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栏主邀请,进来就看到关于《盐铁论》的文章,这是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辩论。恰好最近在整理归纳的《经济大兴衰与国家大兴衰》中,大概有四部分与汉朝这场大辩论相关的内容,与大家探讨一下。

  一是从战后繁荣到危机、再到衰亡解体的国家大兴衰的一般规律;二是对外战争与国家的兴衰;三是中国(汉朝开始的)重本(农)抑末(商)与西方重商主义的利弊得失;四是公有制(官营)与私有制(私营)的利弊得失。

  一、从大的历史背景来说,盐铁大辩论发生在汉朝从危机向衰亡的转折点。这是私有制经济的大兴衰规律,古、今、中、外皆如此,包括现在的日欧美中,都还没有摆脱。以当时的管理能力和理论,难以解决。到(西汉末)的王莽(时期),如果有罗斯福(时期)的控制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包括理论),也许能改变中国的整个历史发展模式。当然,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关键还是在于日本和德国发动战争,为美国提供了大量战争财,从而缓解了危机。这是当时的王莽时期不具备的,相反,王莽需要消耗资源应对国家动荡,从而加剧国家的危机和衰亡。

  当时的大辩论(公元前81年,王莽还没出生),朝廷是以「问民间疾苦」为名召集的。如果现在的美国、欧洲、日本、拉美等国,也以「问民间疾苦」为名召集一个大辩论,会有什么结果呢?(注:当前欧美民粹主义的普遍兴起,可不是大家生活得太幸福了,吃饱了撑的。民粹政党得票率的上升,也间接说明了欧美国家「民间疾苦」的趋势。近日法国巴黎爆发的「黄背心」运动,法国总统马克龙由于反应慢,被指责「无视人民疾苦」。)

  有一点可以明确,即使没有(桑弘羊的)盐铁酒专营,发展到衰亡阶段,「民间疾苦」也一样会越来越深重,这可以对比罗斯福的新政和80年代里根等实施的供给侧改革。罗斯福新政趋向国营(当然和汉武帝时有所不同),美国里根(及英国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基本上与罗斯福的政策相反,趋向自由和私营。但两者的后续影响,一个是趋向均贫富和繁荣,另一个虽暂时稳定了经济,但加剧了贫富分化,为国家衰亡埋下隐患,类似于饮鸩止渴。到了现在,若再继续降税、继续私有化、继续自由化(里根政策趋向),欧美能阻止衰亡、再现繁荣吗?并且还有多少私有化的余地?

  二、对外战争与国家的大兴衰,西方国家对外战争与兴衰,中国对外战争与兴衰,在西汉是加剧了内部危机(略);三、(中国)重本抑末与(西方)重商主义的利弊得失,中国有两三百年的王朝,西方有两三百年的帝国(略)。

  四、盐铁大辩论的核心——官营与私营,或公有制经济(雏形)与私有制经济(甚至完全自由的私有经济)的利弊得失。

  以下内容节选自「天人循环」与「天人合一」章节(天,是指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趋向均贫富;人,是指损不足而奉有余的人之道,加剧贫富分化。「天人循环」,简单地说,是贫富分化和均贫富的循环)。

  西汉前期的「无为之治」,类似于西方自由主义者所追求的自由经济:商品自由交易;包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可以自由占有,自由买卖;当时最重要的商品,铁和盐可以自由生产;甚至货币都可以自由铸造。后果当然是导致极端的贫富分化和经济社会危机,并危及中央朝廷的统治。加上对匈奴的战争,国库也由繁荣时期的充盈逐渐变得空虚(中国没有发明财政赤字续命的办法,一到国库空虚王朝就危亡了)。汉武帝的解决办法,是实施了类似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2015)中建议的资本税——算缗。按财产和车辆征税的政策实行得很严厉,以致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并实施了一系列国有化措施,如盐、铁由私营转为官营,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政府直接经营运输和贸易(平准法原意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国家储备,价格偏低时收购,价格偏高时抛售,以平抑物价)。与罗斯福的新政相比,汉武帝的「损有余」有过之,但「补不足」则不及,因为「损有余」所得增加的财政,主要是补充了抗击匈奴的军费和维持执政体系的开支(包括帝王将相的奢侈开支,有些甚至是损小余而补大余),虽然也因此相对减少了平民的税赋,从而延缓了经济社会危机的爆发,但缺乏由政府提供的大规模就业和生产弥补(屯田利弊皆有),也没有累进位税率这种系统的均贫富制度,因此,不如罗斯福新政的后续影响深远。

  对私营工商业的打击而没有足够的弥补,加上私有制下的资本集中兼并仍然(以各种形式)持续进行、战争和各种奢侈生活所需的苛捐杂税也没有降低,以及官营(国营)的弊端(与民争利、产品单一不适用、腐败等),各种因素导致了极其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眼看就要重蹈秦朝衰亡的悲剧。

  公元前81年,朝廷以「问民间疾苦」为名,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余人到京城长安,举行了一场浩大的由政府官员和社会贤良参与的大辩论(后人整理为《盐铁论》)。主题是盐铁私营与官营的利弊,双方的辩论极其激烈,并涉及一系列至今仍然未能解决的社会经济重大问题,如物质追求(极限发展生产力)的利弊,(土地)私有制与公有制,是要实施完全自由的私有经济,还是实施国有化(国有垄断经营),等等。

  盐铁大辩论前后的改革,特别是减少苛捐杂税和部分(土地)均贫富的措施,延缓了西汉衰亡之势,史称昭宣中兴(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但并未改变私有制,损不足而奉有余的人之道继续向极端发展,包括土地兼并在内的各种贫富分化产生的社会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西汉在盐铁大辩论89年后灭亡(罗斯福新政到现在85年,但期间经历了二战前后的世界性改朝换代,相当于西汉换到了东汉,东汉持续时间近200年)。

  私有制经济的弊端,是追求利润积累资本的生产目的无法持续实现,最终导致极端的贫富分化和经济大危机。中、外几千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在私有制下,这种生产目的难以改变,致命的缺陷(导致社会动荡、国家衰亡,甚至人类自我毁灭)也就无法完善。

  官营,或公有制的弊端,则可以完善,并在400年前的荷兰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荷兰革命在政治上产生了共和制,在经济上产生了股份制。原始的共和制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已经出现,股份制则是新创。这两种制度的共同点,是权力所有者与权力的执行者分离,如国家的权力是公有的,但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是(由全民)推选的代理人(总统、议员等)。这为公有制的完善提供了思路。

  近400年来,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在权力公有制上有了极大地发展和完善,股份制也得到发展和完善。但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上,却未能有效的借鉴和应用这些机制。苏联建立的公有制经济虽提供了另一种方案,但也不完善。

  需要强调的是,所谓公有制腐败、假公济私、服务不好等等弊端,都可以通过制度来完善,不是必然的缺陷。否则,权力公有制就不会得到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认同和实行,早就由「公天下」重新复辟回「家天下」了。同样的道理,权力公有制若缺少相应的约束,一样会产生独裁、腐败、专制、法西斯等等弊端。

  盐铁大辩论所涉及的重大问题,中国后续历朝历代的改革,都未能取得突破,中国也就此「天人循环」了两千多年(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最终导致极端贫富分化和经济大危机,社会动荡和改朝换代前后的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重新趋向均贫富,社会稳定后,新的人之道又开始运行……这种重复循环的现象,称为「天人循环」)。

  西方则更糟,在人之道运行到极端导致国家衰亡解体后,基本上就难以重建了,连「天人循环」都实现不了(罗马共和到罗马帝国、二战前后,略有中国特色的「改朝换代」特征,其余帝国解体后就没能再重建,即使继续存在的,也只是缩小版,如现在的西班牙和英国等,算不上帝国重建)。

  由于当今世界已经拥有足以毁灭人类自身的核武器,当世界再次走向动荡和战争时,估计人类就可以实现自我毁灭了。

历史意义:

  两千多年前,中国执政者和社会贤良,展开了一场私营好还是官营好的大辩论,史称《盐铁论》,私有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也保留了盐铁专营和重本抑末政策。两千年后,全世界展开了一场私有制好还是公有制好的大争论和大实践,史称「共产主义运动」?私有制取得了胜利,但随著新一轮社会经济大灾难的来临,还会有人能幸免于难,继续争辩官营(公有制经济)好还是私营(私有制经济)好的问题吗?

  若对《盐铁论》感兴趣,建议读一下《【天涯】对中国经济影响最久远的一场超级大辩论》,虽然有点长,但写得很有意思,并且可以很好的了解中国古代人是怎么想的,以及这些想法如何影响了中国后续的发展,甚至可以对比一下当前,特别是西方国家经济思想政策的利弊得失。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