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之所以敢再次投降曹操,而且曹操还不杀他,反而厚待于他,看看「算无遗策」的贾诩是怎么说的就知道了。陈寿在《三国志》的评语中说贾诩「算无遗策,经达权变」,从贾诩的表现来看其实真的不为过。

官渡之战爆发,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这时宛城正好在曹操的后方,袁绍就派人去招降张绣。按理说当时多数人看好袁绍,而且张绣又是曹操的杀子仇人,怎么说张绣都应该投降袁绍。张绣也是这么想的。而贾诩却直接跳出来对袁绍的使者说:「你回去谢谢袁绍的好意,兄弟都不睦的人怎么可能对别人好?」

张绣吓了一跳,问贾诩:「怎么这么说?那该怎么办呢?」

贾诩说:「不如投降曹操!」

张绣说:「我把曹操的儿子都给杀了,怎么敢再去投降曹操?」

贾诩说:「第一,曹操代表著朝廷,我们投靠他就是投靠朝廷;第二,袁绍强,曹操弱。袁绍并不看重我们的投降,而对于曹操的意义就不一样了;第三,曹操是个有霸王之志的人,他一定冰释前嫌来让四海归心。」

其实他还有个原因没说,那就是他看准了袁绍要失败,投降袁绍不是送死吗?贾诩可不想这么跟著张绣去送死。

曹操果真是厚待张绣,还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张绣的女儿,结成亲家。归其原因,应该有一下三条:

首先,张绣有此胆识敢来归降曹操,那曹操如果没有度量接受,那别人怎么看?张绣都敢来,曹操能不能大度就很受关注了。

第二,此时正值官渡之战,大多数人都不看好曹操的时候,张绣看好曹操,相当于给别人一个定心丸,这个意义非常重大。什么时候投靠都不如最危险的时候投靠最有诚意。

第三,曹操是知道贾诩的话的,那恐怕曹操的手下们也是知道贾诩的话的,那么他也就被贾诩道德绑架了,所有人都在看曹操有没有这个「释私怨」的度量。这就像张良劝汉高祖刘邦不计前嫌的封雍齿为侯是一个道理。


张绣归顺曹操之后,曹操对他很器重。还让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张绣在之后甘为曹操献犬马之劳。这就是曹操高明之处,也是他用人之道。那么,曹操为何与杀害自己儿子的张绣做亲家呢?让春秋君带你到回到曹操和张绣的「宛城」之战。

(北地枪王张绣)

【张绣其人?】张绣(?—207年),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侄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张绣和曹操反目成仇】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带兵南征,所向披靡,张绣闻之权衡利弊,觉得不是曹操的对手,于是率众投降。

就在张绣投降的次日,曹操好「人妻」的毛病犯了,原来他听说张绣的婶婶,也就是张济的遗孀邹夫人,是个半老徐娘,风韵犹存。曹操爱之,就把她留在了府上纳她为妾了。

(典韦)

张绣听到了风言风语,觉得脸上无光,有点挂不住脸了。于是趁不备偷袭了曹操,曹操闻之有变,骑马就逃,他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为救曹操战死了。曹操侥幸逃脱。自此曹操和张绣结下了仇。

【曹操和张绣化干戈为玉帛】 建安四年(199年),时隔两年后,张绣听从谋士贾诩的建议,再次向曹操投降。张绣到达后,曹操牵著张绣的手,像久别的朋友一样,这也就打消了张绣的顾虑。张绣平复了忐忑不安的心情,一起参加酒宴。

酒席宴上,曹操把自己的儿子曹均介绍给张绣认识,两人约为儿女亲家,曹操的儿子娶了张绣的女儿。两家成了亲上加亲了。(张绣的婶婶是曹操的夫人)

(曹操)

我认为曹操是雄才大略之人,不会为了家仇而不接受张绣的投降,还有就是,当时正是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对峙时期,正需要人马之机。张绣的军队正好派上用场。这也是毒士贾诩让张绣此时投降的原因。各种机会叠加才让二人化干戈为玉帛,做了儿女亲家。

【我是秉烛读春秋,欢迎加关注,点赞和留言】


你说的是张绣吧?张绣本来已投降曹操,因为曹操和张绣的婶婶有了非一般的友谊,感到被侮辱的张绣又发动叛乱,乱军中曹操的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战死。

后来官渡大战之前,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又重新投降了曹操,曹操十分高兴,为了让张绣安心,又和张绣结为亲家。

这是为什么?

有句话说得好,孩子的世界才看中感情,成人的眼里只有利益。

首先,曹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官渡之战之前,是曹操最危险的时候,(后来发现,当时不少官员为自保,都和袁绍有书信来往)此时,张绣来投,既给曹操以鼓舞,又为其他人的投奔带个好头。

其次,很多袁绍手下的将领都和曹操曾经杀的你死我活,他们有的想投奔曹操,又怕受到曹操的打击报复,现在看到曹操居然如此对待自己的杀子仇人,不但重用,还做了亲家,必然会放心来投奔。

最后,曹昂已经死了是事实,杀了张绣,只会吓退其他想投曹操但曾经和他有仇的人。

所以,曹操不但没杀张绣,还重用他并和他做了亲家。


这说的是张绣与曹操的恩怨,想弄清这件事还得从头说起。曹操大家很熟悉,不多说了。张绣是在宛城的一个小军阀,在刘表势力附近,接手了他叔叔的兵马,建安二年的时候,曹操去征伐他,他听从了谋士贾诩的建议直接投降了曹操,曹操这个好色之徒,看上谁不好看上了张绣的婶婶,拉到营中在张绣的地盘上寻欢作乐。张绣觉得受了奇耻大辱,就趁曹操不备猛然起兵攻击,曹操仓皇逃跑,长子曹昂把仅有的一匹马让给曹操骑,自己被杀了。而后曹操找机会又来报仇,而张绣联合刘表,加上贾诩这个奇才谋士,使曹操无计可施。这时袁绍,吕布等诸侯都还在,曹操不敢久战,就退兵了。

而后曹操灭掉了吕布之后,直接与他最大的敌人袁绍在官渡决战。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张绣的作用被放大了,很关键。袁绍与曹操全想拉拢张绣,而张绣一定程度上能左右战局,想想当时张绣如果投降了袁绍,袁绍灭掉了曹操,一家独大,也是有可能的。

曹操与张绣结为亲家就是这个时候。一是张绣反叛不是没有原因,曹操也有错,张绣在二选一的时候再次听从谋士贾诩的建议,选择曹操。曹操马上与张绣亲亲热热握手言欢,一是大势所迫,当时袁绍势力比曹操大,张绣如果倒向袁绍对曹操来说是毁灭性的。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谋士贾诩所说:曹操志在天下,有王霸之心,不斤斤计较个人恩怨,容纳了张绣,反而给天下人树个榜样,向天下人表明曹操的胸怀,表明了态度,有利于拉拢人才。想做成事还真需要这种度量,也是曹操能成为一代霸主的原因之一。


说的是张绣,他杀了曹操长子曹昂,几年后投降曹操时,曹操与其结为亲家,不过这都是笼络人心的招数,不过从另一方面讲,曹操确实有爱才之心。

张绣与曹操之间故事可谓是波澜起伏。当年军阀混战,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为宛城地区豪强,曹操南征时张绣首次投降曹操,后曹操垂涎张济遗孀邹夫人美色,纳为夫人,激怒张绣,起兵偷袭曹操,曹操战败,当夜曹昂、曹安民、典韦战死。其后二人多次交手,互有胜负。直至官渡之战前夕,为扩大势力,曹操与袁绍都开始拉拢张绣,在贾诩力荐下,张绣再次投降曹操,而曹操为表诚心,让儿子曹均娶张绣之女,结为亲家。事实证明,曹操眼光独到,张绣在官渡之战中确实立下不少功劳。


我只能说首先在特定的情况下,作为小人物具有对战局的影响力了,当时袁绍强大的让曹操自己都身感不安,背后有一个随时都有可能捅刀子的张绣,稳定拉拢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会推到对手那边去,其次曹操是政治家也可以说是奸雄,目标是天下一统能接纳张绣并稳定他,无疑是对外发出的信号表明曹操有容人之雅量,再说曹操的儿子侄儿大将的死,曹操自己内心还是有点逼数的,总之我们不能拿现在的思维衡量过去,因为政治婚姻不一定代表不幸福。也不能用过去的目光来看现代毕竟儿子不多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