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老豬走進了電影院觀看了剛剛上映的電影《至愛梵高·星空之謎》,在這個電影中,詳細的探尋了梵高的精神世界和他留給後人的死亡之謎,更神奇的是這個電影是一部由梵高的原作做為底板,靠幾十位的手繪師用大量的手繪圖還原出了整個電影梗概,配以各種鏡頭的切換,將梵高的生平娓娓道來。

對於梵高,有必要的在介紹下這個生前毫無名氣,死後的畫作卻成為天價的畫家,梵高全名為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荷蘭人,其父是本地有名的牧師,他是家庭中的老大,他後面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而他的弟弟成為他人生後半程的知己和金主。梵高這個人在家庭中沒有被關注和關愛,相反他的人生並不順遂,工作不順,感情不順,乃至最後的宗教牧師考試也名落孫山,他最後只能失望的成為一個流浪畫家,而從此大部分的生活開銷都是由他的弟弟資助的。而且最重要的是這樣壓抑的家庭,壓抑的環境,壓抑的人生,使得梵高有點精分了,為此他還入院治療過,而且還有抑鬱症。

最為高潮的事件,莫過於梵高的割耳門,那是在1888年,梵高請來另外一個畫家高更共同生活,開始時候頗為和諧,但如同一些夫妻一樣,時間久了相互看不上開始撕逼,從小吵到大吵,在某一場激烈的吵架之後,高更摔門而去,這個時候憤怒的梵高竟然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拿起刀把自己的右耳割下,事後據說將耳朵送給了一名妓女,這幅畫像就是梵高割掉耳朵後的自畫像。這個時候的梵高已經心理不正常了。此事距離梵高自殺還有2年時間。

咱們將時間指針殘酷的撥到兩年後的1890年7月27日,這一天,梵高從他下榻的旅店老闆那裡拿了一把手槍,並帶上他的畫架,他來到了經常作畫的麥田邊,仰望蒼穹想起不得志的一幕幕,他猶豫的舉起了槍,朝著自己的腹部開了一槍,但是子彈並沒有直擊要害,他昏過去後又醒了過來,於是捂著肚子又回到了旅店的房間,被店主發現他滿是鮮血,於是趕緊叫來了醫生救治梵高,但是梵高還是在兩天後永遠的閉上了眼睛。自殺的原因為,由於生活不順遂抑鬱症發作導致的輕生。

而在這部電影中,詭異之處是展現了一個細節情景,影片中通過第三者調查梵高之死具體細節的時候得出了幾個結論,第一個通過醫生的口說梵高的槍傷不像是近距離開槍導致,而像是遠距離開槍打中的,第二通過子彈痕跡說明這個傷口的位置詭異,不太可能是自己能辦到的,第三缺乏物證,自殺用的槍支最後沒有找到,而且對於梵高受傷的地方也有不同地點的描述,有說在麥田的,有說在糧倉的,第四,沒有找到任何的目擊人證實此事。

所以電影還是給我們留了一個開放的結局,梵高之死的具體細節仍然埋沒在了茫茫史海之中,也許只有梵高自己最清楚那天發生了什麼。


梵高為什麼自殺?或許我們應該探討梵高為什麼沒堅持到畫作大賣時就非正常死亡了,畢竟按照犯罪心理學分析梵高的死更像一場意外的死亡。

一、被排擠的天才

從遺傳來看梵高極有可能是天才,但天才反而因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行為被認為是智障或瘋子,當天才難以與別人產生共鳴時就會顯得比較孤立(實際上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樂此不疲)。可是作為牧師家庭的長子這樣的性格難免會是不受歡迎的,所以一生都在經歷寄宿學校、解僱、精神病院、拒絕、感情無疾而終等。

二、自媒體人

作為被社會排擠的天才,梵高並沒有放棄他的追求,雖然追求的路線大多是一波三折的,但這絲毫不會耽誤他一手打造自己的IP,如果放在現在梵高肯定是知名的自媒體人。

1. 商業頭腦:梵高的敏銳洞察力讓其在擔任知名畫廊的畫商時便發現了印象派的價值,並親自培養自己的弟弟成為印象派的畫商;

2. 理智創作:梵高的作品在今天看來或許還是有些不符合常規,看起來真的像是一個精神病人的作品,但如果仔細研究他不同時期的創作手法就會發現,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理性的創作,是深入思考、數據分析的結果。

當他認定印象派的價值後,結合多位藝術家的特點獨創了後印象派風格,鮮明的色彩+線條+固定的簽名=極高辨識度的作品;

3. 製造新聞:緋聞女友、割耳朵事件、精神病院創作、開槍「自殺」,每一次的新聞都會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這為日後成名做了充分鋪墊。

三、意外的死亡

1. 自殺疑點:舉辦畫展,畫作已經賣出一幅,開始有人發表文章點評梵高的畫作,一切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這樣的情況出現自殺的機率並不大(而且精神病是不會去自殺的);

2. 開槍「自殺」:自殺射擊位置位於腹部,不過梵高中彈後並沒有立即死去是在隔天后才離世的,一個真正想自殺的人會直接飲彈自盡,腹部中彈大腦還會有時間思考、理解疼痛的定義,感覺死亡的氣息,這說明梵高並不想真的自殺,或許他只是希望製造另一個熱點新聞、也或許希望通過嘗試探尋死亡邊緣的感覺進行下一步的獨特創作。

綜上所述,不排除梵高的「自殺」屬於不小心的意外死亡,令人惋惜的天才。

配圖來自網路,一個畫畫的非專業的專業HR聊的不只是藝術。

先說結論:梵高自殺的論斷站不住腳。電影《至愛梵高》的故事腳本是梵高研究最新、最權威的著作中的一部分。可以說,《至愛梵高》以電影藝術的形式展示了《梵高傳》中《關於文森特致命傷的說明》一文。因此,如果你先看過了電影,再看到下面的文字時,請不要驚訝於二者的雷同。

在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裏·懷特·史密斯的鉅著《梵高傳》中,給出了他們關於梵高之死的推論:梵高並非死於自殺,而是被一個法國少年槍殺的(儘管可能是個意外)。

奈菲和史密斯的《梵高傳》不像歐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歐文·斯通在他的作品裡加入了太多個人色彩,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下,梵高之死以一種臆想的方式流傳了近一個世紀。歐文·斯通筆下的梵高之死:

「他把臉伸向太陽。把左輪手槍抵住身側。扳動槍機。他倒下,把臉埋在肥沃的、辣蓬蓬的麥田鬆土裏——生生不息的土地——回到他母親的子宮裡。」

《梵高傳》的作者「對梵高死因的重新描述和推理達到了最精明的法醫、最高明的偵探所能達到的程度。」我挑幾點簡單寫一下。

第一,梵高的槍傷。1. 梵高的槍傷是在腹部而非頭部,這不符合一個自殺者的做派。2.子彈是以一種不一般的傾斜角度射出的——自殺時子彈通常是直射進身體裏。3. 子彈的顯然是從距離梵高較遠的地方闍出的,遠到他根本不可能扣動扳機。

第二,負傷後的活動軌跡。如果梵高在麥田中槍,負傷的他無法完成走到拉烏酒店的距離。

第三,梵高受傷後,警察立即著手調查。沒有發現手槍。梵高出門時背的畫架、畫板也都消失不見了。說明當時必然有其他人在場並且處理掉了他的畫具。

第四,如果是梵高想要自殺,那麼他不會在第一槍沒達成目的時,選擇忍痛而尷尬地回到拉烏酒店——繼續再向自己開一槍以徹底了結生命纔是正事。

第五,梵高在受傷之前完全沒有表現出任!何!要自殺的跡象:他剛訂購了一批新的顏料,我們知道他的經濟並不寬裕,一個求死之人是不會再將錢花在買顏料的事上。梵高的住處沒有留下遺書或任何「道別」的痕跡。而且他那段時間精神狀況非常正常。

第六,梵高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多次用極其激烈的言辭來反對自殺行為,認為那是「可怕的」「邪惡的」「是懦夫的行為和不誠實的人的行為」。他說,「我真的不認為我是一個有自殺傾向的人。」即便梵高想自殺,他也絕不會選擇用槍這個他不熟悉的工具。梵高很懂毒藥;溺亡是梵高眼中最富有藝術性的方式,這也是唯一他曾威脅過要使用的方法(只在生氣的時候提過一次)。

梵高意外受到槍擊後,面對警察「你是不是想要自殺?」的問題,答道:「是的,我認為是這樣的。」並強調「不要指控任何人,是我自己想要自殺的。」

為什麼?

我們相信答案是因為文森特渴望死亡。……正如文森特自己曾寫過的(並且在下面加了醒目的下劃線):「我不會特意尋死,不過一旦死亡降臨,我也不會逃避。」

事實上,不論是意外、疏忽還是惡意所為,雷內(作者推論出的兇手)可能帶給了文森特一種他期待已久卻不願或不能自己實施的解脫,因為文森特終其一生都將自殺貶作「道德上的懦夫行為」和「不誠實的人的行為」。


最後,向所有人推薦這部《梵高傳》(Van Gogh:The Life)


作者:開屏映畫(微信號:ikaiping)

昨天剛剛引進內地公映的《摯愛梵高·星空之謎》,揭開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文森特·梵高並非自殺而亡。(為免劇透,這裡就不透露電影中他到底是怎麼死的了,有興趣瞭解的可以去貢獻票房。)

《摯愛梵高》是一部非常奇特的電影。這部電影是史上第一部全手繪油畫動畫長片,運用的是如有神助的梵高的筆觸。波蘭畫家、導演Dorota Kobiela發起眾籌而成的項目,由曾經獲得奧斯卡獎的波蘭製作團隊Breakthru Films打造。整個項目有100多位油畫家通力合作,據悉整個創作過程基於PAWS系統,包括藉助定格動畫製作軟體來輔助手繪。

觀眾從電影一開場的星空畫面開始,就進入了一個活起來的梵高的世界,小酒館、小遊船、麥田、烏鴉、星空、玫瑰、向日葵……每一個曾經在梵高的畫作中出現的景物都活了過來,每一個跟梵高短暫相遇過的人物也復活過來,向你講述他們見過的梵高……銀幕在燃燒,作為梵高的死忠粉,你除了淚如雨下,似乎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控制自己。

影片用一封無法投遞的信件串聯起梵高在去世前最後六週裏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之間的祕密,帶觀眾穿越回十九世紀末的歐洲,並陪伴梵高走完他最後的人生。(豆瓣簡介)

這封無法遞出的信,正如後世一切因熱愛梵高畫作而時時感到歉疚的人們,被時空阻隔而無法送達的愛意。上帝創造了文森特·梵高,大概就是要讓人明白,天才和凡人之間永遠無法彌合的距離。當他在世時,人們當他是可憐的瘋子,當他離世後,人們追悔莫及。《摯愛梵高》中發現了一個更令人痛心的祕密:當我們在為無從報答他留下的美而歉疚時,文森特卻曾為自己活著連累他人而感到歉疚……

片中那個追尋梵高遺蹤的青年阿曼德,其實也是每一個參與電影創作的熱愛梵高的人。影片最後,阿曼德代每一個愛他的人走了那些無所事事的小混混一頓,那些小混混,其實也就是當時每一個看不見梵高之美的可憐的瞎子。


《至愛梵高》影片探討了梵高的精神世界以及死亡原因。

電影裏,加歇醫生的女兒瑪格利特說:

「想知道梵高的死,知道他是怎麼活的嗎?」

繪聊用梵高寫給弟弟的信件,做成了梵高的朋友圈,

看看這些年梵高都經歷了什麼,自然就有了答案


因為他看到了世界末日,就是星夜這幅畫的樣子,這幅畫作於1889年,梵高死前一年,那時梵高正苦於癲癇發作和抑鬱症的折磨,在半生半死之間,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梵高望著窗外,彷彿看穿了一切,他信手畫下了這幅星夜,它彷彿一個可以揭示世界真相的密碼,等待著後世的破解,那麼這幅畫到底蘊藏著什麼祕密呢?

有證據顯示,梵高其實看到了時間的流動,你別覺得這是胡扯,看看下面這張星空延時圖就明白了。

梵高 星月夜

延時攝影星空

延時攝影星空

這簡直就是穿越的延時攝影師啊!大師就是大師,連時間都能看能看得穿,或者說穿越回從前的現代人,看起來真的就是瘋子。

還有人說,梵高的星月夜是末世景象,沒錯你沒聽錯,就是世!界!末!日!想想這個世界會以這麼美的樣子結束也是蠻欣慰的。

劉慈欣在三體裏說:星月夜是太陽系被二維化的圖像,程心腦海中那幅畫的記憶,與眼前的二維太陽系兒乎完美地重疊在一起。太空中充滿了巨大的星體,這星體所佔的面積甚至大於它們之間空間的面積,但星體的巨大並沒有給它們帶來實在感,它們像是時空的旋渦。宇宙中,空間的每一處微小的部分都在驚懼和瘋狂中流動著、翻滾著、顫抖著,像燃燒的火焰.卻只散發出酷寒。

給你一塊二向箔,就可以二向化三體

太陽和行星,所有的實體和存在,只是這時空亂流產生的幻象。1889年的梵高精神第二次崩潰的梵高難道真的用分裂和譫妄的意識,跨越五個多世紀的時空,看到了現在?!或者反過來,他早就看到了未來,這最後審判日的景象纔是他精神崩潰和自殺的真正原因?!(當然福爾摩李斯是不同意梵高自殺的觀點的,有證據顯示是他殺!先按住不表,後續文章我們再破案!)

我其實是個科學家

還有更神的,梵高才是世界上最牛的物理學家,他參透了世界上最深奧複雜的概念——紊流,他明白了移動、水流、光影的奧祕。

2004年哈勃望遠鏡觀測到了恆星周圍有漩渦狀的星雲和氣體,緊接著英國、墨西哥科學家研究了一下星月夜,他們將這幅畫的數字版本作為原始材料,利用每個像素中的紅藍綠三種原色的組成比例,並以兩個像素之間的距離作為變數來進行分析,於是發現了《星空》中的色彩分佈情況與柯爾莫哥洛夫的紊流理論所預測的模式幾乎是完全符合!這真是神一樣的存在!

有興趣的畫,可以關注我,福爾摩李斯帶你一起探案,更詳細的解讀可以參考頭條文章《星夜》穿越了時空,預見了世界末日,為什麼梵高卻說一無是處?

https://www.toutiao.com/i6498633349307826701/

歡迎一起探討。


關於畫家梵高為什麼會自殺,一直以來眾說紛紜。

作為梵高的超級迷妹,非常樂意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我想從梵高在生命中最後幾年的經歷談起,在梵高的畫中,找尋梵高為什麼自殺,或者說,梵高到底是怎麼死的真相。

你會發現,梵高的死因,已經在他最後幾年的畫中展露無餘。

相信讀到最後,你一定也會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阿爾勒——瑰麗而殘忍的靈感之源

1888年2月,在巴黎與弟弟提奧同住的梵高,決定離開喧囂聒噪的大都市,去南法尋找純凈的創作靈感。

這意味著,他離開了優渥的生活,離開了友誼和愛,更意味著他踏上了一條浸透生命的創作之路。

陽光下的麥田與收割者/阿爾勒/1888年

普羅旺斯省的太陽如同旋轉著的檸檬黃的液態火球,從藍的耀眼的天空中略過,發出令人炫目的光。

梵高迅速愛上了這裡酷熱而純凈透明的空氣,迫不及待想要將這些大自然絢爛的顏色塗抹在自己的畫布上。

阿爾勒村邊小路/1888年

在阿爾勒的每一天,梵高都如饑似渴的在充滿陽光的野外度過,強烈的光線炙烤他的雙眼,曬傷他的額發。

在炙人的熱浪中,梵高的創作激情達到高潮,他廢寢忘食的繪畫,全然不顧大自然對他身體的摧殘。

他如同嗷嗷待哺的嬰兒,貪婪吮吸著阿爾勒空氣中瀰漫的色彩給他帶來的養分,並因此興奮不已。

Langlois橋和洗衣服的女人/阿爾勒/1888

阿爾勒的朋友|老郵遞員羅林

大部分阿爾勒人對這個外地人敬而遠之,他總是投身當地人避之不及的烈日之下,直到夜晚才歸來。人們給這個怪人取名「伏熱」,只有郵遞員老洛林親切的稱他為「畫家先生」。

郵遞員Jose Roulin肖像畫/阿爾勒/1888年

老洛林也許是唯一一個常與梵高說話的「熟人」,也是梵高第一個阿爾勒的模特。在梵高眼中,老洛林有一雙溫柔好奇的眼睛和彎曲如波的鬍子。畫家被這位老人溫柔而憂鬱的氣質深深吸引。

拮据的梵高自然不會放棄這個免費的模特,他不厭其煩的畫著這位對他有著些許崇拜的異鄉友人。

老郵遞員邀請梵高去家中做客,於是郵遞員一家人都成了梵高的模特,這其中也包括洛林的老婆:Alix Pellicot Roulin,

編繩子的女人/阿爾勒/1888

電影《至愛梵高星空之謎》的男主角,郵遞員的兒子Armand Roulin,

Armand Roulin肖像畫/阿爾勒/1888年

以及老洛林的孫子Camille Roulin,

Camille Roulin肖像畫/阿爾勒/1888年

和孫女Marcelle Roulin。

嬰兒Marcelle Roulin/阿爾勒/1888年

梵高一生最鍾愛的家|黃房子

在老洛林的幫助下,梵高搬出了暫住的小旅館,租下了拉馬丁廣場旁的黃色房子。以更便宜的價格獨居一個二層樓,讓梵高有了自己的畫室。不但再也不用忍受旅館老闆的刁難,更能自己動手製作也許難以下嚥但更便宜的食物。

黃房子/阿爾勒/1888年

在黃房子的旁邊,就是經常出現在梵高筆下的Terrace咖啡館。

夜晚的Terrace咖啡館/阿爾勒/1888年

在拉馬丁廣場厚重的鈷藍色夜空中點綴著千萬顆明亮的普羅旺斯星星。夜空下的這家通宵經營的咖啡館,總是燈火通明,吸引著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夜晚的咖啡館/阿爾勒/1888

這裡也是梵高在夜晚最常來的地方。

他將咖啡館內部畫成血紅色和暗黃色,用紅色和綠色表達人可怕的慾望。在那些流浪漢的小小身軀上,用鮮明的色彩造成一種不可調和的色彩。

梵高的阿爾勒模特們

除了洛林一家,梵高在阿爾勒的模特漸漸多了起來。如果說梵高的風景畫來源於普羅旺斯美麗的田園,那麼他鼎盛時期的肖像畫,幾乎完全來自阿爾勒小鎮。

Ginoux夫人/阿爾勒/1888

Ginoux夫人,是Terrace咖啡館的老闆娘,在她眼中,梵高是一個奇怪的異鄉人。老闆娘穿著阿爾勒婦女的服裝坐著讓他畫了一幅畫,他只用了一個鐘頭就把人物迅速畫在畫布上。

朱阿夫兵肖像/阿爾勒/1888年

在距離咖啡館不遠的柯萊特巷,是阿爾勒的妓院,這裡最常來的客人是駐紮在南法的朱阿夫兵。這些士兵是法國佔領阿爾及利亞戰爭中招募的阿拉伯士兵。

朱阿夫兵肖像/阿爾勒/1888年

在法國制服裏,裝著這些充滿異域色彩的軀體,他們鬍子捲曲,歪帶著帽子。在梵高眼中,他跟這些外國傭兵一樣,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側臥的裸女/阿爾勒/1888年

在柯萊特巷的妓院裏,渴望著女性肉體溫存的梵高遇到了拉舍爾——一個被他稱作「鴿子」的年輕妓女。

這個調皮而豐滿的姑娘帶給了孤獨的梵高些許溫存,她總是抱怨梵高,為什麼不常來看她,在聽說梵高沒有錢付嫖資時,總是戲謔的對梵高說:「你可以割下你可愛的耳朵送給我啊!」

黃房子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客人|高更

梵高的臥室/阿爾勒/1889年

黃房子讓梵高的生活又充滿了希望。他夢想著在這套公寓裏建立「南方畫室」,而第一重要的事就是儘快邀請同樣生活窘迫、身體欠佳的老友高更,來擔任這個畫室的「指導者」。

整個冬天,為了迎接高更的到來,梵高几乎將弟弟提奧寄來的全部生活費都用在了粉刷房子、添置傢具上。

沒有錢僱傭模特的梵高又開始頻繁的自畫像。

他將佈置後的房屋畫成畫寄給提奧,希望通過這幅畫讓弟弟看到他的房間多麼寧靜,好讓他說服高更快些過來。

高更的椅子/阿爾勒/1888年

冬去春來,在梵高的弟弟用一小筆繼承遺產搞定了高更昂貴的路費後,這位梵高一生中最看重的畫家朋友從遙遠的大溪地遠渡重洋來到阿爾勒梵高的黃房子。

梵高為這位自己翹首以盼的朋友準備了幾件像樣的傢具,其中包括這把專門為高更準備的椅子。

梵高的椅子/阿爾勒/1888年

比起自己這個在法國鄉村再普通不過的木藤椅,已經是極其奢華了。

寂寞而拮据的畫家以為自己離夢想中的繪畫夢更近了一步,而事實上,兩位極具藝術個性的印象派畫家沒有一天不在激烈的爭鬥和互相中傷。

每當梵高對高更高談闊論自己積鬱在心中的繪畫理念,高更總是回應以冷冷的嘲諷,梵高則抑制不住的失望和狂怒。然而只要高更揚言要離開阿爾勒,梵高瞬間就又變成一隻溫順的綿羊,反覆央求挽留,直到得逞為止。

一天,梵高在高更的要求下帶他到附近的妓院,那天晚上,兩人不歡而散,高更再也沒有回到黃色房子。惱羞成怒的梵高腦中回蕩著妓女拉舍爾的戲言:「你什麼時候把你可愛的耳朵送給我啊?」,他拿起剃刀擱下了自己的耳朵,將它包裹好,作為禮物送給了拉舍爾。

耳朵綁著繃帶的自畫像/阿爾勒/1889年

第二天,人們將黃房子中血流成河的梵高送進醫院,高更與梵高的友誼,就這樣徹底結束了。

聖雷米——精神失常的歲月

聖保羅醫院的短暫休憩

阿爾勒的鄉村醫生Felix Rey為梵高治好了耳朵,卻再也治不好梵高的心病。以一幅醫生的肖像畫作為報答,恢復健康的梵高回到阿爾勒。他割掉耳朵以及一系列古怪危險的行為讓整個阿爾勒對他充滿了抵觸情緒,人們嘲弄他,孩子們欺辱他,甚至全村90多人集體簽名請願讓這位畫家徹底從阿爾勒消失。

Felix Rey醫生的肖像/阿爾勒/1888

梵高的黃色房子被房東轉租,無家可歸的畫家的孤獨讓他到達了精神崩潰的邊緣。Rey醫生於是將他介紹到距離阿爾勒20多公里的聖雷米,聖保羅醫院——一家由修道院改成的精神病人療養院。

聖保羅醫院窗外的風景/聖雷米/1889年

畫家的生活在那裡徹底恢復了平靜,似乎離開了阿爾勒的熱烈色彩,就能治好梵高的瘋病。

聖雷米的郊區小路/聖雷米/1889年

也許要獲得這種他的阿爾勒畫中佔支配地位的強烈黃色調,他必須持續處於興奮的競技狀態,必須有一陣陣的衝動和強烈感受,他的精神必須要受到激烈的刺激。

只要他允許自己進入這種狀態,他就又可以像以前那樣畫的光輝奪目。

然而,這條路也將把他帶向毀滅。

播種者/阿爾勒/1888年

1889年5月,幾近痊癒的梵高離開了聖雷米,在弟弟提奧的介紹下來到奧維爾,投奔醫生以及繪畫愛好者Paul Gachet。

奧維爾——麥田裡的訣別

天才畫家最後的日子

Gachet醫生肖像/奧維爾/1889

Gachet醫生對梵高的到來欣喜若狂,他早就將為梵高治病那檔子事兒拋在了腦後。與其說Gachet是個醫生,更不如說他是一個印象派狂熱分子。

向日葵/阿爾勒/1888

當他第一次在提奧那裡看到梵高的作品,他就堅信這是一個即將成名的天才畫家,甚至可以說他是自己認識的大半個印象派圈中的翹楚人物。

不得不說,Gachet醫生的獨到眼光比他的醫術要高明的多。

彈琴的瑪格麗特加歇/奧維爾/1889年

梵高成了Gachet醫生家的坐上賓。Gachet的獨生女瑪格麗特與梵高成了好友。

Gachet家的花園/奧維爾/1889年

春天,Gachet家的花園中,百花齊放,藍紫色的鳶尾花,無數次出現在梵高永恆的畫作中。

花園裡的鳶尾花/奧維爾/1889年

夏天,瑪格麗特和梵高在奧維爾附近的Oise湖中泛舟,徜徉在一片濃濃的綠意裏。

Oise湖畔/奧維爾/1889年

奧維爾周圍濃密的橄欖樹叢和糾結纏繞的常青藤,取代了阿爾勒的似火驕陽,佔據了畫家的畫布。

纏繞著常青藤的樹榦/奧維爾/1889年

橄欖樹/奧維爾/1889年

他冷眼旁觀小鎮上發生的一切,用冷靜的畫筆和情緒記錄他們。

喝酒的人/奧維爾/1889年

秋天,奧維爾的天空變成深沉的藍色,整個小鎮從上到下,開始染上一片頹敗的黃色。

秋日林蔭道/奧維爾/1889年

然而,看似平靜的梵高並不快樂。

他厭倦了醫生每天拉著他長篇大論的發表自己對作品的看法,他那顆激烈燃燒的灼熱的心,正在奧維爾恬淡的生活中漸漸熄滅。

旅館/奧維爾/1889年

由於生活拮据,他沒有住在Gachet醫生為他推薦的酒店,而是住在每天只需支付3法郎的小旅館。

奧維爾教堂/奧維爾/1890年

與此同時,弟弟提奧的身體和事業都陷入了絕境。長期推銷梵高的畫作致使畫廊生意不佳,面臨被解僱的危險;梅毒病晚期困擾著他;剛剛降生的孩子和沒有絲毫掙錢能力的哥哥等待著他去支持。

農舍/奧維爾/1890年

梵高脆弱精神的最後一根稻草即將壓向他。

雖然他的畫作無法賣錢,但他仍然逼著自己機械的作畫,似乎這是一種彌補給弟弟帶來無數麻煩的補償。

在陰鬱的天空下,畫家仰面躺在小墓園旁的黃色麥田裡。天空突然出現一大片黑鳥,他們充滿空中,遮暗了太陽,用厚厚的夜幕將畫家遮蓋,順著他的頭髮、他的眼睛、他的鼻子和他的嘴,把他埋沒在它們拍打翅膀積聚而成的一團不透氣的黑色濃雲裏。

他在這張畫布上寫下《麥田裡的烏鴉》,然後背起畫架和油畫,回到了拉伍旅館。

幾天後,腹部中槍的梵高再次從麥田回到拉伍旅館,在見了弟弟最後一面後,離開了人世。

100多年過去了,對於這位印象派藝術大師的死因,有著萬千種傳言,人們為這個曇花一現的偉大生命扼腕惋惜,似乎探尋了他的死因就能多些許慰藉。

縱觀梵高生命最後的三年時光,他在阿爾勒將生命燃進畫作,幾乎用盡了全部的創作激情。疾病纏身的他落腳奧維爾時,已是行屍走肉。

這個即將燃燒殆盡的殘缺生命承受不起多一絲的壓抑,梵高將在奧維爾走向自己生命的盡頭,無論採用何種方式。

也許當他第一腳踏入阿爾勒的土地,就註定了這樣的結局,他的宿命已然在阿爾勒璀璨的星海中得到昭示:「我時常仰望星空,想知道為什麼我們離他們那麼遙不可及,也許,死亡就是通向星空的路吧。」

梵高熱烈如火的生命,一定仍然燃燒在阿爾勒星光閃爍的夜空裏,他曾那樣絢爛的活著,活在每個人內心深處那個同樣狂熱的夢裡。


《自畫像》

梵高未必是自殺!未必是自殺!未必是自殺!未必是自殺!

原因可以從他個人經歷中找尋蛛絲馬跡中來剝繭抽絲的尋找一下~,他有好多與弟弟的通信,大部分人對他的生活和創作了解,也是從這些信件中一探究竟的~

先看他的家庭,梵高出生於荷蘭南部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父親希望他能夠子承父業,做傳教士。梵高還有一個弟弟,就是家中唯一支持他搞藝術的提奧,一個成功的畫商。

1879年,26歲的梵高丟了工作,開始了流浪的生活,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梵高開始創作。雖然梵高的精神狀態並不好,但是他是一個非常有熱情感知周邊的人,每到一個地方都觀察當地的風土人情,並用畫筆描繪出他眼中的世界。

梵高在割掉自己的耳朵之後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療,此時的梵高非常窘迫,父親對這個不務正業的兒子非常失望,自己所愛戀的女子也不願意接受他,流浪的他身無分文,自己的精神狀態也常常給唯一支持自己的弟弟造成負擔。

梵高的抑鬱或許是他會傷害自己的最主要原因,他是孤獨的,沒有朋友,沒人理解他,而這個世界也與自己的想像不同,自己的創作也得不到認可,對於一個藝術家而言,這一點會更讓他鬱悶。或許只有死亡才能讓他解脫。

不過,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梵高未必是自殺。在2011年於美國出版的《梵高傳》中,兩位作者奈菲和史密斯對梵高的死因進行過深入細緻的研究,在書中各種分析表明,梵高並非自殺。例如證據被迅速銷毀,而沒有留痕跡;子彈的傾斜角度,還有射出的距離都不可能是梵高親自把自己殺了的;槍殺前的往來的信件內容也表明了當時梵高的精神狀態比較好,並不像一個想要自殺的人。所以梵高是死了,但是未必是自殺捏~


梵高為什麼自殺,大家可以從一下幾部紀錄片裏找到答案

我們來瞭解一下天才藝術家梵高和他背後的繪畫世界,並且探尋這位年僅37歲的畫家何以成為一個讓世人驚嘆的「瘋子」。

《梵高:畫語人生》

文森特·威廉·梵高,這位用明亮鮮活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天才畫家,卻在美麗的法國瓦茲河畔結束了自己37歲的年輕生命。他傳奇不朽的一生已多次被搬上電影銀幕。

《梵高:畫語人生》是一部由艾倫·延託布執導的戲劇式紀錄電影,將重現梵高絢爛而短暫的一生。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演梵高這位天賦異稟且卓爾不羣的瘋狂大師,劇中的一言一語皆來自於梵高寫給弟弟提奧及親人的信件。

本片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入木三分的描摹再現,贏得了2011年在班夫世界媒體節上的最佳藝術紀錄片洛基大獎

《溫柔的魔鬼——梵高》

梵高是一個性格強烈扭曲的畫家,但始終也沒有放棄追求希望與光明。

金燦燦的麥田不止一次出現在他的作品中,伴隨著灰暗的色調、扭曲的線條、美麗的花朵,昭示著畫布之外的作者像一個善良的魔鬼一樣正在溫柔地遠觀整個世界

在梵高最後一幅作品《麥田裡的烏鴉》中,金色的麥田和蔚藍的天空佔據著大幅畫面,但是烏雲和烏鴉已經漸漸來臨,這些意象都能看出梵高內心深處的矛盾、焦慮、掙扎和悲傷

為了保住心中的夢想和美好,他終結了魔鬼,連同他自己年輕的生命。

《梵高:天賦之筆》

紀錄片《梵高:天賦之筆》通過梵高的書信,重溫了他的人生旅程。

影片追溯藝術家的腳步,通過畫家的題材和靈感的源泉帶領我們身臨荷蘭的阿爾勒和瓦茲河畔,重新發掘一些在藝術史上最重要的作品的場所和景觀

本片畫質極佳,配樂絕贊,近距離展示梵高駭世之作,還原畫作場景,帶給你震撼之美;採用假設的梵高旁白,描述他不平凡的一生,以及世人對梵高作品的理解。

從麥田耀眼的黃色到深藍色的天空,我們發現了一個著名的畫家用心中的調色板炸裂世人眼球的奇蹟

《梵·高》

《梵·高》是阿倫·雷乃於1948年拍攝的17分鐘紀錄短片,片中以梵高的繪畫作品作為影像素材講述了梵高的生平並評述了他的繪畫藝術。

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一望無際的麥田,古樸清幽的農舍,梵高及其朋友和鄰居們的形象依次出現在銀幕上。

這些形象不是攝自現實的生活場景,而是取自畫家的繪畫作品,零碎的形象在攝影機的關照之下漸漸復活起來

本片的表現手法,正如雷乃在片頭字幕上所說:

通過繪畫作品展示這位偉大現代畫家的生命傳奇與精神歷險

《梵高全傳》

鮮活的向日葵,嫵媚的鳶尾花,絢爛的星空,梵高的靜物風景給人以積極向上的美感。

但是人物畫給人的第一印象卻絕對不是美,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類似扭曲的幻象,就像梵高本人那樣,有一種融合了悲天憫人善良本質的自虐式殘忍。

該紀錄片較為詳盡地講述了梵高的一生,拜訪了幾乎所有現存的舊址。

從早期的信仰上帝,全身心投入傳道,試圖拯救他人;到經歷感情挫折後極為敏感和善變,輕易地沉迷又決絕地逃離;再到生命的最後日子裡飽受孤獨感的折磨,最終走向天堂的入口。

我們可以說,梵高的故事,並非介於天才和瘋子中間,其實他本人就是一個偏執的瘋子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或許梵高在世時的內心寫照會是這麼一句話。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未曾苛求過別人的理解;他手中的畫筆,描摹的都是外部現實世界和內心理想世界在碰撞中產生的劇烈心靈感應。

扭曲也好,癲狂也罷,我們在乎的,從來就不是一個正派體麪人對麥田和星空的理解。

恰恰相反,我們想要做的,是走進一個天才瘋子的內心,一窺他靈魂裏的藝術才華


梵高自殺歸根結底是朋友圈太小,一個弟弟,一個女人,如果換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估計他不至一個女人,或是成堆女人。他心理疾病原因是不能實現自我不能自我宣洩。想想,一個小鎮能有多少號人,有錢的人更少,在他手上只賣出去一個作品。梵高孤癖的性格包含他不願突破自我,不願走出去看看繁華世界。當然當時信息傳播很成問題,他不知道他走的哪個道,更不知油畫藝術已進入哪個階段,世上藏家也不知有這個人。他只知畫,畫他的內心及內心對外界反應。如果從純藝術角度說,畫家只有靜心才能出好的成就,但過於封閉自我,連喫飯都成問題,那終究是種悲哀。青年女畫家俞果認為,從事藝術創作的人,要用二條腿走路,一方面要精彩反應這世界,另一方面要讓世界走近你的內心。出不出成就不重要,重要的我們曾經努力過。其實,她的觀點對所有行業都有益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