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不是一个政治团体,只是一段时间内几个志趣相投的文人雅集,既无纲领,也无章程,后来因政治态度上的差异而分道扬镳。「竹林七贤」的雅号是后人送的,本质上只是一个文学现象,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继承《诗经》及汉乐府的优秀传统,关心民生疾苦,抒发个人抱负。所谓「领袖」一说,似乎不能成立,因为他们七人在政治上并非同道之人,没人唯嵇康马首是瞻,更没有公推其为领袖。

嵇康之所以得到后人(主要是文人)的推崇,是因为他敢于蔑视权贵、视死如归。今天看来,嵇康的死真的好无稽。不妨以平常心想想看,人家吕氏兄弟因奸妻之恨引发诉讼,哥哥吕巽睡了弟弟吕安的漂亮老婆,反而诬告弟弟不孝,把吕安送进了大牢。嵇康纯粹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出面作证替受害者申冤,恰好被早对嵇康羡慕嫉妒恨的钟会逮住把柄,在司马昭面前添油加醋,加害于嵇康。于是,司马昭一怒之下斩了嵇康。嵇康的死,既非民族大义,亦非救国壮举,充其量就是一次仗义执言而已。

在血腥统治下的西晋社会,世人对司马家族不满,敢怒不敢言。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经常相聚于山阳竹林,以文会友,寄情于山水之间。初期,他们借酒以浇心中垒块,饮酒放歌,吟诗作赋,放浪形骸,恣意酣畅。在鲁迅眼里,他们不尊礼教,饮酒时不穿衣服,甚至直呼其父名号。这样的名士,在常人眼里,就是一群疯子。 表面上看,他们清静无为,其实内心充满了不遇与无奈之愤。后来,山涛终于攀上了裙带关系,不在竹林跟这些文朋诗友瞎混了。山涛、王戎等人相继投靠了西晋皇室,并且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坐享高官厚禄。只有嵇康、刘伶对司马家族彻底不合作,不伺候。针对山涛的卖身求荣,嵇康还专门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字巨源),公开表明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嵇康逞一时口舌之快,为自己埋下了杀身祸根。后人盛赞嵇康的风骨,就是源于这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其文其格大博天下名士俱欢颜,直至到一千多年以后,章太炎还以嵇康自居:「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阮籍也不跟司马家族合作,甚至假装醉酒60天,躲过了司马昭替子求女的风险,但最终没像嵇康那样惨死,这才是大智慧。在文学创作上,阮籍的成就最高,在七贤当中,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更大。

风骨固然是中国文人的灵魂与气节,但恃勇逞强的无谓屈死亦无任何意义。


竹林七贤,普遍认为嵇康为首,因为魏晋最讲气度与风骨,需要有蔑视一切的傲骨。阮步兵对喜欢的人,青眼有加,不喜欢的白眼有加;而嵇叔夜则对喜欢的人平常待之,不喜欢的视若无物;加之从容赴死,死前为送行的太学生奏出广陵散,气度已成后世文人效仿之典范

嵇康文学成就在当时不是最高,但最具魏晋重风骨,这就是为什么王戎是官二代富二代,而且天资聪颖,也要挤入竹林七贤的圈子,魏晋时期,名气等于一切。

嵇康对老庄避世超脱之精神很向往,从未流露出怀才不遇之类的感情,只是希望这个世界不要来打扰我。

总之,那年代挺丰富的,也挺有趣的,城里的各色人等,各成姿态。中国的历史长河,这样的景观可不多。竹林七贤,是魏晋风度的一个缩影。而我们的嵇康,走在最前面。

嵇康比阮籍更厉害之处在于,他是大学问家,对道家和易经的研究很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嵇康很像屈原,这是一种文人的风骨,这种风骨是刚直的,也是对美好的极度向往。后代文人对屈原很推崇,这两人给我们一个共同的启示,那就是人格特质如何转变为人格价值,就是要经历千锤百炼,面对无数考验和痛苦,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比如,有一个人说自己是个坚强的人,那他必须要经历无数挫折考验,这种特质才能变成价值

山涛说"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黄庭坚:嵇叔夜诗,豪壮清丽,无一点尘俗气。凡学作诗者,不可不成诵在心。想见其人,虽沉于世故者,暂得揽其余芳,便可扑去面上三斗俗尘矣。何况深其义味者乎?(四友斋丛说》)

嵇康与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是当之无愧的!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嵇康的年纪比较大,长的帅,精通音律,有三千学士弟子。

如果这几点还不能服众的话,还有的就是他在几个人里对后世的影响力比较大。

一曲广陵散,曲罢人死,遂曲绝世。

《与山巨源绝交书》中「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诉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已」

其洒脱的人格当老大,可还行?


嵇康,字叔夜,魏晋名士,谯国铚人。祖先是会稽人,本性奚,后举家迁至谯国铚,那里有嵇山,因改姓嵇,父为治书侍御史,早卒。嵇康幼年失怙,靠母,兄抚育长大。在家颇受娇纵,故自小形成任性不羁及疏慵散漫的习气。嵇康在当时名气很大,和「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谓竹林七贤也。」在七贤中,论年龄,山涛,阮籍最长;论思想,阮籍更具批判锋芒;论文学修养,向秀不在他之下;论文采,阮籍亦足堪与之比肩,甚至更优。钟峥《诗品》即叙嵇康为中品,而阮籍为上品;论任诞作风,刘伶嗜酒放恣,阮籍与群猪共饮,更令人骇异;论官位,以山涛最高;论财富,当首推王戎。然而七人集团却以嵇康为核心,「竹林之游」,即在嵇康山阳寓所。 嵇康之所以能成为七贤领袖是和他的人格魅力分不开的。嵇康的魅力自何而来呢?首先,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全能之才。他是当时最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及演奏家,传说早年,嵇康曾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夜半有客造访,共谈音律,并授《广陵散》一曲声调绝伦,并嘱咐嵇康不可传人。他又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书法家,唐代张怀瓘曾说:「叔夜善书,妙语草制,观其体势,得之自然,意不在于笔墨。」同时他又是画家,据载唐代尚存他的两部作品《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其次,他是一位容止绝佳的美男子,他身材伟岸,风姿挺秀,时常采药游于山泽,樵夫遇见他,以为是神仙。山涛称赞他:「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其相貌被誉为「龙章风姿,天质自然。」可知时人心仪推评到何等程度。甚至于在嵇康死后若干年,有人对王戎说:「嵇绍风度不凡,站在人群中如同鹤立鸡群,超然脱俗。」王戎说:「你还没有见过他的父亲呢!」「容止」在汉末已经成为品评人物的一种重要标准。到了魏晋更是备受士子青睐,以为容止中可见风神,所以时人看嵇康自然是推崇备至。当然,嵇康魅力,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其人格。山涛未其:「孤松之独立」并不仅仅形容其外表,实亦概括其品格:高洁,正直,孤傲,独立特行。嵇康喜好老庄,他是玄学思潮在人生追求上的典型代表,他厌恶仕途,傲视世俗,追求一种自由自在,闲适愉悦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以己之高洁而独立于世。这种孤高的品格为汉魏以来名士所崇仰追求,并成为汉末以来人物品鉴中最受推崇的品格。总之,嵇康颖慧过人,卓尔不群,「风姿清秀,高爽任真」,其风采魅力,成为当时士子偶像式的人物,它集中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风尚,体现出了一种理想化的人格。因此说嵇康是「七贤」领袖绝非溢美之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