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我最喜欢的诗人。小时候我看过一本小人书,讲的就是李白醉酒被唐玄宗召入宫中,趁酒意要高力士为他脱靴,然后为杨贵妃写下三首《清平调》的故事。

我查了下,这个典故有三个来源:

一是晚唐李浚的《松窗杂录》:

「开元中,……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供奉李白,立进清平调三章……会高力士终以脱乌皮六缝为深耻。」

二是段成式的《酉阳杂俎》:

「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因命纳履。白遂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

三是中唐李肇的《唐国史补》:

「李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令撰乐词,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后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

然而这故事的真实性却非常值得怀疑。

首先,李浚和段成式都是晚唐人,晚于李白百年左右。

《松窗杂录》写的是「闻于公卿间的逸闻轶事」,甚至把李白奉诏入京这件「天宝」年间的事记为「开元中」,实在不足为据。

而《酉阳杂俎》更是本志怪小说集。这两者都不能作为信史。

《唐国史补》可能稍客观些,但其中高力士并没有脱靴,而是说李白提出这等无理要求,被皇帝赶出去了。

第二,历史上的高力士并不是民间所传的「弄权小人」,相反他名望很高,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明代李贽在《史纲评要》中也说「高力士真忠臣也」。

他侍奉过武则天、李显、李旦、李隆基四位皇帝,一直谨慎勤勉,不露锋芒。

尤其玄宗对他绝对信任,并以「将军」相称。当时的太子称他为「兄」,公主、驸马辈的则以 「翁」、「爷」来称呼他,高力士的权势地位可见一斑。

而李白只不过是翰林待诏,就是个陪皇帝娱乐的小官,他其实也一直有想当高官的理想,怎么会故意去得罪高力士这个权倾朝野的大人物呢?

第三,真实的情况应该是高力士扶李白上船。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写道:

「天宝初,召见于金銮殿。玄宗明皇帝降辇步迎……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林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

此文作者范传正,是李白的通家子侄,而且这是写在李白墓碑上的话,应该更为可信。

这一描述也与李白粉丝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相符。

相信「力士脱靴」只是野史演义出来的一个桥段,它迎合了广大群众对李白狂傲不羁、蔑视权贵这种人设的期许,所以广为流传。《妖猫转》也引用了这个观众们喜闻乐见的情节。

如今它甚至成了一个成语,但我们只能视其为文学典故,而不是历史。


高力士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宦官之一,而李白则是古代文人中的佼佼者,两人同为盛唐时的人物,并有过一段交集。千百来年,一直流传著一个典故,那就是李白曾当著唐玄宗的面,让高力士为其脱靴。

被誉为诗仙的李白,也曾获得唐玄宗的赏识,但却终究未能获得重用。一方面,是由于李白的性格洒脱,放荡不羁,与官场不合;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驸马张说等人的排挤。

然而后人却牵强附会,将李白的被贬与高力士联系在一起,所批判的是包括唐玄宗在内的一班权贵的昏庸。

在唐人所撰的《国史补》《松窗杂录》和《酉阳杂俎》等书中,均记载有类似的情节,大概的描述为,当时唐玄宗召李白入宫,命其作诗进呈,结果玄宗一见李白,竟然被他的文采和气度所折服,恩准他脱靴。

就在此时,李白也傲气十足,全然不顾个人形象,也没有一丝一毫的谦逊之礼,径直把脚一抬,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而高力士见状不好推辞,也就心怀怨愤地给李白脱了靴子。

可是,唐玄宗身边的亲信宦官,一般只能侍奉皇帝及后妃,群臣根本没有资格使唤。李白当著唐玄宗的面,让高力士为自己脱靴,自然也就得罪了高力士,也引得唐玄宗不满。所以,此后李白也遭到了排挤和唐玄宗的厌恶。

事实上,唐人说撰写的这几部书,大体都是坊间传闻,早已真假难辨,既不能断然否定,也不能一概相信。

但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有人以「开元中」来否定《松窗杂录》之说,是有些站不住脚的。

此前,2013年曾出版一部《中国未解之谜》,里面便有一节,讲的就是「高力士为李白脱靴」一事。书中曾以《松窗杂录》中的写法用了「开元中」,并称开元年号共用了29年,那么「开元中」折合在了开元十四五年左右,以此强调当时武惠妃尚在、杨玉环尚未入宫。

需要注意的是,古人所讲的开元中,指的是开元时期,而非是开元中期。《中国未解之谜》一书,径直将「开元中」三字折合成开元十四五年,显然是不稳妥的。

其实,高力士为李白脱靴一事,历代文人也多半信以为真,几乎并未否定。其主要原因除了真假难辨以外,更为重要的还是有意突出李白的放荡不羁,并借此来讽刺唐玄宗的荒淫无度。

另外,《松窗杂录》的作者李濬也绝非是个拙劣的写手,又岂不知杨贵妃入宫的时间?只是,后人片面地将「开元中」定为开元中期,才显得有些吹毛求疵了。

更为重要的是,杜文玉教授最新发表的文章,《高力士为李白脱靴事质疑》一文,虽然也对此事件持否定态度,但也丝毫未用「开元中」一事来说事儿。这一点是十分值得玩味的。

如果要在《中国未解之谜》和《松窗杂录》之间做一选择的话,我本人宁愿相信笔记小说。这么讲,并不是说《松窗杂录》所讲的就全然为真,而是说【此处省略一万字】……

事实上,正如开头所讲的,高力士为李白脱靴一事,早已是真假难辨。但无论是否定还是肯定,都不能从「开元中」入手。对于这一问题,大家还是自行判断即可。依我个人之见,还是视为野史为妥。


「力士脱靴」是发生在诗仙李白和宦官高力士之间的一则趣事,因其独特的意象历来被津津乐道。但是抛开故事的寓意不谈,这则故事就只是故事,借了李白和高力士的壳子,甚至还要加上杨贵妃和唐玄宗才杜撰出来的。

这个故事见于唐末的各种野史小说以及诗歌中。其中,《松窗杂录》和《酉阳杂俎》中的记载最为详实和夸张。据《松窗杂录》记载:

开元中,唐玄宗和杨玉环赏牡丹花开,命李龟年去请来翰林供奉李白,然后李白作《清平调》三章夸赞杨玉环的美貌,此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李白伸脚让高力士帮他脱靴,高力士碍于唐玄宗在边上,所以并不曾拒绝,不过他也因此恨上了李白,第二天就在杨玉环那里说李白的坏话,最终导致李白并未受到唐玄宗的重用。

而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的记载则比较夸张,说唐玄宗见了李白,被他的神采迷住,竟失了分寸,而李白更是伸出脚来让高力士为其去靴。不过在他离开之后,唐玄宗立刻清醒过来,对高力士说:「此人固穷相」。

其他的野史记载则相当简略,只是大体上一提「力士脱靴」。实际上我们来看上面的记载,是经不起考证的。

段成式的记载实在是夸张太过,这里就不提了,我们单看看《松窗杂录》的记载,其时间设定在开元中,开元年间是自713年到741年共29年,开元中的范围可以大致划为724年到730年之间的这段时间。

而这个时间段,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还活的好好的,杨玉环还没有嫁给寿王李瑁。而且李白也还没有入京。所以,李白和杨玉环不可能会在开元中相遇。

实际上杨玉环进宫最早应该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因为武惠妃是在737年的十二月去世的,她去世之后,唐玄宗茶饭不思,然后就有人提到寿王妃杨玉环貌美,可以召入宫中。于是我们的唐玄宗就把儿媳杨玉环召进宫中。

但那个时候,唐玄宗还没有完全得到杨玉环,等到了740年,唐玄宗下旨让杨玉环出家为道士来为太后祈福。这出家是不是掩人耳目就不得而知了,但一直到了745年的秋天,唐玄宗先给李瑁重新指了一个寿王妃,一个月之后才把杨玉环封为杨贵妃,从此两人才算是真正在一起逍遥快活。

而李白得到玉真公主的推荐,成功见到唐玄宗应该是在742年,并成为翰林供奉,到了744年,李白已经离开了长安。李白的《代宋中丞作自荐表》中有记载:「天宝初,五府交辟(推荐),名动京师。上皇闻而悦之,召入掖庭。」天宝是唐玄宗起用的第三个年号,起于742年。

这是第一个不合理之处,再一个不合理之处恐怕就在于李白和高力士这两个人了。我们熟悉的李白是放荡不羁的、热爱山山水水的、诗情豪放的,但是同样的,李白有一点也是已经成为共识,那就是他很想做官,为此做过很多努力,找关系、攀附权贵之人都是有的,这样的一个人不可能会让唐玄宗身边位高权重的高力士脱靴。

高力士虽然是宦官,但却是真正的位高权重,官职已经是正三品的右监门卫大将军,爵位是渤海郡公,之后更是有了从一品的武散官骠骑大将军。而且很得唐玄宗的宠信,他曾亲口说:「力士当上,我寝则稳。」各地的奏折上来都是高力士先过目,小事自己处理,大事再交给唐玄宗过目。高力士的话语分量很重的,唐玄宗时期的很多宰相和大将包括李林甫、杨国忠、宇文融、安禄山等都是因为高力士的提点才得以官居高位。这样的高力士,李白巴结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公然羞辱于他。

而且,高力士在历史上得到的评价其实很很高的,甚至有人说他说「千古贤宦第一人」,难得的是他虽身居高位,却谨小慎微,始终尽忠于唐玄宗,甚至在安史之乱中也对唐玄宗不离不弃,更不用说之后和陈玄礼成为做了太上皇的李隆基的唯一依靠了。高力士的一生并不曾做过什么坏事,只除了一点为人诟病,那就是经由他向帝国推荐了很多祸国殃民的宰辅之将臣,并且高力士一贯明哲保身。

高力士和李白都死于762年,过了不到一百年,力士脱靴的故事就在野史小说中成型了,或者在更早的时候,已经在民间成型,无论如何,这个不是真事的故事借由李白、高力士、杨贵妃和唐玄宗这四个人广为流传。

人们之所以喜欢这个故事,一来它表达的蔑视权贵的精神为人们所喜欢,看起来畅快淋漓。另一方便也是表达了人们对于宦官的厌恶。唐朝中晚期的历史中,充斥著宦官干政的污浊之气,人们恨透了这些宦官们,但是,却选错了对象,唐玄宗时期的宦官虽然也是位高权重,但总体来说,尚达不到干政的程度。但又不得不承认,宦官干政确实又是在这一时期就已经埋下了祸端。


谢邀。

先说结论

据我所知,这个故事出自《唐国史补·李白脱靴事》。

李白在翰林,多沈饮。玄宗令撰乐辞,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后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

翻译一下就是李白同学在翰林院不好好上班,一天到晚喝酒。这天玄宗叫他作诗,这货醉得不省人事,玄宗就叫人用水泼他,醒醒酒。水一泼,李白清醒了一点,拿起笔草稿都不打,就唰唰唰写了十多篇。玄宗一看果然有才,于是请他吃饭。

宴间,李白跟高力士说:你把鞋子给我脱了。

玄宗一看自己最爱的男人被侮辱了,就跟他说:滚。


《唐国史补》

这个《唐国史补》算不得什么史书,它就记录了一些开元到长庆年间的小故事。其中很大一部分引用至《太平广记》。

而这个《太平广记》又是什么书呢?纪实小说。

所以你要问真实性有多大,这还真不敢断言。估摸著就跟拿著《三国演义》谈三国史一样,或者真实性稍高一点。

编纂一些名人的传奇故事,向来是文人们喜欢干的事情。


力士脱靴

这个成语是根据上面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李白这个人你也知道,三个特征:嗜酒、狂、仙。

但是老李还是很有抱负的,仅仅做一个诗人满足不了他。

这个唐玄宗也是个文艺细胞泛滥的主,很欣赏李白,所以把李白招入翰林。

李白可高兴坏了,被招的时候还狠狠地奚落了乡村老妇顺带狂了一番: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哪知道进宫之后并不是当什么大官,玄宗只是想要一个御用文人。整天跟著皇帝屁股后面游山玩水,高兴了就让你出来赞美几句。李白这叫一个郁闷啊,所以才会每天醉酒度日,所以才会出现最开头那个故事。

你仗著皇帝喜爱撒撒狂是没啥问题,但是你得分人吧。高力士是什么人?玄宗朝第一权臣,皇帝对高力士的爱比李白不知道多到哪里去了,何况后面还有个贵妃加持。

因此,高同学怀恨在心,有一天他跟杨贵妃大小报告,说:娘娘啊,这李白有句诗『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这不是借赵飞燕来讽刺您么?

贵妃一听心里想:杂毛,敢黑我!

于是就跟玄宗吹吹枕边风,高力士也不遗余力在玄宗面前黑李白。

皇帝一看自己最爱的男人和女人都这样说了,那李白你就滚吧。

这一来,长安城里再也没有李白的安身之所,只好继续流浪了。

所以说,喝酒误事。

切记,切记!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高力士脱靴」这个典故百分之一百是假的,是对高力士弄臣形象的刻化和对李白洒脱的演义,其最早记载于唐代李肇的《唐国史补》卷上《李白脱靴事》:

「李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令撰乐词,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后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

这里说的是李白在翰林院做供奉时,唐玄宗令其撰写乐词,李白写好文章后,一乐呵就叫高力士给他脱靴了。

这是其一的版本,在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又有了另外一个版本:

「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因命纳履。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

这里讲的是唐玄宗在便殿召见李白时,李白一时头脑发热叫高力士脱靴。当然,大家最熟悉的「高力士脱靴」版本是在李白给杨贵妃写《清平调》的时候,不过这件事还是脱胎于李浚《松窗杂录》:

「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供奉李白,立进清平调三章……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诸学士。会高力士终以脱乌皮六缝(靴)为深耻。」

你看就一个脱靴的故事,在李白去世短短百年后就演化出了三个以上的不同版本,而且全部绘声绘色。常识告诉我们,一:全部都是民间杂记记载,不见官史;二:李白活著的时候没有,偏偏死了就一段段冒出来了。那么他必定是假的。

其实明朝钟泰华就在他的《文苑四史》指出「(力士脱靴)恐出自稗官小说」。而在历史上,李白和高力士的交集并不多,出现在官史里的也仅仅只是李白供奉翰林时喝醉了酒,高力士扶他登过船而已,并没有给其脱过鞋子。当然,有一个事我们需要认识,李白固然是大唐第一诗人没错,但是在唐玄宗那种遍地文豪的年代,况且唐玄宗自己也是才华横溢,李白在他眼里,并没有那么金贵,金贵到让冠军大将军渤海郡开国公内侍监首领高力士给他脱鞋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