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西方文化和宗教中对人类"品德"或者说使命的预期,可能比儒家文化中要求的还要高。上面这句话其实是漏洞百出,只为了回答不得已如此归纳。

首先你所说的品德,一般我们认为有几个方面。1,是对自身行为所依据的准则。2.是对所处社会环境的责任感。3.是对全人类的命运和使命的解答。

与之对应的,儒家对第一点的回答是:建立了君臣,父子,夫妻,朋友,长幼所谓的五仁社会道德体系,并将此上升到了神授的观念。此种体系,以现在的目光来看,有局限之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影响了我们几千年,并将持续影响下去。对第二点的回答是:儒家几千年来,对社会责任感和教导的使命其实是在不断自我进化以适应不同环境的,从最开始的百家争鸣,但后来的独尊儒术,到理,心学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完善整个框架,毫无疑问,社会使命感是儒家的重要使命之一,家国天下的情怀非常特殊,和其他文明很不一样。对第三点:儒家延续了道家的思想,对人类的最终使命其实是弱化了,或者忽悠过去了没有正面解答,保持著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西方的文化,这个框架太大,特意说一说犹太教,犹太教是很多西方宗教的根源,对上面三个问题有它独特而深远的回答和实践。首先,是十戒,并不逊色于儒家的个人行为准则,相反,更加的光明伟岸,因为犹太教的旨意中,唯一的神是仁慈的,爱的,这和中国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狗是不一样的,所以,犹太教认为神的子民,他们必须符合神的旨意去行动,也就是去救赎,爱和光明。对后面两个问题,犹太教的回答也很有意思,犹太人自古流离,居无定所,他们有强烈的建国意识和寻根意识,这和中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区别很大的,那么这个诉求在宗教和文化中怎么追溯呢?不可能承认他们的神比其他文化的弱,也不可能认为他们天生被抛弃,更不可能接受这就是他们的命运。那怎么办,他们最后在宗教中寻找到,或者说自我进化到,神的最原始,最先的子民,他们,必须遭受更多的苦难和试炼才能为他人做榜样,或者引导他人重归神的怀抱。所以你看,犹太人的宗教和文化,对所谓 品德的回答,反正比儒家更彻底,更坚信其本源的伟大。这是因为两种不同的哲学观念造成的。


我到觉得现在没有儒学的西方的精英阶层道德更加高尚。把法律个人利益摆在第一位,这样就不要担心抓辫子了,自己的安全得到了保护,自然就不用陷入勾心斗角之中,然后人自然高尚。儒学就像一件衣服,文明人穿上只是更好看,野蛮人穿上他还是野蛮人。

某个哲学 家曾说过。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所谓圣人之学。无非是先克己。而宗教信仰恰恰是能做到这一点。。和儒家没半毛钱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西方15世纪以前也没有什么道德可言,相比之下同时期的中国可以说是「道德高尚」,圣人不是决定因素,根源在于同时期中国生产力比西方高


这世上哪儿有什么真正的圣人之学,无非是有了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为了保持自己的体面而选择有所不为罢了。

贵族精神。通俗地说就是如果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那么就应当比庶民更彬彬有礼,更崇尚道德,更严于律己


宗教?法?


儒学提倡的是内部升级,西方靠外部加持。西方依靠的是他律——宗教信仰,通过彼岸世界,审判等规范。儒家更注重现世,未知生焉知死。并且儒家意识到所有外在的规范远不同于发自内心的正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