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我不说,至少黄百韬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是与日军真刀真枪干过的,仅此一点,就绝对有资格被尊重,毕竟为中华民族挥洒过热血。

身出杂牌军的黄百韬,还是具备相当高的军事素养的,在冯玉祥的第三战区、顾祝同的第六战区都经常亲临一线指挥对日军的作战。特别是在42年的对日浙赣会战中,作为第三战区参谋长的黄负责起草了整个会战的作战计划,基本与日军战个了平手。

黄百韬的个人军旅经历比较曲折,先后隶属于北洋军系统的江苏督军李纯,奉系军阀张宗昌,也就是那位号称民国大诗人的狗肉将军。还曾经以营长身份重创蒋领导的北伐军某部,张宗昌兵败后黄百韬随著部队进入了蒋军阵营。正因为不是江浙人,也并非黄埔人,黄百韬只能以拚命作战赢得上峰信任和提携,历任师长,军长,兵团司令等职,陆军中将、陆军二级上将(追赠)等衔,也算一条汉子了。

但是,另一方面作为站在人民对立面的高级将领,黄百韬个人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最终必将被人民所抛弃的命运。他在皖南积极执行上级命令,手上沾满了我新四军将士的鲜血,即使抗战有功,也无法抵消这个巨大的污点,更不要说后来他多次拚死对我军疯狂作战了。在人生中的最后时刻,绝望的他饮弹自尽,结束了充满争议的一生。

只能这么说,在抗战中黄百韬是人民的好汉,在后来就是蒋军的牺牲品,他个人与他所效忠的组织,一起被扫进了历史的故纸堆里。时也?命也?

谢谢,喜欢就点个赞呗,请关注我@司马砸光


黄伯韬(黄百韬)出生于1900年,早年毕业于直隶工业学校,后来投笔从戎,20岁那年考入江苏陆军军官教育团第五期步兵科,在北洋系统官至第二混成旅上校参谋长。1928年底,第二混成旅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黄伯韬改任第四十八师第一四二旅第二八四团中校团附,开始了他在国民政府军事系统的戎马生涯。

全面抗战之前,黄伯韬率部多次参加「剿共」,1935年升至第四十一师师长,之后考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学成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带兵,而是长期担任参谋官。1941年9月,黄伯韬调任第三战区中将参谋长,应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十分欣赏他,于是,黄伯韬在1943年10月重新获得带兵机会,升任第二十五军军长。不过,第三战区并无激烈对日战事,所以黄伯韬亦无机会驰骋抗日战场。

日本投降不久,国共再起龃龉,黄伯韬非常卖命,一般不打「滑头仗」,渐渐成为黄淮、中原地区的国民政府军劲旅。1948年6月,黄伯韬升任第七兵团司令官,奉命驰援豫中黄泛区,在帝邱店与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展开血战。据粟裕回忆,「黄兵团增援积极,对我军从战场东部撤出威胁较大」,华野第一和第四纵队以及第六纵队大部和两广纵队,东移围攻黄兵团,战况相当激烈。

蒋介石反复严令邱清泉加强解围攻势,如果黄伯韬等不幸陷于沈(澄年)师之命运(指被解放军歼灭),「则弟责任之重大,究为何如乎」。7月6日晚上,粟裕下令撤退。蒋介石认为黄伯韬立了功劳,电勉曰:「此次中原战局,得由吾弟坚忍苦斗,转败为胜,殊为革命战史中光荣之一页,欣慰何知。凡有战功之官兵,以及损失与死伤情形,希详报,以凭奖勉与补充。兹特发廿五师抚恤稿赏壹百亿元,望即善为分配,以资慰勉也。」

纵观黄伯韬在国共内战中的表现,可以说是「悍将」,但其终究没有逃脱正义的「审判」,后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身亡。当然,站在国民党的立场,黄伯韬属于力战殉职的「烈士」。


黄伯韬黄焕然,是为数不多的深受蒋介石信任但又不是黄埔出身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以前是地方杂牌部队,后来投靠了蒋介石,官至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官,后来在淮海战役中被陈粟大军消灭。

黄伯韬以前在北洋军阀张宗昌手下任职,对北伐军做战很是勇猛,后来北洋军阀倒台,他投靠了蒋介石,而这黄伯韬本身就很有能力,开始受到重用,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并没有实际兵权,大多数是任战区参谋长,而皖南事变便是他协助顾祝同完成的。

黄伯韬能够在国民党中声名鹊起,还是在内战中建立起来的,在内战开始之初,他带兵冲锋陷阵,攻城略地,之后蒋介石便开始重用起了这位杂牌出身的将领。后来甚至给黄伯韬颁发了总统府排第17号的特别通行证,所以黄伯韬对于蒋介石是绝对忠诚的,在被围后依然自杀效忠了蒋介石。

而这黄伯韬被誉为国民党杂牌中的王牌,被粟裕大军围困于无险可守的碾庄,依然坚持了十五天,对我人民解放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而国民党大将王耀武守军事坚固的济南反而只守了一周,所以说黄伯韬的军事能力还是有的。

但是黄伯韬对于蒋介石的愚忠,也注定他成为了一名悲剧的将领,在碾庄战役结束后,黄伯韬也陪葬了蒋家王朝。


描述中的图片为开国大将粟裕。

黄百韬(1900-1948),字焕然,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国民党陆军中将。

黄百韬并不是黄埔出身,他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早年在奉系军阀张宗昌手下升至旅长,张宗昌失败后投降了蒋介石,后来在冯玉祥手下当差。

黄百韬由于不是黄埔嫡系,因此只能依靠战功来立足。后来因为战功做到了顾祝同第三战区的参谋长,并参与策划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经过此次事件之后,顾祝同让黄百韬担任第25军军长。

第25军是一支杂牌部队,战斗力较差、贪污腐化严重。黄百韬上任后,整肃军纪,惩治贪污。使第25军成为战斗力较高的部队,并成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战功丝毫不低于蒋介石的五大主力。

抗战胜利后,第25军整编为25师,黄百韬任师长。在苏中、孟良崮、南麻、临朐等战役中与解放军作战都有出色的表现。1948年豫东战役时,黄百韬更是立下了头功,蒋介石亲自佩戴青天白日勋章。同年淮海战役时,黄百韬升任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在碾庄地区被华东野战军包围,黄指挥国民党军坚守了15天,最后被解放军击毙。

黄百韬作为一名军人是合格的,他与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不同,他没有什么不良嗜好。黄百韬是非黄埔出身而从杂牌变成蒋介石嫡系的将领之一,他感谢蒋介石的知遇之恩,对蒋介石特别忠心。蒋还给了黄百韬一张特别通行证,能随时进入总统府。但是黄百韬的忠,是忠于反动的蒋家王朝而充当蒋介石反共的急先锋。与人民为敌,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黄百韬是从军阀的手下投靠过来的,他在国民党内部来说,基本上是一个四无之人:无派、无系、无根基、无靠山。而黄百韬打仗,有两个特点,这也是他能够发迹得到老蒋信任的重要因素,那便是韧和狠。

而这韧呢,也就是说他非常有坚持力,同样的局面,换了其他人早崩了,而他能不断坚持。而这狠呢,就是黄伯韬打起仗来不要命,能够给予对手重大的伤亡,往往让对手感觉到这个人物的难以对付。

在解放战争中呢,做为和张灵甫交好的人物,因为孟良崮的失利,他一度要被蒋介石杀头,最后因为汤恩伯、顾祝同等人的请求才给其留了个撤职查看的处分,后来又被起用,而之后的黄伯韬是每战必竭尽全力。

淮海大战前,黄百韬在新安镇撤军,半夜睡不著,主动去蒋介石派来的视察官李以劻跟前说:我黄百韬,受总统知遇之恩,我不会对他不起。然后,7兵团碾庄圩被围,苦战两个星期后全军覆没,黄伯韬自杀身亡。

他算是个英雄,但却是个悲剧的英雄,他有著军人的骨气,但却选择了愚忠。


黄百韬在国民党中可以说是无根基,无靠山,无资历,在这种背景下能混到兵团司令,这就说明了黄百韬打仗确实厉害。我认为黄百韬打仗有两个优点:1狠,在豫东战役中,黄百韬兵团被粟裕压缩到了帝丘店周围几个村庄里,眼看兵团要撑不住了,黄百韬不顾参谋长的强烈反对,亲自率领两个营的兵力,在四辆坦克的掩护下,发起了逆袭战,黄百韬兵团士兵们在兵团司令的鼓舞下,猛打猛冲,最终稳定了战线,等到了援军的到来。兵团司令带队冲锋,黄百韬创造了民国军史上的第一个。

2、打老实仗,不耍滑头。黄百韬知道,凭借自己的背景想要在国民党中立足很难,因此他不敢耍滑头,打的都是老实仗。比如在孟良崮战役中,李天霞保存实力,没有全力营救张灵甫,而黄百韬却拼尽自己25师的家底去营救张灵甫。


黄伯韬是个将才,也是西北军中唯一受老将重用的将领,他头脑冷静,也能身先士卒,确实不好对付,所以华野的第一拳才砸在他身上,但没想到他布置周到,退却有方,十万大军的撤退井井有条,丝毫不乱,竟能顺利的撤过运河,这是我方始料末及之事,幸亏张克侠`何基丰是我们地下党员,率部及时起义才把黄伯韬堵在了碾庄,保垒永远要从内部攻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