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教仁的遗嘱来看,他很有可能不是被袁世凯暗杀的。

宋教仁的遗嘱,是写给袁世凯的一封电报信,这里面讲述自己的中弹经过和革命生涯,最后希望袁世凯能够竭力保障民权,自己则虽死犹生。

宋教仁并不认为他是袁世凯杀的,但他临死前从未谈到自己最怀疑的对象是谁。最让人不敢置信的是,宋教仁一死,他亲手缔造和领导的国民党,把暗杀这个屎盆子直接扣在了袁世凯的大脑袋上。袁大头成了冤大头。

事实上,袁世凯和宋教仁私人关系很好。

宋教仁在日本法政大学就读期间,曾假扮成日本人,混入长白山会,取得了大量证据,写成《间岛问题》,用一本书捍卫了我国领土。当时清廷主政的正是袁世凯,袁世凯有意招揽宋教仁,被他拒绝。

袁世凯眼中,宋教仁是国民党党内为数不多的明白人。南北议和期间,袁世凯借口北京变乱要求在北京就任大总统,同盟会有人提议黄兴带兵背上乘机灭了北洋军,宋教仁表示北洋军实力强大不能硬来,立刻被马君武一个大耳瓜子扇过来。相对而言,宋教仁因为是同盟会中「亲袁派」,受到很多人的敌视和仇恨。

袁世凯对当时的同盟会、国民党始终是拉拢分化为主,同时也希望给北洋政府添加一些新鲜血液。当时的北洋派,已经出现了尾大不掉的趋势,袁世凯是有雄心壮志的人,不可能因为有人分权就杀人。袁世凯分给段祺瑞等人的权力,还少吗?

善后大借款,宋教仁是同意的

后来孙中山等人发动二次革命,借口有两条,第一条是宋教仁遇刺案主谋是袁世凯,第二条则是袁世凯搞出了善后大借款。宋教仁案存疑,善后大借款是事实,但是,如果宋教仁在,也一定会同意对外借款的。因为宋教仁曾发表过支持对外借款的言论:

盖以吾国今日之状况论之,资本缺乏,产业幼稚,国民经济枯槁之现象,已达于极致。各国投资贷款之来,虽由于其经济的侵略政策,而吾苟能谙于管理之法,使用之途,与夫一切关于财政之准备,亦未尝不可利用之,中国外债仅十六万万,视各国为最少,此事并无损国家主权。民国将来不但本年须借债,从此六七年中均不可免。此时先逐算每年应借若干,作何用途然后渐次整备,亦不难利用外债以强国。

从以上文字不难看出,宋教仁是国民党中的务实派,对外借款无损主权的情况下,可以借外债。外债用得好,可以用于富国强兵。

宋教仁案背后的真凶,极有可能不是袁世凯。

宋教仁除了口授遗嘱发给袁世凯,还向黄兴交代了3件事:

一、所有在南京、北京及东京寄存之书籍,悉捐入南京图书馆;

自己的存书捐给南京图书馆,这大概是最能体现「大公无私」的品格了。

二、我本寒家,老母尚在,如我死后,请克强与公及诸故人为我照料;

委托黄兴等通知为他照料老母亲,这是一个孝子的本分。

三、诸公皆当勉力进行,勿以我为念,而放弃责任心。我为调和南北事费尽心力,造谣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误解,我受痛苦也是应当,死亦何悔?

第三条,有点太难为这帮精于暗杀善于暴动的革命党了。宋教仁在,南北调和还有希望,宋教仁一死,各种造谣者和吃瓜群众,直接就把国家带向毁灭了。

宋教仁临终前讲到的「我为调和南北事费尽心力,造谣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误解」,最终在他死后几个月就成了现实,真是民国初年最遗憾的一件事。


宋教仁被刺杀案件,是民国最大的疑案之一,也是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宋教仁之死,直接导致了中国民主宪政的破产,可以说,宋教仁若未被刺死,中国历史当改写。但宋教仁毕竟遇刺了,历史不容改写。那么,谁是刺杀宋教仁的幕后真凶?百十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913年的初春,刚刚推翻清政府两年而建立的中华民国,举行了开国后的第一次国会选举,在宋教仁的大力宣传和积极组织下,国民党在选举中获得重大胜利,宋教仁也因此而名声大振,如日中天。

3月20日晚,宋教仁准备按照欧洲「内阁制」惯例,以国民党党首的身份,从上海乘火车去北京组织内阁,其时,党内同志黄兴、廖仲恺为他送行,他在月台挥手向同志告别,即将上车之际,只闻得三声枪响,宋教仁顿时倒在血泊之中,众人随即火速将他送到医院,但由于伤势太重,而且子弹上有毒,一代革命英豪宋教仁终于不治身亡,年仅31岁。

关于刺杀宋教仁的幕后凶手,历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袁世凯幕后指使,两岸教科书都是这么说的,说袁世凯为了保住总统之位,曾多次以贿赂拉拢宋教仁不成,最后干脆从背后放冷枪,定点清除了这个政敌,言之凿凿;

二说当时的国务总理赵秉钧是幕后真凶,说赵秉钧担心宋教仁北上后,参与政府,担心夺取他的国务总理要职,因此铤而走险,派人杀害了宋教仁;

三说陈其美是暗杀策划者。因为宋教仁在党内的声望越来越高,陈其美作为国民党元老,不但名誉下降,而且多次在公开场合与宋教仁因政见不合而针锋相对,宋教仁要搞法式责任内阁制,陈其美要搞美国总统制,宋教仁主张南北议和,陈其美主张继续北伐,最主要的,是宋教仁此时的声望太高了,成为了国民党的核心,甚至盖过了孙中山,杀了宋教仁,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地位会抬升,还可望帮助孙中山夺回党内核心地位。

四是,甚至有人说幕后指使者竟然是孙中山。宋教仁与孙中山确实有过矛盾,而且不少,有人说,宋教仁是国民党最早的建立者,不是没有道理。当年,他实际主持和推动了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事,这一党在「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袁世凯下令解散,后来的国民党是宋教仁去世几年后,由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而成的。在这些活动中,孙中山和宋教仁是有过矛盾的,而且宋教仁对孙中山曾有过微词,甚至与日本朋友交谈时,说过孙已落后于时代,不足以指导革命运动这样的话语。

1912年,宋教仁主持解散了同盟会,将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促进会一起,合并成立了「国民党」,然后,领导他的国民党在选举中赢得空前胜利。但在空前胜利的情况下,孙中山作为国民党的灵魂人物、荣誉领袖,却表现出非常异常的冷淡,甚至对组阁没发表过任何意见,而且在1913年2月10日,匆匆往日本进行考察访问。

一个人被暗杀,谁在暗杀后是最大获益者,这个人大约就是幕后真凶。教科书里说的袁世凯,他在宋教仁遇刺后获益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袁世凯不但没有因为宋教仁的遇刺获益,反而遭到了全国的讨伐,他难道愚蠢到这种程度,自己拿一个屎盆子往自己的头上扣?

而且,宋教仁是死在自己急电催他前来北京的路上,这简直是通电全国:我袁世凯要杀人了!这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而且,宋教仁临死前还留下给袁世凯的遗嘱,将立宪大业托付袁世凯。这说明至少宋教仁自己并不认为要刺杀他的人是袁世凯。那么,宋教仁遇刺后,谁是最大获益者呢?天知道!


袁世凯曾说:"我虽不杀遁初,遁初亦因为我而见杀"。

1911年以后的事,我写的比较谨慎。宋教仁的事,我简单分析下,个人认为应该不是袁世凯杀的宋教仁。

第一,当时,国民党刚在国会选举获胜,成为参众两院第一大党,但是席位没有过半。宋教仁能否投票改组内阁还不一定。

第二,宋教仁是应袁世凯邀请北上,此时袁世凯要是杀了宋教仁,这个锅他袁世凯就甩不掉了。而且,宋教仁死前,授意黄兴代拟电报给袁世凯。在电报中,讲述自己的中弹经过和革命生涯,最后希望袁世凯能够竭力保障民权,自己则虽死犹生。这是否说明宋教仁也不认为是袁世凯派的枪手?

第三,就算宋教仁死了,国民党重新选出来一个代表就好了。并不能阻止国民党改组内阁,反而会激化矛盾,让袁世凯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第四,袁世凯这个人,比较注重名声。袁世凯刺杀过人,但是,刺杀文人这个事,真不像他干的。当年,章太炎骂到袁世凯家了,袁世凯也只是软禁了他。并且,好吃好喝的派人招待伺候。下人们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第五,袁世凯要杀宋教仁,没必要刺杀。等宋教仁到了袁世凯的地盘北京,袁世凯可以找别的借口软禁宋教仁。

最后,我们看看宋教仁的死对谁有利?

第一,袁世凯背了骂名,局势对他最不利。袁世凯直接找流氓军警逼迫国会选他当总统。孙中山组织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这么看,袁世凯能玩流氓套路逼迫国会,刺杀宋教仁是多此一举。

第二,宋教仁和孙中山意见不合。孙中山并不认可宋教仁搞国民党。孙中山虽然任国民党总理,但不过问党内的事。孙中山要求的是只听命于他一人的政党,于是去日本弄了一个中华革命党。所有参党的人,都要按手印,宣誓效忠孙中山一人。

宋教仁死后,国民党易主。

(文/勇战王聊历史)


谋害宋教仁的最直接的指示人是洪述祖,他背后很可能是赵秉钧,至于袁世凯是否知情,目前没有直接证据。

1913年,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赢得国会大选所获票数最多。3月20日,宋教仁打算从上海乘坐火车赴北京竞选总理时突然遭到枪击,伤重不治而死。宋教仁死后,国民党指责是袁世凯制造了这一暗杀事件,而北洋方面则说是国民党内讧所致。后来因为凶手武士英在狱中突然暴毙,相关人员应夔丞被暗杀,赵秉钧在家中突然去世,洪述祖被绞死,加上二次革命爆发,宋教仁遇刺案最后不了了之。

现在网上很多人认为袁世凯和宋教仁之间并无利益冲突,所以更可能是孙中山和陈其美的可能性更大。不过这种事情更应该看证据。

宋教仁被杀以后,凶手武士英不久即落网,他幕后的主使人应夔丞也随即被捕,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私宅中搜到了他与赵秉钧秘书洪述祖之间的往来电文,些电文是孙中山等人无论如何都伪造不出来的。因此案件很快被引向赵秉钧和袁世凯。洪述祖不久就潜逃,而袁世凯也让赵秉钧拒绝出庭。

有些为洪述祖辩护的人说洪述祖电文里「毁宋酬勋位」的意思仅仅是诋毁宋教仁而已,并非是杀死他。但是根据《宋教仁被刺案史料》所记载的洪述祖电文原文是「毁宋酬勋位」。「毁」、「毁」两字在简化以后意思被并到一起,但是在当时两个字意思是有区别的,「毁」的意思是「焚毁」、「毁灭」,「毁」才是「诋毁」、「毁谤」。所以洪述祖的电文意思很明白,是毁灭宋教仁而并被诋毁他。

以此来看,洪述祖在此事中是处于主使地位,而「酬勋位」这种承诺,并非他一个小小秘书所能做出,因此很可能得到了赵秉钧的授意,至于袁世凯不管是否知情,一个让赵秉钧拒绝出庭就自己没法洗清了,也只能说咎由自取吧。


宋教仁的死对中国近现代史影响巨大,「巨大」是多大?可以这么说,他的死葬送了中国走向宪政的最后机会,是一个殉道者。

那么,宋教仁究竟是为什么死的?很多人说是袁世凯干的,但宋教仁临死前却给袁世凯留遗言,丝毫没有怀疑的意思,这又是什么情况?

还有人认为,宋教仁不是袁世凯派人杀的,而是孙中山派人杀的。这是一个历史悬案,可能我们有生之年能不会知道真相,但有一点基本得到认可:宋教仁之死,幕后不是孙中山和袁世凯,或者和孙、袁两人有关的人物,如国务总理赵秉钧和上海都督陈其美。

杀宋教仁的动机是什么,谁杀了他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先来看袁世凯。

1913年,国民党在大选中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巨大胜利。宋教仁受袁世凯邀请,北上商议国事,也为将来的组阁做准备。从当时的形势看,袁宋配将成为民国第一对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搭档。袁以大总统身份执掌大权,宋以国务总理身份配合老袁,安抚民政。宋当时才30出头,年轻气盛,他不止一次对报纸媒体谈自己的理想,希望用宪法和国会约束总统的权力,自己以国务总理身份进行有效监督。

但是,宋教仁明显天真了。他这样想这样说,对袁世凯这样一个旧时代过来的老官僚是一种巨大的刺激。在老袁眼里,你只是配合我的二把手,怎么能限制我的权力?况且,老袁自认为和宋教仁私交还不错,这小子还没上位,怎么就开始惦记著限制我的权力。从这个角度看,老袁确实是有杀宋教仁的动机。但宋教仁自己怎么想呢?他到死都不相信老袁会杀他,最后的政治遗嘱就是留给老袁的,可谓字字泣血。

再来看看孙中山。

宋教仁把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团体联合在一起,组建了国民党。同时,他把孙先生当成一个神主牌位,高高挂起来。说得好听点,宋教仁尊重孙中山,把孙中山作为全党精神领袖;说得不好听点,他把孙中山变成了傀儡,自己掌握实权,架空了孙中山。

总之事实是,在这以后,党内诸大佬只知道宋秘书长,不知道孙先生。这种局面,想必是孙先生不愿意看到的,他身边的铁杆部下陈其美更不愿意看到。宋教仁死在上海火车站,而上海恰恰是都督陈其美的地盘。如果说到嫌疑,那么被宋架空的孙先生和陈其美,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于右任是宋教仁的好朋友,为宋写的墓志铭发人深思,其中有16个字更是让人不禁产生联想——「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曲笔天诛。」

参考资料:

1.吴相湘 :《宋教仁传》

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笔


孙中山谋害宋教仁,这一说法并不可信。两人同属一个阵营,宋教仁做大了国民党,对孙中山也是有好处的。况且当时的国民党,在与袁世凯北洋系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孙中山不会在这时候干这种杀害同志的事情。

况且宋教仁与黄兴都是华兴会创始人,两人关系很好。如果是孙中山谋害了宋教仁,是很难瞒过黄兴的。但黄兴在宋案之后的「二次革命」中,还是坚定的支持孙中山。可见孙中山谋害宋教仁的说法是不靠谱的。

袁世凯是有嫌疑的。警察从宋案策划者应桂馨那里,缴获了大量的电报。报文现在在网上都可以看到。其中大多报文都涉及到了当时的国务总理赵秉钧、以及内务秘书洪述祖,也有少数报文涉及到了袁世凯。赵秉钧是袁世凯的心腹,是北洋系的特务头子。洪述祖也是很得袁世凯赏识的秘书。从赵秉钧、洪述祖与应桂馨的往来报文看,正是这两人谋划了暗杀宋教仁的事件。

但我认为刺杀宋教仁,并非袁世凯的旨意,而是赵秉钧、洪述祖私自动的手。

宋教仁领导国民党获得国会大选,并有希望出任内阁总理。这确实很影响袁世凯的权力。但袁世凯还可以通过其它手段对付宋教仁,比如通过国会党争等政治手段。并不需要用刺杀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

但赵秉钧、洪述祖知道袁世凯痛恨宋教仁,决定私下将宋刺杀,做成大功一件。以此提高他们的地位,达到升官加爵的目的。

不过袁世凯对赵秉钧等人的做法恐怕并不高兴。应桂馨之后想去北京找袁世凯邀功,结果被袁世凯派特务暗杀。赵秉钧对此向袁世凯抱怨:「应桂馨如此下场,以后谁还敢替总统办事呢?」结果也惹怒了袁世凯,一个月后他在家里被毒死。


有毒的子弹结束了宋教仁年轻的生命,但是从没有结束「是谁杀了宋教仁」的疑问。

百年来,以上诸位「第一反应者」都被放在显微镜下一一过目。曾经板板钉钉「证据确凿」的嫌疑者最后似乎也不那么「证据确凿」,曾经慷慨激昂的同志却在怀疑者的笔下显得「疑点重重」。

其中,袁世凯的嫌疑最大

第一:袁世凯是暗杀老手,[建议李鸿章暗杀金玉均,暗杀吴禄贞陈其美林述庆,批准唐继尧暗杀张文光,暗杀孙中山蔡锷未遂,涉嫌暗杀良弼赵秉均陆裕勋],并不像某些人说的没有暗杀记录。

第二:陈其美当时已经不是上海都督了, 1912年7月,陈其美的沪军都督一职被袁世凯解除,宋教仁曾劝告陈其美不要交出军权,陈仍决定交出军权,并说如果同志肯团结,他是可以再起的(见 《宋教仁传——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 吴相湘作 266页 ),陈其美交出军权后,上海的军政逐由袁氏心腹死党郑汝成控制,国民党开始受压。 陈其美在青帮中的势力对上海谈不上绝对的掌控,他曾提醒宋教仁要小心暗杀,而且在宋案后他和黄兴均力主司法解决宋案[这点很多人包括那个张鸣都弄错了,出于对陈其美的不信任误以为他也是武力解决派]

第三:宋教仁遇刺案侦破和证据收集,都是由西方人监控的英租界巡捕房做到的。

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后,便致力于实业方面,对同盟会的活动已很少过问, 宋教仁则成了同盟会的实际负责人。 宋教仁在1912年8月将同盟会和一些别的小党派合并, 成立国民党。以宋教仁为首的一派人,幻想利用约法和议会来限制袁世凯,甚至想依靠议会的多数,由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与袁世凯分享权力。

这年12月举行的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国民党真的获得了压倒其他党派的多数议席,宋氏便声称:将以国会的多数党组阁,由他担任国务总理。他并为此到南方各省游说,批评时政,发表政见。

袁世凯见宋教仁积极活动,想要分割他的权力,便阴谋向宋氏下毒手。

如果您还想问其他的问题,欢迎您关注「刀墓手札」工作室


感谢一直有学术界的专家关注这个问题,此案虽然直至今日还没有完全终结,但是宋教仁究竟是被谁害死的,已经排除了两个选项,一个是袁世凯,一个是孙中山。见北京大学历史系尚小明教授著作和系列论文,尚教授爬梳无数史料,证实了袁世凯在宋教仁遇刺前不知情,孙中山也不知情这一事实。

宋教仁一案,为什么会引发如此之多的关注,直至百年后都有人一直提及,主要还是因为宋案后袁世凯积极帮助赵秉钧、洪述祖脱罪,以及孙中山短时间内发动「二次革命」,让人来不及细细思索宋案的本来面目,却因为产生的一系列后果,让本来相对复杂的宋案变成不可解。

确实,袁世凯无杀死宋教仁的意图,宋教仁死了对他也不利。但是同时,虽然宋教仁一定程度上把国民党脱离孙中山的轨道,但是也同时得记住,孙中山和宋教仁、黄兴虽有争执但基本上还是革命同志,或许有人拿陈其美指使蒋介石暗杀陶成章说事,辛亥后光复会已经明面上和同盟会分道扬镳,这和宋教仁、黄兴原属华兴会和同盟会的关系相差很大。

至于究竟是谁是幕后黑手,恐怕还需要时间积淀。尚小明教授一书排除袁世凯和孙中山,我比较信服,其他部分,总觉得还有再深思的必要。


总结下个人对宋案的看法,宋教仁先生及众位与案者的生平就略过不介绍,也不贴史料证据了(史料与证据多对袁不利)。单从逻辑推理上分析下刺宋案

当下很多朋友推翻该案此前定论,说是革命党人所为嫁祸给袁世凯,此一说法甚嚣尘上。

本人对此提出质疑。话说,袁世凯在平定二次革命后,国民党被袁解散,袁此时如日中天,完全有能力还自己清白,给革命党人再加一项罪名。袁世凯的诸幕僚、门客大概也不都全是吃干饭的。似乎不用,再劳驾百年后诸位大才,为其翻案。可是,宋案在袁主政期间,无甚波澜。袁为何执意要背此锅,本人百思不得其姐,还望高人解惑。。。

袁死后,宋案的主犯之一洪述祖,从藏匿的租界出来,来到上海,以为风头过了,不想被宋教仁之子所擒,扭送官厅,公审后被判死刑。此时中华革命党人局促一隅,是不可能影响到该案的审判。

反而,当时主政的皖系段祺瑞,不消说袁之于其,知遇之恩,出于维护北洋系的形象,是有必要,也有能力,对此案施加影响。。

再退一步讲,段氏至少要保证该案诉讼的公证。。。。而事实确是以洪伏法结案,再次默认袁系杀宋。

基于以上,袁及其亲信,参与宋是绝对跑不掉,脱离这点谈宋案,基本就扯淡。剩下要分析考证的,就是袁涉宋案有多深,是授命杀宋,或是亲信曲解袁之用意,还是亲信自作主张的杀宋邀功。

袁亲信杀宋邀功一说,首先提出此论的是,史学前辈唐徳刚先生。不过唐先生只是推断,并无多少材料实质依据,而后世学者尚小明先生,基于这一点,深入挖掘,引用了大量一手资料,以为为证。

还有一点,就是陈其美参与到该案没有,我个人认为是有的。陈至少知道有人要刺宋,或间接协助了杀手刺宋,正基于此,宋案才能够迅速告破。

至于孙文,黄兴刺宋一说,己被各位宋案研究者排除在外,如果谁能在孙,黄身上突破,那必能一鸣惊人,。。。。


宋教仁在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火车站被暗杀,身中子弹倒地,被送行的人送到医院后急救,最终不治身亡!

宋教仁死后,留下了遗嘱:

一、所有在南京、北京及东京寄存之书籍,悉捐入南京图书馆;二、我本寒家,老母尚在,如我死后,请克强与公及诸故人为我照料;三、诸公皆当勉力进行,勿以我为念,而放弃责任心。我为调和南北事费尽心力,造谣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误解,我受痛苦也是应当,死亦何悔?

他死之后,示意黄兴告诉袁世凯他中弹经过以及自己的革命生涯,希望袁世凯能够保障民权,建立强大的民国,自己虽死犹生!我们简单看下宋教仁先生的人生经历吧!

宋教仁1882年出生在湖南常德市,6岁就进入私塾读书,17岁的时候,年轻的宋教仁去了漳江书院读书。

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宋教仁考入武昌的一所现代学校,在校期间经常接触学生革命团体,一年后,结识了黄兴,二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1904年,华兴会成立,宋教仁就任副会长。

1905年,创办报纸,支持孙中山成立同盟会,并出任司法部检视长,并把自己创立的报纸改为《民办》,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在日本各名校求学之后,宋教仁回到祖国,接下来,他用笔名写下许多革命宣传文章,并且参加许多革命团体的创立,为中国革命奔走呼号!

1913年2月,宋教仁在演讲中,抛开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理论,宣扬自己的三权分立宪政思想。

在宋教仁的努力之下,国民党在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宋教仁遵循规制,开始组阁,却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年仅31岁。

关于刺杀宋教仁的幕后主谋,历来说法不一,其实要想知道刺杀他的是谁,也不难,想一下他的死对谁最有利!

很多人都认为是袁世凯设计刺杀宋教仁,但是我觉得,袁世凯的可能性不大,但也还是有可能的。即便宋教仁安全到达并且组阁成功,国家权力也一样不在国会,内忧外患加上国民素质低,那个时代仍旧是军权第一!所以袁世凯也没有冒著骂名的危险去刺杀他眼中的书生!

当然了,至于其他人,大家自己思考一下,再想想宋教仁遇刺后的言行,因为扑朔迷离,笔者也不好多言,如果你有更好的推测,欢迎一起交流,不胜感激!

【我是颍州小史官,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喜欢文史野趣的朋友别忘记右上角关注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