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老猪走进了电影院观看了刚刚上映的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在这个电影中,详细的探寻了梵高的精神世界和他留给后人的死亡之谜,更神奇的是这个电影是一部由梵高的原作做为底板,靠几十位的手绘师用大量的手绘图还原出了整个电影梗概,配以各种镜头的切换,将梵高的生平娓娓道来。

对于梵高,有必要的在介绍下这个生前毫无名气,死后的画作却成为天价的画家,梵高全名为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荷兰人,其父是本地有名的牧师,他是家庭中的老大,他后面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而他的弟弟成为他人生后半程的知己和金主。梵高这个人在家庭中没有被关注和关爱,相反他的人生并不顺遂,工作不顺,感情不顺,乃至最后的宗教牧师考试也名落孙山,他最后只能失望的成为一个流浪画家,而从此大部分的生活开销都是由他的弟弟资助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样压抑的家庭,压抑的环境,压抑的人生,使得梵高有点精分了,为此他还入院治疗过,而且还有抑郁症。

最为高潮的事件,莫过于梵高的割耳门,那是在1888年,梵高请来另外一个画家高更共同生活,开始时候颇为和谐,但如同一些夫妻一样,时间久了相互看不上开始撕逼,从小吵到大吵,在某一场激烈的吵架之后,高更摔门而去,这个时候愤怒的梵高竟然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拿起刀把自己的右耳割下,事后据说将耳朵送给了一名妓女,这幅画像就是梵高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这个时候的梵高已经心理不正常了。此事距离梵高自杀还有2年时间。

咱们将时间指针残酷的拨到两年后的1890年7月27日,这一天,梵高从他下榻的旅店老板那里拿了一把手枪,并带上他的画架,他来到了经常作画的麦田边,仰望苍穹想起不得志的一幕幕,他犹豫的举起了枪,朝著自己的腹部开了一枪,但是子弹并没有直击要害,他昏过去后又醒了过来,于是捂著肚子又回到了旅店的房间,被店主发现他满是鲜血,于是赶紧叫来了医生救治梵高,但是梵高还是在两天后永远的闭上了眼睛。自杀的原因为,由于生活不顺遂抑郁症发作导致的轻生。

而在这部电影中,诡异之处是展现了一个细节情景,影片中通过第三者调查梵高之死具体细节的时候得出了几个结论,第一个通过医生的口说梵高的枪伤不像是近距离开枪导致,而像是远距离开枪打中的,第二通过子弹痕迹说明这个伤口的位置诡异,不太可能是自己能办到的,第三缺乏物证,自杀用的枪支最后没有找到,而且对于梵高受伤的地方也有不同地点的描述,有说在麦田的,有说在粮仓的,第四,没有找到任何的目击人证实此事。

所以电影还是给我们留了一个开放的结局,梵高之死的具体细节仍然埋没在了茫茫史海之中,也许只有梵高自己最清楚那天发生了什么。


梵高为什么自杀?或许我们应该探讨梵高为什么没坚持到画作大卖时就非正常死亡了,毕竟按照犯罪心理学分析梵高的死更像一场意外的死亡。

一、被排挤的天才

从遗传来看梵高极有可能是天才,但天才反而因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行为被认为是智障或疯子,当天才难以与别人产生共鸣时就会显得比较孤立(实际上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乐此不疲)。可是作为牧师家庭的长子这样的性格难免会是不受欢迎的,所以一生都在经历寄宿学校、解雇、精神病院、拒绝、感情无疾而终等。

二、自媒体人

作为被社会排挤的天才,梵高并没有放弃他的追求,虽然追求的路线大多是一波三折的,但这丝毫不会耽误他一手打造自己的IP,如果放在现在梵高肯定是知名的自媒体人。

1. 商业头脑:梵高的敏锐洞察力让其在担任知名画廊的画商时便发现了印象派的价值,并亲自培养自己的弟弟成为印象派的画商;

2. 理智创作:梵高的作品在今天看来或许还是有些不符合常规,看起来真的像是一个精神病人的作品,但如果仔细研究他不同时期的创作手法就会发现,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理性的创作,是深入思考、数据分析的结果。

当他认定印象派的价值后,结合多位艺术家的特点独创了后印象派风格,鲜明的色彩+线条+固定的签名=极高辨识度的作品;

3. 制造新闻:绯闻女友、割耳朵事件、精神病院创作、开枪「自杀」,每一次的新闻都会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这为日后成名做了充分铺垫。

三、意外的死亡

1. 自杀疑点:举办画展,画作已经卖出一幅,开始有人发表文章点评梵高的画作,一切朝著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情况出现自杀的机率并不大(而且精神病是不会去自杀的);

2. 开枪「自杀」:自杀射击位置位于腹部,不过梵高中弹后并没有立即死去是在隔天后才离世的,一个真正想自杀的人会直接饮弹自尽,腹部中弹大脑还会有时间思考、理解疼痛的定义,感觉死亡的气息,这说明梵高并不想真的自杀,或许他只是希望制造另一个热点新闻、也或许希望通过尝试探寻死亡边缘的感觉进行下一步的独特创作。

综上所述,不排除梵高的「自杀」属于不小心的意外死亡,令人惋惜的天才。

配图来自网路,一个画画的非专业的专业HR聊的不只是艺术。

先说结论:梵高自杀的论断站不住脚。电影《至爱梵高》的故事脚本是梵高研究最新、最权威的著作中的一部分。可以说,《至爱梵高》以电影艺术的形式展示了《梵高传》中《关于文森特致命伤的说明》一文。因此,如果你先看过了电影,再看到下面的文字时,请不要惊讶于二者的雷同。

在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的巨著《梵高传》中,给出了他们关于梵高之死的推论:梵高并非死于自杀,而是被一个法国少年枪杀的(尽管可能是个意外)。

奈菲和史密斯的《梵高传》不像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欧文·斯通在他的作品里加入了太多个人色彩,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梵高之死以一种臆想的方式流传了近一个世纪。欧文·斯通笔下的梵高之死:

「他把脸伸向太阳。把左轮手枪抵住身侧。扳动枪机。他倒下,把脸埋在肥沃的、辣蓬蓬的麦田松土里——生生不息的土地——回到他母亲的子宫里。」

《梵高传》的作者「对梵高死因的重新描述和推理达到了最精明的法医、最高明的侦探所能达到的程度。」我挑几点简单写一下。

第一,梵高的枪伤。1. 梵高的枪伤是在腹部而非头部,这不符合一个自杀者的做派。2.子弹是以一种不一般的倾斜角度射出的——自杀时子弹通常是直射进身体里。3. 子弹的显然是从距离梵高较远的地方阇出的,远到他根本不可能扣动扳机。

第二,负伤后的活动轨迹。如果梵高在麦田中枪,负伤的他无法完成走到拉乌酒店的距离。

第三,梵高受伤后,警察立即著手调查。没有发现手枪。梵高出门时背的画架、画板也都消失不见了。说明当时必然有其他人在场并且处理掉了他的画具。

第四,如果是梵高想要自杀,那么他不会在第一枪没达成目的时,选择忍痛而尴尬地回到拉乌酒店——继续再向自己开一枪以彻底了结生命才是正事。

第五,梵高在受伤之前完全没有表现出任!何!要自杀的迹象:他刚订购了一批新的颜料,我们知道他的经济并不宽裕,一个求死之人是不会再将钱花在买颜料的事上。梵高的住处没有留下遗书或任何「道别」的痕迹。而且他那段时间精神状况非常正常。

第六,梵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多次用极其激烈的言辞来反对自杀行为,认为那是「可怕的」「邪恶的」「是懦夫的行为和不诚实的人的行为」。他说,「我真的不认为我是一个有自杀倾向的人。」即便梵高想自杀,他也绝不会选择用枪这个他不熟悉的工具。梵高很懂毒药;溺亡是梵高眼中最富有艺术性的方式,这也是唯一他曾威胁过要使用的方法(只在生气的时候提过一次)。

梵高意外受到枪击后,面对警察「你是不是想要自杀?」的问题,答道:「是的,我认为是这样的。」并强调「不要指控任何人,是我自己想要自杀的。」

为什么?

我们相信答案是因为文森特渴望死亡。……正如文森特自己曾写过的(并且在下面加了醒目的下划线):「我不会特意寻死,不过一旦死亡降临,我也不会逃避。」

事实上,不论是意外、疏忽还是恶意所为,雷内(作者推论出的凶手)可能带给了文森特一种他期待已久却不愿或不能自己实施的解脱,因为文森特终其一生都将自杀贬作「道德上的懦夫行为」和「不诚实的人的行为」。


最后,向所有人推荐这部《梵高传》(Van Gogh:The Life)


作者:开屏映画(微信号:ikaiping)

昨天刚刚引进内地公映的《挚爱梵高·星空之谜》,揭开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文森特·梵高并非自杀而亡。(为免剧透,这里就不透露电影中他到底是怎么死的了,有兴趣了解的可以去贡献票房。)

《挚爱梵高》是一部非常奇特的电影。这部电影是史上第一部全手绘油画动画长片,运用的是如有神助的梵高的笔触。波兰画家、导演Dorota Kobiela发起众筹而成的项目,由曾经获得奥斯卡奖的波兰制作团队Breakthru Films打造。整个项目有100多位油画家通力合作,据悉整个创作过程基于PAWS系统,包括借助定格动画制作软体来辅助手绘。

观众从电影一开场的星空画面开始,就进入了一个活起来的梵高的世界,小酒馆、小游船、麦田、乌鸦、星空、玫瑰、向日葵……每一个曾经在梵高的画作中出现的景物都活了过来,每一个跟梵高短暂相遇过的人物也复活过来,向你讲述他们见过的梵高……银幕在燃烧,作为梵高的死忠粉,你除了泪如雨下,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控制自己。

影片用一封无法投递的信件串联起梵高在去世前最后六周里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之间的秘密,带观众穿越回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并陪伴梵高走完他最后的人生。(豆瓣简介)

这封无法递出的信,正如后世一切因热爱梵高画作而时时感到歉疚的人们,被时空阻隔而无法送达的爱意。上帝创造了文森特·梵高,大概就是要让人明白,天才和凡人之间永远无法弥合的距离。当他在世时,人们当他是可怜的疯子,当他离世后,人们追悔莫及。《挚爱梵高》中发现了一个更令人痛心的秘密:当我们在为无从报答他留下的美而歉疚时,文森特却曾为自己活著连累他人而感到歉疚……

片中那个追寻梵高遗踪的青年阿曼德,其实也是每一个参与电影创作的热爱梵高的人。影片最后,阿曼德代每一个爱他的人走了那些无所事事的小混混一顿,那些小混混,其实也就是当时每一个看不见梵高之美的可怜的瞎子。


《至爱梵高》影片探讨了梵高的精神世界以及死亡原因。

电影里,加歇医生的女儿玛格利特说:

「想知道梵高的死,知道他是怎么活的吗?」

绘聊用梵高写给弟弟的信件,做成了梵高的朋友圈,

看看这些年梵高都经历了什么,自然就有了答案


因为他看到了世界末日,就是星夜这幅画的样子,这幅画作于1889年,梵高死前一年,那时梵高正苦于癫痫发作和抑郁症的折磨,在半生半死之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梵高望著窗外,仿佛看穿了一切,他信手画下了这幅星夜,它仿佛一个可以揭示世界真相的密码,等待著后世的破解,那么这幅画到底蕴藏著什么秘密呢?

有证据显示,梵高其实看到了时间的流动,你别觉得这是胡扯,看看下面这张星空延时图就明白了。

梵高 星月夜

延时摄影星空

延时摄影星空

这简直就是穿越的延时摄影师啊!大师就是大师,连时间都能看能看得穿,或者说穿越回从前的现代人,看起来真的就是疯子。

还有人说,梵高的星月夜是末世景象,没错你没听错,就是世!界!末!日!想想这个世界会以这么美的样子结束也是蛮欣慰的。

刘慈欣在三体里说:星月夜是太阳系被二维化的图像,程心脑海中那幅画的记忆,与眼前的二维太阳系儿乎完美地重叠在一起。太空中充满了巨大的星体,这星体所占的面积甚至大于它们之间空间的面积,但星体的巨大并没有给它们带来实在感,它们像是时空的旋涡。宇宙中,空间的每一处微小的部分都在惊惧和疯狂中流动著、翻滚著、颤抖著,像燃烧的火焰.却只散发出酷寒。

给你一块二向箔,就可以二向化三体

太阳和行星,所有的实体和存在,只是这时空乱流产生的幻象。1889年的梵高精神第二次崩溃的梵高难道真的用分裂和谵妄的意识,跨越五个多世纪的时空,看到了现在?!或者反过来,他早就看到了未来,这最后审判日的景象才是他精神崩溃和自杀的真正原因?!(当然福尔摩李斯是不同意梵高自杀的观点的,有证据显示是他杀!先按住不表,后续文章我们再破案!)

我其实是个科学家

还有更神的,梵高才是世界上最牛的物理学家,他参透了世界上最深奥复杂的概念——紊流,他明白了移动、水流、光影的奥秘。

2004年哈勃望远镜观测到了恒星周围有漩涡状的星云和气体,紧接著英国、墨西哥科学家研究了一下星月夜,他们将这幅画的数字版本作为原始材料,利用每个像素中的红蓝绿三种原色的组成比例,并以两个像素之间的距离作为变数来进行分析,于是发现了《星空》中的色彩分布情况与柯尔莫哥洛夫的紊流理论所预测的模式几乎是完全符合!这真是神一样的存在!

有兴趣的画,可以关注我,福尔摩李斯带你一起探案,更详细的解读可以参考头条文章《星夜》穿越了时空,预见了世界末日,为什么梵高却说一无是处?

https://www.toutiao.com/i6498633349307826701/

欢迎一起探讨。


关于画家梵高为什么会自杀,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作为梵高的超级迷妹,非常乐意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我想从梵高在生命中最后几年的经历谈起,在梵高的画中,找寻梵高为什么自杀,或者说,梵高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相。

你会发现,梵高的死因,已经在他最后几年的画中展露无余。

相信读到最后,你一定也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阿尔勒——瑰丽而残忍的灵感之源

1888年2月,在巴黎与弟弟提奥同住的梵高,决定离开喧嚣聒噪的大都市,去南法寻找纯净的创作灵感。

这意味著,他离开了优渥的生活,离开了友谊和爱,更意味著他踏上了一条浸透生命的创作之路。

阳光下的麦田与收割者/阿尔勒/1888年

普罗旺斯省的太阳如同旋转著的柠檬黄的液态火球,从蓝的耀眼的天空中略过,发出令人炫目的光。

梵高迅速爱上了这里酷热而纯净透明的空气,迫不及待想要将这些大自然绚烂的颜色涂抹在自己的画布上。

阿尔勒村边小路/1888年

在阿尔勒的每一天,梵高都如饥似渴的在充满阳光的野外度过,强烈的光线炙烤他的双眼,晒伤他的额发。

在炙人的热浪中,梵高的创作激情达到高潮,他废寝忘食的绘画,全然不顾大自然对他身体的摧残。

他如同嗷嗷待哺的婴儿,贪婪吮吸著阿尔勒空气中弥漫的色彩给他带来的养分,并因此兴奋不已。

Langlois桥和洗衣服的女人/阿尔勒/1888

阿尔勒的朋友|老邮递员罗林

大部分阿尔勒人对这个外地人敬而远之,他总是投身当地人避之不及的烈日之下,直到夜晚才归来。人们给这个怪人取名「伏热」,只有邮递员老洛林亲切的称他为「画家先生」。

邮递员Jose Roulin肖像画/阿尔勒/1888年

老洛林也许是唯一一个常与梵高说话的「熟人」,也是梵高第一个阿尔勒的模特。在梵高眼中,老洛林有一双温柔好奇的眼睛和弯曲如波的胡子。画家被这位老人温柔而忧郁的气质深深吸引。

拮据的梵高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免费的模特,他不厌其烦的画著这位对他有著些许崇拜的异乡友人。

老邮递员邀请梵高去家中做客,于是邮递员一家人都成了梵高的模特,这其中也包括洛林的老婆:Alix Pellicot Roulin,

编绳子的女人/阿尔勒/1888

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的男主角,邮递员的儿子Armand Roulin,

Armand Roulin肖像画/阿尔勒/1888年

以及老洛林的孙子Camille Roulin,

Camille Roulin肖像画/阿尔勒/1888年

和孙女Marcelle Roulin。

婴儿Marcelle Roulin/阿尔勒/1888年

梵高一生最钟爱的家|黄房子

在老洛林的帮助下,梵高搬出了暂住的小旅馆,租下了拉马丁广场旁的黄色房子。以更便宜的价格独居一个二层楼,让梵高有了自己的画室。不但再也不用忍受旅馆老板的刁难,更能自己动手制作也许难以下咽但更便宜的食物。

黄房子/阿尔勒/1888年

在黄房子的旁边,就是经常出现在梵高笔下的Terrace咖啡馆。

夜晚的Terrace咖啡馆/阿尔勒/1888年

在拉马丁广场厚重的钴蓝色夜空中点缀著千万颗明亮的普罗旺斯星星。夜空下的这家通宵经营的咖啡馆,总是灯火通明,吸引著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夜晚的咖啡馆/阿尔勒/1888

这里也是梵高在夜晚最常来的地方。

他将咖啡馆内部画成血红色和暗黄色,用红色和绿色表达人可怕的欲望。在那些流浪汉的小小身躯上,用鲜明的色彩造成一种不可调和的色彩。

梵高的阿尔勒模特们

除了洛林一家,梵高在阿尔勒的模特渐渐多了起来。如果说梵高的风景画来源于普罗旺斯美丽的田园,那么他鼎盛时期的肖像画,几乎完全来自阿尔勒小镇。

Ginoux夫人/阿尔勒/1888

Ginoux夫人,是Terrace咖啡馆的老板娘,在她眼中,梵高是一个奇怪的异乡人。老板娘穿著阿尔勒妇女的服装坐著让他画了一幅画,他只用了一个钟头就把人物迅速画在画布上。

朱阿夫兵肖像/阿尔勒/1888年

在距离咖啡馆不远的柯莱特巷,是阿尔勒的妓院,这里最常来的客人是驻扎在南法的朱阿夫兵。这些士兵是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战争中招募的阿拉伯士兵。

朱阿夫兵肖像/阿尔勒/1888年

在法国制服里,装著这些充满异域色彩的躯体,他们胡子卷曲,歪带著帽子。在梵高眼中,他跟这些外国佣兵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侧卧的裸女/阿尔勒/1888年

在柯莱特巷的妓院里,渴望著女性肉体温存的梵高遇到了拉舍尔——一个被他称作「鸽子」的年轻妓女。

这个调皮而丰满的姑娘带给了孤独的梵高些许温存,她总是抱怨梵高,为什么不常来看她,在听说梵高没有钱付嫖资时,总是戏谑的对梵高说:「你可以割下你可爱的耳朵送给我啊!」

黄房子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客人|高更

梵高的卧室/阿尔勒/1889年

黄房子让梵高的生活又充满了希望。他梦想著在这套公寓里建立「南方画室」,而第一重要的事就是尽快邀请同样生活窘迫、身体欠佳的老友高更,来担任这个画室的「指导者」。

整个冬天,为了迎接高更的到来,梵高几乎将弟弟提奥寄来的全部生活费都用在了粉刷房子、添置家具上。

没有钱雇佣模特的梵高又开始频繁的自画像。

他将布置后的房屋画成画寄给提奥,希望通过这幅画让弟弟看到他的房间多么宁静,好让他说服高更快些过来。

高更的椅子/阿尔勒/1888年

冬去春来,在梵高的弟弟用一小笔继承遗产搞定了高更昂贵的路费后,这位梵高一生中最看重的画家朋友从遥远的大溪地远渡重洋来到阿尔勒梵高的黄房子。

梵高为这位自己翘首以盼的朋友准备了几件像样的家具,其中包括这把专门为高更准备的椅子。

梵高的椅子/阿尔勒/1888年

比起自己这个在法国乡村再普通不过的木藤椅,已经是极其奢华了。

寂寞而拮据的画家以为自己离梦想中的绘画梦更近了一步,而事实上,两位极具艺术个性的印象派画家没有一天不在激烈的争斗和互相中伤。

每当梵高对高更高谈阔论自己积郁在心中的绘画理念,高更总是回应以冷冷的嘲讽,梵高则抑制不住的失望和狂怒。然而只要高更扬言要离开阿尔勒,梵高瞬间就又变成一只温顺的绵羊,反复央求挽留,直到得逞为止。

一天,梵高在高更的要求下带他到附近的妓院,那天晚上,两人不欢而散,高更再也没有回到黄色房子。恼羞成怒的梵高脑中回荡著妓女拉舍尔的戏言:「你什么时候把你可爱的耳朵送给我啊?」,他拿起剃刀搁下了自己的耳朵,将它包裹好,作为礼物送给了拉舍尔。

耳朵绑著绷带的自画像/阿尔勒/1889年

第二天,人们将黄房子中血流成河的梵高送进医院,高更与梵高的友谊,就这样彻底结束了。

圣雷米——精神失常的岁月

圣保罗医院的短暂休憩

阿尔勒的乡村医生Felix Rey为梵高治好了耳朵,却再也治不好梵高的心病。以一幅医生的肖像画作为报答,恢复健康的梵高回到阿尔勒。他割掉耳朵以及一系列古怪危险的行为让整个阿尔勒对他充满了抵触情绪,人们嘲弄他,孩子们欺辱他,甚至全村90多人集体签名请愿让这位画家彻底从阿尔勒消失。

Felix Rey医生的肖像/阿尔勒/1888

梵高的黄色房子被房东转租,无家可归的画家的孤独让他到达了精神崩溃的边缘。Rey医生于是将他介绍到距离阿尔勒20多公里的圣雷米,圣保罗医院——一家由修道院改成的精神病人疗养院。

圣保罗医院窗外的风景/圣雷米/1889年

画家的生活在那里彻底恢复了平静,似乎离开了阿尔勒的热烈色彩,就能治好梵高的疯病。

圣雷米的郊区小路/圣雷米/1889年

也许要获得这种他的阿尔勒画中占支配地位的强烈黄色调,他必须持续处于兴奋的竞技状态,必须有一阵阵的冲动和强烈感受,他的精神必须要受到激烈的刺激。

只要他允许自己进入这种状态,他就又可以像以前那样画的光辉夺目。

然而,这条路也将把他带向毁灭。

播种者/阿尔勒/1888年

1889年5月,几近痊愈的梵高离开了圣雷米,在弟弟提奥的介绍下来到奥维尔,投奔医生以及绘画爱好者Paul Gachet。

奥维尔——麦田里的诀别

天才画家最后的日子

Gachet医生肖像/奥维尔/1889

Gachet医生对梵高的到来欣喜若狂,他早就将为梵高治病那档子事儿抛在了脑后。与其说Gachet是个医生,更不如说他是一个印象派狂热分子。

向日葵/阿尔勒/1888

当他第一次在提奥那里看到梵高的作品,他就坚信这是一个即将成名的天才画家,甚至可以说他是自己认识的大半个印象派圈中的翘楚人物。

不得不说,Gachet医生的独到眼光比他的医术要高明的多。

弹琴的玛格丽特加歇/奥维尔/1889年

梵高成了Gachet医生家的坐上宾。Gachet的独生女玛格丽特与梵高成了好友。

Gachet家的花园/奥维尔/1889年

春天,Gachet家的花园中,百花齐放,蓝紫色的鸢尾花,无数次出现在梵高永恒的画作中。

花园里的鸢尾花/奥维尔/1889年

夏天,玛格丽特和梵高在奥维尔附近的Oise湖中泛舟,徜徉在一片浓浓的绿意里。

Oise湖畔/奥维尔/1889年

奥维尔周围浓密的橄榄树丛和纠结缠绕的常青藤,取代了阿尔勒的似火骄阳,占据了画家的画布。

缠绕著常青藤的树干/奥维尔/1889年

橄榄树/奥维尔/1889年

他冷眼旁观小镇上发生的一切,用冷静的画笔和情绪记录他们。

喝酒的人/奥维尔/1889年

秋天,奥维尔的天空变成深沉的蓝色,整个小镇从上到下,开始染上一片颓败的黄色。

秋日林荫道/奥维尔/1889年

然而,看似平静的梵高并不快乐。

他厌倦了医生每天拉著他长篇大论的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他那颗激烈燃烧的灼热的心,正在奥维尔恬淡的生活中渐渐熄灭。

旅馆/奥维尔/1889年

由于生活拮据,他没有住在Gachet医生为他推荐的酒店,而是住在每天只需支付3法郎的小旅馆。

奥维尔教堂/奥维尔/1890年

与此同时,弟弟提奥的身体和事业都陷入了绝境。长期推销梵高的画作致使画廊生意不佳,面临被解雇的危险;梅毒病晚期困扰著他;刚刚降生的孩子和没有丝毫挣钱能力的哥哥等待著他去支持。

农舍/奥维尔/1890年

梵高脆弱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即将压向他。

虽然他的画作无法卖钱,但他仍然逼著自己机械的作画,似乎这是一种弥补给弟弟带来无数麻烦的补偿。

在阴郁的天空下,画家仰面躺在小墓园旁的黄色麦田里。天空突然出现一大片黑鸟,他们充满空中,遮暗了太阳,用厚厚的夜幕将画家遮盖,顺著他的头发、他的眼睛、他的鼻子和他的嘴,把他埋没在它们拍打翅膀积聚而成的一团不透气的黑色浓云里。

他在这张画布上写下《麦田里的乌鸦》,然后背起画架和油画,回到了拉伍旅馆。

几天后,腹部中枪的梵高再次从麦田回到拉伍旅馆,在见了弟弟最后一面后,离开了人世。

100多年过去了,对于这位印象派艺术大师的死因,有著万千种传言,人们为这个昙花一现的伟大生命扼腕惋惜,似乎探寻了他的死因就能多些许慰藉。

纵观梵高生命最后的三年时光,他在阿尔勒将生命燃进画作,几乎用尽了全部的创作激情。疾病缠身的他落脚奥维尔时,已是行尸走肉。

这个即将燃烧殆尽的残缺生命承受不起多一丝的压抑,梵高将在奥维尔走向自己生命的尽头,无论采用何种方式。

也许当他第一脚踏入阿尔勒的土地,就注定了这样的结局,他的宿命已然在阿尔勒璀璨的星海中得到昭示:「我时常仰望星空,想知道为什么我们离他们那么遥不可及,也许,死亡就是通向星空的路吧。」

梵高热烈如火的生命,一定仍然燃烧在阿尔勒星光闪烁的夜空里,他曾那样绚烂的活著,活在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个同样狂热的梦里。


《自画像》

梵高未必是自杀!未必是自杀!未必是自杀!未必是自杀!

原因可以从他个人经历中找寻蛛丝马迹中来剥茧抽丝的寻找一下~,他有好多与弟弟的通信,大部分人对他的生活和创作了解,也是从这些信件中一探究竟的~

先看他的家庭,梵高出生于荷兰南部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父亲希望他能够子承父业,做传教士。梵高还有一个弟弟,就是家中唯一支持他搞艺术的提奥,一个成功的画商。

1879年,26岁的梵高丢了工作,开始了流浪的生活,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梵高开始创作。虽然梵高的精神状态并不好,但是他是一个非常有热情感知周边的人,每到一个地方都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并用画笔描绘出他眼中的世界。

梵高在割掉自己的耳朵之后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疗,此时的梵高非常窘迫,父亲对这个不务正业的儿子非常失望,自己所爱恋的女子也不愿意接受他,流浪的他身无分文,自己的精神状态也常常给唯一支持自己的弟弟造成负担。

梵高的抑郁或许是他会伤害自己的最主要原因,他是孤独的,没有朋友,没人理解他,而这个世界也与自己的想像不同,自己的创作也得不到认可,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这一点会更让他郁闷。或许只有死亡才能让他解脱。

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梵高未必是自杀。在2011年于美国出版的《梵高传》中,两位作者奈菲和史密斯对梵高的死因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在书中各种分析表明,梵高并非自杀。例如证据被迅速销毁,而没有留痕迹;子弹的倾斜角度,还有射出的距离都不可能是梵高亲自把自己杀了的;枪杀前的往来的信件内容也表明了当时梵高的精神状态比较好,并不像一个想要自杀的人。所以梵高是死了,但是未必是自杀捏~


梵高为什么自杀,大家可以从一下几部纪录片里找到答案

我们来了解一下天才艺术家梵高和他背后的绘画世界,并且探寻这位年仅37岁的画家何以成为一个让世人惊叹的「疯子」。

《梵高:画语人生》

文森特·威廉·梵高,这位用明亮鲜活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天才画家,却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自己37岁的年轻生命。他传奇不朽的一生已多次被搬上电影银幕。

《梵高:画语人生》是一部由艾伦·延托布执导的戏剧式纪录电影,将重现梵高绚烂而短暂的一生。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梵高这位天赋异禀且卓尔不群的疯狂大师,剧中的一言一语皆来自于梵高写给弟弟提奥及亲人的信件。

本片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入木三分的描摹再现,赢得了2011年在班夫世界媒体节上的最佳艺术纪录片洛基大奖

《温柔的魔鬼——梵高》

梵高是一个性格强烈扭曲的画家,但始终也没有放弃追求希望与光明。

金灿灿的麦田不止一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伴随著灰暗的色调、扭曲的线条、美丽的花朵,昭示著画布之外的作者像一个善良的魔鬼一样正在温柔地远观整个世界

在梵高最后一幅作品《麦田里的乌鸦》中,金色的麦田和蔚蓝的天空占据著大幅画面,但是乌云和乌鸦已经渐渐来临,这些意象都能看出梵高内心深处的矛盾、焦虑、挣扎和悲伤

为了保住心中的梦想和美好,他终结了魔鬼,连同他自己年轻的生命。

《梵高:天赋之笔》

纪录片《梵高:天赋之笔》通过梵高的书信,重温了他的人生旅程。

影片追溯艺术家的脚步,通过画家的题材和灵感的源泉带领我们身临荷兰的阿尔勒和瓦兹河畔,重新发掘一些在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的场所和景观

本片画质极佳,配乐绝赞,近距离展示梵高骇世之作,还原画作场景,带给你震撼之美;采用假设的梵高旁白,描述他不平凡的一生,以及世人对梵高作品的理解。

从麦田耀眼的黄色到深蓝色的天空,我们发现了一个著名的画家用心中的调色板炸裂世人眼球的奇迹

《梵·高》

《梵·高》是阿伦·雷乃于1948年拍摄的17分钟纪录短片,片中以梵高的绘画作品作为影像素材讲述了梵高的生平并评述了他的绘画艺术。

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一望无际的麦田,古朴清幽的农舍,梵高及其朋友和邻居们的形象依次出现在银幕上。

这些形象不是摄自现实的生活场景,而是取自画家的绘画作品,零碎的形象在摄影机的关照之下渐渐复活起来

本片的表现手法,正如雷乃在片头字幕上所说:

通过绘画作品展示这位伟大现代画家的生命传奇与精神历险

《梵高全传》

鲜活的向日葵,妩媚的鸢尾花,绚烂的星空,梵高的静物风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美感。

但是人物画给人的第一印象却绝对不是美,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类似扭曲的幻象,就像梵高本人那样,有一种融合了悲天悯人善良本质的自虐式残忍。

该纪录片较为详尽地讲述了梵高的一生,拜访了几乎所有现存的旧址。

从早期的信仰上帝,全身心投入传道,试图拯救他人;到经历感情挫折后极为敏感和善变,轻易地沉迷又决绝地逃离;再到生命的最后日子里饱受孤独感的折磨,最终走向天堂的入口。

我们可以说,梵高的故事,并非介于天才和疯子中间,其实他本人就是一个偏执的疯子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或许梵高在世时的内心写照会是这么一句话。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未曾苛求过别人的理解;他手中的画笔,描摹的都是外部现实世界和内心理想世界在碰撞中产生的剧烈心灵感应。

扭曲也好,癫狂也罢,我们在乎的,从来就不是一个正派体面人对麦田和星空的理解。

恰恰相反,我们想要做的,是走进一个天才疯子的内心,一窥他灵魂里的艺术才华


梵高自杀归根结底是朋友圈太小,一个弟弟,一个女人,如果换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估计他不至一个女人,或是成堆女人。他心理疾病原因是不能实现自我不能自我宣泄。想想,一个小镇能有多少号人,有钱的人更少,在他手上只卖出去一个作品。梵高孤癖的性格包含他不愿突破自我,不愿走出去看看繁华世界。当然当时信息传播很成问题,他不知道他走的哪个道,更不知油画艺术已进入哪个阶段,世上藏家也不知有这个人。他只知画,画他的内心及内心对外界反应。如果从纯艺术角度说,画家只有静心才能出好的成就,但过于封闭自我,连吃饭都成问题,那终究是种悲哀。青年女画家俞果认为,从事艺术创作的人,要用二条腿走路,一方面要精彩反应这世界,另一方面要让世界走近你的内心。出不出成就不重要,重要的我们曾经努力过。其实,她的观点对所有行业都有益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