶;巴黎和会期间,他给大总统徐世昌去电,言不能在和约上签字,愿率部作国家后盾反抗。吴佩孚常以关羽、岳飞自诩,曾作《满江红·登蓬莱阁》一词,词曰:「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

他富于民族气节的言行,终于招致了日本侵略者的恼怒,吴佩孚最后死在了日本医生之手。他被害后,蒋介石在重庆专门为他召开追悼会,亲撰挽联:「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人,万方多难惜斯人。」


吴佩孚,字子玉。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秀才出身的吴佩孚效力北洋,被看做曹锟的第一战将。

他极具军事才能,从1920年的直皖战争到1922年的直奉战争,只用了两年时间后,北洋时代的最强者吴佩孚,就这样走向了中国的政治军事舞台的中央,当时他坐拥数十万军队雄踞中原,势力占据了整个半个中国。著名的战绩有一张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之名。不过最后败在张作霖手中,并因此大受打击。

他权势在手,却醉心于佛老之道,追求武人的武德,打心眼里,他想做的是一名「儒将」。吴佩孚平时也比较注重个人的修身养德,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是北洋集团乃至当时中国政界,军界的佼佼者。华北沦陷以后,吴佩孚坚决不做日寇的代言人,用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不可侵犯的气节,他1939年12月4日被日本军杀害。

他还曾经是《时代周刊》封面的首位中国人,「Biggest man of China」,被《时代杂志》称为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人物,虽然没有,但其影响力可见一番。

好了,今天的就讲完了,欢迎朋友们来点评,小编表示非常荣幸,请大家动动手指给点意见吧,大家可以在下方留言,好的坏的小编都会虚心接受,并且努力改正,希望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欢乐,请大家多多支持,嘻嘻!


被称为「秀才将军」的吴佩孚,有怎样的传奇人生?(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满清结束了,袁世凯病死了,就再也没有人有能力领导整个北洋军阀,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状态,奉系、皖系、直系、晋系、西北军等轮流坐庄,在我们的印象中,大部分的军阀都是一介武夫,粗鄙不堪,他们好色、贪财、吃喝嫖赌,巧取豪夺,几乎无恶不作。

但是,有一个人却是例外。

他就是秀才出身的直系统帅吴佩孚。

想当年,他把段祺瑞赶下台,把张作霖撵出山海关,成为第一个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中国人。

他的一生有「四不」:不纳妾、不出洋、不走租界、不积金钱。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吴佩孚打仗不耽误文学创作,善写诗歌、精于书画,一生著述颇丰,著名的有《春秋正议释证释》、《易箴》、《大丈夫论》等,堪称「儒将」。

一个吸大烟的穷秀才

生于山东蓬莱的吴佩孚是光绪二十二年的秀才,后来因为看不惯男女同台演习,把人家的台子掀了,也就丢了秀才的功名,尽管日子过的凄惶,却染上了抽大烟的毛病,越加的穷困潦倒了。

吸大烟的人都喜欢扎堆,烟馆里都设有包间和大堂,穷秀才吴佩孚是大堂里的常客,有一天烟馆大堂里爆满,就求老板让他到包间抽会儿,老板阴阳怪气的说:翁老爷在包间,有胆量你就去!

吴佩孚仗著和翁老爷见过几次,掀帘子就进去了,外面人满了,借您老的地儿吸两口。翁老爷一脚踢过去,送他一个字:滚!

吴佩孚成了整个烟馆嘲笑的对象。

这口气哪能咽下去,机会来了,翁老爷过大寿唱堂会,吴佩孚找了一批地痞流氓闹场子,翁老爷买通官府通缉他。

老家是呆不下去了,就来到了天子脚下北京城,说也怪,吴佩孚竟然咬牙跺脚把大烟给戒掉了。

多年后,已经当上管带(师旅级别的军官)的吴佩孚在长春偶遇翁老爷,完了完了!当年如此待他,今天小命不保!

吴佩孚却语出惊人:没有当年你那一脚,我也不可能有今天!

吃饭、喝酒、买车票,礼送翁老爷回乡,翁老爷逢人便夸:吴秀才日后必成大器。

命中遇贵人

当年吴佩孚被翁老爷逼到北京城,在崇文门外写对联、算卦为生,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一天,偶遇老乡吴亮孚,他乡遇故知,走,咱们喝酒去。

几杯酒下肚,吴佩孚留下眼泪,一身的才华却混到算卦的境地,吴亮孚说,兄弟,何不去从军?

一句提醒梦中人,砸了卦摊,直奔军营,随时满腹经纶,也只能从勤务兵当起。

一日,军中师爷郭绪栋让吴佩孚送信,吴佩孚指著信中说,这个典故用错了!

郭绪栋大惊,翻书查阅,果然错了,「你读过书」「读过」「读了几年」「中过秀才!」

我的个乖乖,勤务兵里藏大神!

从此便处处抬举他,后来两人拜为把兄弟,并推荐他入军校,从此人生开挂!

日后吴佩孚发达,重用郭绪栋。

吴佩孚一生痛恨鸦片,老婆吸鸦片两人差点离婚,却只许郭公过瘾,不许僚属破戒!

郭绪栋生病,吴佩孚细心照料。

郭绪栋要衣锦还乡,吴佩孚送他一个山东省长干。

郭绪栋死了,吴佩孚为他争取了陆军上将的荣誉。

这才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吴佩孚与张作霖

洁身自好才是真

吴佩孚大权在握,亲朋好友纷纷上门,吴佩孚手写一书挂门前:「蓬莱仙姓吴的,只要是天、孚、道、云、龙五个辈份的,一个不用。」

美女爱英雄,追求者络绎不绝,美女露娜送人上门,吴佩孚不为所动,送她四个大字「老妻尚在」!

1927年,吴佩孚逃往四川经过河南邓县,当地官员大摆宴席款待,「免了吧,战火连绵,老百姓不得温饱,这么多菜干什么?」留下四个小菜,吃的痛快。

日本入侵,吴佩孚公开发电:身为山东籍的军人,我愿和日本决一死战!

日本人乘吴佩孚兵败,愿资助他东山再起,吴佩孚大骂:这他妈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用不著外人插手。

张学良撤出东北,吴佩孚指著他鼻子问「为何不打?」「实力不足,打不过」「现在我来了,实力就足了,军人最大的实力,便是一个死字!」

听到南京大屠杀,无能为力的吴佩孚绝食一天,听到花园口被炸百姓被淹,他失声痛哭。

死于敌手

1939年11月,因吃羊肉饺子被骨屑伤了牙齿,12月4日,吴佩孚牙疾复发、高烧不退,日本特务芳太郎介绍一日本牙医医治,看病后猝死。

日本人称吴佩孚死于败血病,人们却普遍怀疑吴是被日本人害死。

吴佩孚去世后,日本人佩服其不屈服的品格,日军侵华最高司令官参加公祭,沦陷区降半旗三日。

国民政府在重庆隆重公祭,追赠一级上将,蒋介石致唁电至北京吴公馆: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

虽是敌我双方,但共产党亦发文哀悼。

没想到,吴佩孚是这样的军阀!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不要过度拔高北洋军阀吴佩孚。吴佩孚的定位,始终是一个封建旧军阀。这与个人私德无光。个人品德再高尚,政治上守旧抱守,不代表人民利益,不代表民族利益,不认清历史潮流,为个人及小集团谋取利益,不惜发动军阀混战,造成生灵涂碳,造成国家分裂,让外敌伺机入侵,这样的人,就叫做反动军阀,是历史发展的绊脚石,是革命的对象。

当时的中国历史背景,可谓天下大乱。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直系,奉系,皖系三大军阀,以及其它委身于三大军阀的小军阀,各地军阀林立。究其实质,这些军阀是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富强的大敌。只有孙中山的广东革命政府,实行三民主义,代表国家民族利益,有希望统一全国,把中国带入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

所以,广东国民革命政府誓师北伐,消灭三大军阀及各中小军阀,谋取全国统一及民族独立富了年,驱逐帝国主义势力,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先进动力。当时国共第一次政治合作,齐心合力打倒军阀,仅用一年多时间,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张宗昌等封建军阀,迫使奉系军阀张学良″易帜",完成了北伐革命的使命,历史应予以肯定!


1924年,他是第一个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周刊的中国人,当时他的权势达到了最巅峰,而美国佬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认为他比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他就是「秀才将军」吴佩孚。

早年的吴佩孚读过书,还中过秀才,只可惜当时的清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秀才的头衔聊胜于无。

之后,看到一些人抽著鸦片看著男女同台演戏,一气之下把人家烟管都给砸了,因此秀才的名头也被革去。

为了逃难一路流浪到北京,成为了北漂一族,在北京给人算过命,写过春联。

1901年,吴佩孚考入开平武备学堂步兵班,同年9月,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将开平武备学堂迁到保定,成立「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吴佩孚放弃进学堂学习的机会,跑去天津当兵,从此开启了他的戎马生涯。

1904年,日俄双方为了争夺东北的利益,在东北展开了一场情报争夺,这时日本人找到了袁世凯,让其提供一些对东北环境熟悉的人员,这其中就有吴佩孚。

在这期间,吴佩孚展现出了惊人的特工天赋,但在最后一次谍报活动后被俄军俘获,随后被以间谍罪判处死刑,在路上找机会跳车后逃出生天。

而后,日军授勋以资表彰,并将他举荐给了曹锟,吴佩孚以自己的才智和灵活,逐渐得到曹锟的赏识和重用。

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曹锟被封为一等爵位,吴佩孚也跟著水涨船高,成为第六旅少将旅长。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了很对派系,其中张作霖的奉系、冯国璋的直系、段祺瑞的皖系斗得最猛。

军阀混乱的年代,为了抢地盘和利益,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

最开始的时候段祺瑞牛逼一点,把冯国璋打的节节败退,直接被打回老家。

冯国璋死后,曹锟成了直系的老大,而吴佩孚经过一系列的打拚,此时他的地位权势与曹锟相差无几(其实也就是一个虚一个实,曹锟是名义上的老大,但有什么大事都要经过吴佩孚之手。)

有了实权和兵力,可以放开手脚带著小弟们与段祺瑞的皖系开干,一个人打不过,这不是还有兄弟帮忙嘛,把老张(张作霖)叫来。

这下好了,人多力量大,把段祺瑞直接给揍趴下,吴佩孚也因此名声大噪,落实了「常胜将军」的名头,此战称为「直皖战争」。

人是打完了,剩下的利益自然要分配,但因为分赃不均,搞得感情破裂,张作霖不肯吃亏,带著小弟们打入关内。

但是结果出乎意料,被吴佩孚狠狠的揍了一顿,灰溜溜的回去了,这一战张作霖损失了12万人马,这是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在武昌举行二次北伐,吴佩孚在国民军和北伐军的夹击下彻底溃败,率领部下逃往四川投奔杨森。

之后四川爆发内战,杨森、罗泽洲、李家钰、黄隐联合进攻刘湘,吴佩残部被缴械,自四川绥定通电声明与川乱无关,后因蒋介石的追逼,1931年,在刘湘的保护下出四川年底抵达北京。

在北京定居后,吴佩孚收到张学良的优待,以种花、养鸟、著作、研究佛学安度晚年。

在这期间,日本特务曾多次邀请吴佩孚出山,并召开记著发布会,宣布效忠日本,结果被吴佩孚一顿猛骂,想让我做汉奸「没门」。

吴佩孚有著自己的原则:「不入租界、不出洋、不积金钱」

1939年,吴佩孚因吃饺子被骨屑伤了牙龈,引发疼痛,入日本医院治疗,受到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指使的牙医,将吴佩孚杀害。

「一代枭雄」就此落幕,实在惋惜。

」吴佩孚将军」追悼会上,蒋介石亲临致祭并送挽联:「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


1940年1月24日,一场规模浩大的出殡仪式在日伪政府统治下的北平街头进行。64名壮汉抬著绣有「佛」字的棺椁,上万北平市民自发跟随。整个出殡活动整整持续了一天。

在重庆,国民政府召开了万人追悼大会,国民党高级官员都参加了追悼活动,蒋介石也送去了挽联。连当时驻重庆的中共代表董必武也发表谈话,称被悼念之人「无私蓄而有清廉之名」……

这位得到沦陷区民众和国共承认的人物,就是直系军阀的代表,一生毁誉交织,有「秀才将军」之称的吴佩孚。

那么,吴佩孚到底有著怎样传奇的经历,使得他得到最广大人民的关注呢?

吴佩孚早年经历丰富:既是「秀才」又是「兵」。

吴佩孚字子玉,1874年4月22日出生在山东省蓬莱县。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吴佩孚6岁读私塾,12岁已读完四书五经,成了当地有名的神童。

由于父亲去世,为了减轻家里负担,12岁的吴佩孚虚报年龄参加了水师营。21岁的时候他离开军队,到登州继续求学。两年后,吴佩孚参加了山东登州的科举考试,得了第三名,成了秀才。

由于新婚妻子去世,吴佩孚深受打击。

为了排遣丧妻之痛,他开始吸毒。后来,他幡然醒悟,带朋友砸了烟馆。因为惹下了大祸,为此,他的「秀才」功名被革去。

他逃到北京,听说天津的淮军聂士诚正在招兵。于是他又去了天津,成了一名普通的士兵。

一个偶然的机会,吴佩孚发现上司郭绪栋在公文中错了一个典故,就随手加以改正。这使得郭绪栋对他刮目相看,二人逐渐成了好友。吴佩孚很快从士兵转成了文书。

三年后,吴佩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军校,并在学校测绘科学习了一年。毕业后,他被授予中尉,被派到北洋督练公所任职。

日俄战争中他是出色的间谍,并有从宾士的火车上跳下死里逃生的经历。

1904年,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东北,爆发了日俄战争。

日本找到了亲日的袁世凯,希望充实自己的间谍力量。袁世凯挑了20个年富力强的参谋交给日本人,其中就有吴佩孚。吴佩孚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有一次,吴佩孚被同伙出卖被抓,他顶住了俄国人的拳脚,咬紧牙关拒不承认自己是间谍。

在送往哈尔滨枪决的过程中,吴佩孚从宾士的火车上一跃而下,躲进了路边的草丛里。他因为这次出色的表现,被日本人推荐给了当时的北洋陆军第三镇统制,也就是吴佩孚此后追随数十年的恩主曹锟所在的部队。

在北洋军队效力15年,因智勇双全、屡立战功,成为「常胜将军」。

来到曹锟手下,吴佩孚找到了用武之地。出身布贩的曹锟对文人气质的吴佩孚非常欣赏,把他当成心腹来培养。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部队是袁世凯精心创立的部队之一。

1912年,曹锟和吴佩孚在袁世凯的指使下,发动所谓的兵变,制造声势,制造「北方不稳」的借口,从而帮袁世凯实现在北京就职的愿望。

袁世凯目的达到,重赏麾下的诸位「演员」。吴佩孚升职,成了北洋军中的中层。这年,他38岁。

1913年3月,袁世凯涉嫌派人刺杀国民党总理宋教仁,于是,孙中山发动了反袁的「二次革命」。吴佩孚跟随曹锟前往江西进行镇压,大获全胜。

蔡锷将军在云南发动了护国战争,曹锟、吴佩孚又率军赶赴四川,围堵住了护国军。

1917年,张勋拥戴溥仪复辟,吴佩孚一马当先,将张勋的3000辫子军一举击溃,张勋本人也逃到荷兰使馆避难……

吴佩孚由于作战英勇、屡立功勋,被称为「常胜将军」。

现在看来,吴佩孚所做的一些事情可能有历史的局限性,有的也不是很妥,但是他处在军阀混战时期,又在那样的位置上,他最大限度地忠于了自己的岗位。

后来直、奉大战,吴佩孚用10万大军对阵张作霖的12万大军,最终张作霖的部队只有五分之一逃回了关外,还有大部分武器装备也便宜了吴佩孚。

这也使得吴佩孚名气大噪。

而作为直系背后的大靠山——美国大佬也相当看好「吴大帅」,不但让他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美国记者还预测吴佩孚是最有可能一统中国的人物。

可见,吴佩孚在当时是中国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在国内和国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晚年卸甲归田,以平常心隐居。

直、奉、皖三大军阀,就像是玩「斗地主」一样,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曹锟通过贿选和武力当上了民国历史上第六位大总统,又使得皖系和奉系化敌为友,很快联合南方的护法军队组成了反直同盟。

曹锟被囚禁,吴佩孚终因寡不敌众,幸好还是老对头段褀瑞还念及一点情分,放吴佩孚一条生路。

吴佩孚只得宣布下野,在四川军阀杨森的庇护下也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1932年,戎马生涯大半生的吴佩孚从四川前往北平定居。当时东北少帅张学良对吴佩孚较为尊重,他把北京的大宅院送给吴佩孚,还每月拨出数千大洋作为吴佩孚的生活费。

年近花甲的吴佩孚,铁马冰河终成过往。他以种花、养鸟、写作、研究佛学度日,褪去了昔日的傲气与戾气。

保持民族气节,被日本人害死。

早在1919年,吴佩孚爱国精神就已迸发与凸显。

五四运动爆发,吴佩孚做出了军阀当中少有的举动——他公开发表通电,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反对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吴佩孚成了报纸争相报道的风云人物。他因此得到了「爱国将军」的称号。

在吴佩下野之后,却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野心勃勃的日本人很看好吴佩孚,他们要扶植他当华北地区的代理人。

日本人并许以优厚的条件:无偿为其提供军火、资金,帮助他东山再起。吴佩孚觉得这是出卖祖宗的事情,断然拒绝。当时,大批汉奸担任说客先后登门,吴佩孚就是没有答应,终保住了民族气节。

1939年,吴佩孚因吃羊肉饺子引发牙痛、发烧,经过日本人强行介绍的牙医诊治后,猝死家中,时年65岁。根据吴家人后来回忆,吴佩孚很有可能是被日本医生故意害死。

吴佩孚在民国时期确实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从小聪明,中过秀才,当过兵。

因为所生活的时代,以及谋生的需要,他有过穷兵黩武的人生污点。曾于刀尖上噬血,九死一生,大半生戎马倥偬。

但是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也有过不卖国求荣的坚持。斯人已逝,其是非功过只能留给历史来评判了。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