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18世纪最为著名的军事天才之一,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早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时期就已崭露头角、而他在七年战争(1756-1763年)时期的一系列杰出战役则使他正式跻身历史名将之列。在腓特烈二世漫长的军事生涯之中,由他亲自指挥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主要包括:

1、霍亨弗里德堡战役(1745年6月4日)。此战中,腓特烈二世率领5.85万普鲁士军队与洛林亲王卡尔率领的6.25万奥地利-萨克森联军交锋,腓特烈二世以一次成功的突袭作战迅速结束战斗,普军在左翼和中路的优势确保了战斗的胜利。此役普军伤亡4800余人,联军则有8600余人伤亡、5000人被俘。

2、索尔战役(1745年9月30日)。此战仍然是腓特烈二世与他的老对手洛林亲王卡尔的对决。2.2万普军对4万奥军,数量已处下风,而奥军又趁著夜色将普军包围。然而腓特烈使用斜线战术成功扭转劣势,依靠右翼的突破赢得胜利。此役普军伤亡3900余人、奥军则伤亡7400余人,索尔战役也是腓特烈首次使用斜线战术的战例。

3、罗布西茨战役(1756年10月1日)。此战中,腓特烈二世率领2.8万普军迎战奥地利布劳恩元帅的3.3万奥军,普军攻克奥地利据点罗布西茨、阻止了奥地利对萨克森的支援。此役双方伤亡相差无几,普军伤亡2900余人、奥军伤亡3200余人。

4、罗斯巴赫会战(1757年11月5日),此役堪称腓特烈二世军事生涯的代表作之一。此役普军劣势明显,腓特烈部下仅2.2万人,法国-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则有4万余人。普军起初采取守势,但腓特烈成功使用斜线战术攻破了法军阵线、令法军阵脚大乱,赢得了一场压倒性的胜利。此役普军损失不足700人,联军损失则高达1万余人。

5、洛伊滕会战(1757年12月5日)。与罗斯巴赫会战一样,洛伊滕会战也是腓特烈二世的经典战役。此役3.3万普军迎战6.6万奥军,虽然兵力劣势,但腓特烈二世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巧妙布阵,并利用侧击战术先后击垮了奥军防线的中央和左翼部分,赢得了又一场大胜。此役普军损失6300余人,奥军损失则高达2.2万人。战后不久,驻守布雷斯劳的1.7万奥地利守军也向腓特烈投降。

6、佐恩道夫战役(1758年8月25日)。此役腓特烈率领3.6万普军迎战威廉·费摩尔的4.3万俄军。腓特烈预计中的西路突破起初进展顺利,但俄军的顽强抵抗导致形势变得胶著,普军步兵的进攻一度被击退。但普军骑兵预备队迂回至俄军后方的攻击挽救败局,迫使俄军后撤。此役普军惨胜,损失近1.3万人,俄军损失则高达1.8万人。

7、托尔高战役(1760年11月3日)。此役腓特烈率领4.8万普军迎战道恩元帅的5.3万奥军。腓特烈采用新的战术,试图以迂回攻击击败奥军,但其战术被道恩识破,在奥军的坚守下普军并未取得太多进展,但由于道恩元帅的意外受伤,使奥军无心恋战、暂时后退。腓特烈虽然获胜,但付出了惨重代价:普军此役伤亡1.6万余人,高于奥军的1.5万余人。

8、布克施多夫战役(1762年7月21日)。腓特烈率领5.5万普军迎战道恩元帅的7.5万奥军。腓特烈在布克施多夫战役中把部队分成几个部分,各自交代不同的任务,采用分进合击作战方式。普军通过钳形攻势,迫使奥军全线退却。此役的胜利也确保了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占领。这场战役规模并不大,普军损失1600余人、奥军损失2500余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