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后世很多人并不认识,他是唐朝李世民时期一个外交人员,而就是这样一个非军事人员的外交官,当祖国遭受印度国王侮辱以后,燃起了高贵的愤怒,激发了超人的智慧和胆识。仅仅凭借来的一万杂牌军,就将同是文明古国的印度给平定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中华民族的旷世英雄。

本号曾经制作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短视频,欢迎关注。下面为视频截图,看图讲故事,通俗易懂。

大唐开边将领灿若星辰,但遗憾的是史书对这事舍不得多给几个字,寥寥数语,一带而过。现世也鲜有介绍。

欢迎关注先启历史。用短视频给您展开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26300006b465f3b7f2c", "vname": "", "vid": "89d893d08a874ba3950fe09de5814260",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612a0004ae9c779d51bf",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626300006b465f3b7f2c",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208.72,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3974769}, "normal": {"duration": 208.72,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9713009}}, "md5": "cc0ae9e8e522fdbcb64f26abe7076812", "duration": 208.72, "file_sign": "cc0ae9e8e522fdbcb64f26abe7076812", "thumb_uri": "626300006b465f3b7f2c", "vu": "89d893d08a874ba3950fe09de5814260"} --}


简单的来说一下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前因后果。

公元641年即贞观十五年,戒日王与玄奘会晤,仰慕大唐威名。不久,就派遣了使者出使大唐。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使后,也第一次出使天竺,答礼戒日王。

  • 之后,唐太宗再派卫尉丞李义表第二次出使天竺。这次出使,王玄策做为副使随行。前两次出使交往过程都很顺利,大家都很高兴。

  • 公元648年,唐太宗派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做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第三次出使印度。这次出使出事了,原来还没走到印度,戒日王尸罗逸多就死了。戒日王没有儿子,死后国家大乱,四分五裂起来。大臣阿罗顺那发动叛乱,自立为王,发兵在半道上截杀王玄策的使团。使团总共不过几十人,除王玄策和蒋师仁逃出外,其余皆被杀死,并抢劫了沿途各国的贡礼。

  • 王玄策本为友好而来,却逢此大难,愤怒不已,一个人跑到唐朝属国吐蕃借兵,发誓要干死阿罗顺那。最后借得吐蕃兵一千,尼泊尔兵七千,发兵征讨阿罗那顺。大战三日,斩首三千,溺水而死上万人,阿罗那顺逃走。不久,阿罗那顺收散兵再战王玄策,这次输的更惨,连自己都搭进去了,副使蒋师仁活捉了他。王玄策、蒋师仁随后率军再击破其国,俘虏王妃、王子以及男女一万二千人,58座城池投降。曾援助阿罗顺那的东天竺国国王尸鸠摩,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

  • 这就是所谓的「一人灭一国」的典故。其实,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一事件,「一人灭一国」的说法是有些夸大的。因为戒日王死后,印度已四分五裂,阿罗顺那只是继承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小朝廷而已。王玄策在攻杀了阿罗顺那之后,天竺迦没路国也进献了奇珍礼物以及地图,并请求赐予老子像及《道德经》。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文化向中国以外传播最远的记载。由结果来看,道教显然未能在印度生根发芽。

其后,唐高宗时期,五大天竺国都曾来朝拜。

唐玄宗时期,中天竺国先后三次派遣使者入唐;南天竺国来使一次,进献五色鹦鹉等,请求唐军帮助其讨伐大食、吐蕃,并请求唐帝为其国家的军队赐名。唐玄宗赐其军队名为怀德军,并以锦袍、金带、鱼带等赐其使者。

(王玄策墓志铭)

再其后,两国的高僧往来密切,研习佛法、宣扬佛教,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互为影响。虽然中间出现了王玄策和阿罗那顺的一段不愉快的经历。但从历史大局来看,它并没有对当时的中印交流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但王玄策借兵征伐,异域决杀强敌,痛快复仇且立竿见影,可谓千古第一牛的外交官了!


谢邀, 印度古时候称天竺,对于印度的了解,除了佛教的传入,再就是唐三奘西行取经的事了。唐三藏就是和徒弟三人去印度取经的。

  公元 647 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宣示大唐的威名和表示对各附属国的友好。于是派人出使印度,顺带去看望嫁到吐藩的文成公主。唐太宗派去的这个人就是右率府长史王玄策,也就是本文题的主人公。

  王玄策当时带著三十多人经过吐藩进入了印度,但当时王玄策不知道当时印度发生了一次政变,印度的西拉迪提亚国王已经被大臣阿尔裘杀死、并且阿尔裘篡位当了国王。

  这一变化王玄策一点都不清楚。但阿尔裘却知道大唐使者正赶往印度,于是派两千多人在路上伏击了王玄策一行。王玄策所带的三十多号人全都被阿尔裘的人杀死了,王玄策当然也被扣押了起来。

 此时印度老国王的位子被人夺了,国家乱做了一锅粥。很多小诸侯国都不服,纷纷判乱。阿尔裘忙的焦头烂额没时间管王玄策的事。于是王玄策找准机会,趁看守不注意,悄悄从阿尔裘的大牢跑了出来。王玄策逃出来后,看看身边孤零零的只有自己,觉得很凄凉。要是换做别人,早就快马加鞭跑回大唐了,在这里等于送死。

   王玄策并没有回大唐,而是向著喜马拉雅山方向的尼泊尔策马跑去,经过千辛万苦的跋涉终于到了尼泊尔,并见到了国王。王玄策以唐朝大使,文成公主的娘家人的名义,向尼泊尔国王借了七千多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 1200 名精锐骑兵,七凑八敛的凑了一万多人,准备返回印度报仇。

  王玄策带著杂七杂八总共一万多人杀向了印度,谁也没想到王玄策外交水平高,而军事指挥才能同样厉害。他领著这帮杂牌军很快攻到了天竺首都。他运用大唐的军事战术——抛石车、火攻,打败了天竺国王派去的大象军。

  王玄策随后攻入中天竺,活捉了阿尔裘而且顺便也把东天竺也灭了。国王尸鸠摩吓得向王玄策投降并向唐朝送了很多金银财宝,王玄策靠著自己的聪明才智再次铸就了大唐威名。王玄策回国后,受到了唐太宗的嘉奖。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加关注,点赞和留言评论。】

  

   


如今文章不再像之前那样朴实,为了能够博人眼球,往往会在原来的历史之上,添油加醋,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当然,只要不改变既定的历史事实,这种改变是可以的。

王玄策,作为一名外交官,出使玛卡达国,结果因为玛卡达国发生叛乱,导致他们整个使团被袭击入狱,不过他本人逃了出来,并且去周边国家借兵报仇,用借来的军队,直接是将那些叛贼击溃,并且俘虏了叛乱的匪首阿尔裘那。他灭掉的是玛卡达国,而不是天竺国。

第二次出使天竺,又遇上了帝那伏帝国君阿祖那叛乱。这一次叛乱比较严重,但是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冒险越狱,再度借来军队,挥师讨伐叛乱的阿祖那,最后将其数万军队击溃,生擒阿祖那,恢复了天竺各国的和平。

「一人灭一国」是孤身一人逃出困境,然后借军队灭掉叛军。他依仗大唐的国威才能借来军队,但是依靠自己的军事才华,才能击败数倍于己的敌人,算得上是古代最出色的外交官了!


唐与印度战争

贞观二十二年

远在天竺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印度,发生了轰动一时的骚乱,从而导致了很严重的后果。

而中国的贞观时期属于唐朝,是李世民执政期间的唐朝。这时候的唐朝,国力雄厚,气吞万里如虎,属国无数。那么多附属国,你得下去慰问,亲切的慰问。

真的是亲切慰问,走上万里的路途,去中亚,去西南,去遥远的西伯利亚,去天竺。使者去他们那里,既不能分别去,也不能让他们经常来,毕竟要花很长时间。于是李世民想了个办法,让使者带著国书出去巡游,一口气走完亲戚,如此,便可省去诸多麻烦。

小将王玄策接受了命令,当上了唐朝使者。这一次出使天竺、回访吐蕃,难得出去一趟,还得探望文成公主,于是带了很多慰问品。

当然,这些慰问品不是给天竺的,而是等从西域绕到大食国,这样的话,从吐蕃(西藏)到四川再到长安,如此便可把东西捎带给文成公主和唐朝女婿松赞干布。

王玄策带著三十人先到了西域。

访问。

绕道。

继续溜达。

终于抵达了天竺。

不巧的是,王玄策在天竺,刚好赶上了咱们前头说的政变。

印度的国王尸罗逸多得了病,没几天就死了,一名叫阿罗那顺的大臣篡权自立了,当了一把皇帝。由于是篡权,自然是引起了印度北的骚乱。同时也影响到了王玄策的计划,王玄策那三十人的使者团,被劫持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那个不知道名叫阿罗那顺的家伙,得知唐朝使者带著礼品路过带著数万军队,来劫票了!

是的,你没看错,数万大军,就为了抢那几车东西。而且,不出所料,经过异常激烈的战斗,王玄策等人被俘了。

要说阿罗那顺也是个没出息的主,他要是为了开疆拓土也倒没啥好说的,可惜偏偏就是为了那些礼物,根本没想到过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东西算是全部扣下了,阿罗那顺开始在恒河边上热烈庆祝自己的胜利。

兴许是抢了宝物很得意,所以他们对王玄策等三十人的看管就松了下来。自然,王玄策能被李世民选中当使者,也绝对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和其余几人挣脱枷锁,竟成功打死守备,盗去几匹马,骑著大马,一路向东狂奔而去。

王玄策撂下一句话:你们这是找灭!

在安妥以后,王玄策找来文房四宝,写了两封书信,分别派快马速速知会吐蕃、泥婆罗两国。

两封信很快被送到两位国王手中,两位国王,一个是李世民的女婿,一个是绝对服服帖帖的附属国,他俩均表示不可思议,认为印度方面的人一定是脑子让驴给踢了。

出兵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尤其是那个吐蕃的国王,直接火冒三丈。主要是,你抢东西抢到了文成公主和我头上,还有我那老丈人,他什么水平,你们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松赞干布立即让人挑选了吐蕃全国最精锐的一千二百名骑兵,与泥婆罗七千铁骑,先行奔赴战场。

而阿罗那顺的军队依然在恒河边上庆祝自己幸福的人生,尔时,阿罗那顺正在跳舞,隐约看见不远处有扬尘,有响动……什么?兵马!什么兵马?

好像不是我们的人!

放屁!

真不是!好像是敌国大军!

多少人?

不清楚……

说时迟,那时快,阿罗那顺惊呆的那一刹,他的数万大军就被八千铁骑冲散了。

我来告诉发生了什么:

王玄策率领八千铁骑汹涌而来,看见阿罗那顺数万大军正在跳舞,冲锋陷阵而去,毫无防备的印度军见著明晃晃的刀子已然吓懵了,只能抬沟子就跑。由于是屁股朝后而不是刀口相向,所以大家纷纷被砍烂了屁股,壮烈牺牲。

据记载,被斩首的有三千多人。因为踩踏和拥挤,而不得不被挤入恒河,因此被呛死的有上万人。

完蛋了。

阿罗那顺知道自己完蛋了,镇定片刻之后,决定重整旗鼓,很快纠结了惊魂未定的余众。

因为他知道,唐人带来的兵都不是自己人,而且只有八千个,此时如果狠狠揍他们一顿,一定会反败为胜。

阿罗那顺疯狂地扑向王玄策,可事情并没他想的那样简单。因为他的攻势,被王玄策一一化解了。更离谱的是,一个叫蒋师仁的副将,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瞪著铜铃大眼,凶神恶煞地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把丫给生擒了。

阿罗那顺知道完蛋,便开始哭爹喊娘地乱叫,说的什么也听不懂,总之是他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八十岁的老母什么的,希望王玄策大慈大悲,放他一条生路。

但阿罗那顺的家族似乎还是没弄明白他们现在的处境,阿罗那顺的族人得知王玄策只有八千人以后,便领著大批军队堵住了江口——是的,这是唐人退军的去路。

负责干他们的,还是小将蒋师仁。那头传来了印度的国骂,蒋师仁大略听了几句,粗略看了一下对方的阵势,知道对方的将领根本不会打仗,便领著一伙子兵抄空杀了过去。最终导致印度数万大军惨败,溃败,以及抱头乱窜败。

史载,这一仗,捕虏一万两千余人,活捉了印度贵族。等活捉了这群人之后,蒋师仁才明白,封堵江口的,正是阿罗那顺的妃子和那帮比那群娘们儿更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蒋师仁无奈地笑了,「讲真的,你们真不是来搞笑的吗?」

王玄策被这群人羞辱了一番后,决心干掉整个印度,于是率领军队再破印军,已经将北印度和中印度击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天竺国内受到了异常巨大的震动,相继有五百八十余座城邑投降。而且尸鸠摩送来了牛马万头,还有数不清的金银,用于求饶,王玄策这才溜达著回朝述职,因为,毕竟动用了传檄,自己还封自己当了兵马总管,封蒋师仁副总管,必须回去报告不是?

事情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总之礼物总算送到了吐蕃,而王玄策也得

以顺利回国。

这就是传说中的「唐与印度之战」,也就是传说中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