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文化都是建立在對自然和生靈的認知基礎之上而構建的人文秩序,但是卻走了兩條不同道路,殊途同歸。

東方文化深受自然之道影響,依據感性和經驗而建構,意在通過環境啟發人類情感而成就人文秩序,老子的道,孔子的仁都屬於這類文化建構模式,老子感悟自然,孔子感悟生靈,包括人類。

西方文化在建構人文秩序的時候追求絕度秩序,人文秩序建構中意在啟發人類的理性,他們相信有真理的存在,於是人文建構中就出現了諸如幾何、數學等絕對秩序的追求,其他文化的建構也是如此。

康德的學說在於可以指導人們不斷去完善這種絕對秩序,以趨精益求精,以免人們陷入短暫的盲目自信之中。

而東西方文化都是建立在對自然和人類的認知基礎之上的,從生理、心理的角度來看,它們都依賴人類的感知系統輸入或者輸出,東方偏向激發人的血液循環,西方偏向激發人的大腦,更多的文化還依據人的其他特性而有不同的構建,比如人的自我防禦機制產生的恐懼等心理成就了宗教,肌肉的力量成就了暴力及衍生的規則和法律等。

這就解釋了東方人為什麼那麼注重情感交流,心心相印,家庭倫理,群體關係。

而西方人總是理性之上,注重規則,熱情洋溢之後是契約,為什麼他們能發展出那麼嚴密的邏輯學,實證科學。

以漢字的構建模式和英文的構建模式來看,它們走得就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路。

漢字字形可以追溯到自然物相和情感,以及人與自然的狀態。

英文則如法定,如數學一樣有著絕對的秩序和構建原理,無論是筆畫鏈接還是片語。

兩者發音是有類似這處的,聲音最初的產生還是從自然萌發而來,逐漸形成一定的習慣而後歸納整理確定下來的,後代的延續中才是強行灌輸和環境熏陶,諸如爸媽的發音,感嘆音,叫床的聲音都如此的相似。

孔子可以稱其為東方情感模式的開創者,康德不能算西方理性模式的開創者,只能算是檢察院,開創者當追溯到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先行者。


說點簡單的,道德理念與倫理道德的差別。康德的道德應是理念性質的自為道德,而孔子的道德應是入世的道德規範。


呃,是不是用了個「所以」,就會顯得很「理性」、「邏輯」啊?

你這個「所以」,到底是所以了啥啊?你是怎麼用這個「所以」,把前後兩個子句連在一起的?這前後有因果關係么?

你用了「所以」,所以你是在主張,孔夫子是非歐洲的「認為絕對道德等於純粹理性」?你認為是么?

我是橫看豎看都看不出「所以」到底所以在哪。


雖然康德和孔子都包含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但最根本的差別就是道德的指向。對於康德的絕對道德是應用於行為的,就是你的行為本身是否有好的意圖+負責任的表現。

但孔子的道德是偏向於亞里士多德virtue ethics,道德並不指向行為,而是人本身。

連康德自己都承認他的絕對道德沒辦法忽略結果只在於意圖。


其他回答都沒有說到點子上。儒家和康德最核心的匯通之處是絕對道德主義。

康德:為了義務而義務。

儒家:正其誼不謀其利。

康德:道德律來源於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自律。

儒家:心即理、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

道德的來源是人的理性,道德的價值不在於他產生的後果,而只在於道德自身。

能拓展的很多,核心就在這一點。


可以的,孔子對道德的規範是仁義禮智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照顧好自己的親人,有能力再去照顧別人。

康德的絕對道德,就是認為規定的事情(比如法律,習俗)就大家一定按照那個去做,因為是對的。

這樣的結果,導致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很明顯,就是中國人很重私德(對朋友,親人很好,不友好的人,全民口誅筆伐),但是很多人缺乏公德心。

而西方人則剛好相反,很有公德心,對於法律,習俗特別遵守(主要表現在遵守交通規則上),但是對比中國人,私德上不如。


康德講的是上帝的道德,孔夫子講的是人的道德。怎麼能比呢?

再者說了,孔夫子親自到歐洲了,不需要……。你懂的!

更重要的,歐洲有講上帝道德的康德了,還要個孔夫子幹什麼呢?大鍋飯嗎?

中國人,吃大鍋飯習慣了,以為歐洲人也和我們一樣呢!


不可以,因為二者思想脈絡截然不同,而且說服力和深刻性亦不可同日而語。

孔子和王陽明偉大之處在於他看到了道德的超驗屬性,並給道德賦予了超越肉體慾望的堅實根基。

但他們僅僅是指出來了。

真正從認識論出發,一步一步去拆分、解析、歸納自我,並以此為基礎一路披荊斬棘爬上高塔,最終觸碰那朵純潔玫瑰的人,叫康德。

我們的哲學一再說,純理性是不夠的,我們要參悟、要感受、要體證!但證明了這個觀點的人卻恰恰是一個將純理性發揮到極致的人。

讀了牟宗三先生的文章,我想正因為有了康德,中國道德哲學才可以說有了基礎,才可以構建更高的樓閣。

且不說康德哲學比儒家哲學包涵更多的內容。就單論道德這一個領域,也只能說孔子看的更遠,但康德走的更穩,而且他確實走到那裡了。

我覺得至少應該參觀完康德披荊斬棘留下的道路,之後再說爬上高台遠眺群山吧。


康德的道德和孔夫子確實很像,都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但康德畢竟有自己的形而上學和知識論並且他的道德律和這些緊密相關,我不是很確定孔子有形而上學的思想。所以大概是殊途同歸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