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西域,最早指周朝诸地。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等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对于历史上的强盛王朝,基本都会非常重视西域地区的经营。比如汉朝时期,通过长期的战争,得以在西域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以此加强该地区的掌控。至于唐朝这一强大的王朝,在消灭回纥、突厥势力时,将触角伸向西域,并设立安西都护府及北庭都护府来管理该地区。那么,问题来了,明朝建立后,为何没有像汉朝、唐朝一样经营西域呢?

  一

  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明朝也是一个强大的王朝,经常被拿来和汉朝、唐朝相比较。就汉朝、唐朝来说,在经营西域上可谓非常下功夫,也即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不过,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西域地区基本上脱离了明朝的直接掌控。而且,明朝的数百年历史中,也几乎没有派兵征服该地区,这和唐朝、汉朝形成了明显的区别。那么,问题来了,明朝为什么不像唐朝、汉朝一样经营和控制西域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包括明成祖朱棣在位时,元朝及其残余势力的威胁比较大。

  二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元惠宗迁都滦京,仍以“大元”为国号,因地处塞北,故称“北元”。共传二位皇帝,享国二十一年。“北元”(1368年-1388年)仅代表一个时期的结束,其后进入《明史》所说的鞑靼时期。由此,对于明朝初期来说,因为北元、鞑靼等势力的存在,所以需要将防御的重心放在北方,特别是蒙古高原上,而不是西域地区。对于朱元璋、朱棣等明朝皇帝,在国力强大的时候,往往主要对蒙古高原的势力进行征讨。进一步来说,明朝对待西域上的态度和汉朝、唐朝不同,也和其都城存在直接的关系。

  三

  众所周知,虽然朱元璋一开始定都南京,但是,自朱棣开始,直到崇祯皇帝,明朝的大部分时期都定都北京。和明朝相对应的是,西汉、唐朝则定都长安。在地理位置上,定都长安的王朝,必须要确保西北地区的掌控,如果西北地区失守的话,那么,都城长安显然会受到直接的威胁。所以,汉武帝、唐太宗等皇帝经营和控制西域,也是出于拱卫都城的考虑。而就明朝来说,其都城所在地距离西北,或者说是距离西域地区相对较远,也即明朝没有经营和掌控西域地区的紧迫性。

  四

  最后,在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为起点,经甘肃、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对于汉朝和唐朝来说,因为陆上丝绸之路需要经过西域地区,所以自然需要掌控这一地区。不过,在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早已兴起和繁荣,也即明朝已经有了更加方便的海路,比如郑和下西洋等,自然对陆上的依赖性明显降低了。此外,加上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明朝的重心放在江南、东南等地区,这促使明朝没有精力来经营和掌控西域。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文/情怀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