怂贾髁x哲學的人應該知道,馬哲的一切(認識論、實踐論、矛盾論、唯物史觀等等)都是建立在唯物論的基礎之上的,馬哲的核心世界觀也就是唯物論,即世界是物質的。

類似的(當然華夏文化不能被定義為西方意義上的哲學),儒學的世界觀,或者說華夏文明的世界觀的核心就是元氣論。其它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元氣論的基礎之上。

看到這個答案下有人扯易經、陰陽,而易經其實也是對氣之變在進行描述,氣是最底層的,其它的只不過是對於氣的狀態、職用、轉化等等的描述而已。真正去讀先秦兩漢的典籍,尤其是中醫典籍,會發現很多對於「氣」的描述。宋明儒學中,真正接近先秦意指的應該是張載先生的關學和王夫之先生的實學。

而元氣論中很重要的一條公理(這裡是在用現代人熟悉的思維習慣來闡述)就是:

行動產生氣。不同的行動產生不同的氣:專註、盡職為公的行動產生清氣、陽氣;自私貪婪的行動產生濁氣、陰氣。

這也是為啥先秦典籍那麼強調誠、敬、公,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做了禮節規定。題主自己可以觀察一下,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作息運動飲食規範、接人待物有理有節、做事專註盡心的人的氣質是不是比普通人會好不少。從這個角度再去看,對於《禮記》中那些繁瑣的禮節規定的理解是不是就會不一樣了?

當然,元氣論深入進去有很多的內容,關鍵在於修身為本、行而知之。一個人身心的狀態決定了這個人格物的能力,而修身正是在調整改變身心的狀態,其落腳點在於行動。這也是為什麼先秦典籍多是在談怎麼去做、怎麼去行動,因為真正依禮而行、踐行不輟,身心狀態慢慢會變得純粹有序,是為修身。修身程度越高,對於自然真實的感知能力越強,對於氣及其變化的感知越清晰,此為行而知之。


好問題!

但首先得說明,儒學不是學問,更不是哲學,出發點是學做好人、學做君子,而最終的落腳點,也還是做好人、做君子。學問不過是儒學提升理性、踐行仁道的一個手段,斷無手段為本的道理。而且呢,儒學本就是我們本土的意識形態,而我們是經驗理性,而非西方科學理性這般以概念思維為基礎,我們是形象思維啊,所以呢,在儒學,也沒什麼世界觀、人生觀的區分。

夫子曰:天道遠,人道邇。所以儒學所念,就是仁。仁者人也,仁者愛人。也就是說,儒學是以人為核心、為根本,沒有人,這世界就不存在意義。

夫子曰:敬鬼神而遠之。所以在儒學看來,這世界無鬼神但有靈,故夫子曰:祭,如在。靈乃人之精氣神,人可死,但此氣可貫長虹、可永垂不朽,由此儒學打通了渺小的個體和這輝煌的華夏之間的聯繫。

也就是說,儒學關心的是人、是人與人所構成的社會,但社會的相關話題在儒學是為了能讓人安穩的附屬物。而為了讓人能安穩,所以儒學追溯既往,融匯萬眾之靈而為華夏,以個體和華夏在精神層面上的交匯來撫慰自己、支持自己、超越自己,最終得以樂在其中矣。

而這渺小的個體和煌煌華夏之間的聯繫乃在情感,以人間之情來感動自己、從而感悟到這天地歷史所蘊刻的道理,然後以因此不舍之情而生髮出來的不棄之責為動力驅使自己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在、守死善道、擇善固執、知其不可而為之來發明本心、明悟己命、據義行仁,然後踐行總結學習反省,努力提升自己的認識水平,以理性來約束此情而不至於泛濫從私,此之謂:成人者終成己也。

傳統中國長期是精耕農業,所以儒學所看到的就是日升月落,但我們又由於處於季風性氣候帶上、核心區又是大平原始終面臨著北方游牧民族因為黑白災南下的威脅,所以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一個因應各種衝擊而變動不居但在長歷史周期上又往複循環。這一歷史觀結合上面的體華夏而據義行仁發展到張載就成了開萬世之太平的思想基礎,而今來看,由於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進步的巨大驅動作用尚未遇到瓶頸,所以這一傳統歷史觀自然是錯誤的。

也就是說,在科學技術尚未遇到瓶頸前,傳統的類反饋型的歷史觀要替換為前饋型的了,而這儒學尚無經驗:(


求求你,做個人吧

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沒有「怪力亂神」,沒有「靈魂果報」。有的只是是「人」和「道」


儒家並沒有統一的世界觀,因為儒家這個概念太大了,儒家是人物也太多了。比較經典的世界觀有西周以來孔子講的天命觀、朱熹講的天理觀、王陽明的心學、王船山的元氣論等。


瀉藥

這是個很麻煩的問題,涉及到天命 ,儒家的框太大,年頭又長,就像問長江起源哪座山一樣。孔孟荀仨有三個天命觀,後代發揮不計其數。唯心還是唯物,不好定性,大多數時候對先賢的天命是存而不論的狀態,論起來都是為了方法論做鋪墊。

和儒家類似的有斯多葛派對照看(倫理政治方面) 有一點那麼類似(世界公民天下大同),世界觀相對要明晰很多。


陰陽變易——《易經》

簡述下:

1、陰陽是整個中國古代哲學的最基本的世界觀,儒家講易,陰陽變化中有德行(天行健等)、有倫理(乾坤父母論等);道家講易,講究貴無,陰陽變化代表物質變化(煉丹,周易參同契)

2、朱熹認為陰陽之上還有太極,太極之理(這個「理」就是「理學家」的由來)包含了世間萬物的變化規律(包括人性,倫理等)。三綱五常等就是朱熹從「太極之理」中推出來的永恆不變的「人之理」。


應該是跪和舔。都什麼年代了鼓吹儒家那一套垃圾東西。五四運動的兩核心是什麼?民主與科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