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这个问题下的两个回答说的都是普鲁士为什么能够实现德国统一,而不是问题问的为什么容克阶层能够实现德国统一。容克是一个阶层,泛指易北河以东的大地主。虽然这个阶层把持著普鲁士国家的军官和公务员队伍,但并不能把他们和普鲁士国家混为一谈。

而且容克所自诩的那种对「王室和国家」的「天然的忠诚」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吹捧的姿态。容克们在几个世纪里效忠霍亨索伦王室只是因为他们和王室有著一致的利益,毕竟王室掌握著普鲁士王国接近三分之一的地产,是王国最大的地主。只要勃兰登堡-普鲁士依然是一个德意志东北部的农业国,这种共同利益就是国王和容克们最坚强的纽带。

(勤奋的国王、驯服的农民和体面的贵族,容克们的理想社会)

但是遗憾的进入19世纪普鲁士在1815年获得的西部领土逐渐崛起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西部土地上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带动了东部领土上的类似发展,普鲁士王室从工商业税收上取得的收入,使君主身上地主的形象逐渐褪色。也正在这个时期随著1848年革命和1848年12月腓特烈-威廉四世国王颁布的《钦赐宪法》,普鲁士王国进入立宪政治时代。

对革命、宪法和议会充满不安的容克阶层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于是他们试图利用一切手段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其中的手段之一是议会,根据1849年5月30日的王家法令,普鲁士议会的选举方式从1848年《钦赐宪法》的普选制改为「三级选举制」,全国的选民按照纳税额划分为三个等级,各选出三分之一的选举人,然后再由选举人选举议会议员。这项选举法从制度上让「一千个富人」掌握了与「十万个穷人」相同的选举权。

另一个手段是国家高级官僚,虽然按照普鲁士王家法令,从18世纪晚期开始普鲁士的公务员已经必须经过考试,而且必须取得大学毕业文凭并在法院实习。但在18世纪平民很少有人上得起大学。但随著平民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容克们对公务员的垄断开始下降,所以他们开始逐渐后退到他们在公务员组织里最后的堡垒,也就是外交部。外交官和普通公务员不同,外交官团是国家在国外的脸面,必须打扮得体举止优雅才会不丢国家的脸面。而国家并不会为外交官提供相应的薪水补偿,相比外交官频繁参加社交活动的话费,国家提供的补贴是不成比例的,所以外交部要求报考外交官的人必须提供财产性收入证明,而在近代金融业兴起以前,唯一可靠的收入证明就是地产。所以普鲁士外交官团几乎维护了它清一色的容克贵族色彩。

(别看俾斯麦总是穿军服,其实他一辈子在战场上都是看客,俾斯麦的身份里最重要的是外交官)

考虑到这两点,你再去看俾斯麦,一个依照三级选举制当选的「极端保守派议员」加「贵族出身的普鲁士外交官」。你就真正认识到了容克贵族和德意志统一之间的关系。1862年9月俾斯麦就任普鲁士首相,1864年就发动普奥对丹麦战争,1866年就发动普奥战争,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事实上他作为普鲁士首相外交大臣的前八年就干了一件事就是发动战争。而这三场战争的结果就是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

那么为什么俾斯麦要迫不及待的发动战争呢?这就要解释一下俾斯麦是怎么成为普鲁士首相的。导致俾斯麦上台的是1862年的「宪法危机」。宪法危机的原因其实是两件原本不相干的事。第一是普鲁士的军事改革,第二是宪法规定的预算必须得到议会通过。

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时代就引入了革命法国所创造的义务兵役制,并且规定了三年服役期,但是从1815年以来普鲁士军队几乎不会让士兵真的服役三年,一般只服役两年。1861年继位的威廉一世国王,一直以军事专家自居,所以一继位就推动普鲁士军事改革,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让士兵服满三年兵役。

在军事改革这个问题上容克阶层采取了热烈的支持态度,但他们的兴趣并不在于让士兵服三年兵役上,毕竟士兵都是他们的佃农,佃农一走三年对他们没什么好处。那为什么他们还要支持呢?原因在于军事改革的另一项内容,那就是废除「国民自卫军」。「国民自卫军」和「义务兵役制」一样,都是拿破仑战争的产物。为了反抗拿破仑德意志人表现出了空前的爱国热忱,组织了大批志愿军来反抗拿破仑,今天德国的金黑红三色国旗,就是拿破仑战争时期吕佐夫志愿军的颜色。

(吕佐夫志愿军几乎代表著普鲁士贵族最讨厌的两个玩意,平民军官和1848年革命里的统一理想)

但在容克看来作为志愿军的遗产的国民自卫军是一支市民的军队,而且这些平民出身的国民自卫军军官,居然可以跟贵族出身的普鲁士正规军军官平起平坐,就是侵犯了他们的特权。我们前边说了容克贵族把外交官团视为自己的最后堡垒,但容克贵族也不是人人都能上大学,都能考上公务员,更不是人人都有钱,那些当不了外交官的容克怎么办?他们的出路就是普鲁士军官团。

所以容克为了把平民出身的自卫军军官赶出军官团而支持军事改革。而议会里占多数的自由派则为了捍卫自卫军这支在1848年革命当中保卫过自由派的武装力量而反对军事改革。(金黑红三色旗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德国国旗,也是为了突出1848年的革命传统。)

而议会要反对军事改革的方法就是阻挠军事预算。军事改革拨款被议会驳回,钱就不能花,不能花钱自然就不能让士兵服役。于是就出现了1862年的宪法危机。

巍然这个矛盾当时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一派谋求和自由派妥协,毕竟宪法规定预算必须得到议会两院批准,如果不批准就不能花钱。但也有脑路独特的一派,这一排的代表就是俾斯麦,俾斯麦提出宪法虽然规定预算必须得到议会批准,但没说不批准该怎么办。如果不批准就不能花钱,那么政府就要停摆,而政府是不能停摆的(美国总统们此刻泪流满面)。这说明宪法有漏洞,但这个漏洞不需要修改宪法,只要出台一个宪法解释就行了。而俾斯麦拿出来的宪法解释就是,预算不通过只不过意味著政府不能开征新税,但原本规定的税还要继续交,然后具体怎么花就看政府的良心了。这个解释就叫「宪法漏洞理论」。

(这幅画的场面太温馨了,你们把围著俾斯麦的议员想成正在拍桌子骂娘就可以理解1862年的铁血讲话了)

俾斯麦在组阁以后最后尝试了一次向议会谋求妥协,他发表的讲话就是「铁血讲话」,他的「铁血宰相」这个外号也是这时候得到的。但其实当时他还在试图和议会妥协,他说「铁和血」只是因为他在为一项国王的军事改革法案的拨款辩护,并不是说他真的就要发动战争了。但议会把他轰走的结果就是从1862年以后俾斯麦内阁就开始越过议会自由的花钱,强行推动军事改革,他们也因此被议会里的自由派视为流氓无赖。俾斯麦的内阁在1860年代有两个外号一个是「无赖内阁」另一个要体面些是「笨蛋内阁」。

这样紧张的关系之下俾斯麦内阁除了外交和战争还有查禁报纸之外根本无事可做。而当俾斯麦想要查禁反对自己的报纸的时候,连普鲁士的腓特烈-威廉王太子都跟他对著干。于是俾斯麦唯一的出路就是战争。当德意志帝国终于建立的时候,犹太复国主义之父赫茨尔说了一句话来赞美俾斯麦,他说「俾斯麦没有办法让每个德国人为了早晨的牛奶多花一个硬币,所以他发动了一场战争,这下每个德国人的生命都随他支配了。」


普鲁士的容克贵族祖先是条顿骑士团。其标志性的白底黑十字,后来成为了普鲁士国旗原型。再后来,这面条顿旗的黑白色调甚至成了纳粹旗所效仿和致敬的对象。条顿骑士团有先军后有国的开拓史诗,就决定了普鲁士天生「不是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个有国家的军队」。

普鲁士的存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四周都是强敌,都对它虎视耽耽,环境和现在的以色列类似。所以只能疯狂的扩充军事力量,不断对外征战。认定强权就是公理的政治理念。弗里二世为普鲁士打造了一套独特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普鲁士军国主义。。普鲁士的军国主义的好战性促成了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出台。促进了德国的统一。也间接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