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二世、乔治六世等英国国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其实这个问题可以有一个特别简单的答案,就是这些称号都是他们的名字,而后面的二世、三世、五世、八世等等只是这个名字在这个王族的国王/女王里出现的次数而已。
关于西方国王与女王的命名

西方的各国国王和女王的名字看似复杂,比如叶卡捷琳娜一世、利奥波德二世、维多利亚一世、本笃十六世等等,但实际上却非常的简单,因为这些称号就是这些人在当上国王或者女王之前的名字,而后面的几世说明的是他们是第几个在这个王族当上国王或者女王,同时也叫这个名字的人。

伊丽莎白二世

所以这些称号和中国古代皇帝的各类称号,比如庙号、年号和谥号等等具有一定主观评价意义的称号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们的含义非常单纯,而且除了起到识别作用之外,其实并没有任何特殊的作用了,最多可以再加上一点,就是如果后面的那个「世」前面的数字特别大,那么就可以说明这个王朝持续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所以之前出现过很多重名的君主。

比如前面提到了本笃十六世,就是梵帝冈的教皇,而梵帝冈名义上从罗马帝国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之后就没有中断过,所以这个国家的君主称号中会有一些数字特别大的,除了这个本笃十六世,在1960年代还曾有个教皇被称为若望二十三世,这也就意味著在他之前,曾经有二十二位教皇叫若望(约翰)。

在英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亨利八世

同样道理,英国的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亨利八世、爱德华八世和乔治六世等数字比较大的帝王称号,其实这也反映了英国王室的传承时间,可以说是从公元1066年诺曼征服开始就一直传承到现在,虽然其间也曾有过几次改朝换代,比如最近几百年就曾经有过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和温莎王朝等,但因为各个王族之间都有一定的传承关系,所以其君主的名字也都是一直按照同一个排序排下来的。说到这里,再说一下英国这些王朝的名字,其实也特别简单,就是这些王族的姓氏,姓什么就是什么王朝。

国王/女王称号与普通西方人姓名之间的关系

而其实欧洲国家这些王族的称号完全是来自普通人的姓名习惯,因为在西方没有姓名避讳这一说,而且跟亚洲人的习惯完全相反的是,西方人不但不会避讳姓名,家族里一些有成就或者感情极深的人,后人还会故意用他的名字给后代命名,以示纪念。所以在西方国家里,父子、母女、祖孙、不同辈分之间的亲戚同名的情况极其常见。

美国著名民权律师马丁·路德·金的名字后面其实要加Jr.,因为他和他父亲同名

而当出现这种近亲之间的重名情况时,为了区别,就会在晚辈的名字后面加一个说明简写,在英语里这个简写是Jr,它代表的英语单词是Junior,在人名里这个单词翻译过来就是「小」的意思。其实这种名字在西方国家是很常见的,比如美国的著名影星威尔·史密斯,他的名字就是带有Jr.的,也就是如果严格的翻译过来,他的名字应该被翻译成小威尔·史密斯。另外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民权律师马丁·路德·金,其实他的名字也带有Jr.。但咱们中国人熟悉的美国父子总统布希和小布希其实是个中式称呼,他们的名字并不完全一样,所以小布希的名字在英语里没有小的意思。而针对一些同名父子都是名人,或者儿子的名气比父亲还大的情况,有时西方人为了不把父亲和儿子搞混,会在那个提到那个父亲的时候在他的名字里加一个代表「老」的缩写Sr.,但这种注释一般不会在正式姓名里写出来。

此外如果普通人祖孙三代都感情特别好,三代人都同名的情况也不算特别罕见,这时第三代的名字就会叫某某某某三世(the Third)了,西方王族里几世几世的名字就是来自于普通人的这种命名习惯。比如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三世,他的名字里有「三世」不是因为他们家也有王族身份或者家族地位显赫,而是因为这是西方文化圈里常见的取名方式,只是说明他和他的至少两位长辈(很可能是父亲和祖父)完全同名。

菲律宾人的姓名也深受西方传统影响,阿基诺三世就是个典型的南欧人名字

只是王族的姓名毕竟很多时候是要用在正式文件等正式场合的,所以王族的名字就更加正式一些,而且无论是不是父子、母女或者祖孙,只要同一个王族里出现同名的人当国王,就会在其称号后面加上出现次数的序号,第二个就是二世(the Second),第三个就是三世(the Third),后面以此类推。

所以现在的英国女王被称为伊丽莎白二世,因为在公元16世纪,英国王室已经有过一个名叫伊丽莎白的女王了,她是伊丽莎白一世。而在现任英国女王身后,如果是王子查尔斯即位,按照正常情况他会成为查理三世,因为之前英国曾经有过两位叫查理(查理和查尔斯是同一个名字不同的译法)的国王了。不过之前的这两位国王查理的名声和遭遇都不太好,查理一世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斩首的国王,而查理二世在位期间英国的国力下降的非常严重,所以2017年曾经有报道说查尔斯曾和幕僚探讨自己改名,以避免成为查理三世的可能性。

查尔斯在未来可能会成为查理三世


所以总的来说,西方国家名字加几世几世这样的君主称号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学问,就是其字面的意义,人名加排序,仅此而已。

伊丽莎白二世,就是英国第二个名叫伊丽莎白的女王,乔治六世是指英国历史上第六位叫乔治的国王。伊丽莎白一世是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在位的时间是1558年至1603年。在她之后,还有过别的女王,比如维多利亚女王。但伊丽莎白二世的出现,却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

乔治六世是现任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乔治五世。但是,乔治六世并不是乔治五世的长子,原本是当不上国王的。乔治的哥哥爱德华,本来已经登基为爱德华八世,因为和美国寡妇结婚,不为英国政治社会王室传统所容,不得不退位为温莎公爵。

国王才落到了他的弟弟乔治王子头上,他登基后称号自然便成了乔治六世。可以想像的是,如果爱德华不退位,名字叫乔治当上国王因而被称作「乔治六世」的,一定是别的人,而不会是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比如乔治六世的曾孙、威廉王子的大儿子乔治小王子,如果成为国王,就会被称为「乔治七世」。

英国王室的历史很长,而且血脉几乎没有中断。什么乔治威廉约翰伊丽莎白之类,在欧美人的姓名中重复度极高。西方人的另一个习惯是,喜欢用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名字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以示纪念,所以出现上述有几个国王叫乔治、叫查理,叫詹姆斯的情况。

为示区分,便在名字后面加一世二世三世,以此类推。但是在时间上,这些一世二世三世或几世,并不一定是紧挨著的。中国人读西方文学和历史,有时很容易被西方人的名字给弄乱。比如,有人常傻傻分不清苏格兰和英格兰的两个女王,她们都叫「玛丽一世」。


伊丽莎白二世即第二个叫伊丽莎白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出生,1558年继位,1603去世。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正是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从此树立海上霸权,开始大规模的海外扩张。不少人误以为伊丽莎白二世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女儿,殊不知她们的出生年岁相差393年。

伊丽莎白二世现任英国女王,英联邦元首,国会最高首领。1926年4月21日出生,1952年2月6日登基,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乔治六世是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次子,退位的爱德华八世之弟。1936年11月11日到1952年2月6日在位。外国帝王继承国王后,都喜欢用以前著名国王的名字,为了区分就加个几世在后面,这样才能分开,不然不知道说的哪位。

外国没有年号,谥号,年号这些东西,所以只能叫君主的名字,但外国人起名多愿选择长辈的名字以纪念,另外,宗教原因贵族们又多选宗教名,导致了国王的名字很少。为了区别,就加上第几以区别,咱们国家翻译为几世。英国这套谱系起自诺曼王朝,提到了几世就是说他是历史上第几个叫这个名字的国王。当然,诺曼王朝之前重名的并没算在内,比如爱德华,在爱德华一世之前就有叫这名的国王。另外的区别方法,就是起绰号,比如狮心王,长腿,糊涂王,美男子等,但现代不怎么用了。除了君主,贵族和君主也有重名的,甚至是一个时代,区别的方法还有在名字前加上地名。


谢邀!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出生在伦敦她的外祖母家中,曾祖母是亚历山德拉王后,祖母是玛丽皇后。

她的伯伯是当时的国王爱德华八世,他的父亲约克公爵是乔治五世的二儿子乔治六世,当时乔治六世并不是王位继承人,所以伊丽莎白是公主殿下。

1936年,伊丽莎白的伯伯爱德华八世退位,她的的父亲乔治六世继位,她也立即成为王位继承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伊丽莎白13岁,她与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到苏格兰避难,1945年,伊丽莎白说服父亲,直接参与打赢这场战争,她参与了支援战争的妇女团体,在军中她的头衔是伊丽莎白温莎二世中尉,与其他的孩子一起受训。

1947年,伊丽莎白与希腊的菲利普亲王结婚,菲利普亲王的高祖母是早先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菲利普亲王在结婚前,宣誓放弃继承希腊王的权利,婚后与菲利普亲王居住在伦敦克莱伦斯宫,育有四个孩子。

直到1952年,乔治六世去世,1953年,在西敏寺举行加冕礼,伊丽莎白二世继承王位。


  我们都知道,现任的英国君主是伊丽莎白二世,而历史上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也叫伊丽莎白。不同的是都铎王朝的这位的称号是伊丽莎白一世,而现任的这位则伊丽莎白二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原因来解释:

  首先,我们都知道,西方人受宗教的影响,他们的名字多多少少会带有一点宗教色彩。例如前面提到的伊丽莎白,这个名字就是引自希伯来语中的「以利沙巴」,以利沙巴则正是《圣经》中是亚伦的妻子;而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叫乔治六世,「乔治」这个名字来自于希腊语,有土地劳作者、农夫的意思。

  其次,在西方人的传统习俗中,在为孩子取名时往往为其取与长辈或者祖辈相同的名字,借以表达对长辈或者祖辈的尊敬和纪念。例如2013年的7月22日出生的英国王位的第三顺位继承人乔治小王子就是为了纪念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

  至于说名字后面标注 「几世」的问题。主要为了区分而进行的特别标注,意思是第几位使用该名字的君主,比如英国现任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代表的是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叫伊丽莎白的君主,而在她之前的伊丽莎白一世则是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标注并不能完全代表辈分,它只是标注了继承的顺序,前面提到伊丽莎白二世和伊丽莎白一世并不是母女(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虽然也叫伊丽莎白,但是她并不是君主,只能被称作伊丽莎白王太后)。


简单来说,伊丽莎白N世,乔治N世,亨利N世,爱德华N世中的N世等都是用来区分重名的人的。


大多数的西方国家并不像我们国家一样拥有发达的姓名制度。我们国家的姓名制度经过几年前的发展,到如今都难以避免同名同姓的人出现,更何况是在英国这个姓名制度发展比较晚的国家。

而英国为何会出现如此之多的重名的人,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英国名字的组成:教名+自取名+姓氏。姓氏跟我国一样是固定的,唯一的区别是放在最后,这个就不多说。

△乔治六世

教名是幼儿在接受洗礼的时候由教堂的牧师或者父母本人取的名字,这个名字往往是他们在生活当中使用得最多的名字。但是让人很费解的是,在给孩子取教名的时候,英国人往往喜欢使用宗教典籍、神话、名著当中的人名,或者是干脆采用自己祖先曾今用过的教名。这样就造成一个事实,那就是取名的范围大大地缩小,重名的可能性就随之增加。

而自取名往往比较常采用家族先辈人的名字,这也容易造成家族内重名。

有了以上认识,我们就来说说伊丽莎白二世和乔治六世。

△伊丽莎白二世

伊丽莎白二世的全名是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其中伊丽莎白就是她的教名。因为在英国以前的君主中,也有一位教名是伊丽莎白的女王,为了区分人物,就取名伊丽莎白一世和伊丽莎白二世,遵循顺序排列的原则。

乔治六世的全名是艾伯特·弗雷德里克·亚瑟·乔治·温莎,其中乔治是他的自取名,来源于历史上五位教名叫做乔治的国王,所以为了区分人物,分别冠以一世二世,以此类推。

△乔治小王子

其他诸如爱德华N世,亨利N世都是一个道理。

值得一提的事,目前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曾长孙也叫乔治,如果以后他登上王位,很有可能就叫乔治七世了。

以上就是我的浅见,欢迎大家关注点赞和讨论,有不足之处还请指出!

乔治六世的教名是阿尔伯特,亲近的人都称呼他博迪(博迪就是阿尔伯特的昵称),在登基前他一直是阿尔伯特王子。在被动登上王位之时,内阁讨论过,新王应该用什么名字继承大统呢?

这还得从乔治六世的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说起。维多利亚本身基本上是德国血统,她又嫁给了德国的萨克逊·科堡-歌达的阿尔伯特王子,而且出于惯例或者出于对丈夫的热爱,维多利亚让子女都采用萨克逊·科堡-歌达这个德国姓氏。所以这个英国王室在血统上其实是德国人。从一战以来至二战期间英德两国一直是互为敌对国,英国民众心理很抵触德国。乔治六世的父亲乔治五世时期,为了国家的需要,他抛弃了这个德国姓氏,而以自己的领地温莎为姓,把科堡-歌达王朝变成了温莎王朝。

乔治六世出生时取名阿尔伯特就是为纪念曾祖父阿尔伯特亲王的。可是阿尔伯特就是一个德国名字,在那样敌对的形势下让英国国王顶著一个德国名号,实在很不明智。另一个原因据说是维多利亚女王曾留下话来,此后英国都不得使用阿尔伯特作为国王名号。所以内阁绕过新王的教名而选用了一个中间名「乔治」。而在新王之前的英国历史上,包括他的父亲,已经有过5个名为乔治的英王,所以他被称为乔治六世。乔治六世从小没被当作王储来教养,生性又很平和,所以对于担当国王重任,他深感压力山大,曾伏在母亲肩头痛哭许久,但事实上他的确是个好国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