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西方文化和宗教中對人類"品德"或者說使命的預期,可能比儒家文化中要求的還要高。上面這句話其實是漏洞百出,只為了回答不得已如此歸納。

首先你所說的品德,一般我們認為有幾個方面。1,是對自身行為所依據的準則。2.是對所處社會環境的責任感。3.是對全人類的命運和使命的解答。

與之對應的,儒家對第一點的回答是:建立了君臣,父子,夫妻,朋友,長幼所謂的五仁社會道德體系,並將此上升到了神授的觀念。此種體系,以現在的目光來看,有局限之處,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它影響了我們幾千年,並將持續影響下去。對第二點的回答是:儒家幾千年來,對社會責任感和教導的使命其實是在不斷自我進化以適應不同環境的,從最開始的百家爭鳴,但後來的獨尊儒術,到理,心學的發展,都是在不斷完善整個框架,毫無疑問,社會使命感是儒家的重要使命之一,家國天下的情懷非常特殊,和其他文明很不一樣。對第三點:儒家延續了道家的思想,對人類的最終使命其實是弱化了,或者忽悠過去了沒有正面解答,保持著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西方的文化,這個框架太大,特意說一說猶太教,猶太教是很多西方宗教的根源,對上面三個問題有它獨特而深遠的回答和實踐。首先,是十戒,並不遜色於儒家的個人行為準則,相反,更加的光明偉岸,因為猶太教的旨意中,唯一的神是仁慈的,愛的,這和中國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狗是不一樣的,所以,猶太教認為神的子民,他們必須符合神的旨意去行動,也就是去救贖,愛和光明。對後面兩個問題,猶太教的回答也很有意思,猶太人自古流離,居無定所,他們有強烈的建國意識和尋根意識,這和中國人的天朝上國觀念區別很大的,那麼這個訴求在宗教和文化中怎麼追溯呢?不可能承認他們的神比其他文化的弱,也不可能認為他們天生被拋棄,更不可能接受這就是他們的命運。那怎麼辦,他們最後在宗教中尋找到,或者說自我進化到,神的最原始,最先的子民,他們,必須遭受更多的苦難和試煉才能為他人做榜樣,或者引導他人重歸神的懷抱。所以你看,猶太人的宗教和文化,對所謂 品德的回答,反正比儒家更徹底,更堅信其本源的偉大。這是因為兩種不同的哲學觀念造成的。


我到覺得現在沒有儒學的西方的精英階層道德更加高尚。把法律個人利益擺在第一位,這樣就不要擔心抓辮子了,自己的安全得到了保護,自然就不用陷入勾心鬥角之中,然後人自然高尚。儒學就像一件衣服,文明人穿上只是更好看,野蠻人穿上他還是野蠻人。

某個哲學 家曾說過。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所謂聖人之學。無非是先克己。而宗教信仰恰恰是能做到這一點。。和儒家沒半毛錢關係。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西方15世紀以前也沒有什麼道德可言,相比之下同時期的中國可以說是「道德高尚」,聖人不是決定因素,根源在於同時期中國生產力比西方高


這世上哪兒有什麼真正的聖人之學,無非是有了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為了保持自己的體面而選擇有所不為罷了。

貴族精神。通俗地說就是如果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那麼就應當比庶民更彬彬有禮,更崇尚道德,更嚴於律己


宗教?法?


儒學提倡的是內部升級,西方靠外部加持。西方依靠的是他律——宗教信仰,通過彼岸世界,審判等規範。儒家更注重現世,未知生焉知死。並且儒家意識到所有外在的規範遠不同於發自內心的正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