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能性训练的定义

1.什么是功能性训练

功能性训练,重点在于增强功能性力量。,专注于将功能性力量运用到运动技巧中(如多个肌群的互相协调),而不是运动技巧本身。

2.为什么需要功能性训练

空间更少,器材更小,时间更短。

建身而不增重。神经肌肉适应性的一大特点是,人们可以变得更强壮,同时又不会变得块头更大或更重。

运动表现优势。功能性训练可重点关注和改进运动技能。

3.关于功能性训练的迷思

有效与最佳

为了简化功能性训练的概念,首先要注意的是有效训练和最佳(功能性)训练之间的差异。某项训练可以是有效的,但却不具有最优转换性(既不具备功能性)

不是所有的本体感受都是相同的。

本体反馈是神经系统用来弄清身体发生了什么而使用的的语言,并作出反应行动。因为需要处理的神经信息(本体感受)的量很大,所以并不意味著所有的信息都是有意义的。功能性训练的神经语言必须特定于目标运动技能。

平衡性与稳定性。

平衡性不应与稳定性训练相混淆。作为名词,平衡性是指重量在垂直竖轴上每一侧均匀分布而产生的稳定性。作为动词,平衡性意味著带来一种平衡的状态(对立力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稳定性是指稳固的质量,状态或程度。类似如下:

站立或承受的力量,坚固性;

平衡状态或稳定运动时的身体特性,恢复元有条件的力量和时刻;

趋于引发动作或改变动作的对抗力量与对比,对抗或相互作用因素之间的平衡;

平衡的条件受到干扰时,致力于恢复原有条件的力。

4.功能性训练热门器材

哑铃

弹力带和拉力器

药球(实心球)

稳定求(瑞士球)

壶铃

悬吊设备

可调节健身椅

二.功能性训练的基础

1.人体运动的四大支柱—四大运动技能

位移(运动位移)

水平改变(重心变化)

推和拉(投掷)

旋转(改变方向)

2.运动环境

重力

操作环境中,最重要也最持久的构成要素是重力。通过给予物体向下力量的方式,重力影响著地球上所有的物体。

重力的下拉载入了肌肉系统。

重力让我们在三个维度内同时对关节载入负重。

动量

动量被用来载入肌肉和通过大范围的动作进行有效移动。

动量是由物体的质量以及速度产生的;物体移动速度越快或质量越大,其可能产生的动量越多。对运动员表现来说,减速与加速同样重要。

地面反作用力

操作环境的另一个特性是,力量的产生都来自于地面。在极大程度上,我们为任何事做准备都要求我们从地面产生力量。

对于每个动作,总是有相反的,对等的反作用力。

地面反作用力还会影响我们进行平衡训练和使用不稳定表面的途径。

三维动作

操作环境最后的组成部分是其三维属性。每天我们在有360度动作范围的环境中操作。此种运动自由通过三维平面载入提供了巨大的力量和爆发力容量。

运动的360度特性使肌肉能够同时在动作的三个维度载入负荷。这个益处必须确保全部三个维度的稳定,也叫三维稳定性。

3.运动爆发力高速通道

身体通过其主要肌肉系统为最普通的运动移动产生爆发力高速通道。

身体就像一张弓:运动力量产生的方向

毛毯披肩现象

三.运动表现的整体连续性

1.功能性和有效训练的标准

如果训练具有生物力学特征,可以无痛苦地进行,可以通过良好的形式执行,并每周都能提高训练的质量,这就是一项具备功能性和有效性的训练。

生物力学特征

无痛训练

良好的控制

稳定地进步

2.控制功能性训练的强度

控制运动速度

控制力臂

控制支撑基础

控制动作幅度

其他操作策略

增加外部阻力;增加移动;增加刺激

3.运动模式评估

单腿CLA手臂前伸(每侧腿执行10次)

单腿下蹲(每侧腿执行5次)

自重双腿下蹲(执行20个平行下蹲)

自重交替弓步(执行20次交替弓步)

自重俯卧撑(完成15~20次俯卧撑)

斜拉(执行15~20次斜拉,身体呈45度角)

绕轴旋转(执行20次交替重复)

无轴旋转(用较快的速度执行练习20秒,不要让髋部抖动)

参考书籍—功能性训练:提升运动表现的动作练习和方案设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