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西域,最早指周朝諸地。自漢代以來,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等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地區等。對於歷史上的強盛王朝,基本都會非常重視西域地區的經營。比如漢朝時期,通過長期的戰爭,得以在西域地區設立西域都護府,以此加強該地區的掌控。至於唐朝這一強大的王朝,在消滅回紇、突厥勢力時,將觸角伸向西域,並設立安西都護府及北庭都護府來管理該地區。那麼,問題來了,明朝建立後,爲何沒有像漢朝、唐朝一樣經營西域呢?

  一

  首先,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明朝也是一個強大的王朝,經常被拿來和漢朝、唐朝相比較。就漢朝、唐朝來說,在經營西域上可謂非常下功夫,也即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並且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不過,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西域地區基本上脫離了明朝的直接掌控。而且,明朝的數百年曆史中,也幾乎沒有派兵征服該地區,這和唐朝、漢朝形成了明顯的區別。那麼,問題來了,明朝爲什麼不像唐朝、漢朝一樣經營和控制西域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一方面,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包括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元朝及其殘餘勢力的威脅比較大。

  二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元惠宗遷都灤京,仍以“大元”爲國號,因地處塞北,故稱“北元”。共傳二位皇帝,享國二十一年。“北元”(1368年-1388年)僅代表一個時期的結束,其後進入《明史》所說的韃靼時期。由此,對於明朝初期來說,因爲北元、韃靼等勢力的存在,所以需要將防禦的重心放在北方,特別是蒙古高原上,而不是西域地區。對於朱元璋、朱棣等明朝皇帝,在國力強大的時候,往往主要對蒙古高原的勢力進行徵討。進一步來說,明朝對待西域上的態度和漢朝、唐朝不同,也和其都城存在直接的關係。

  三

  衆所周知,雖然朱元璋一開始定都南京,但是,自朱棣開始,直到崇禎皇帝,明朝的大部分時期都定都北京。和明朝相對應的是,西漢、唐朝則定都長安。在地理位置上,定都長安的王朝,必須要確保西北地區的掌控,如果西北地區失守的話,那麼,都城長安顯然會受到直接的威脅。所以,漢武帝、唐太宗等皇帝經營和控制西域,也是出於拱衛都城的考慮。而就明朝來說,其都城所在地距離西北,或者說是距離西域地區相對較遠,也即明朝沒有經營和掌控西域地區的緊迫性。

  四

  最後,在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一帶)爲起點,經甘肅、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對於漢朝和唐朝來說,因爲陸上絲綢之路需要經過西域地區,所以自然需要掌控這一地區。不過,在明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早已興起和繁榮,也即明朝已經有了更加方便的海路,比如鄭和下西洋等,自然對陸上的依賴性明顯降低了。此外,加上經濟重心的南移,促使明朝的重心放在江南、東南等地區,這促使明朝沒有精力來經營和掌控西域。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文/情懷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