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战乱频繁,英雄辈出,王彦章便是其中一位,要说王彦章是第一猛将,多半没有多少说服力,但说到第一忠臣,非王彦章莫属。他骁勇善战,一生忠于朱梁王朝,宁死不降的事迹让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特意作《死节传》。

一杆铁枪奋勇杀敌

当王彦章还是小士兵的时候,曾经毛遂自荐,别的士兵都耻笑他不自量力,结果王彦章在布满荆棘的路上光脚来回行走,脚底却不见有伤,兄士兵才叹服。后来他随朱温打天下,一杆铁枪难逢敌手,为后梁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节节高升,成为朱梁王朝的一员大将。

王彦章丝毫不把沙陀人放在眼里。他一直把李存勖当做斗鸡小儿,对李嗣源直呼小名。他确实有那个实力,凡是他出征,少有败仗,李存勖很惧怕和王彦章狭路相逢。

忠孝两难全

朱梁王朝走到朱友贞当皇帝的时候,杨师厚出了大力,被封邺王,功高震主,朱友贞也不敢怎么样他,915年,杨师厚去世,朱友贞欲瓦解他的势力,遂将魏州一分为二,又怕魏州军造反,遂派王彦章领五百军驻守,结果魏州军真反了,王彦章不敌逃跑,魏州军投降了李存勖。

等李存勖攻下澶州后,俘虏了王彦章的家人,迁往太原好吃好喝伺候著,借以召王彦章归顺李存勖,自古忠孝两难全,王彦章斩杀来使拒不投降。几年后,他的妻儿老小都被杀死。

忠臣难为

923年,朱梁王朝眼看气数已尽,赵岩和张汉杰把持朝政,朱友贞一步步远离贤臣能将,做为招讨副使的王彦章有心无力,在对晋的战役中节节败退。在晋军攻占郓州时,敬翔以死相谏,朱友贞才同意任命王彦章为招讨使。王彦章承诺三日可破敌。

王彦章带著招讨副使段凝马不停蹄赶往前线,迅速出击。占据主动,果然三日破敌,只是李存勖知道王彦章出任招讨使后,集结军队支援,最后王彦章出现败绩。这不是要命的事,要命的是你在前线杀敌,背后自己人捅了刀子。

王彦章一直看不惯赵岩和张汉杰之流,曾立誓赶走晋国后收拾他们。结果赵张二人和段凝勾结蒙蔽朱友贞,抹杀了王彦章的功绩,还嫁祸王彦章,随即王彦章被召回。

宁死不降

到了九月,李存勖的部下进攻兖州,朱友贞给了王彦章五百新兵把手东路,毫不意外的,王彦章输了,还被昔日的战友如今的敌人认出来,王彦章被捕。

李存勖先是语言讽刺了王彦章几句,又劝王彦章归顺,王彦章认为人不可朝梁暮晋,大势已去,他已经什么都改变不了了,要杀要剐,他绝不含糊。李存勖爱惜王彦章的才能,又让李嗣源去劝他,结果王彦章直呼李嗣源的小名,就是不肯归顺,最后,李存勖不得不杀了王彦章。

不几日,后梁灭亡。


王彦章生平事迹,知道的朋友很多,这里不赘述,重点谈一谈王彦章这个人物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元初名儒郝经《题汶阳王太师彦章庙》有这样的诗句:

不许乾坤属李唐,孤军直与决存亡。

大梁仅得延三日,匹马犹能敌五王。谁意人间有冯道,幸因身后遇欧阳。千年豹死留皮在,破冢风云绕铁枪。

清代王恽诗《谒梁太师王彦章祠》有句曰:

太师祠庙汶城西,坟土累累日渐低。

唯有英声消不得,至今高与泰山齐。

清朝康熙年间寿张(今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寿张镇,上世纪60年代寿张县撤销)知县滕永祯在《重修〈寿张县志〉序》中说:

(王)彦章忠肝义胆,捐躯成仁,千载昭垂不朽!

王彦章在《旧五代史》中在卷二十一《梁书》二十一列传第十一中,和庞师古、霍存、符道昭、徐怀玉、郭言、李唐宾、王处裕、刘康乂、贺德伦等后梁的臣子们并列,但在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中,王彦章在卷三十二《死节传》第二十中,和欧阳修认为的全节之士裴约、刘仁瞻并列。

说来可怜,整个五代符合欧阳修这个标准的只有三人,无怪乎欧阳修要特别推崇王彦章。郝经诗所谓「幸因身后遇欧阳」说得很到位,王彦章形象的完善和塑造,确实和欧阳修关系非常密切。

在欧阳修的视角,五代是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庙、朝廷、人鬼皆失其序」的「乱世」(《新五代史》卷一六《唐家人传》论),因而在撰写《新五代史》的时候采用所谓春秋笔法,用不同的字句表述方式和自己的补充议论来体现微言大义。

对后梁忠诚不二的王彦章受到推崇,便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对后世的统治者来说,提倡和鼓励忠君和赤心报国的典范王彦章,自然对统治有利,也自然需要大树特树。

当然,因为王彦章出身草根(据说不知书),又勇武过人,所以在百姓心目中也很喜欢这个粗豪耿直的将领,有一种把他当做出身相仿的自己人的感觉,毕竟,很多王彦章的祠庙(铁枪庙)也并不是官方设立的而是百姓自发设立的。

(傅青主画像)

(王彦章京剧脸谱)

明末清初思想家傅山(青主)说:

王彦章粗鲁莽汉,仅死事可,特立死节之目,全未推敲所事所死者为谁也?

傅山的意思就是说王彦章是死事还马马虎虎,如果要说是死节,那么他所殉的对象实在是很不堪和黑暗的后梁,自然谈不上什么死节。

其实,欧阳修心里也有点虚,他曾经这么说:

天下憎恶后梁已经很久了,但是如果生在那个时代,不当它的臣子也可以,但是如果食人之禄,那么就要死人之事。(已议成白话文)

但是,抗清死节的黄道周却这么评价王彦章:

留皮留我,忠早酌量。死得其所,死又何妨。

此时的王彦章,已经成为一个抽象的精神榜样。

(王彦章游戏形象)

(王彦章影视形象)

1927年,王国维自沈于昆明湖,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同事陈寅恪特为之作《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其中云:

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Eidos者。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

(老清华国学院五大导师油画)

从伦理学、历史学乃至很多领域,关于这个问题以及衍生的相关问题当然见仁见智,也大可以商榷,但是,任何时代,从来不缺少知顺逆、识时务的聪明人,而粗鲁莽汉王彦章这样的人物,从来就是少有的,他的价值或许也就在这个地方。


谢谢邀请!可以说五代时期是一个乱世,俗话说乱世造英雄,王彦章则是其中一位!

王彦章这个人没有显赫的背景,少时从军,由于骁勇善战,胆识过人,善用一条铁枪,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辅佐朱温建立了后梁,可以说功不可没,曾官拜节度使之职。后梁末年,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擒获,因其誓死不降,最终被全家被杀,享年六十一岁。

王彦章是时世造就的英雄,但也是被时世毁掉的英雄,有勇有谋,又帅才又一心为国,可恰逢后梁末帝朱友贞昏庸无能,朝廷中奸臣当道,军中监军又干涉作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使有长山赵子龙七进七出之才能,也未必可以力挽狂澜。最终和很多英雄一样,落得个悲剧收场,实属令人惋惜!


大梁王彦章,说书里面经常把他排为五代第一猛将。显然,这种排坐次一般没多强根据,不过王彦章确实是猛将,但他真正出名还是因为忠,不事二主。

王彦章起于草莽,在乱世安身立命全靠「忠勇」二字,一辈子忠于后梁。后梁最大对手是沙陀人李克用的后唐,王彦章经常和他们打。李克用有次抓住了王彦章家属,优待家属希望能招降王彦章,谁知道王彦章直接把派去的使者杀了。

沙陀人是唐宋之间的第一武力,无论是后面的赵匡胤还是北汉,都源于当初的沙陀人武装集团。后梁打不过沙陀人的后唐,王彦章虽然能打,也回天乏术。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率五百骑守捉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谢谢邀请。五代这个军事将领蹿来蹿去的年代,忠诚可谓是弥足珍贵的品格,而王彦章就充分演绎了自己的忠贞不二。

忠>孝

公元915年三月,后梁中央政府决定吧魏州分为两个镇,后怕当地人叛变,所以调遣王彦章率领五百骑兵在邺城金波亭驻守,以防万一突。魏州人果然于月底叛变,投入晋国 怀抱。王彦章军队人说少、且受到晋国军队夹击不得不向南逃走,自己亲属也被晋国俘虏了。晋国想招降王彦章,一方面优待他的家属,一方面派人离间王彦章。王彦章手斩使者首级,断绝往来。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尽忠。

生命不止,战斗不息

后梁末帝委派六十一岁的王彦章率领汴梁剩下的五百名新招募的骑兵去进攻李存勖,不幸被夏鲁奇以槊刺伤,将其擒获。面对李存勖的劝降,丝毫不为所动,后被斩杀,可谓老将战死沙场人莫笑。

历史辣评

梁将彦章,惯用铁枪。入魏虞变,魏已改常。虏其妻子,招归晋王。章怒斩使,一意保梁。晋横铁锁,夹寨逞强。章期三日,一火烧烊。功成虽易,谗毁难当。段凝邀赏,彦章无偿。画地陈说,反加中伤。兵少善斗,被擒逼降。留皮留我,忠早酌量。死得其所,死又何妨。」

不许乾坤属李唐,孤军直与决存亡。大梁仅得延三日,匹马犹能敌五王。谁意人间有冯道,幸因身后遇欧阳。千年豹死留皮在,破冢风云绕铁枪。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面,有几个名场面大家想必印象颇深。

比如宇宙中心牛家村,郭靖黄蓉密室疗伤那会儿,从主角到配角谁都来这走个过场。

还有一个名场面就是铁枪庙,不管是柯镇恶还是欧阳锋完颜洪烈,逃跑时都躲到了这里来,杨康最后还埋骨于此。

N年以后,柯镇恶与人相约决斗领死,地点也在铁枪庙。杨过来到这里,偶遇柯镇恶,知晓当年真相,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人都会遇见铁枪庙?

原来铁枪庙在宋代,简直是遍地开花,基本上每个村镇都会造这样一个庙,用来供奉他们心中举世无双的大英雄王铁枪。

王铁枪本名叫做王彦章,是五代时期后梁的名将。

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人送外号「铁枪」。

当然,仅凭打仗的本事好,是做不了老百姓心中的大英雄的。

五代十国,家国分裂,四处战乱,有本事有功名的名将数不胜数,却只有王彦章一个人被百姓称颂纪念,自发为他建庙宇、立祠堂。

凭什么?

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自古以来,人们所崇尚的大英雄,都是悲剧英雄,而成功的胜利者,往往是不会得到百姓真心实意的纪念的。

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冤死风波亭的岳飞,他们都是百姓最尊敬的人。

王彦章是和他们一样的人,并且是五代两宋时期,他比这些人可出名多了。

01

王彦章出身低微,家中世代都是白衣。

唐末五代时,天下大乱,梁太祖朱温招兵买马,王彦章跑去学毛遂自荐,说自己要当队长。

周围士兵哈哈大笑,觉得这个庄稼汉疯球了。

但王彦章却说,自己天生雄壮,比你们这群怂货牛多了,看来今天不让你们开开眼界,你们是不会服我了。

说罢,脱了草鞋光著脚,在旁边有蒺藜的路上来回走了三五趟。

众人大惊失色,王彦章得意洋洋,招呼著:「来呀,谁不服,也跟我一样走两趟!」

这蒺藜长满了刺,人踩上去还不得戳上十个八个孔?谁敢?

众人面面相觑,都跑了。

朱温在帐中,听见了这位牛人的事迹,当下把他提拔为小队长。

那个时候朱温还没有当皇帝,正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时刻,最重视笼络人才。

王彦章在他麾下,打了几场漂亮的仗,很得重用。

他臂力过人,专使一杆长枪,骑著马在敌军阵中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多次立下奇功。

据资治通鉴记载,王彦章用的这杆铁枪,足重一百市斤,换算成今天的重量单位,也有六十多斤重,正常人抡都抡不动,可他却使得虎虎生风。

而且他打仗时还不止这一杆枪,随身还背著一根备用的,这份量,也就只有《水浒传》这样的演义小说里才敢这么写。

宋江就非常推崇王彦章,说过:「我闻五代时,大梁王彦章,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

王彦章出身不好,若是生在太平年代,恐怕只能做个卖力气的农夫屠户,幸好他生在乱世,有本事的人都能用拳头来打天下。

朱温的事业蒸蒸日上,很快代唐建梁,王彦章作为提前入股的元老大将,也蹭蹭蹭升官发财。

公元908年(开平二年)十月,王彦章迁任左龙骧军使,次年兼任左监门卫上将军。

公元911年(干化元年)再兼任行营左先锋马军使,并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及检校司空。

次年,朱友圭加封王彦章为检校司徒。

两年后,又迁任澶州刺史,并被封为「开国伯」。

03

但生在乱世,贫民可以得到上升阶梯,却也只能一辈子流离于战乱。

王彦章打了一辈子的仗,一生都在效忠朱温和他的子孙们。

朱温很信任他,将他带在身边做保镖,可朱温的儿子们却很忌惮他。

公元912年,朱温和军营娼妓所生的宝贝儿子朱友珪,弑父夺位,自己坐了龙椅。

王彦章是个武人,不懂宫廷斗争的这些弯弯绕,他效忠的是后梁朝廷,这朝廷的开创者虽然死得不明不白,可辅佐他儿子也是一样的。

但朱友珪心里有鬼,对王彦章他们这群从龙老将又敬又怕,千方百计想夺回兵权,还将王彦章外放了出去。

王彦章觉得外放也挺好,终于可以单飞了。

可没过多久,朱友珪又被他弟弟朱友贞给杀了,朝中局势动荡一番。

朱友贞觉得王彦章是哥哥防著的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又给他加官进爵,不但给了「开国伯」这样的荣誉头衔,还给了濮州刺史兼马步军都指挥使这个实权位置。

王彦章真正成为了主政一方的大将,心里却不是很高兴。

他知道,现在这世道,不是当年跟太祖一起打天下的时候了,他再也不会得到中央的信任了。

04

朱温是个有本事的开国皇帝,却不是个有本事的好父亲。

他养的儿子们,全是一群白眼狼,所以临死前死不瞑目地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李亚子就是朱温的老对头——晋王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是后唐的开国皇帝。

原本朱温和李克用争夺天下,半斤对八两,但俩人分别嗝屁以后,儿子们就分出高低上下来了。

朱友珪果然如朱温所说,是个「豚犬耳」,猪狗一样的东西,继位后荒淫无度,民怨四起。

朱友贞其实比他哥朱友珪还是有本事一点,但他自从篡位自立以后,疏远那些久经考验老成谋国的重臣如敬翔、李振等人,反而听信官二代姐夫赵岩和舅子张汉杰的谗言,把老爹披肝沥胆打下来的江山败得成了空壳。

就在开国老将们都差不多被朱家俩猪队友坑得死的死、散的散时,王彦章扛起了铁枪,又一次打了场大胜仗。

但此时的局势,早不是当初梁晋两国分庭抗礼之时了,李存勖建立后唐以后,一点一点蚕食了后梁的大片土地,把军队都开到了魏州城门下。

王彦章有满身的力气,却也无法扛得住历史的洪流。

这边他刚打了一场大胜仗,那边京城一顿乱折腾,把稍微有些好转的局面又搞得优势全无。

龙德三年四月初,后唐军队攻占郓州,后梁朝廷大惊,宰相敬翔在朱友贞面前力争出兵,无果,一根绳子上了吊。

敬翔被人救下以后,就向皇帝举荐了王彦章,取代懦弱无能的守城将领戴思远。

出征之前,朱友贞问王彦章:「你觉得自己多久可以得胜归来?」

王彦章说:「三天。」

朱友贞撇撇嘴,觉得他在吹牛,但当时朝廷上的确无可用之人,只能让他上前线去了。

事实证明,王彦章从来不吹牛。

王彦章他到了阵地以后,仔细观察两边局势,知道以自己手里这点人,是不可能打得过李存勖的数万精兵的。

于是他大摆疑兵计,命令众将士在军中吃喝玩乐,大摆宴席,让敌人放松警惕。

但莺歌燕舞的背后,却是他偷偷暗中派遣六百名斧手,及冶铁人员,乘船前往德胜口。

宴会进行了一半,王彦章说声尿急,要更衣离场,刚出场子,就跨马飞奔,率领数千人沿黄河前往德胜口。

一声令下,兵分两路,船上士兵烧断铁锁、并以斧斩断浮桥,王彦章则亲自带人攻克南城。

李存勖得到消息,立刻引兵增援,但援兵到时,梁军呼声震天,王彦章已经站立在城墙之上。

这时离王彦章出征之日,正好三天!

05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王彦章打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胜仗,得意洋洋回朝,却换来了皇帝的白眼。

他的副手段凝被张汉杰等人笼络,在回朝后向皇帝隐瞒王彦章的战功,反而说他饮酒轻敌,败坏了军中风气。

王彦章气不打一处来,却没有那群奸臣的巧言令色,于朝堂上争辩起来,还得了个御前无状的罪名。

朱友贞这皇位做得名不正言不顺,自己觉得坐不稳,反而怪责王彦章这群开国功臣,他越打胜仗,皇帝就越忌惮。

班师回朝后,不但没给王彦章升官,反而夺了他的兵权,让段凝去统兵抵挡李存勖。

段凝屁话很多,本事却没有,后来把王彦章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城池全丢了,而后梁,也从此敲响了丧钟。

不久之后,后唐军队进攻兖州,直逼首都,朱友贞又慌了。

王彦章本来在家里养老,被皇帝火急火燎地派去率军驻守邺城金波亭。

可军事大权握在段凝手里,他怎么肯让王彦章重掌兵权?于是只派给了他五百个骑兵。

王彦章宝刀未老,仍想为国家出一份力,领著五百个人就渡过汶水,计划进攻郓州,却在递坊镇被后唐军队袭击。

王彦章胆大如牛,激励将士们说:「李存勖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儿,没什么好怕的!」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管他再怎么排兵布阵,五百个人,怎么抵得住成千上万的敌军?

后唐将领夏鲁奇曾经也在朱温手底下干事儿,老远就认出了王彦章,把他刺伤后,生擒。

这桩事情成了夏鲁奇一辈子都在吹的牛,逢人就说:「王铁枪胆如芥子,吾最知之,无足可畏。」

王彦章以铁枪出名,夏鲁奇却用枪生擒了他,于是后人给夏鲁奇起了个更霸气的外号,叫「金枪老祖」。

06

王彦章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堂堂铁枪好汉,打了一辈子胜仗,到老居然被敌人给抓了。

虽然李存勖对他百般好话招揽,他怎么肯听?一口唾沫吐在地上,脖子一横:「投降没有,要命一条!」

但李存勖不光抓了王彦章,还抓了他的随军家属,此刻亲人性命捏在对方手中,敬酒不吃,恐怕就要吃罚酒。

王彦章的回复始终都很干脆:「老子生是梁人,死是梁鬼,你们要我投降,皇帝来提鞋我也不降!」

李嗣源奉命来劝降,还被他抢白了一通「邈佶烈」,这是人家小名,公然被叫,还挺让人下不来台的。

李存勖对这个对手又敬又恨,问他为何防守没有防御工事的中都,而不前往兖州驻防。

王彦章无奈地说,自己受制于形势,无能为力。

但是,虽然后梁皇帝负王彦章在先,他却死都不肯屈服于异族统治下。

李存勖是沙陀族人,平素最厌恶别人拿民族问题来贬低自己,看王彦章这幅样子,招降是不可能招降了,那就杀了吧!

王铁枪终于为后梁抛了头颅、洒了热血,享年六十一岁。

在罗贯中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王彦章之死的规格非常非常高,叫做「五龙逼死王彦章」。

小说里的「五龙」是指五个皇帝: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晋高宗石敬瑭,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

这五位,应该说是五代十国最盛名在外的五大帝王了,这位天下第一英雄汉王彦章,要五条龙一齐上阵,大摆玄妙阵法,才能弄死。

在真实的历史中,王彦章之死与刘知远、郭威他们应该扯不上什么关系,但真正害死他的,也有五位皇帝:

后梁的朱友珪、朱友贞;后唐的李存勖、李嗣源;后晋高祖石敬瑭。

李家两兄弟,跟王彦章打了一辈子的仗,互相忌惮,互相恨得牙痒痒,却也有英雄相惜之感。

石敬瑭作为李存勖手下大将,也多次与王彦章交锋,最后他被生擒的兖州之战,本就是这三人最得意的杰作。

王彦章临死之前痛骂仇寇,血洒刑场,但他的悲剧,却是他一生忠诚报效的后梁带给他的。

朱友贞自毁长城,后梁在王彦章死后没几天便被攻破都城,身死国灭,落得个自食其果的下场。

应该说,王彦章之死,并非死于英雄的战败,而是死在奸臣和昏君的抛弃之下的。

欧阳修的《新五代史·王彦章传》里说:「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王彦章用他的满腔热血青史留名,在他去世多年以后,人们依然在缅怀他,为他建起一座座庙,竖起一座座丰碑。

正如陆游诗中所写:「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不知这份愚忠,在后梁国破之时,王铁枪会否泉下有知?是否也发出「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感慨!

铁枪庙

后梁名将王彦章:天下第二也挺好!

王彦章一生征战到六十岁,战场成就了他,战场也埋葬了他。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彦章为什么能够得到朱温重要,因为他是天下第二,不是无名之辈。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为什么年过六十还能被派上战场,因为他是天下第二,战功赫赫。

唐末五代第一武将李存孝,武功太高导致李克用不信任,同僚妒忌,最后没有被敌人杀死,却被自己人车裂而死。为什么王彦章没有被妒忌被杀,因为他是天下第二,不是天下第一。

天下第二的王彦章不管是后粱谁当政,都能够在战场上尽情厮杀,挥舞自己的铁枪。战场肯定是猛将们最喜欢的地方,厮杀是最喜欢的乐趣。人能够一生都待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王彦章天下第二也挺好。


王彦章是后梁王朝最后一位柱石级名将,尤其是他的忠心,放在整个五代十国时期,其他人也难以比拟。王彦章的资历非常老,加入汴军已有四十年,也正是这样一个忠厚骁勇的好男儿,却因为太过耿直,脾气不讨喜,直到亡国前夕,才被委任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王彦章甫一出马,仅仅用了三天,就从后唐手里夺回要塞德胜城,可见其军事才能已被埋没多时,末了方能展现。但王彦章屡遭奸臣掣肘,最终收复失地的行动付诸东流。王彦章被李存勖俘虏后,坚决不肯投降敌军,最终被杀死。欧阳修敬其忠心,将他列为《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的《死节传》之首。


王彦章:号铁枪将,擅使一条大铁枪,冲锋陷阵,军中号为王铁将,为后梁名将,威震五代各国。在后梁灭亡时,王彦章因不肯降于后唐政权而被杀。

《五代史补》卷一:「王彦章之应募也,同时有数百人,而彦章营求为长。众皆怒曰:『彦章何人,一旦自草野中出,便欲居我辈之上,是不自量之甚也!』彦章闻之,乃对主将,指数百人曰:『我天与壮气,自度汝等不及,故求作长耳。汝等咄咄,得非胜负将分之际耶!且大凡健儿开口便言死,死则未暇,且共汝辈赤脚入棘针地走三五遭,汝等能 乎?』众初以为戏,既而彦章果然,众皆失色,无敢效之者。太祖闻之,以为神人,遽擢用之。」 《水浒传》回目〈没羽箭飞石打英雄宋公明弃粮擒壮士〉:「我闻五代时大梁王彦章,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今日张清无一时连打我一十五员大将,真是不在此人之下,定当是个猛将。」

民间戏曲如秦腔多是歌颂王彦章英勇善战,忠诚的英雄气节。


士追求不高,只希望在将帅左右,士古板,不失方正,士可杀不可虏,士是忠诚的,战时忠于主,闲时忠于事……士是平凡而低调的,因为他从来也没有想过,掩盖你的光辉!(后梁名将王彦章,用他战斗的一生演绎了,什么叫做「士」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