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人说叔本华是写心灵鸡汤的,甚至还有人说叔本华在当代就是民哲。

这些说法不是胡扯吗?叔本华是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当过柏林大学哲学讲师,晚年成为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这种水平的人怎么会是心灵鸡汤作家或民哲?

还有人说很多哲学史没有叔本华。但我读过的所有版本的哲学史都有他,而且讲解他的内容还比较多。

为什么还会有不少人说出那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言论?


很正常,你指望那大部分人读几本哲学书原著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们对哲学家的了解基本就是几个段子,几个评价,几句名言

然后叔本华就惨了,先是悲观主义和仇女两大标签

偏偏叔本华又是个语言大师,你去翻翻他的原著,你会发现你没读过哲学都看得懂

叔本华是一位语言艺术家,只因为他的语言,我们就应该读他的著作。

——弗兰兹·卡夫卡

一般人是不敢给康德黑格尔维特根斯坦这些人差评的,因为他们的书随便翻一页到处都是哲学术语,万一别人和他争辩结果暴露出自己完全门外汉一堆词的意思都解释不清怎办?

但是叔本华的书,起码他们字面意思看得懂,于是他们就敢开始评价了

也是因为上面的原因,叔本华的很多看似心灵鸡汤的结论,被他们洋洋自得的拿出来嘲讽

他们不会知道叔本华原著推出这些结论的过程多么有说服力

其实也无所谓,几千年来,中国乃至世界历代皇帝大臣巨富学者那么多,大部分还不是说名字别人根本不知到是谁。叔本华怎么说也是哲学史留名的人,21岁靠《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论意志的自由》获得了挪威皇家科学院褒奖,《人生的智慧》现在豆瓣各个版本都是9分往上走,想批判他的人先亮个一本哲学系牌子不过分吧?


大众对哲学家的了解程度与哲学家名字长度呈负相关。所知道的有限的几个名字特短的哲学家里,例如尼采 叔本华 罗素 休谟,从他们丰富的思想里挑出几句意林格言式名句批判一番以显示自己的哲学素养。

所以你看批判赫拉克里特 安瑟尔谟 维特根斯坦的人就少了很多 我看叔本华亏就亏在名字太好记……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深层次的,一个浅层次的,我先讲深层次的。

叔本华的哲学有一种魅力,即一种弑师的冲动。同样有这种魅力的说个大家都很清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哲学也是有一种毁灭性的力量在里面,毛主席第一次接触马克思,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候,读的并不多,但悟性高,直接从里面汲取了四个字:阶级斗争。同样的,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一门学问有这种特质,那就是王阳明心学,总而言之,所有强调人的主体地位的学说都有内在的毁灭性,因为强调人本身,就容易不强调规则,不注重体系,像马丁路德的新教也是一样,人人都可以跟上帝对话,那么这个教就很难形成一个整体,基督新教是派别最多的教会,也是互相不服,心学也是呀,王阳明一死,门派林立,马克思哲学更加不用说,到处都有解读的,知乎不就很多吗,吵得不可开交。

一般来说,这种毁灭的冲动,建立在完全理解了相关学说的情况下,有三种行为层次,以叔本华为例:

第一是对自己的毁灭,即狂热的叔本华宗教信徒,这种就相当于把自己搞丢了。

第二种是对叔本华本人的毁灭,即完全嗤之以鼻,大恩如大仇,东西是好东西,但你不是东西。

第三种是对他人的毁灭,即偷偷的学到了东西,但是不说,只说是自己想出来的,因为世界是我的意志嘛,这不都是叔本华教的?

这里我举一个真实的例子,还是叔本华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发生的,当时一个丹麦皇家医生,哥本哈根科学院院士——J.D布兰迪斯,这个人在1833年和1834年分别发表了《冷疗在疾病中应用的经验》《恶病质的分类和治疗》两篇论文,而这两篇论文里面大量了采用了跟叔本华一样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关于意志方面的洞见,可以说将意志理论和当时具体的医学技术思想结合了起来,叔本华在1835年的时候就看到了这篇论文,叔本华很关心当时科技的发展,各个学科的论文他都要看,以便于对自己哲学的验证和思考,这就是顶尖哲学家的素质,哲学家肯定要关心科学,哲学家如果不关心科学那不是闭门造车吗?

当时叔本华傻乎乎的天真的觉得这完全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因为这个老前辈在文章里面完全没有提到他,在任何地方没有提到,就好像根本没有他这个人,以至于有很多当时的评论家认为这两篇论文有很多矛盾地方,当然了,几十万字的哲学思想得出的结论,不经任何的引用和论证直接拿来用,当然会导致当时业界人士觉得莫名其妙无法理解。不过尽管如此,叔本华依旧觉得这个老前辈是医学界的权威人士,相信他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他肯定是天才般的在临床实践中自主领悟到这些真理的。

天真烂漫的叔本华欣喜的把他关于意志在医学诊疗中的理论应用至若珍宝,忙不迭的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加以阐述,结果万万没想到的是,若干年后叔本华发现这个老前辈对自己其实十分了解,不仅十分了解,而且在遗物中就发现了他自己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可以想见叔本华的心情,在世的时候长期不被人理解,但是却有很多人偷偷剽窃,这些人得到了启发,但却不给他署名,也不帮他宣传,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同样的事情在180多年后的今天,依旧在上演。这是人性使然,也是叔本华的学说本身自带的特质,一言以蔽之,所有向内求的学说,都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因为它没有规定,它没有告诉你生活方式,它没有一个可见的,清晰的外部信仰。

这是从深层次来说,从浅层次来说则很简单,因为叔本华哲学相对别的哲学家来说叙述简洁,文字优美,概念清晰,不乱造生词,这就好比一个圣洁的殿堂却没有门,于是任何人都可以冲进来大喊大叫,撒泡尿再走,且裤子都不带提的。

如何系统自学哲学? - 虞舜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6662897/answer/1127129025

公号:tkop520 哲学之王 介绍叔本华哲学。

欢迎关注


叔本华有句:老太死,重负释。这句话声名远播,臭名昭著。

一个门外汉谈起叔本华,似乎并没有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那样装逼,没有马哲那样有用,没有尼采、卡夫卡、克尔凯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浪漫有范儿。

谈起这种盛名之下暂无其他作用的哲学家,就像特殊时期张嘴就是主席语录一样,更只像是「我们都是读书人,同志」的接头暗号。

罗素重新发现莱布尼兹的典故让人神往,但是多少人,多数情况下,我们对于很多知名又暂无其他附加值的哲学家、文学家都是「老汉/老太死,重负释」的吁叹。我们多数人都不是思进取、爱智慧的,只是平凡的庸众而已。

鲁迅不就被赶出教科书了吗哈哈哈


因为他们只看过 人生的智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