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明有几个误区:

第一个,江东是孙坚的;

第二个,孙坚有自己的地盘干嘛要听袁术的。

第三,荆州一直是刘表的。

讨伐董卓之前,孙坚是长沙太守,并没有割据江东。

第一,孙坚与刘表以及荆州。看到有些朋友回答说孙坚从刘表的地盘上借道,这其实是个误区,孙坚在讨伐董卓之前是长沙太守,也就是在荆州,然后孙坚北上杀了荆州刺史王睿,朝廷才派刘表来接手荆州。孙坚走了,刘表来了,是这个关系。

第二,孙坚与袁术。然后呢,也是因为董卓,所以袁术才逃到鲁阳,而此时又是孙坚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南阳才落入袁术手中。孙坚一路北上,兵越来越多,但是地盘却没有了,必须有人给他粮草才行。孙坚讨伐董卓时就是袁术提供粮草。袁术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这时豫州才是孙坚的地盘,不过是名义上。下面这个图也不太对,凑合看吧。此时孙坚是依附于袁术的,为什么孙坚有兵,又杀了荆州刺史和南阳太守而自己不占据荆州呢?因为袁术是后将军,孙坚只是长沙太守,董卓已经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孙坚实际上是没有地盘的,孙坚有兵,袁术有权,他们是合作关系。

第三,讨伐董卓之后。讨伐董卓之时,只有孙坚一个人是一心一意跟董卓作战,并且取得胜利的。别的诸侯,除了曹操因为兵少打不过董卓外,其他诸侯,像袁绍之类根本就没有出兵。就在孙坚忙著打董卓的时候,其他人都在忙著割据。袁绍表奏周昕为豫州刺史,也就是抢孙坚的地盘,孙坚与袁术打走了周昕。孙坚攻破洛阳之后就回兵鲁阳,回到了袁术的治所。有兵无粮,你能走到哪去呢?

第四,江东是什么时候才有的。江东是孙策去开发的,孙坚死后,孙策跟袁术请求去进攻江东,带了千把兵,加上周瑜从他叔父丹阳太守那里借来的兵,才在江东开辟出了自己的地盘。


谢邀作答。孙坚攻打刘表是因为他们有过节在先,袁术写信给孙坚"公取荆州,吾取翼州",孙权带兵过江东攻打刘表不过是恰逢其时。并不属于甘心听从袁术驱使。书中有孙坚原话"吾自欲报仇,岂望袁术之助乎?"。孙坚和刘表结怨得从十七路诸侯联盟讨伐董卓开始说起。当时做为长沙太守的孙坚,自告奋勇,做为前部先锋部队开始进攻。来回厮杀几场后,吕布被三英战败,董卓决定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正应当时童谣"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孙坚率先杀人洛阳,在宫中救火时,"殿南有五色豪光起于井中",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取得后便托疾辞归,赶回江东,别图大事。毕竟人多耳杂,走漏了风声,被人告知当时的"盟主"袁绍,而后袁绍送信给刘表,让其在荆州阻截抢夺玉玺。而孙坚行到荆州之地后被刘表围住,幸得程普,黄盖,韩当三将拚死相救,得以逃脱回江东,从此二人结怨。以至于后来攻打刘表时英年早逝。


谢邀。

董卓

孙坚升任长沙太守之后,出兵打董卓,第一件事就是把上司荆州刺史王叡杀了,因为说是王叡态度不好,而且这件事还是谣传的,他没亲身经历。

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这件事的后果很严重,就是荆州大乱,江南宗贼炽盛,然后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把孙坚的地盘给端了,贝羽为华容长,各处都犯上作乱。于是朝廷派了刘表任荆州刺史,单骑入荆州,刘表联合宗族蒯家蔡家等平定宗贼之乱,统治荆州。孙坚杀王叡的后果就是打董卓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地盘没了。

袁术

大军继续北上到了南阳,孙坚把南阳太守张咨给杀了,因为他没提供军粮,其实孙坚和张咨是平级的,此时荆州各地因为王叡死了,刘表没有势力,因此各地呈现事实上的独立状态,张咨不给军粮也可以理解,而且本人也是讨董一员,但是就这样被孙坚杀了。

献帝春秋曰:袁术表坚假中郎将。坚到南阳,移檄太守请军粮。咨以问纲纪,纲纪曰:「坚邻郡二千石,不应调发。」咨遂不与。——《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初,卓信任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用其所举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出宰州郡。而馥等至官,皆合兵将以讨卓。——《三国志·董卓传》

孙坚

张咨被杀的后果也很严重,就是南阳大乱,此时袁术为了避董卓为祸,逃到南阳。刚好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袁术因此占据南阳郡。为了感谢孙坚,上表封他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而且在孙坚打董卓时提供军粮,等孙坚回来,只能回到了袁术的地盘,一方面是袁术的笼络,另一方面是孙坚有人没地,因此只能依附到袁术身边。袁术袁绍因为马的原因结怨,袁绍就拉拢刘表牵制袁术,因此袁术就派遣孙坚打刘表,一方面长沙郡本来就是孙坚的地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孙坚这边因为连杀荆州刺史和南阳太守,因此荆州百姓自然很怨恨他,如果自己师出无名去打,自然不得人心,因此需要借助袁术的名号,因为袁术四世三公,在全国范围内都有这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因此孙坚也需要这样的一个名头去夺取自己原本的地盘。


孙坚只为报刘表之仇。先时孙坚得一玉玺,是传国之玺。当年卞和氏见的玉献楚庄王。后有人持玺献秦始皇。秦败刘邦得玺,后王莽,又刘秀至后代。孙坚手下从枯井中得一女尸胸前有锁囊,打开为王玺。孙坚得玺想回江东,被内奸告袁绍。被袁绍阻拦要玺。孙坚不与而走,哀绍要写信给刘表阻拦。孙坚与刘表发生争战回到东吴,仇作下。

袁术缺马向他兄袁绍要,袁绍不给。袁术向刘表要粮也不给。给孙坚通信要借孙坚之手除刘表,以报仇。孙坚因为前期之刘表为夺玺而有仇,袁术要报仇向其兄。孙坚信。这里袁术为人狡诈,他的缺马缺粮也为计,为得玉玺挑战争,让孙权与刘表相攻两败俱伤他好坐享渔利打击对手,自身增大。孙坚信一出而战死。


东汉末年,孙坚依靠平叛有功,被封为长沙太守。但孙坚是个有著很大野心的人,他不满足于现有封地,时刻想著扩充实力扩大地盘,以期和诸侯逐鹿中原,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等待时机。

而在司空袁逢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袁绍和袁术争夺地盘之时,孙坚看到了机会,加入了袁术阵营,期望借著袁术的庇护,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而此时刘表则加入了袁绍一方,并在袁绍的支持下占领了荆州。荆州本来就被袁术看做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被刘表占领让袁术很不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只是苦于当时正在讨伐董卓,只能暂忍一时。

等到讨伐董卓结束后,袁术终于腾出手来,可以收拾刘表了。于是,袁术派战神孙坚出战,想一举荡平荆州,把自己的地盘拿回来。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地区,北过江可攻宛洛,东顺江可取江东,西逆流可进益州,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袁术命令孙坚攻打荆州,他之所以那么痛快就答应,是因为对荆州孙坚其实早已垂涎已久,早就想攻占荆作为自己谋取霸业的根基,无奈苦于实力不足,现在有了袁术的命令和支持,对孙坚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的一块大馅饼,于是顺水推舟,打著袁术的旗号,为自己打地盘,何乐而不为!

无奈,天不遂人愿,孙坚在攻打荆州时被刘表部将黄祖暗箭射死,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孙坚虽是英雄,但也是虎落平阳的时候啊。那时候孙坚力量弱小,又没有根据地,没有办法不得不寄人篱下,投靠袁术。在人家袁术的手下肯定得听人家袁术的。袁术让孙坚去攻打刘表,孙坚自然要去,孙策原来就是长长沙的太守,现在长沙在刘表的手中,孙坚也想把长沙拿回来。这和袁术的想法应该是不谋而合了,袁术更想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孙坚才会心甘情愿去打就表。那知自己运气不佳,中了埋伏,被乱箭穿心而死,时也,命也


孙坚和刘表没什么矛盾,主要是孙坚和袁术是盟友,孙坚杀了南阳太守后,袁术便给他在朝廷申请了豫州太守的位置。

当时十八路诸侯都是打著恢复汉室的名义聚集在一起的,孙坚也是,后来他以为袁术也和他一样是为了恢复汉室天下,但是没想到袁术拉拢了公孙瓒,袁绍拉拢了刘表,当时就为了一时之间的斗气一决高下,所以孙坚成为了牺牲品。


人物对象这里有点错误,孙坚应该和刘表调换一下。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在三国里面显得是格外的突出,孙坚驻江东以长江天险为界,刘表驻荆州民富国强。两家可谓是死对头老冤家一直都是处于战争状态。刘表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左右逢源。孙坚刚正不阿,正义之气。在曹操共招诸侯伐董卓失败后,孙坚退回江东因为为了节约路程,但是处于兵多粮少的情况,伤病员又多,孙坚不得不向刘表请言过荆州。刘表听信袁术,小人谗言。使用奸计中途截杀孙坚,江东军大败,孙坚战死长江。归根结底,就是利益的趋势,自此之后江东军元气大伤,孙策率领残部投靠袁术


谢谢邀请。这个很简单的,孙坚时乃长沙太守也是一路诸侯,并没有听从袁术驱使的意思。当时袁术有言「公取荆州,吾取翼州」但孙坚并未答应,只是恰逢其会罢了→_→→_→主要原因是孙坚刘表有仇!当时18路诸侯征讨董卓时,孙坚的到传国玉玺,归途中被刘表所阻,若非程普、黄盖当时孙坚就挂了!这仇就结大了!!!所以说攻取荆州是孙坚是很拼的,结果就真的没命了→_→细节就不表了!!!


最起码不怕他偷袭自己后方,三国十八诸侯偷袭同盟后方很致命,官渡胜利曹操第一事情就打偷袭许都刘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