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那样的哲学家」到底是怎样的哲学家,可能是没有系统化的,全景式哲学图景的哲学家吧?

很多人说是这个时代,什么解构的时代,诸如此类。

在我看来,这似乎并没有触及到这个问题最核心的部分:为什么大家放弃了全景式的哲学思考?从存在到元素,从元素到动物,从动物到灵魂,从灵魂到道德,从道德到国家,为什么没有哲学家再这样思考?是因为这种思考「过时」了吗?

我的一个想法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变化得太快。我们都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怎么反思它呢?

从苏格拉底到叔本华,虽然人类发现了一些新的大陆,发现了一些新的物种,造了一些新的设备,但是世界的图景基本没有变化,这让哲学家们有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是怎么样的,宇宙和人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如此等等。

但是20世纪以后,从微观到宏观,人的世界图景经历了,并且还在经历著翻天覆地的大变局,这个变局甚至是哲学产生以来从未有过的,从而,一直到现在,我们还无法确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因此,哲学的反思,也就只能是片段式的和极其具有局限性的。而一个全面的,伟大的反思,我们可能还需要一些耐心来等待。

正如黑格尔说的那样:

只有当夜幕降临后,密涅瓦的猫头鹰才开始飞翔。

杂记:

刚才偶然看到一个阿尔法狗的纪录片,我觉得很有趣。

在过去的时代,知识的增长是线性的和缓慢的,从而,哲学家可以躺在这个平缓增长的知识曲线上来对这个世界进行反思。近世随著教育的发展,知识的增长虽然依旧是线性的,但是这个「线」陡峭了很多,从而,一个短短的时期之内,人的世界图景就会产生极大的变化,这已经让哲学的系统性反思变得很困难(从理解世界到给出世界一个反思之间世界图景改变的δx变得不可忽略)。而如果人工智慧未来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和寻求未知(据说有团队在进行这种研究),那么未来的知识必然呈现一种指数型的增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将不再是「常常改变」,而是甚至快到有可能我们根本没法知道当下我们知道的世界是怎么样的这样的程度。这样,人对世界的反思可能根本将变得不可能。或许我们需要一个AI哲学家?


可以有,但很难。这个问题本身套著太多问题,

1.是否现在已被了解的现代哲学家确实不如古代哲学家

2.如果第一个问题成立,在短时间未来或者未被了解的过去或现在,已经或马上是不是其实有大神级的哲学家

3.是不是存在一个统一的哲学基本领域,而非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理解,使得比较确实有可能

4.即使我们认为哲学不过是约定俗成的内容,是否其实仍旧有大致的几个问题,能够涵盖这些内容5.我们是不是作为评论者本身就不够资格,由于自己的无知不能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

自古文无第一,知乎又杠精遍地,吵嘴仗心累,所以我就只提出几个意见,并不作太多的深入

1.我们如何评价海德格尔、哈贝马斯、维特根斯坦、胡塞尔、福柯这些人的水平,分析哲学界的人数更多,然而钻研更精尖,单举人就难得多了,那么是不是应该说,以我们现在某一学派或领域的集体成绩,来与古代哲人作比较呢,比如研究心灵哲学的当今水准,与康德的作品作比较?

2.哲学的范式确实经历过几次转换,我们也可以说笛卡尔以前,照样能问为什么罗马灭亡后和苏柏亚三人水平一致的哲学家没有了,不得不说许多回答给出的解释也同样可以套给士林哲学家们使用,所以这并不一定构成有效d的回答,也许明天就有出现了笛卡尔这种人物,难道还回来修改答案不成

3.我对于现代人,有没有资格对这个问题进行评价是表示怀疑的,大部分人的对于经典作家的认知以及对于现代哲学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耳闻,多则看过一两本介绍而已,即使是专业的科研人员,也多半对于整个图景并无真正确切的了解。因此,我认为,要评价这个问题的人,必须先仔细且把握了哲学史直到今天的大部分哲人作品的内容,有亲身的研究和阅读,再可以点评一二,也只是一二,而这显然是极难的。

4.至于许多人说科学的发展,已经哲学知识的储量上升导致无法穷尽,那我也可以说一句,这确实有阻碍,然而各位一心向学的时间有多少?从进入大学到今天几年?一年有几天是真的在学习,一天里真正在学东西的时候有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里分配给哲学的又有多少。写论文科研不算、上课不算,走神不算。摸著良心想一想,然后就请不要挂著各种头衔行走了吧,如果仍旧觉得自己有资格,那我恭喜你。

说到底,先问是不是都已经做不到了,就还是放一放为什么的问题了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我想说的是,这个时代可能有伟大的哲学家,甚至可能就在你身边,但是,站在当前这个语境下,我们很可能认识不到他的伟大。

事实上距离我们几十年的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甚至福柯和哈贝马斯,他们思想的重要性和历史地位也没有定型,在我们这个时代也是无法判断的。

什么时候能判断了呢?可能需要过个几十年几百年,那时候这个哲学家的思想还在被人引用和处理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认,他是伟大的。

塔勒布有一个读书方法,即他不看活著的人的书。因为他没办法判断这个人的思想是不是重要。他把这种判断交给了社会演化,经过社会思想的竞争和范式转换,最终没有消失的都是值得看的,比如苏格拉底和康德。

我对这种理念很赞同,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了。


这个问题就跟「为什么现在没有像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玻尔」那样的物理学家是一回事。我想题主所说的「那样的」哲学家基本满足两个条件:a) 做出了石破天惊的开创性工作,比如提出了全新的问题域,或者给出了前人无法想像的解答;b) 知名程度相当高,在大众文化中也有一定影响力。造出「现在没有这样的哲学家」的原因基本是:

1.

针对a)点,当代哲学最主要的问题意识源自笛卡尔到康德这个阶段的早期现代哲学,按照这个问题意识发展了好几百年,挖的足够深,许多问题奠基性的工作已经被做出,从而现在的哲学分工也足够细,做出石破天惊的开创性研究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低。就像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的奠基性工作已经被爱因斯坦 普朗克 玻尔 薛定谔做出,现代哲学问题意识的奠基性工作已经由笛卡尔 斯宾诺莎 莱布尼茨 洛克 休谟 康德 黑格尔 胡塞尔 海德格尔 弗雷格 维特根斯坦这些大名鼎鼎的哲学家做出了,而且做得已经足够完善,从而现在出现这样的哲学家的概率也就越来越小了。但是这些并不代表现在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们就水平不行/不伟大,也不代表Quine, Kripke, Strawson, Nagel, Rawls, Chalmers, Henrich, Habermas, Honneth这些广义上的当代哲学家就水平不行/不伟大。他们做出的贡献也非常大,也推动了哲学作为一门知识的进步,只不过不具备柏拉图康德那样的历史意义而已。当然,以后要是出现了诸如先验哲学兴起、相对论发家这种决定性的范式转换,那么出现康德、爱因斯坦这样的哲学家/物理学家也是很有可能的。

2.

针对b)点,这个就更容易解释了。一方面,正如第一点中所论证的,如今做出石破天惊的奠基性工作的哲学家越来越少;另外一方面,现在的哲学和其他所有严格的学科一样,已经成为了一个学院里的非常细化的学术讨论,人们也往往需要一定门槛和前提知识才能进入当代哲学问题的讨论,而哲学作品的主要的阅读者也是哲学学者,这种情况下哲学家进入大众视野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了。就像我一个物理学门外汉,知道伽利略牛顿麦克斯韦洛伦兹爱因斯坦普朗克玻尔海森堡薛定谔,但最近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我一个都不认识。


这位同学,哈贝马斯还活著呢 = =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