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如何比较了,如果是《神雕》结尾的少年张君宝对比《萍踪侠影录》的青年张丹枫,自然当推张丹枫,如果是《倚天屠龙记》里年过百岁精神矍铄的张三丰和《广陵剑》里在山洞孤独终老的暮年张丹枫,便是张三丰了。

之所以会说张三丰后期了得,并不是基于死抠字眼的「原文比较」,不同作者笔下的武 学世界也是缺乏可比性的。

我所参考的,是二者的不同形象定位,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时不同的心态。

张三丰的形象,经历了一个由「人」到「神」的转变,而张丹枫刚好相反,他从「神」 变成了「人」。

《神雕侠侣》中金庸对青年张三丰(张君宝)的定义,是一个非主角的侠客义士。他是配角,他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衬托郭襄的超凡出众,能够慧眼发觉张君宝未来会成为武学宗师,也只有张君宝这类明日之星才配得上对郭襄产生仰慕之情;而《萍踪侠影录》 中张丹枫则是一个有主角光环的理想化大侠,仗剑江湖的白马书生,到了《散花女侠》和《联剑风云录》,更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剑客。这是青年张三丰比不上的。

但是,到了《倚天屠龙记》,张三丰成为「神」一般的存在,这个待遇是金庸笔下世外 高人中绝无仅有的。金庸小说的一贯特色就是「冰山写法」,不直接写武学巨人的伟大,那些开创绝学的宗师往往在开篇就已经死了,他们的传奇事迹都来自后人的回忆。比如达摩祖师、独孤求败、金蛇郎君、峨眉出家之后的郭襄、开创辟邪剑法的林远图等。

这些人都是「武林神话」,直接让活著的他们出场,反而破坏了世外高人的神秘感和传奇感。但是,如果说有一个人例外的话,那就是张三丰。他寄托了金庸本人心中江湖乱世中坚守光明的理想,是活著的武林 神话。张三丰并没有随著年龄的增长昏聩或者死亡,他的人生反而更具传奇色彩,特别是当他看到徒孙张无忌的时候,他从「人」变成了「神」。

金庸一向不语怪力乱神,但是《倚天》开场张三丰就是超越大部分人类的一百岁,而且在各大门派上武当时,一派仙风道骨。比起其他正派中阴狠的峨眉掌门灭绝师太、卑鄙的华山掌门鲜于通、无耻的昆仑掌门何太冲,简直是两个世界。

也许是金庸认为《倚天》的江湖太过黑暗了,异族统治、正派领袖不是阴险小人就是心狠手辣,在这个江湖中,必须用张三丰为武林加一点希望。

张三丰无疑是光明的灯塔,不但有超越凡人的武学修为、超越凡人的寿命,也具有超越凡人的气度,是或活著的「神」,在主角张无忌迷茫困顿的时候现身「仙人指路」。不信你看,年过一百仍然精神矍铄的武林高手,金庸笔下有几人?何况还有那个经典的旧版结局,摆出了金庸笔下第一奇女子郭襄助阵:张三丰瞧著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分割线)

再看《广陵剑》开篇的张丹枫,不再是当年那个风神潇洒的英俊大侠了,而是一个垂垂老矣的暮年老者,已经失去了光荣、爱情、亲情,悲哀的弹著《广陵散》,把武功传给陈石星后就悲惨地死去,而本书主角陈石星也没有成为第二个张丹枫,而是在怀孕的妻子面前惨死,可谓剑气消沉,广陵散绝,江湖梦碎。

这是非常残忍的,当时读到张丹枫老死和男主气绝身亡,气得差点把书撕了,但是长大了才发现,青年张丹枫的那个江湖,是不存在的理想江湖,就像青衣白马的少年时代;而《广陵剑》的那个江湖,才是真的江湖,刀光舔血,云谲波诡,就像人的中年乃至暮年。

(就像当年的欧比旺大师变成了一个死在弟子剑下的老头)

《广陵剑》(1972-1976)创作的时候,武侠文坛已经不是《萍踪侠影录》(1959年)那个时代了。1959年,金庸才刚开始写《射雕》,古龙的《残金缺玉》和《苍穹神剑》还未付梓,江湖是梁羽生的江湖;到了1972-76年,金庸古龙早已名满天下,金庸已经写成14天书,古龙的《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已经拍成了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更别提《楚留香》对华人世界的冲击力。江湖不再是梁羽生的江湖,梁羽生也从一个心怀理想的壮年文豪(35岁左右)变成了一个看透世间冷暖的中老年人(49-53岁左右)。张丹枫最终从「神」变成了「人」,寄托了梁羽生心中的愤懑和江湖梦碎的悲哀,也为《萍踪系列》的江湖画上了一个句号。

其后,虽然梁老创作了《剑网尘丝》、《武林天骄》等,但是再也看不见《萍踪侠影录》里的张丹枫。

就像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壮心仍在,心中的江湖却已经成了人间的江湖,再不是天上的江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