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既然称之为主义, 那么显然和共产主义一样是一种意识形态了。其内涵无非就是鼓励社会消费,鼓励大众以越来越多的方式获得商品和服务。

而现在的一些主流媒体和评论家都在说的「消费主义陷阱」,真的是把消费主义妖魔化了。因为大家都单纯地认为「消费主义」是一种崇尚和追求过度的占有和消费,进而来满足自我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人们在这种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行为实践。


事实上消费主义不是陷阱,更不是骗局。消费主义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生产力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结果。

小编认为我们应该用客观辩证的态度看待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既然从20世纪发展到今天还存在,就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合理性,全盘否定是不可取的。

反对消费主义本质上,就是在要求禁欲。但是我们人类本身是不可能超脱于这个社会的,这是人类和社会的局限性。要让现代的人完全遗世独立,切割所有物质欲望是不现实的。


执教于纽约城市大学以结合地理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而著称的大卫·哈维,是公认的当今世上最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有一次他来中国演讲的时候,有位记者就提问,

「您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为什么来中国坐的是头等舱,用的是苹果笔记本电脑。您是不是也成为您笔下的「消费者主义的奴隶」呢?」。

大卫·哈维回答到,

「我确实坐的是头等舱,那是因为我已经八十多岁了,我的身体已经很难支撑长途飞行了。

而苹果电脑,你说的对,确实是消费主义价值观塑造的产品,但是它真的好用啊,我这个iPad能让我很快获得即时讯息,对我的研究工作是有益处的。

你说让我坐经济舱,不用苹果产品,对我来说并不现实,我们都不可能超脱于这个时代。」

哪怕是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本身,都未曾因为反对消费主义而抵制我们现有的科技和一定的高消费。我们又怎么能因为部分人的追求物质的过度消费,而觉得整个消费主义都是陷阱呢?


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因为自身的无能,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才会痛苦。

而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和吃饭喝水一样,欲望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关键是在于我们要懂得适当地控制和满足不同的欲望。

欲望这两个字在很多人心中是个贬义词,于是人们很多时候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有欲望的,大家更愿意称之为梦想。几乎我们所有人努力上班工作挣钱,都是为了实现自己不同的梦想。其实真相就是,梦想就是欲望的修饰词,另一个更文艺的称呼而已。没有人可以说这二者是毫无关联的。

最浅显的例子 : 人类对世界,科技乃至外太空的求知欲,促使了人类文明的诞生,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这种求知探索欲,难道不是一种梦想吗?

好比特斯拉的总裁,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最初的梦想就是把特斯拉送上外太空。而他也早在10年的时候用space 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发的「猎鹰9号火箭」将「龙飞船」发射到地球轨道,这是全球有史以来首次私人企业发射到太空,并能折返的飞船。

今年2月6日,马斯克还成功的将自己的红色敞篷跑车送上了外太空,网友们纷纷喊出了「马斯克是可以带领我们征服星辰大海的男人」的口号。

换种思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无欲无求了,不再买除了正常吃喝所用的东西,也不再去学习发展和探索,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别的先不说,小编只知道。很多人会失业,失业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动荡就会导致国家内部自身的安全稳定因素不复存在。那么我们又将进入什么样的社会呢?

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每天都要消费,不管他开始生产以前和生产期间都是一样的。消费主义等同于经济发展,需求创造生产,没人消费就没人生产。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有著明确的分工才能让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事。即便是最不起眼的产品,也能鼓励贸易,创造就业与财富。

同样的,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阻止时代的齿轮。

时代在进步,消费性科技也在不断进步以作为商品出售,移动设备使我们到达了海淘的巅峰。我们不能一边享受著科技为我们生活和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一边又在高喊拒绝反对科技吧。

无需抗拒一些正当的本能欲望,消费主义只有在被物质主义化的时候才需要被抵制。

因此,消费主义陷阱是个伪命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