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书法、国画……


自受用。

你饭量没别人大,饭菜也不健康可口,你吃它干什么呢?

艺术宗教,并不是每一个人眼下的迫切需求。但是,每一个门类,甚至我们以为很偏远的东西,都是特定人群精神存活的凭借,那就不一样了。

每一样艺术样式,究其极致,都是心学。只要人的情感和感觉存在,它们会一直存在,最多变幻一些样式。

书法,对中国人特别重要,因柔软不能力取,在精神凝练和养气上特别适合中国人的根器。如果历史再拉得长一些,等到这种艺术湮灭,我们可能能更清晰的预览,这种针对性,是一个限定时间段,专门契合这个种群的艺术样式。

最初倾慕古人,是需要前贤的火种,引燃我们。等我吃饱了,山珍海味也不向往,就是如此。

自成就,以人而有差别,并不是超越古人那么简单。


我初学书画,阴差阳错,是由鉴定一路入的门。

鉴定一门,你可以凭借纸张、印鉴、题跋、文本定其年代和真伪,但最终我们能坚信的,只有笔墨本身。因为笔墨的柔软敏感,因为他承载著每个人根性上的、气息上的不同,哪怕只是微小的一点差别。

所以有时候也觉得好笑,今天学前人,为何学颜超不过颜,学米够不著米,因为你亦步亦趋的学习颜模仿颜,但对颜来说,那就是他自己啊。

所以学古的意义不是打架斗狠,要分个高低输赢,它的意义在于让你领悟书法的「道」,然后借由这个道来发散自我的性情,到这个层面,就需要反躬修己,向内观瞧。当然这是后话了。

即便这么说,每个人对道的理解又有高低之别。或曰笔法或曰气息或曰觉悟等等,但高处的人,不会有低处的分别,故而我们还需向更高的觉悟上践行。

我常听人抱怨古代文艺多玄谈,也常听人说,如果不能两三句话把问题说明白的,大多是自己也不懂。其实古人玄谈也是三两句话,明白的洞若观火,只是在外人眼里玄之又玄而已。好比一人学董其昌,一面对董书敬若神明,一面又对董的书论画论弃若弊履,这种学习的方法,和外国人研究中国书画没差别。


对于学习书法,在超越王相墉的可能性极低的情况下,我学习它的意义是什么?


泻药,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个「知识论」问题,同时也牵涉艺术的「本体论」问题,但为了有趣生动,通俗易懂,我们先从郭德纲讲起~~~


年关将至,郭德纲依照习俗整起了「封箱」仪式,演出结束,把所有家伙事儿都给归置归置,拿不知道从哪个停业整顿单位门帘上揭下来的白底黑字红印戳相关单位条幅,在自个儿家门口贴了个大大的叉,啪啪屁股就过年(走穴)去了。

年关过了,郭德纲刚要揭开那大大的大叉,有个机灵鬼蹦了出来:

「郭老师,您万万揭不得!!!「

「为啥?揭不得?你说说~~~「

「您看,您去年演得可叫一个好,真典范、大楷模,您去年演的那就是传统了,您要今儿个一揭,演新的,可不就破坏传统了嘛?!您自觉能超越以前的自己嘛?!「

「您说能,那是自大、自负、不要脸,您说不能,那您还揭?好~您要不说话,就当默认了~「

「这位衣食公母,您到说说,我该怎么演?我咋就捋不过来了呢~「

「您先拿德云社去申非遗,然后申自己为德云社传承人,然后再整一套新家伙事儿,演它个一年,来年,再拿德云社2.0申非遗......您看如何?"

「还有这操作?「

「当然,您再把几个天桥申成博物馆,让相关单位收个过桥费,您看您还给国家做贡献了呢~「

「那我的新家伙事儿谁出钱置办?「

「那还得您自个儿想法儿了,做人不能天天抱怨社会。「

「谦哥儿,就那玩意儿抢你媳妇、抢我俩饭碗,给我削他!「


传统是一尘不变的嘛?如果郭德纲封箱以后不能再把传统艺术的箱子打开,那就意味著这个传统已经死了,学习这个传统没有任何意义,然而只要传统还活著,能以各种形式传承、演化下去,它就自有用武之地。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把传统整死,这个念头要不得。

起码,先学汉服圈,打一架再说。

抖完机灵了,正经的话就不说了。

悟是最重要的,传统艺术嘛~


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吧。因为我经常会觉得自己学唱以后,听以前听过很多次的同一段录音,也会感觉能够听到很多不同的东西。

是信息量的差距咯。

而且岔曲是与时俱进的艺术,可以创新,可以改腔,有时候会觉得很好玩啊。在了解它的运行规律基础上。

不仅是不可能超过前人,我觉得曲艺肯定是要失传的,一门舞台艺术,如果它的存在变成了录音录像形态,没有在世演员去演唱了,就是失传了。我首先不能让它断在我手上,我能做的,仅仅是我活著一天,就唱一天,仅此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会被点赞,我走的道路,别人不一定也会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