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年妇女,由朋友(我在台北的患者)陪同前来,主诉是两年睡不好,而且有时会头痛。


        我一看她眉头深锁,就可以猜到她有忧郁。果不其然,她逛了很多医院,前两位医师分别是某院的神经科医师,以及另一家医院的精神科医师。上一趟她告诉那位精神科医师说「药力不够」,所以该医师调整了药量;但她觉得白天精神不好,晕晕的。


        她目前吃四种药,包含镇静安眠药、抗忧郁药、抗焦虑药等等,完全符合她目前的临床表现。


        我反问她说:「是妳先说药力不够的,不是吗?医生当然就加重剂量了。这些药的共同副作用就会头晕想睡,很合理啊!」她点点头默认,但还是认为药太重。


        尽管问三句话就知道是甚么问题,我还是简单作了理学检查。基本上都正常,就是肩颈部位紧得很。她朋友(我原本的病人)在一旁帮腔,说要作检查。


        我懒得再争辩了。说「作检查可以,我安排一个睡眠脑波,但是我猜应该看不出异状。我认为前一位医生开这几种药物完全符合逻辑,我也开不出更好的组合。倒是如果妳会白天疲倦,可以把其中一个药物吃法调整一下,提早两小时吃,也许早上起床就不会那么累。」


        她们急忙说:「我们都不吃其他地方的药了,吃你开的就好。」我说「可是这些药量还有一星期啊?」她们连连挥手,意志坚定表示要放弃前一家医院。本来我试图劝她们不要逛医院的,失败、、、。


        时间有限,我还是试图解释了一下。失眠、忧郁、纤维肌痛症等等问题都是绑在一起的,有时候很难分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了;但光靠药物是没用的,还要自己放松心情、并且尝试运动,太极、瑜珈、健走、拉筋、按摩、热敷等等都无妨,既能调整节奏亦可放松筋骨。


        最后我说:「我不是神医,不可能很快把妳治好。如果你要让我看,就乖乖照做,我慢慢调药,两周后再回诊。倘若不行,我再帮妳介绍精神科。」


        在一旁的朋友说:「那、、如果这两天吃了效果不好,可以周三提早去台北找你吗?」


        我翻白眼:「刚不是才说要有耐性吗?我-不-是-神-医!不可能两天就治好妳两年的困扰,需要时间观察。如果妳要每次都很快睡著,然后醒来又神清气爽,那只能找麻醉科了。」


        话说,健保局近日下令,彻查各医院开同类型的药物重复天数的问题,要开铡。例如患者在A医院开过镇定剂,逛来我B医院也开(不管成份或用途是否相同),那后面的医院就倒楣。我只能期盼这种患者不要互相介绍、跑来跑去了,不然只能强力拒看了。

 

相关文章